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80后学茶札记(十三)普洱茶制作之晒青与蒸压

80后学茶札记(十三)普洱茶制作之晒青与蒸压

2019-03-27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80后学茶札记(十三)普洱茶制作之晒青与蒸压

本期回归正题继续普洱茶的制程,前面说了杀青、揉捻,下面按顺序该晒青与蒸压,抱歉我又要开始“小题大做”了,整个制程其实哪个环节都不简单,还是那句话用心才能造就精品。

晒青——是普洱毛茶制程中的干燥环节,可干燥方式还有很多,什么烘青,炒青都是干燥的方法,为什么偏偏是晒青这种方式呢?话说到这就要回到前面杀青那个环节所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关于温度,整个制程中以不杀死活性酶而只是钝化为基本原则,那么高温烘青和炒青对于活性酶来说犹如一场谋杀,而太阳光则不同,在这种温和的干燥方式下活性酶保留了下来,毛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会保持良好的活性,如此才能保证后期转化的效果;不过凡事都有个度,一旦晒青过度对茶质的损伤将是不可逆的,对于这个事情我和老毕有着神经过敏一般的紧张,到了这个环节前几个小时还好,一旦进入尾声就犹如强迫症一般的在心中默念一万遍:“应该可以了吧”,然后蹲下去摸一摸发现还没干,过几分钟再重复一遍这个动作,直到它们真的干了为止。

蒸压——实际上这个环节是蒸和压两个步骤,先把毛茶称重然后倒入蒸桶内上蒸汽炉,使毛茶变软然后再倒入布袋塑形最后压制,简单吧?呵呵,简单个毛线,在下这就给小伙伴们说说其中的不易。

称重之后放入蒸桶内过蒸汽让毛茶变软这是第一步,小伙伴们一定觉得这是最简单的一步了吧,其实不然,关于这一步我和老毕发现了N多问题,最后不得不做起了实验,如图所示:

80后学茶札记(十三)普洱茶制作之晒青与蒸压

这是12颗我们自制的小龙珠,第一颗蒸五秒,第二颗蒸十秒,以此类推!这么做的原因是我们在试喝有些茶时发现过蒸汽时间过长的茶和毛茶阶段相比茶质会有损伤,于是做了这个实验,说这些是为了告诉在家自己蒸压的小伙伴,不要再这么干了,过蒸汽这一步没有小伙伴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回归正题,过蒸汽不仅只是使毛茶变软而便于塑形,过完蒸汽的毛茶由于高温的作用果胶物质会溢出,那么在口感上你会发现一个惊天的变化,蒸过之后的茶茶汤变的更柔滑了,这就是果胶物质的溢出在起作用了,而香气方面也由一入口马上冲入鼻腔那种感觉变的更沉稳和持久了,这前后的区别犹如一个愣头青和成熟的中年人一般。

压茶——换句话说就是塑形,蒸桶从蒸汽炉上拿下来倒入布袋塑形这个过程需要快,一旦慢了茶的温度会下降从而影响压的效果。

以大家最为熟悉的石磨压制饼茶为例,过完蒸汽倒入布袋塑形这一步很大程度决定了饼的压制是否成功,不但需要做得好更需要速度,这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做到滴,然后把塑好形的茶饼放在木板上用石磨压上去,还有最后一步那就是需要小伙伴们自己上去踩一踩石磨让茶饼压的更紧实一些,上两张图汇报一下我们练习的成果:

80后学茶札记(十三)普洱茶制作之晒青与蒸压

PS:10元/千克的练习茶压制!

整个制程中没有一个环节是多余的,就包括蒸茶这个环节亦是如此,只有了解背后的原理才能明白重要性,希望小伙伴们多多学习共同进步,以后还会有多多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简单喝茶,真诚对话!

——捌零后学茶人

本文来自/捌零后学茶人,经作者授权转载。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紧压成饼是为什么?

  对于很多人来说,关于普洱茶为什么紧压上还有一些疑问,觉得散茶多好,不需要撬茶,直接抓一把放进茶具冲泡即可,还把茶叶压成饼,后续多麻烦啊!其实,一开始看到普洱茶或者刚接触的都会有些不解,为什么普洱茶要紧压而不散存放?

  第一,在古代,普洱茶紧压是因为云南茶叶大多通过茶马古道将之运送到西藏等地,长途跋涉,为了运送方便同时能多运送茶叶,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才有了砖、饼、沱等形状。历史上一饼茶重357克,七饼为一提,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还有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在香味口感营养方面会好一些。

 

  第二,散茶占用空间大,普洱散茶通风透气效果较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同时原有香气容易散掉,影响品饮感受。

 

  那为什么普洱茶要紧压而不散存?

  第一,普洱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普洱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的保存下来。

 

  第二,普洱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的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

 

  第三,氧气和光线与普洱紧压茶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了很多,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

  此外,紧压茶经蒸压以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据的存茶空间小、有利于较小空间的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而且紧压茶茶体内部的温、湿度比较稳定、陈化均勻持久、耐储藏。

 

  当然,普洱茶后期的转化,基本上还得靠茶叶本身的品质,在茶叶原料本身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辅以优良的工艺,紧压成形,通过适当的存储方式,才能转化出优质的普洱陈茶。

  而对于紧压的普洱茶饼来说,相比起散茶香气,紧压工艺更可以让香气保持的时间更久,其滋味远比散茶来得醇厚、甘爽。所以,从紧压工艺下的普洱茶饼中,我们就能感受其超长的生命活力,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能被称为“越陈越香”了。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中国有六大根本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在这六大茶类的根底上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再加工茶。云南普洱茶比拟特殊,其中又分为生茶和熟茶,普通状况下普洱熟茶归为黑茶类,普洱生茶归为绿茶类。

云南普洱茶除了分生熟茶之外,压饼也是云南普洱茶的一大特征,人们对普洱茶的外形,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饼状吧,最经典的当属“七子饼”了。这与历史也有很大的渊源,还有一大局部缘由和后期的陈化有关,优质的原料加上精深的工艺,加之压成饼,存储正确,才干转化出质量优秀的普洱陈茶。

因而,当我们拿到一饼云南普洱茶时,在开泡之前都需求撬茶饼,但是有的茶友可能是第一次喝或者很少喝普洱茶,关于撬茶的办法不太理解,常常撬出来的茶饼条索断裂,影响品饮体验,所以笔者依据本身经历总结了以下撬茶方式供茶友们参考。

撬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可能坚持茶叶条索完好,不要让茶叶太过于断碎,防止冲泡的时分茶汤混浊,叶底短碎,影响品茶体验。如今以南茗佳人《华年》和大家分享2种办法。

1、常规茶针法

茶针是撬茶饼很常用的工具,但是茶针普通都比拟锋利,运用的时分要非常当心。首先把茶饼翻开,包装纸直接作铺垫,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左手按住茶饼,向上略微倾斜,右手握住茶针沿茶层插入,略微向上轻抬,但不可鼎力,如此沿茶层重复插入几次茶饼便松懈了。详细操作办法,见图示: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2、创意手拆法

除了用茶针撬之外,有茶友也跟笔者分享了手拆法,经过尝试之后,笔者以为此种办法很适用。由于市面上的普洱茶泡饼压得都不是很紧,所以是能够直接用手拆开的。同样的先把包装拆开,将茶饼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包装纸直接作铺垫,整个拆茶的过程都能够在上面完成。

然后把茶饼有凹槽的一面朝上,双手在茶饼左右两端向下压,双臂伸直身体重心前移,应用体重施压,如此便把一个茶饼分红两半了。由于茶饼的正面是一个曲面,所以能够采用此种办法。详细操作办法,见图示: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茶饼弄碎图解!

茶饼掰开后能够看到茶饼其实是层层叠叠压在一同的,所以我们能够从裂痕着手,一层一层的把茶饼拆开,留意动作一定要轻,切不可用蛮力,把茶叶条索折断。

两种办法都能够很轻松的拆解茶饼,只需依照以上办法来操作,撬出来的茶条索都会很完好,碎茶少,不会影响口感。

到底怎样质量的才算是一款好的普洱茶

在平时所碰到的问题中,这是各地的茶友客人问 得最多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好普洱茶不止一款。其次,好普洱茶们因为用料不同、加工工艺不同、存放的方式与时间不同等原因,彼此之间往往也不 存在可比性。就好比我们很难以相同的价值观去要求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我们也无法要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都挑起一样重的担子或者绣出一样好看的花来。我们前 面谈过,不应该拿某一款历史名茶(比如红印)去跟所有的茶作比较,它只应该跟同时期的茶或者同价位的茶去作比较。

到底怎样质量的才算是一款好的普洱茶

可以这么说,生茶有生茶的好,熟茶有熟茶的好,老茶有老茶的好,中生代茶有中生代茶的好。我们在判断一款茶的品质时一定不能脱离了它的生熟属性和年份归类。

以下具体看法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敬请保留,只当我不懂茶好了。

一、新熟茶

先谈谈新熟茶。我们说的新熟茶一般指五年存期以内,必要时可以延伸到十年存期以内,也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第一、第二两个阶段,仓储情况以干仓或者自然仓储为主。

如果非要给熟茶在口感、香气方面分个类别的话,实际上可以分为勐海系、下关系和昆明系。为什么叫“系”呢?意思就是这些茶厂的老板或者技术骨干主要地是早年在某个大厂工作过,从大厂出来后在新开的茶厂按以前该大厂的用料、工艺等做茶,形成有基本相同的口感香气特征体系。口感香气上面的差别实际上反映出了不同的茶厂在用料、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差别。

在十年以下自然仓储存放下的茶中,勐海系的茶突出表现为明显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米香,发酵较重一般为七成熟左右。如果发酵、散堆等环节做得都比较到位的 话,勐海系的熟茶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就是一个明证。相比之下,下关系(代表产品:历年的下关销法沱)和昆明系(代表产品:2006年以后的7581熟砖)的熟茶在十年之内作干仓存放的话就没什么优势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喝到过一款十年陈期以内好喝的下关销法沱和昆明7581砖(我的个人偏好和个人口味,姑且听之不足为凭)。事实上分辨起来也很简单:头三口一喝之下出酸味的不是下关系就是昆明系,有明显熟米香的基本是勐海系的茶。

另外常见的,如果一泡茶喝起来有明显的“铁腥味”(也就是有一种嘴里含着铁器的感觉,这在近十年的新熟茶中比较普遍),那么一定是茶汤中氟含量较高的原因,而氟含量高是因为用料较粗老的原因。

二、老熟茶

喝到老熟茶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的茶友拿新熟茶的要求来衡量老熟茶,稍闻到一点陈味就大喊“湿仓”。其实,好喝的老熟茶往往跟好喝的新熟茶一样难找。

我们一般把十五年以上陈期的熟茶称为老熟茶,十五至二十年称为第三阶段,二十年以上称为第四阶段。

作为三阶段以上的老熟茶来说,我认为还是香港传统仓储(有人称之为湿仓)放仓到位退仓也到位的比较好喝。除了熟茶所共有的“香甜醇厚滑”五因子标准外,一款好的老熟茶还应该具备化感和气韵。所谓化感就是茶汤入口不应象干仓中生代茶那样收敛,而是入口即化,有一种发散感,往往让人有“口腔中若有似无,说无还有”的奇妙感觉。气韵要生动,喝了茶要有精神,茶汤入口产生的是正能量和愉悦感,喉部舒展,有喝了还想再喝的感觉。

最后,老熟茶的香气与新熟茶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如果是香港传统仓储的话一般是参香甚至药香,相比新熟茶的香气表现得更加高雅更有贵族气息。

需要补充的是:特别干燥存放的老熟茶,因为转化(熟茶也有转化的问题)的原因,往往表现差强人意甚至不如新熟茶。曾经有当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的朋友拿来九十年代初昆明茶厂生产的“福禄寿禧”熟砖来让我品鉴,希望能送上拍卖公司的拍卖台,但试过以后确实让人失望,放得太干了,口感非常不好。另有一位旅日华侨托人送来了早期出口去日本的7562熟砖,同样也因为放得太干而口感表现很差。

前面谈到过下关销法沱和昆明7581砖在第一、二阶段如果干仓存放则口感表现一般般,但在经过了香港传统仓储之后,往往给我们以惊喜。

在我看来,熟茶要么喝第一阶段的精品,要么喝第四阶段的精品,中间阶段特别好的真不多价格也不便宜,当然第四阶段的精品(比如文革砖)价格更贵。

三、中生代生茶

对普洱茶的理解要遵循它的客观规律。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不要以为把新熟茶随便放放就会变出参香药香来,同样地也要用完全不同于熟茶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不同时期生茶的表现与变化。说得更透彻一点:你就把新熟茶、老熟茶、中生代生茶当成三种完全不同的茶好了。

红印宋聘公认好喝,但我们不能拿红印宋聘当成唯一标杆来衡量所有的生茶,于是我们把普洱茶人为地划分成了若干个时间段(我划了四个阶段,分别是04年以后、04年至96年、96年至86年、86年以前),每个时间段都可以树立一个乃至几个标杆。中生代生茶包括了04年至96年以及96年至86年两个时间段,其中的标杆茶不见得是最好的,但通过试喝这些标杆茶至少可以让人有一个比较、有一个方向、有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这些标杆茶大致符合“三句话标准”,即:强烈而刚猛的茶气、丰富而愉悦的滋味、持久而绵长的香气。茶气强烈而刚猛、香气持久而绵长,则这款茶一般茶质厚重且仓储较干,滋味丰富表示有苦有涩有冲击力,但愉悦则是“苦化甘、涩转津”速度较快的具体体现。你看,这些标准跟熟茶的标准是不是有着天壤之别啊?

从历史的传承性上来看,往往长期坚持生产有大量各类产品出产的大厂表现更为突出,尤以勐海茶厂从原料的使用和拼配工艺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要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会只落到大益(勐海茶厂)的头上呢?因此,我在“三句话标准”基础之上又加了一个“味最酽”的判别标准,这是对一个茶从用料、工艺、仓储以及今后转化走向都很有意义的判别标准。

雷达发现目标需要“特征参数”,“三句话标准”加上“味最酽”就是我判断一款中生代好茶的“特征参数”。如此说来,能够拿得出手的中生代好茶大概就可以排排队了,80年代中期以来存放较干的厚纸8582、88青饼、92方砖、96紫大益青饼、97水蓝印7542、00年无R红大益7542、01年简体云7542、01年四号饼,大概就这些了吧。2007年初,白水清先生第一次来北京,有茶友问他88青之后什么茶有价值,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的回答就是上述后五种茶。今天再看,白先生当年的回答是真诚而实在的,当然,其中有些茶因为订制者的不同而会产生几个不同的版本,用料不同、仓储不同、品质也各异,这是爱好者要十分留心的。

也会有人喜欢同期其他茶厂的产品,但在反复比较之后,我还是更欣赏大厂特别是勐海茶厂产品中的那种独特的神韵。从性价比方面考量的话,有些下关茶厂的产品比如被称为83铁的90年代初无纸铁饼(一说为去了包装的8653)、仓储得当的1999至2001年间的中茶牌繁体字铁饼、01年厚纸8853等都可以列入其中。还有一款茶不能忽视:有一定年份并受相当一部分茶友喜爱的下关甲沱。

至于老生茶,建议大家找邓时海先生的《普洱茶》和杨凯先生的《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看看,虽然有个别谬误但总体写得都很好,只是老茶的价格已经不是一般普通消费者可以讨论的了。围绕近几年生产的新生茶,说的人很多,说法也不少,我个人认为可以再观望一下,等待中生代好茶的“特征参数”的出现,等待用料、工艺、仓储等各方面因素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之后再下结论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