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树龄等级划分及其口感之间微妙的关系

普洱茶树龄等级划分及其口感之间微妙的关系

2019-03-27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普洱茶树龄等级划分及其口感之间微妙的关系

1、千年野生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

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极其稀有,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价格也极高,功效与作用最为明显。

2、大茶树(树龄约500-1000年)

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云南滇南茶区的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通常,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正确采用普洱茶的泡法,茶汤温润,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3、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500年)

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原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树龄100-200年)

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5、老茶树(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6、小茶树(树龄35-60年)

普洱茶功效与作用明显不足,多为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树龄约3-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普洱茶功效与作用以及普洱茶的价格较前几种树龄的普洱茶最低,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有用+10
分享

探索普洱熟茶诞生的奥秘

  普洱茶产于云南,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经过发酵后的普洱熟茶,其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具有独特的陈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普洱熟茶之所以能有醇厚柔滑的口感,离不开它的制作工艺——渥堆。

  渥堆的诞生

 

  在“渥堆”工艺出现之前,市面上只有生茶,即使存放得再久也都是生茶。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香港茶商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地窖特殊温湿环境,人工促进了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这一做法被广东省茶业公司进行专题研究并于1957年获得成功。

  1975年,云南省茶叶公司派员考察、学习,结合云南当地实情加以改进。之后,人工渥堆技术在勐海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熟茶生产的新篇章。

 

  渥堆的奥秘

 

  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的最大区别在于“渥堆”,它是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其做法是先选择较暗、洁净的地面,渥堆高度一般不超过一米,表面覆盖湿布或蓑衣等物。

  同时,温湿度都很讲究,过干则需洒水,过湿则翻拌。之后将茶叶匀摊,再泼水使茶叶吸水受潮,把茶堆堆成一定厚度让其自然发酵,经堆积若干天后,茶堆发热,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消除青草气,从而使其滋味变醇。

  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普洱茶质量起决定性的影响。

 

  一球茶业渥堆成长史

 

  1980年代初,有人向主管普洱出口的广东外贸提出建议,普洱能不能直接做出类似广西六堡茶的淳厚感,不用经过几年或者十几年的自然发酵,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一球茶业创始人王一球老先生的重视,开始对普洱熟茶的发酵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尽快掌握渥堆技艺,王一球先生坚持长期留守在厂里、车间里,有时就睡在茶堆旁边,随时爬起来测温,观察变化,隔三差五便从渥堆里抽样冲泡,偶尔闲下来就去其他茶厂拜访参观,与老一辈的茶人交流心得。

  博采众长,顺应市场,再加上早年间存储的好山头原料,让一球茶业在无数次的摸索改进中,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渥堆工艺。

 

  随着一球茶业渥堆技艺的逐步成熟,水温、湿度、发酵时间等参数也有规范和标准,每一位员工都需不差分毫,严格执行。渥堆车间苛刻的要求,也造就了一球产品优秀的品质,不管是日常品饮的口粮茶,亦或是值得收藏的高档茶,都平滑醇顺,没有堆味。

  渥堆技艺博大精深,唯以匠心,方成经典。在三十余年发酵经验的基础上,一球茶业仍在不断改良制茶技艺,传统与现代科学齐头并进,只为向大家呈现更完美的一球好茶。

问答:关于普洱茶的优秀书籍?

问答:关于普洱茶的优秀书籍?

关于普洱茶(入门知识、品茶进阶)的书籍,相对靠谱的有:

《经典普洱名词释义》石昆牧·著
《经典普洱》石昆牧·著
《普洱茶》邓时海·著
《深邃的七子世界》陈智同·著
《云南茶生活百科》周重林·著

茶山系列
《云南双江》茶祖居住的地方--詹英佩·著
《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詹英佩·著
《云南山头茶》林世兴·著

杂志
《普洱》杂志
《普洱壶艺》
《茶道生活杂志》
《海峡茶道》

网站/微信

普洱茶吧网
弘益茶道美学
(自己家的肯定要加上去啦O(∩_∩)O)
茶业复兴·周重林创办
董玥说茶·董玥创办

关于普洱茶方面的知识书籍、杂志、网刊目前我知道,而且觉得不错的就是这些了,如果还有不同意见的,欢迎你再推荐。

勐海县帕沙古茶山普洱茶

  勐海县境内格朗和乡西南方向,最高海拔1850米,平均海拔在1700多米,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据说130多年前,现今的班章老寨就是帕沙村民的祖先去开发并世代安居乐业的。帕沙山很大,绵延10多公里,北接苏湖,西接勐混镇的贺开,东与景洪市小街乡接壤,帕沙古茶园面积大,无论大寨、小寨都有古茶园,老寨有棵茶王树树围已达2.1米,被云南省茶科所命名为帕沙1号。帕沙茶山这个地名对爱好普洱茶的人来说一定很陌生,将帕沙山作为一个单独的茶山可能是詹英佩女士第一个提出的。在以往介绍勐海古茶山的书中,所有的作者都将帕沙归入南糯山的范围。但是据詹英佩作者的实地考察,南糯山和帕沙山都在格朗和乡辖区内,但隔山隔水各为一个村委会,南糯山与帕沙山两山相距30多公里,在地理上完全不相连,帕沙有5个哈尼族寨子,帕沙老寨至少有500年历史,是哈尼族在勐海县的另一个历史定居点。帕沙目前保存下来的古茶园至少还在2000亩以上。帕沙因在格朗和乡最高峰南山支脉上,山高路远,群山环围,涉足多他的人实在太少,从而没有得到媒体的关注,所以一直将它委屈的归属在南糯山名下。

  帕沙古茶山普洱茶口感特点:

  帕沙老茶山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植茶区又在1500米—1800米之间,加之这里植被茂盛,林下腐植物丰富,土地肥沃,茶树生长茂盛,萌芽期早,采摘期长,叶长肥硕,白毫显着,品质优良,茶性有如丽人一般的高雅,茶气有如清风一样的柔绵,韵味有如秀水一般的甘甜。

  帕沙古茶山民族文化和历史资料:

  帕沙茶山在格朗和乡境内,格朗和为哈尼语,意为幸福、吉祥,这个幸福吉祥的地方最高的山是路南山,山下有一个很美的坝子,格朗和乡政府便在这里。乡政府大楼后面有一个清碧如玉的小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黑龙潭,傣语称糯朗。湖的南岸是一个很大的傣族寨,一幢幢栏杆是木楼被高高的凤尾竹簇拥着,风吹过,竹林摇,一幢幢木楼忽显忽藏,衬得寨子灵美如画。寨子边、竹林下有头插鲜花身着筒裙的傣族女子轻轻慢慢走动的身影,远远望去如孔雀移步、仙女现身。走遍格朗和乡景色最美最令人留恋的地方便是黑龙潭,这里的青山、秀水、竹楼、丽人、清风、阳光,给人的感受就是幸福吉祥。

  傣族寨后面,坝子尽头是一条高高的如屏障一样的大山,那就是帕沙山,五个哈尼族分布在半山腰。帕沙山很大,绵延10多公里,北接苏湖,西接勐混镇的贺开,东与景洪市小街乡接壤,帕沙在行政区划上是一个村委会,辖5个哈尼族寨,最大的寨子是帕沙老寨有上百户人家,最小的新寨也有30多户,各个寨子相距1公里左右,寨与寨之间能互喊对望,帕沙古茶面积大,无论大寨、小寨、新寨、老寨,寨寨都有古茶园,古茶园将5个寨子相接相连,有不少大茶树就屹立在寨子中间,老寨有棵茶王树树围已达2.1米,被云南省茶科所命名为帕沙1号。帕沙老寨有条古道通往贺开茶山的邦盆寨,顺着这条古道行走两个小时也走不出古茶园,村民们的说法更令人惊讶,他们说帕沙的古茶园走2天也看不完,一直连到贺开山的邦盆和布朗山的班章。帕沙的古茶树长势很好,繁茂葱绿、叶面光亮,枝杆很高,一派大乔木的势貌。哈尼人古时没有矮化茶树的习惯,他们不砍茶树,只将上面的枝条拉弯与下面的枝条拴在一起,让一根根枝条往下弯着长,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用此法,松绑后,古茶树枝条弹回伸得很高。

  帕沙离勐海县城30多公里,在勐海县格朗和乡与勐混镇及景洪市小街乡交界的大山上,无论是去景洪还是下勐海都不容易,过去与外界接触很少,因而哈尼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寨子里都是栏杆是木楼,村民们大多穿哈尼族服饰,交谈都用哈尼族语,六十岁以上的村民汉语讲的都不太流利,帕沙的哈尼人与南糯山的一样称自己为僾尼人,僾尼人没有文子,对历史没有记录,帕沙人说不清寨子有多少年历史,帕沙的老人们说,他们只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从江那边(澜沧江东岸)迁过来的,寨子里的老茶树是哪一代人种的他们也说不上来。

  帕沙老寨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找不到史料,但格朗和乡的人都知道,哈尼族寨子住户达到100户左右便要分新寨,而从帕沙老寨分出的新寨已有七八个了,连布朗山的班章老寨也是由帕沙迁出,一个寨扩大成七八个寨,人口增加了近10倍,在古代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这一过程不是二三百年所能完成的,根据帕沙古茶园面积和茶树大小年代分析,帕沙老寨的历史应该不低于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