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教你辨别普洱茶的气味

教你辨别普洱茶的气味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教你辨别普洱茶的气味

1.不成熟的香味

青草味——一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生青味——一茶叶炒得不熟所残留的生涩气味。

清香——一优质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香——一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

果香——一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

2.成熟的香味

蜜香——一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产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一生态环境好,采摘次数少,树龄约在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产生的香气,类似脂粉的香气,又称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树茶的稀有香气。

陈香——一普洱生茶长时间存放所产生的类似老木头的香气。

樟香——一木脂氧化后所产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药香——一木脂氧化充分和陈香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类似中药的香气。

教你辨别普洱茶的气味

3.特殊的香气

干菌香——一酵母菌产生的香气。

果胶香——一茶叶中果胶经高温溶解后产生的类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气,是优质古树茶的特征香气之一,果胶还能使茶汤变得稠厚发亮,但是果胶要在95℃以上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

4.异味

烟味——一烟气被茶叶吸附所存留的气味。

焦糊味——一茶叶被部分炒糊的气味。

炒青味——一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炒干所产生的类似青毛豆或炒栗子的气味。

烘青味——一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烘干所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气味。

红茶味——一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水闷味——一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霉味——一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异杂味——一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教你辨别普洱茶的气味

5.香气层次感

单一的——一茶汤只有一种很单薄的香气。

丰富的——一茶汤有多种香气混合在一起。

有层次的——一泡茶汤从热到冷会有很明显的不同香气。

变化的——一同一款茶的每一泡之间香气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6.香气质量

高扬——一尖锐而持久的香气。

下沉——一不张扬的香气。

内敛——一丰富协调而持久的香气。

文章来源/普洱茶

有用+10
分享

看6个关键点,分辨你的普洱新茶是否值得收藏

  达到以下6点的普洱新茶,是值得收藏的普洱新茶。

 

  对于普洱茶,很多茶友都是有“喝老茶,存新茶”的观念,那对于新茶该如何去判断其后期的收藏价值呢?达到以下几点的新茶,是值得收藏的新茶。

 

  1.明前春茶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2.入口整体舒适

  茶汤入口,第一感觉,是清甜,还是浓重的苦味?还是厚重的涩味,第一口入口,是不是你能接受的?茶叶有苦涩是必须的,对吧?但是入口若是连一丝丝的轻柔感,丝毫对于口中的茶汤没有好感,那这样的茶,相比不会在考虑的范围内。

 

  3.茶汤舌面苦去甘来

 

  不管是茶质多好的新茶,制作再好,山头再好,新茶如果说没有苦涩,基本是不可能的,茶汤入口,首先感受是苦味重,还是涩味重,苦和涩,表现不同,苦是单一的,就是舌面感知,涩味应该是舌根或者是舌面,舌两颊的收敛感,应该是这样的。

 

  入口,苦与涩,一段时间后,会不会在舌面产生回甘,就是呼吸,或者是咽口水的时候,舌面有丝丝清甜,打个比喻,你吃了甘草片,过后喝水,口中都有那种清甜滋味。回忆一下,是不是在喝茶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甘甜,来的是否快速,保持的时间是否长久。

 

  4.茶香是否丰富

  茶叶的香气很多变,如果研究形成的原因,那是很庞大的工程,我们先不管,就看新茶香气是何种,新茶,是否多少会带有青草气,或是淡淡水气,这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在喝茶的时候,除了青草气,会有淡淡的花香,森林中树木散发的清香,又或者是站在水果摊前面,那种如有若无的果甜香。也许在闻茶汤的时候不明显,有些新茶的茶汤香气,会包在茶汤里面,入口之后,上腭会出现这些香气。如果有,可以继续往下喝,再看看时间和冲泡次数的增加,茶香会不会继续出现。

 

  5.茶汤是否有层次感

 

  所谓的层次感,这个词,说起来觉得很飘渺,茶友在喝茶的时候,特别是新茶,可能不会注意,茶汤入口,在舌尖是一个滋味,在舌面又会是另个滋味,舌根又会不同,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口感也是会有变化的,如果一泡到底,从舌尖到喉部都是一个滋味,这样的新茶,在后面也不会有多出彩的表现。举个例子,入口,舌尖清苦,停留一会,在舌面会有微微苦感,咽下茶汤,舌根的甜味,喉间呼吸有清香的气韵溢出。回忆,感受一下,手上的新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6.茶汤吞咽的顺畅感

  别以为,只有老茶有顺畅顺滑的茶汤滋味,其实不然,新茶的顺滑感,要和老茶区分开来,你在喝新茶的时候,茶汤入口,如果一瞬间觉得舌面像是受了滋润,整个茶汤包裹着舌头,滑滑的,润润的,就像是喝纯净水冲的蜂蜜水,除了水的顺,更多了蜂蜜那种滑。很多时候,我在试新茶的时候,茶汤自己入口就会跳过舌尖,直接滑到舌根部,流进喉部,不会有粗糙,卡喉刮舌的感觉。而有些则不会,这是一个奇妙且很细小的细节,或许你不信,或许你没有注意,不过可以用心留意一下。

评鉴普洱茶:茶质、茶香、茶韵、茶气

  好的普洱茶都有共同之处,不好的普洱茶有各自不好的地方,评鉴普洱茶无外乎了解掌握普洱茶的内因(茶树的种类基因)与外因(生长的土壤、天候、生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茶质的根本,如果不抓住根本,只求皮毛的话,喝一辈子的茶相当于喝了一辈子的水。

  评鉴一款普洱茶有四大要素,即茶质、茶香、茶韵、茶气。茶质为本,茶香、茶韵、茶气为表。而一款古树纯料,则是将这四大要素更精准地予以锁定:“悠远百年之嘉木,正山纯净之原香,醇厚酽然之山韵,绵实沉透之生气。

  原香,山韵体味于口,即口感;生气感受于体,即体感。

  那么,古树纯料为何拥有迷人的原香、山韵、生气呢?古树纯料与台地纯料、古树纯料与拼配料为何在香、韵、气上存在如此大的不同?

  最根本的还在于------内因(茶树的种类基因)与外因(生长的土壤、天候、生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茶质,因而成为独特的口感与体感。

  虽然都是普洱茶,但从植物学分类来讲,云南的古茶树仍然有七个种和变种:普洱茶种、茶种、大理茶种、苦茶种、勐腊茶种、多萼茶种、滇缅茶种。

  像为许多茶友熟知的半坡新寨的800年树龄南糯山大茶树和300年树龄的刮风寨大茶树属于普洱茶种,树龄1700年的巴达大茶树属于大理茶种,树龄300年的曼糯大茶树属于苦茶种,而落水洞的500年大茶树又属于勐腊种。

  而被茶友们经常提及的台地茶,主要都属于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1951年后培育出的云抗10号、14号、29好,云选9号,长也白毫等大叶茶种无性系良种。

  无论是古树茶和后期推广的台地茶,虽然都是属于大叶种,单由于内核基因的不同,它的外在表现肯定不同。这就是内因。

  而外因:茶树所需的土壤、小气候,更重要的是他所依存的生态环境的不同,更决定了它的外化表象的千姿百态,正是普洱茶这种天性的“多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它。

  土壤不同:茶园土壤包括了砖红壤、红壤、赤红壤、黄壤、紫色土及沙壤。不同古茶园的土壤PH值、有机质的积累不同;但古茶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密植茶园。

  小气候不同:云南大川大山连绵,古茶园散落于山川之间,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

  生态环境不同:台地茶主要采摘于目前面积达20万公顷的密植条栽茶园,当初由于单纯考虑“连片高产”,根本没有基于生态需要,搭建一个“和谐的林茶生态系统”,完全依靠农药化肥、中耕修剪来维持其生长环境。而古茶园内,林茶草共存、昆虫菌种相依,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完整、健康的生态链。

  古茶树深根与沃土、吸收天地精华、的健康生态链之庇护,与台地茶相比,无论是茶香、茶韵还是茶气,品饮价值都高出一筹;而不同的古树纯料,由于茶种、土壤、小气候、小生态环境不同,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口感与体感特征。

    喜欢追求茶本质的茶人,应该从茶树的品种、大环境来评鉴一款茶,可想而知,懂茶的人很少很少!

白马非马:读“云南只有两个人在喝普洱茶”有感

  多少人喝普洱,其实是个定义的游戏。普洱茶近几十年来,定义一直在变,更好玩的是,解放后由于两岸三地的隔绝,大陆跟香港各自在发展普洱茶的定义,比如在思茅、版纳等普洱茶的原产地,其往往把普洱茶当成一个地域的概念,只要是在原产地生产的茶叶都可以叫普洱茶,结果就出现了普洱绿茶、普洱红茶、普洱花茶的提法。而在香港,他们有喝陈茶的习惯,后来就发展出,普洱茶一定要进过陈化的才算普洱茶。对于这两种定义,国家是倾向于香港人的定义。道理很简单,因为把普洱茶卖给香港人能换取宝贵的外汇,因此中国茶学界在政府的功利主义的指导思想下,修改了普洱茶的定义,换成了香港人的定义。当时有港商作假,用人工的方式来加速茶叶的陈化,后来广东的茶厂借鉴香港人快速陈化方式和湖南黑茶的某些工艺试验出了熟茶工艺,而这种人工发酵茶非常受香港人欢迎,于是我们的茶学界的前辈们又一次发扬了功利主义的优良传统,把普洱茶归为黑茶类。
     如果追溯普洱茶的本源,它就是一种产于滇西南的晒青绿茶。因为当时云南人只会做晒青茶。民国以来,特别是三四十年代,国民党四大家族掌控的中茶公司进入云南,想从龙云手下抢夺茶叶贸易和税收这块肥肉,于是在凤庆、勐海等地建立了现代化的茶厂,并引进了烘青绿茶、炒青绿茶、红茶工艺。这样一来,普洱茶的原产地——滇西南,第一次除了晒青,有了其他茶类的加工方法,尤其是烘青与红茶成为了普洱茶原产地的主流产品,而其传统的晒青茶主要保留在勐海等少数地方。为什么,晒青茶会大量萎缩,很简单,市场使然,中国人喝得最多的还是烘青绿茶、炒青绿茶,以及以烘青绿茶为原料的花茶,老外喝得最多的是红茶。因此,为迎合市场,大家都不去做晒青,都去做烘青、红茶。也因此,普洱茶原产地的政府官员提倡普洱绿茶、普洱红茶、普洱花茶,但这已经不是历史概念上的普洱茶了,因为民国及以前的普洱茶是指晒青绿茶。

  当时,云南对普洱茶的定义是分两派的,一是以中茶云南公司为代表的外贸派,因为他们负责对香港的贸易(包括转口贸易),既然要赚香港人的钱,肯定要采纳港人的定义。由于能换取外汇,这一派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中国学界是附属在长官意志下的,因此也得到了茶学界的支持,其最后的概念发展是把普洱茶这个绿茶搞成了黑茶。中茶云南公司按照香港的定义,在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定点生产港销普洱茶。这些茶叶生产出来基本不在国内(广东除外)流通,几乎全部拉到香港销售,因此说云南人那时喝普洱的才2000人也没错,前提是要按照普洱茶的香港定义。

  另一派是以原产地政府为代表的内贸派,这一派主张普洱茶主攻内销市场,因为外贸被中茶公司垄断了,好处被中央拿去了,他们得不到什么,所以他们把目标瞄准在内贸和红茶的外贸上,主张大力生产能迎合大陆人消费习惯的烘青绿茶、红茶、花茶,提出了普洱的定义是个原产地的概念,即只要在滇西南生产的茶叶,不管晒青绿茶、烘青绿茶、花茶、红茶,都是普洱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港台普洱茶热已经传入了中国,思茅行署的官员审视了这股海外普洱茶热,决定把港台、韩国、法国等海外地区的普洱茶专家拉进来一起推广普洱茶,于是思茅在1993年举办了首界中国普洱茶节,并在1994年召开了普洱茶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普洱茶国际学术会议,两岸三地普洱茶专家以及韩国等外国普洱茶专家,首次在一起碰撞交流,其碰撞的结果是外贸派的定义开始逐渐统一了内贸派的定义。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到了2003年,普洱茶界达成了一致,在03出台的普洱茶地方标准中,明确了普洱茶是产自云南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做成的。这样一来,红茶、烘青绿茶、炒青绿茶、花茶就不可能再是普洱茶了。

  一言以蔽之,普洱茶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部功利主义的历史,我们看到了各色人等的表演,从早年的四大家族到云南来争夺茶叶贸易,到后来的外销派与内销派的争斗,到最后外销派统一了普洱茶的概念。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解读出云南经济落后,文化弱势,云南的发展很大程度是靠外力在左右,普洱茶概念的变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就是一个简简单生产在滇西南的晒青绿茶,结果在外来强势的茶文化的冲击下变得面目全非,云南人茶文化的弱势,没有话语权可见一斑。

  最后,我想说的是,按照普洱茶原本的定义,即滇西南产的晒青茶,在2003年以前,云南人喝普洱茶的远不止2000人,因为在滇西南很多地方,尤其是勐海保留下了喝晒青茶的传统,一个勐海就有20多万人,你说喝普洱茶有多少,肯定是远超2000人。

  文/白马非马

附:
网友老普洱写的《云南只有两个人在喝普洱茶》

2003年云南只有2000人喝普洱茶?
想当年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一个大跃进,饿死了几千万中国人。
现如今是要咋个说才好呢,温和一点说吧:错误的划分,错误的结论。
试看前普洱市长(现市委书记)的普洱茶言论:
“2003年,除了藏区、云南其他地方可能还只有2000人喝普洱茶,今天可能有200万甚至更多的人在喝普洱茶。普洱茶强大的文化穿透性和健康饮品趋势使普洱茶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摘自《普洱》5周年纪念版第188页。
哥笑了,看了些文字,几百年的普洱名茶,2003年云南仅200来人再喝!
问题就出在普洱茶的胡乱划分上!
仿这种说,借用一句,到2012年,云南只有两个人在喝普洱茶,哥亲手搞的普洱茶!
原帖地址:
http://www.jinbifun.com/forum-viewthread-tid-1541157-extra-pageD1=-pag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