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新黑茶或老黑茶,你分得清吗?

新黑茶或老黑茶,你分得清吗?

2019-03-28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新黑茶或老黑茶,你分得清吗?

(图来源图库)

黑茶被称为能喝的古董,以陈为贵。如果将新茶比作仪态万千、风情万种的青春女子,那么老茶,则如历经磨炼、饱经岁月的沉稳老人。但是对于老茶和新茶的不同特质,你能分得清吗?

新茶老茶大对比:同品类、同等品质、年份不同。

外形对比:

新茶:发酵稍重的新茶,乌黑油亮;发酵轻的新茶,颜色以青色、褐色为主,同样它的砖面也会比较油亮。

老茶:随着时间的沉淀,由于茶叶的自然氧化,颜色会变得灰暗,就算是轻发酵茶,放久了成为老茶之后颜色也会变深,也不会像新茶这样有油亮的色泽。

香气对比:

如果是新茶,会带茶叶的清香味,茯砖茶的话还会有金花的菌香味。

而老茶,年代越久,它的陈香味会越发浓郁。

茶汤颜色对比:

新茶:特别是轻发酵的新茶,以明黄、橙黄为主;随着时间的积累,汤色逐渐加深慢慢变成橙红,而且不同品类的黑茶,汤色变化速度会有不同。

老茶:则汤色以红色、酒红色为主(两者都必须有茶汤透亮且给人明亮的感觉才算好茶)。

口感对比:

口感上,新茶的口感会略微涩口,或者有青味,也可能带点渥堆味,。

而老茶,随着时间的沉淀,由大分子转换成小分子,它的茶汤,入口之后会有一种明显的顺滑,犹如一碗米汤,是从口腔滑到喉咙里,口腔里还会留下陈香味、甚至说药香味。

叶底对比:

新茶:叶底的色泽会更加油亮。

轻发酵的安化黑茶叶底会偏青绿色,具有活性,一般到7年左右的北方仓储状态下,在泡开后还能有明显青色,微微有些泛红。

老茶:叶底明显会显得暗淡一些。而且色泽上发酵轻的新茶叶底颜色也稍浅,而老茶颜色相比较深。

老茶之奇货可居、狼多肉少、物稀价贵,所以更正确的建议,不是特别懂行的朋友,建议选购品质靠谱、价格公道的1-3年内新茶,自己妥善保存、边喝边存。(黑茶爱好者)

有用+10
分享

黑茶技艺已入非遗手工筛茶被机械取代仍是新员工第一课

黑茶技艺已入非遗 手工筛茶被机械取代仍是新员工第一课

  

手工筛茶已被机械取代。

4月30日,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刘杏益(右)与师傅陈先敬合影。组图/实习生杨杨

 在机器全封闭生产的今天,益阳茶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阳茶厂”)的老厂长陈先敬,仍然怀念茶叶在指间摩挲时的温度。

  69年前开始在私人茶行学做茶,一直干到国有茶厂的厂长,陈先敬手上的功夫一点点被机器取代,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技艺一项项失传。

  到徒弟刘杏益这里,关于师傅的高超技艺,很多都只是传说了。刘杏益说,这门手艺肯定会永远存在下去,而陈先敬却说,把一切交给机器,这是时代的大潮。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机械化革新浪潮之后,技艺的传承就像一饼浸入沸水的黑茶,只剩下香醇的汁液,不再有粗粝的沉渣。

  徒弟们敬畏的不再是技艺本身。而所谓的师徒一场,很多时候不过是徒弟目送师傅的手艺被时代湮没,并试着用冰冷的机器延续双手的温度。

  分到茶厂,刘杏益满脸不开心

  1985年7月的一个上午,刚刚从湖南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前身)毕业的刘杏益坐在益阳市供销社的茶房里,等待着毕业分配到的单位——益阳茶厂派人来把他领走。

  茶房水雾升腾,刘杏益闷闷不乐。作为恢复高考后的大学毕业生,到茶厂工作与他为自己规划的图景相去甚远。

  对于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分配,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走向。刘杏益说,“本来大学被农学院录取就不开心,分到茶学专业更不开心,这下好,毕业了还分到了茶厂。”

  出身益阳农村,原本希望通过读大学分配到好单位改变命运,21岁的刘杏益对自己的未来几乎失去了信心。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待,手边那杯用益阳茶厂生产的茶泡出来的水,刘杏益一口都没喝。他和另外一个毕业生被专车接到了益阳茶厂,那是他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是一辆吉普车,我坐在后排,当时还是觉得很有面子的。”

  茶厂在益阳市中心,资江边。“旁边是毛巾厂、袜子厂,看上去非常热闹。”刘杏益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这些厂子都垮了,只有茶厂还在。

  到达茶厂,刘杏益直接被领进了厂长办公室。当时的厂长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我没有读过什么书,你们要好好干。”

  那一天,刘杏益特意买了一包烟揣在口袋里,趁着其他人走开,他赶忙发了一根烟给厂长,结果厂长一句“我不抽烟”,把他生生顶了回去。

  当时,刘杏益还不知道厂长叫陈先敬,是益阳茶厂建厂的元老,在行内有着很高的威望,以至于全厂的职工都叫他师傅。

  现年84岁的陈先敬,已经不记得当年刘杏益这个假装熟络的举动。几十年来,陈先敬已经带过太多的徒弟,“对刘杏益唯一的印象是:他是当年招进来的人里面最矮的一个”。

  没有拜师宴,也不用磕头敬茶,连烟也被挡了回来,陈先敬成了刘杏益的师傅。

  三天后,刘杏益被分配到生产技术科,前提是首先在车间一线工作一年。

  他的“霉运”似乎还在延续。“很羡慕那些分配到研究所和农业局坐办公室的同学,我以为我要做一辈子工人了。”刘杏益说。

  “师傅从不骂人,只会罚你反复做”

  益阳茶厂的前身是安化第二茶厂,1958年,陈先敬带着厂里半数以上的老员工到益阳市建立了新厂。从建厂以来,茶厂的主要产品是黑茶的一种——茯砖茶,因为这一茶品在西北边区需求量大,即便是在文革期间,这里也不曾停工。

  目前,益阳茶厂是湖南产量最大的茶叶企业,同时拥有全国最大的边销茶原料储备,最大毛茶(未经加工的茶叶)储量18万担。

  正因为都是老师傅建的厂,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工人整体文化水平很低,一个顶着大学生光环的愣头青并不那么受人待见。刘杏益回忆起刚进厂的时候也不由得苦笑,“工人肯定都在想,你什么都不懂,凭什么赚这么多工资?”

  刘杏益始终记得到厂里的第三个月,他被陈先敬点名筛一下午茶叶。师傅并不是一个严厉的人,“从来不骂人,顶多是看你做得不好,罚你反复做,直到做好为止。”那一天,陈先敬到车间检查,发现刘杏益的筛茶功夫仍不见起色,便给他判了“极刑”。

  传统的茯砖茶制作工序共分为剁茶、筛茶、炒茶蒸水、筑制茶砖四个流程,筛茶是其中的关键,也是最考验工人水平的一关。

  将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竹筛堆满茶叶,双手有规律地旋转、抖动竹筛,如此反复,不同形状茶叶受到不同的重力之后,在竹筛上自然分层。这就是筛茶。

  其实,手工筛茶在益阳茶厂早已淘汰,刘杏益筛茶的时候还是认真卷起了袖子,拍了拍身上的灰,双手完全插进茶堆里把茶叶打散,就像准备一场仪式。

  经过筛茶之后,竹筛上的茶叶会分为4层:最上层是较为粗大的,第二层是条叶适中的,第三层是茶叶末,最下面一层是农民采摘时留下的砂石、杂物。其中下面两层要被丢掉,第一层被用来做普通黑茶,而第二层则是高档茯砖茶的原料。

  刘杏益说,自己功夫的练成,很大一部分得归功于那一个下午。“这个没有什么具体指标,只能靠感观。厉害的师傅在筛的时候能让茶叶在筛子里面转,就像筛米一样,筛的过程中,你让茶叶散开就散开,收拢就收拢。”

  检查合格之后,陈先敬对刘杏益说,“要学你就好点学,你不想学,你混日子也可以。”刘杏益只点点头,没敢答话。

  有飘筛神技,师傅却说已跟不上时代

  “要学你就好点学”,这是1945年陈先敬第一次到茶行做零工时,师傅教训他的话。新中国成立前的4年里,他学到了刘杏益见都没见过的手艺。

  陈先敬回忆说,当时的安化县有近10家茶行,分别属于“西商”(山西和山西客商)、“粤商”(广东客商)和“本商”(本地商人)。这些茶行只从7月收茶开始营业半年,聘请的都是零工,每天茶行会在门口挂牌子,挂了谁的牌子,谁才有资格进去干活。“当时不去做工就没饭吃,都抢着做,不像小刘,分来了还不高兴。”

  刚进茶号,每一个人都是师傅,跟着谁学干活全由自己决定。陈先敬跟了一个叫谌玉喜的老师傅,“他看上去比较好说话”,给师傅端茶送水自然是少不了。谌玉喜也挺喜欢这个15岁的小孩,向老板说情,让他不用背几十斤重的茶包。

  陈先敬被分配做剁茶工,剁茶是制作茯砖茶的第一道工序,将毛茶原料进行拼配后,倾倒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上,板子的一头放着一把铁制铡刀,陈先敬负责把毛茶向闸刀方向推,而另外两名师傅则不停地用铡刀砍剁茶叶。

  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充满危险。就在陈先敬的眼前,一个年轻人一边抽烟一边干活,因为推得太快,手伸到了铡刀下面,一次被切断了8根手指。

  “要学你就好点学”,这正是那一天谌玉喜对陈先敬说的,而陈先敬这一辈子也没有抽过烟。

  益阳茶厂成立之初,陈先敬就主张使用机器进行剁茶与筛茶,“一方面是安全,还有那个时候想的就是怎么能够提高产量,为国家生产更多的茶叶。”

  因此,刘杏益学习筛茶只是为了了解操作流程,并不是真正用来生产。陈先敬说,“手工做的话太慢了,产量上不去,国家还要我们这个新厂干什么?”

  于是,手工筛茶的手艺在益阳茶厂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而厂里每个人都知道,陈先敬有一门谁也不会的手艺——飘筛。

  “一般的筛茶只是在筛盘上,飘筛要站在风口上,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把茶抖起来,同时茶也在旋转,这样风就能把灰尘和小的砂石吹走,筛盘里只留下茶叶。”刘杏益从来没见过陈先敬展示飘筛的功夫,但说起来仍然神采飞扬。

  对于自己一辈子的安身立命之技,陈先敬却显得异乎寻常的平淡,“已经过时的东西,跟不上时代了,希望这个手艺不在了才好”。

  他一直致力于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到他1987年卸任厂长,益阳茶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的改造。

  与自己不同,徒弟主动选择了茶厂

  刘杏益并没有像自己当年害怕的一样,当一辈子工人。

  车间锻炼1年后,他调回生产技术科做质量检测工作,1988年升任车间主任,8年之后从事产品开发。

  2007年8月,益阳茶厂改制为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由省供销总社主管的湖南省茶业集团控股,如今,刘杏益已是公司的副总经理。

  相比副总经理一职,另一重身份更让刘杏益自豪。2008年,益阳茶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单位,2011年,刘杏益成为该技艺的省级传承人。

  如今,退休的陈先敬还经常回益阳茶厂看看,而刘杏益也已升级成了师傅。目前他共有3个徒弟,益阳茶厂老厂区生产车间副主任安茂强是80后,2010年从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主动选择了益阳茶厂。

  “一进茶厂,闻到茶叶的味道就觉得很舒服”,安茂强是山东日照人,他的家乡甚至都没有人喝茯砖茶。与自己被分配到茶厂相比,这个80后对茶叶的喜爱,甚至让刘杏益也吃了一惊,“我们这里外地员工很少,更别说是山东这么远的地方的。”

  1985年进厂的时候,刘杏益还不知道陈先敬招他们这些大学生来是为了什么,而如今,带着更高学历的安茂强从来到企业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背负着发扬光大黑茶的使命。

  进厂之初,安茂强也被分配到生产技术科工作。从刘杏益开始,把大学生安排在这个部门已经成了益阳茶厂的传统。像自己刚进厂一样,刘杏益也安排安茂强学习最传统的茯砖茶制作工艺,但筛茶这一项,安茂强只学了一个月。

  进厂29年了,原来最热闹的袜子厂、毛巾厂早已倒闭,只剩下宿舍楼,刘杏益早已不再羡慕自己那些分配到其他单位的同学。他说,当年一起毕业的60个同学很多都没有干老本行了,“有的是企业倒了,有的是主动转行,现在干什么的都有了,甚至还有做房地产的。”

  而他每次带着自己的徒弟在老厂走一走,仿佛都能看到29年前的自己。

  [记者当学徒]

  筛了半分钟茶手臂便感觉酸疼

  4月30日,记者走进益阳茶厂老厂的仓库时,被这里的规模吓了一跳。十余座仓库储存18万担茶叶,边销茶仓储规模全国第一。

  刘杏益随手从堆积如山的茶叶中搬出一点,然后找到一个竹筛,向记者展示起手工筛茶的功夫。

  他的动作,给人的第一感觉像是大厨掌勺,茶叶在筛子里时而平铺,时而聚拢,全在他的掌握中。

  大约一分钟后,刘杏益停下了手中的筛子说,“看上去是不难,但是要看结果”。

  他把筛子摆在地上,此时筛子中的茶叶已经堆积成塔状,他用手一抓,“这是上段,粗老的茶叶”。可以明显看出他抓出一团后,下面一层的茶叶更为细嫩,枝条更为一致。他拨开这一层后,下面是茶叶末和砂石。

  记者接过刘杏益手中的竹筛,学他的样子双脚分开,扎了个马步,双手抓在筛子两边。第一关是要让筛子里的茶叶旋转起来,但无论记者怎么尝试,茶叶也只是时转时停,始终不能像在刘杏益手中那样保持匀速的旋转。

  让茶叶任意地分散与收拢,则更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倾斜筛子,茶叶就会都聚拢到一边。

  半分钟后,记者便觉得手臂酸疼。放下筛子,到了检验结果的时候。粗大的茶叶果然覆盖在最上面一层,但刘杏益抓起一把后说,“你这个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得不明显,如果这样拿去制作茶砖,质量很难保证。”

  刘杏益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用力的方式不对,“要去感觉筛子和茶的力,顺着它们的方向去转,不能蛮干。”

  刘杏益的徒弟安茂强站在一边,笑了起来,记者要他来试试身手,他连忙摇手,“这个我也不太会,只有老师傅才能做得好。”

 

安化黑茶年度大戏《菊花醉》采茶女沈阳秀湖南黑茶茶艺

安化黑茶年度大戏《菊花醉》采茶女沈阳秀湖南黑茶茶艺

2011沈阳食博会首次品牌推介会上,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群漂亮的黑茶姑娘,敲着渔鼓、演着茶艺,舞动着青春。她们从湖南长沙来,她们是一群训练有素的茶艺师,她们是安化黑茶第一品牌、湖南黑茶龙头企业怡清源的怡清源茶文化艺术团,被誉为“茶道潇湘第一家”。2010广州茶博会上她们获得了“最佳民俗表演队”荣誉称号,原创的湖南黑茶“文成公主黑玫瑰”茶艺,夺得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金奖!

据记者了解,这群黑茶姑娘不仅能歌善舞,还是演戏高手。这不,张纪中的安化黑茶新戏《菊花醉》中的采茶女,便是由怡清源茶文化艺术团的姑娘们本色出演。

黑玫瑰茶艺诉说着安化黑茶与文成公主的故事,观众入迷其中

演奏二胡的美女茶艺师

表演禅茶茶艺的茶艺师向到场嘉宾敬茶

带有浓厚湖南地方特色的常德渔鼓《安化黑茶传天下》表演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湖南渔鼓《安化黑茶传天下》带有浓厚的湖南地方特色,受到重庆市民的喜爱。而在2011年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业文化博览会首次亮相的常德渔鼓“安化黑茶传天下”茶艺,由怡清源董事长简伯华亲自作词,讲述黑茶的历史与未来,从古说到今,结合茶艺与渔鼓,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此外,“文成公主黑玫瑰茶艺”让人流连忘返。此茶艺结合历史演绎、诗朗诵、音乐与舞蹈,极富观赏性与文化底蕴,为大家再现了文成公主嫁西藏后对家乡的眷眷深情。

该茶艺以其创新的茶艺构思、精湛的茶艺技艺,,曾在去年的深圳茶博会上夺冠。此次在西安茶博会上再度上演,受到广大观众一致好深厚的文化底蕴评。

据史载,文成公主嫁西藏时,陪嫁物品十分丰厚,带去的粮食类作物就有三千八百类,其中就包括安化黑茶茶饮。根据这个故事,怡清源创作的“文成公主黑玫瑰茶艺” 将茶艺与思乡之情完美结合,正如茶艺解说词里说的:。”“黑茶让她追忆父母的温暖,玫瑰让她梦回故乡的春天。就是这盏黑玫瑰,让她忘掉乡愁,深明大义;就是这盏黑玫瑰,让她融入西藏,播种和平;也就是这盏黑玫瑰,让她貌美如花,容颜不老,她美丽的形象,至今留在藏民的心底。

此中提到的“黑玫瑰”茶,正是怡清源以安化黑茶、玫瑰花为原料,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女性生态美容养颜茶“黑玫瑰”。 它融合野尖安化黑茶与玫瑰花的精华,具有活血美容、排毒养颜的功效,受到广大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黑茶制作工艺之渥堆

关于黑茶渥堆的实质曾有过多种说法,后经大量实验研究证实,黑茶渥堆的实质是:以微生物活动为中心,通过生化动力(胞外酶),物化动力(微生物热)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谢的综合作用,即在湿热、微生物及其胞外酶三者的相互作用下塑造了黑毛茶的品质风味。

黑茶制作工艺之渥堆

通过无菌渥堆处理与传统渥堆相比较,发现传统渥堆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鲜叶经高温杀青,在以后的揉捻、渥堆中产生,并随渥堆繁殖。细菌(以无芽孢细菌占优势,少量芽孢细菌和球菌)从渥堆开始至30小时前后,其数量呈迅速增加趋势并达到高峰期,后期下降,真菌(假丝酵母菌属占优势,其次为黑曲霉,少量青霉及芽枝霉等)则不同,其数量随渥堆时间的延长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只是到末期才略有下降。在渥堆中所闻到的甜酒味就是酵母菌作用的结果。

微生物酶学研究证实:黑曲霉是分泌胞外酶极为丰富的菌种,不仅可以分泌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和多种糖化酶等水解裂解酶,还可以分泌多酚氧化酶类,渥堆中出现的大量酵母菌以及细菌都有分泌多种胞外酶的能力。而且,鲜叶经高温杀青,使酶蛋白大都变性而失活,所以在渥堆过程中,酶不会“复活”。

在研究黑茶渥堆过程中酶活性变化时,采用无菌处理证实了这一点。同时,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杀青后有相当一部分残余活性存在,但在渥堆24小时后活性就逐渐消失,因此靠过氧化物酶来催化茶叶内含物氧化十分有限,但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其同工酶的活性在渥堆12小时后有明显的增加,与同期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一致,且平行实验(无菌渥堆处理)酶活性无此变化。因此,这些酶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分泌的胞外酶。正是由于微生物在渥堆工序中种群的更迭和数量的消长决定了渥堆过程中酶体系的种类与活性水平,为渥堆变化提供了生化动力。

黑茶制作工艺之渥堆

同时,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其呼吸代谢释放热量导致渥堆叶温度不断升高,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微生物总数量间的关联度达到了0.9956。叶温的升高,一方面,加快了微生物酶促反应的速率,为其提供了物化动力——微生物热;另一方面,随着微生物呼吸作用的进一步加强,导致渥堆叶内的水分相应增加(这时从感官上可发现,渥堆叶表面有较强的黏手感,甚至有泥滑现象),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湿热作用的强度。用无菌渥堆处理与传统渥堆处理对比,其工序的湿热作用强度与常规基本相同,发现前者品质虽表现出无粗青气味,汤色黄亮,但缺乏黑毛茶特征性的品质风味,这一方面说明渥堆过程中湿热作用发生的理化变化,为黑毛茶品质形成打下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常规渥堆与无菌渥堆期间,物质转化动力上的差异是决定品质风味的关键。前者使微生物及其胞外酶的生化动力作用于堆温不断升高的渥堆叶内的各种相应底物,如蛋白质、果胶、纤维素、儿茶素以及各种香气物质,使之发生剧烈的酶促反应,使整个渥堆体系的物质代谢的速度和方向有别于无菌渥堆的纯热物理化学作用。此外,还有微生物代谢释放的有机酸及其各种代谢产物,它们一起形成了黑毛茶特有的品质风味,从而使之有别于红茶的“发酵”和黄茶的“闷黄”。这是无菌渥堆条件所不具有的。

微生物专家温琼英教授对黑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培养,结果表明:参与黑茶渥堆过程的微生物包括假丝酵母菌、黑曲霉菌、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在茶堆中,只要温、湿度适宜,就能大量繁衍,利用茶叶中的碳、氮化合物作为培养基,不断生长发育繁衍后代。一方面,通过微生物的胞外酶分解茶叶中的大分子化合物,作为自身机体的构成部分;另一方面,排泄(或称分泌)一些小分子化合物。一吸一吐,使茶叶的内含成分发生巨大的改变,从而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特征。

黑茶制作工艺之渥堆

色泽方面:茶多酚在胞外酶作用下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残余叶绿素的降解,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儿茶素氧化产物与未氧化的黄酮类及氨基酸和糖类的综合产物综合作用,形成了黑茶黄褐的外形和叶底、橙黄的汤色等品质特征。

香气方面:形成了以萜烯醇类和芬环醇类,醛酮类为主体的香气组分比。据实验:黑茶香气组分中有11种不同于绿茶的香气成分。

滋味方面: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下降,尤其是酯型儿茶素含量下降,从而使苦涩、浓烈的滋味成分减少。醇和型滋味物质增加,使黑毛茶滋味趋于醇和,而且在微生物胞内酶系统作用下,合成了含量较低但对人体有益的许多种必需氨基酸。如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合成赖氨酸,而其本身又不能利用赖氨酸。这对改善黑茶品质十分有利而且又提高了它的营养价值。此外,还发现纤维素酶、蛋白酶的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解纤维素和蛋白质,形成水溶性滋味物质,这对改善黑毛茶的粗老味,增进茶汤厚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