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制茶:你了解普洱茶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制茶:你了解普洱茶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提问者:rgtyt提问时间:2019-08-25
已采纳

喝普洱喝紧压茶或是喝毛茶,这纯属个人的一个喜好问题,普洱由散茶,压制成紧压茶,也是一项较为繁琐的技术。老茶友肯定知道,新茶友可以了解一下。

普洱的紧压茶,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都是采用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生茶直接压制,而熟茶,则是发酵后再进行压制。那普洱压制有那些作用呢?

1、方便于运输,减少损耗。

2、方便于存放。

3、较好的保存茶香,普洱茶的芳香类物质,在长期的敞开情况下,也是会逐渐散发的,压制后,加以包装以适当存放,茶香是可以得到较好的保留的。

毛茶压制成饼,需要经过6步。

1、称重,357g。

精准的重量是普洱茶饼均匀的前提保证。

2、毛茶入桶,放入内飞。

茶饼饼面的内飞,需在毛茶入桶时一并放入,保证内飞的真实与饼面的完整。

3、高温蒸软。

如图中,铁桶下方是一直持续的高温蒸气,桶中的毛茶,经过蒸气,迅速变软,以备下一步的做型。

4、入袋揉压。

经过高温变软后的毛茶,倒入布袋中,均匀揉搓,成圆饼型。(这一步骤,是最难的一步,在手工压制中,入袋揉压,是决定茶饼饼面是否匀整,漂亮的关键一步。)

5、石墨定型。

手工揉压后,加以石墨的重量,使尚且柔软的毛茶进一步固定饼型。

6、晾干。

压制成型的饼茶,需经过分开摊晾,高温蒸气留下的水气散去后,饼型才算是固定完好。压制过程才算是完成。

现在很多工厂都采用一体化的机械压制,压制的过程便没有了手工压制的程序多。

回答者:爱茶艺回答时间:2019-08-25
有用+10
分享

和陈皮普洱茶的冲泡方法为什么普洱茶冲泡方后渣黒的

和陈皮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为什么普洱茶冲泡方后渣黒的

普洱茶有多少种冲泡方式?

提前准备好杯具,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茶具是我国饮茶文化的一个关键构成,在泡茶以前提前准备好常用茶具是十分必须的。由于茶具各种各样,就先简洁明了详细介绍一下盖碗冲泡普洱茶的常见茶具。

盖碗,盖碗是一种上带盖、外有托、中有碗的汉人茶具,别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处世,蕴含天地人和之意。

公道杯,公道杯别称“茶盅”或“茶海”,泡茶时,先将茶汤倒进公道杯中,再分到每名饮茶人,即能确保每一杯子中茶汤口感同样,又能保证平均分茶汤,故有“公平”之称。公道杯关键有夹层玻璃、白釉、紫砂壶等材料,采用玻璃公道杯更为有利于赏析茶汤之美。

品茗杯,品茗杯是用以饮茶及欣赏茶汤色的专用型杯子,多见白釉、紫砂壶或是夹层玻璃其法。一个适合的品茗杯,不但能提升茶的风韵,还能烘托饮茶人的气场。

茶荷,茶荷是盛装待泡干茶的容器,样子多见有引口的半球型,用于欣赏干茶外观设计,一般 用竹、木、陶、瓷、锡等做成。茶道组,茶道组即茶艺组成,也称“茶道六君子”或“茶道六用”,一般为木质,各自为茶筒、小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通(茶针),是茶道中必不可少的茶具。

茶滤,茶滤别名“过滤网”,或称“茶漏”,起过虑碎碎的荼叶维持茶汤清新的功效,但许多人觉得茶滤会损坏茶汤的团队的凝聚力,因此茶滤用或无需因人有所不同的。

茶巾,茶巾关键用于擦洗茶具上的水痕、茶垢和桌面的茶叶茶,关键用麻、棉等植物纤维生产制造而成。茶巾必须触碰茶具,理当维持整洁环境卫生。

备茶,在冲泡以前,需依据盖碗尺寸及本人口感提前准备好适当的普洱茶,一般取茶7—10克就能。在普洱茶的制做工艺流程中,有一个蒸压成形的阶段,一般 会将茶做成砖、饼、沱等紧压形状,那样做不仅是便捷运送和储放,更关键的是有益于普洱茶的中后期转换,做到越陈越香的目地。在取茶时,先要将这种碾成砖、饼、沱的普洱茶砸开,常见的撬茶专用工具有茶针和茶刀,撬茶时(以普洱茶饼为例),一手拿针(或刀),一手压饼,将茶针(或刀)插进白茶饼里侧,轻轻地撬起,最好不要将茶撬碎。

备水,提前准备好泡茶常用开水,备水要足。一般状况下,冲泡熟茶、古树普洱茶或是是老茶,提议应用100℃的开水冲泡,能够充足激话荼叶,使其口味更优;冲泡台地茶、普洱生茶或是是採摘较嫩的茶,则用90℃-95℃的水来冲泡就能。

冲泡步骤:提前准备好“具、茶、水”,就能够真实进到泡茶阶段了。

温杯,泡茶前要用开水将盖碗、公道杯、品茗杯先润洗一遍。对茶具开展再度消毒的另外,提升茶具溫度,使普洱茶更强的展现出其形、香、味。

投茶,将提前准备好的荼叶推广至盖碗中。

洗茶,灌水于资金投入荼叶的盖碗中,并迅速拿出。洗茶的目地,一是清理荼叶中的尘土残渣,二是唤起熟睡中的普洱茶,使叶子伸展,让荼叶可以保持最佳冲泡情况,故洗茶叶茶不喝。洗茶频次视详细情况而定,一般洗茶1次就能,老茶可洗2次。

侵泡,泡茶时,灌水约七分满为宜,灌水太满会使碗沿遇热总面积扩大,出汤时非常容易烫到手指头。前几泡灌水后盖上杯盖就能迅速出汤,6—10泡可适当增加至15—20秒上下出汤,10泡之后能延长至1—2分鐘。出汤的速率,一般 从快到慢逐泡加長,视荼叶耐泡度灵便掌握。

分杯盖碗中的茶汤根据茶滤倒进公道杯中,再由公道杯匀称分至用开水润洗后的品茗杯中。俗语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七分满是中国茶道的礼数,拿出杯子才不容易发烫,茶量也恰好合适口子慢品。

饮茶是修养身心的事,不像多喝水那样简单便捷,从提前准备环节到冲泡步骤都颇有注重。有关普洱茶冲泡,一直沒有规范的方式 ,综上所述,愿意把普洱茶泡得好吃,最关键的還是要多泡多喝。普洱茶喝得多了,对茶分和口味也会掌握得大量,泡茶也可以勤能补拙,大自然就了解如何把茶泡的合乎自身口感。

普洱茶的价值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

1、菊花普洱茶作用:菊花和普洱茶在一定水准上,是属于无害养生健康药,普洱茶中儿茶素、茶氨酸、花青素等化合物,再佐于菊花清肝肝脏排毒、宁心安神作用,有抗氧化、抗衰老美容作用。

2、减肥瘦身:普洱茶较为柔和,能够做到养胃而不伤肝,这点儿在熟普洱的手上尤其显著,普洱茶在发醇以后是一系列酶促空气氧化和微生物菌种主题活动繁杂的转变全过程。非常容易狂躁肝火旺的人喝普洱茶就特别适合,由于普洱茶能够帮你下火,每日都喝上4杯普洱茶,你的座疮和瘙痒症就能够足以减轻。

3、汤色香味俱全:普洱茶普洱生茶造型设计色调墨绿色,香气香醇,气津明显,汤色绿黄净透。普洱茶生茶更紧密结合普洱茶的自然界原色之味,倘若要目的性的学习品鉴普洱茶,把握普洱茶的起源、发展趋向、传承、历史时间表,那么普洱茶生茶不容置疑是甄选。而普洱熟茶渥堆发酵专业性在3975才真正健全,一开始广泛生产加工,历史时间表较短距今也可是40好几年。

和陈皮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为什么普洱茶冲泡方后渣黒的

普洱茶有多少种冲泡方式?

提前准备好杯具,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茶具是我国饮茶文化的一个关键构成,在泡茶以前提前准备好常用茶具是十分必须的。由于茶具各种各样,就先简洁明了详细介绍一下盖碗冲泡普洱茶的常见茶具。

盖碗,盖碗是一种上带盖、外有托、中有碗的汉人茶具,别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处世,蕴含天地人和之意。

公道杯,公道杯别称“茶盅”或“茶海”,泡茶时,先将茶汤倒进公道杯中,再分到每名饮茶人,即能确保每一杯子中茶汤口感同样,又能保证平均分茶汤,故有“公平”之称。公道杯关键有夹层玻璃、白釉、紫砂壶等材料,采用玻璃公道杯更为有利于赏析茶汤之美。

品茗杯,品茗杯是用以饮茶及欣赏茶汤色的专用型杯子,多见白釉、紫砂壶或是夹层玻璃其法。一个适合的品茗杯,不但能提升茶的风韵,还能烘托饮茶人的气场。

茶荷,茶荷是盛装待泡干茶的容器,样子多见有引口的半球型,用于欣赏干茶外观设计,一般 用竹、木、陶、瓷、锡等做成。茶道组,茶道组即茶艺组成,也称“茶道六君子”或“茶道六用”,一般为木质,各自为茶筒、小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通(茶针),是茶道中必不可少的茶具。

茶滤,茶滤别名“过滤网”,或称“茶漏”,起过虑碎碎的荼叶维持茶汤清新的功效,但许多人觉得茶滤会损坏茶汤的团队的凝聚力,因此茶滤用或无需因人有所不同的。

茶巾,茶巾关键用于擦洗茶具上的水痕、茶垢和桌面的茶叶茶,关键用麻、棉等植物纤维生产制造而成。茶巾必须触碰茶具,理当维持整洁环境卫生。

备茶,在冲泡以前,需依据盖碗尺寸及本人口感提前准备好适当的普洱茶,一般取茶7—10克就能。在普洱茶的制做工艺流程中,有一个蒸压成形的阶段,一般 会将茶做成砖、饼、沱等紧压形状,那样做不仅是便捷运送和储放,更关键的是有益于普洱茶的中后期转换,做到越陈越香的目地。在取茶时,先要将这种碾成砖、饼、沱的普洱茶砸开,常见的撬茶专用工具有茶针和茶刀,撬茶时(以普洱茶饼为例),一手拿针(或刀),一手压饼,将茶针(或刀)插进白茶饼里侧,轻轻地撬起,最好不要将茶撬碎。

备水,提前准备好泡茶常用开水,备水要足。一般状况下,冲泡熟茶、古树普洱茶或是是老茶,提议应用100℃的开水冲泡,能够充足激话荼叶,使其口味更优;冲泡台地茶、普洱生茶或是是採摘较嫩的茶,则用90℃-95℃的水来冲泡就能。

冲泡步骤:提前准备好“具、茶、水”,就能够真实进到泡茶阶段了。

温杯,泡茶前要用开水将盖碗、公道杯、品茗杯先润洗一遍。对茶具开展再度消毒的另外,提升茶具溫度,使普洱茶更强的展现出其形、香、味。

投茶,将提前准备好的荼叶推广至盖碗中。

洗茶,灌水于资金投入荼叶的盖碗中,并迅速拿出。洗茶的目地,一是清理荼叶中的尘土残渣,二是唤起熟睡中的普洱茶,使叶子伸展,让荼叶可以保持最佳冲泡情况,故洗茶叶茶不喝。洗茶频次视详细情况而定,一般洗茶1次就能,老茶可洗2次。

侵泡,泡茶时,灌水约七分满为宜,灌水太满会使碗沿遇热总面积扩大,出汤时非常容易烫到手指头。前几泡灌水后盖上杯盖就能迅速出汤,6—10泡可适当增加至15—20秒上下出汤,10泡之后能延长至1—2分鐘。出汤的速率,一般 从快到慢逐泡加長,视荼叶耐泡度灵便掌握。

分杯盖碗中的茶汤根据茶滤倒进公道杯中,再由公道杯匀称分至用开水润洗后的品茗杯中。俗语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七分满是中国茶道的礼数,拿出杯子才不容易发烫,茶量也恰好合适口子慢品。

饮茶是修养身心的事,不像多喝水那样简单便捷,从提前准备环节到冲泡步骤都颇有注重。有关普洱茶冲泡,一直沒有规范的方式 ,综上所述,愿意把普洱茶泡得好吃,最关键的還是要多泡多喝。普洱茶喝得多了,对茶分和口味也会掌握得大量,泡茶也可以勤能补拙,大自然就了解如何把茶泡的合乎自身口感。

普洱茶的价值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

1、菊花普洱茶作用:菊花和普洱茶在一定水准上,是属于无害养生健康药,普洱茶中儿茶素、茶氨酸、花青素等化合物,再佐于菊花清肝肝脏排毒、宁心安神作用,有抗氧化、抗衰老美容作用。

2、减肥瘦身:普洱茶较为柔和,能够做到养胃而不伤肝,这点儿在熟普洱的手上尤其显著,普洱茶在发醇以后是一系列酶促空气氧化和微生物菌种主题活动繁杂的转变全过程。非常容易狂躁肝火旺的人喝普洱茶就特别适合,由于普洱茶能够帮你下火,每日都喝上4杯普洱茶,你的座疮和瘙痒症就能够足以减轻。

3、汤色香味俱全:普洱茶普洱生茶造型设计色调墨绿色,香气香醇,气津明显,汤色绿黄净透。普洱茶生茶更紧密结合普洱茶的自然界原色之味,倘若要目的性的学习品鉴普洱茶,把握普洱茶的起源、发展趋向、传承、历史时间表,那么普洱茶生茶不容置疑是甄选。而普洱熟茶渥堆发酵专业性在3975才真正健全,一开始广泛生产加工,历史时间表较短距今也可是40好几年。

你喝的普洱茶是烘青还是晒青?

白茶和绿茶哪个好 你喝的普洱茶是烘青还是晒青?

晒青、烘青、打毛火是普洱茶中一个很基础又很重要的概念,爱普洱茶一般多是要了解些的。

普洱茶里面烘青和晒青是怎样定义和区分?

1、晒青、烘青、半晒半烘,是定位在普洱茶初制工艺里的干燥方式,而不是杀青方式。

(毛茶制程:a 采摘 b 摊鲜(萎凋或走水) c 杀青 d 摊凉 e 揉捻 f 日晒干)

2、晒青是揉捻后晒干。

利用太阳光低温(不会超60度)干燥茶叶,干燥时间比烘干长,但保留茶叶原味。

3、烘青是揉捻后用烘干设备快速烘干。

快速烘干设备温度会在80-130度,高于60度。

4、半烘半晒(也叫打毛火)是揉捻后用烘干设备短时间烘掉一部分水份(3成到5成),再拿去晒干,一般会在阳光不充足情况下用这种办法。

5、从外观上区别:晒干墨绿,烘干青绿,半烘半晒青绿偏灰。

6、从汤色上区别:晒青汤色是金黄色,烘青汤色是青绿中带黄色,半烘半晒汤色是金黄色带青。

7、从口感上区别:晒干短期有些太阳味,淡青草香或花香,香气沉软;烘干是青叶或豆类香,香气高飘;半烘半晒豆类香;三者明显的区分主要在豆香香气,通过豆香是否有来判断是否进行了烘青,晒青的普洱茶没有豆香味。

你知道唐代的普洱茶膏是如何制作的吗?

其实,只要注意中国茶叶发展历史,尤其是制茶工艺演化历史,就可以看出,普洱茶膏是在借鉴唐朝与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是唐宋茶膏的延续。

茶膏的雏形始于唐朝。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陆羽作《茶经》、建立茶政收税、茶马贸易、民贡与官贡茶品的出现,都标志着茶业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期间,茶膏也做为贡品悄然出现,所不同的只是以民贡方式出现。

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焙两种;所谓民贡是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属于土贡性质,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庐江郡(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也是唐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向朝廷进贡茶叶,这在唐代尚属首次;而官焙是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官营督造,专业制作贡茶。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朝在湖州长兴与常洲宜兴交界的顾渚山建立顾渚贡茶院。

茶膏则是沿着民贡这条线浮上水面的。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洲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象其它贡茶以多少担计算。凸显珍贵。

因此,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在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的记载之中。

那么,唐代的茶膏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我们在仔细研究陆羽的《茶经》及唐代的制茶工艺后,可以做一个初步判断:茶膏的出现与唐代作饼制茶工艺有直接的关系。

蒸青作饼的制茶工艺在唐代已经逐渐完善,这种陈茶制作方法是唐代乃至以后的宋代茶叶加工的主流。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陆羽老先先在他所处的年代已经发现这一现象,并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如“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等文字。

而且陆羽认为,真正的好茶一定是“含膏者皱”的外形,这里指的“皱”,是含膏的表现,即外形褶皱,茶汁流失少、茶味浓。《茶经》中列为第一位的好茶“胡靴”,就是“含膏者皱”的代表。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陆羽在制作饼茶中发现了茶汁溢出后出现“膏化”现象,并认为这个“膏”是茶叶中的好东西,但他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

即使后来出现民贡的“茶膏”,都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都属于“含膏”的性质。唐代《国史补》记载唐代官贡茶品有十几亇品目,其中“岳洲邕湖含膏”就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