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用普洱茶炖一锅香排骨(组图)

用普洱茶炖一锅香排骨(组图)

2019-08-23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烹制方法(两人份)

  材料:

  排骨(半斤)、陈年熟普洱(3汤匙)、蚝油(3汤匙)、大葱(1/3根)、生姜(3片)、大蒜(3瓣)、盐(1/3汤匙)

  工具:纱布(1张)

第一步、洗净大葱、生姜,都切成片;大蒜拍扁去衣。

第二步、取一块纱布,放入普洱茶叶,包扎紧实后待用。

第三步、排骨清洗干净,斩成小块,放入滚水中焯20秒,捞出沥干水。

第四步、另取一锅注入5碗水烧开,放入排骨、普洱茶包、大葱段、姜蒜和3汤匙蚝油,大火烧20分钟,再转小火煮10分钟。

第五步、出锅前10分钟,放1/3汤匙盐调味,捞起普洱茶包,即可装盘。

  贴士

  1、用普洱茶入菜要选用优质的普洱茶,劣质的茶叶会降低排骨的鲜味。

  2、红茶、普洱茶都可以用来炖排骨,绿茶茶色太浅,不宜用。

  3、普洱茶最适宜与肉类一同烹调,肉类的油脂可减轻茶叶的苦涩感,而茶叶则能去除肉类的腥味,又能改善口感,消除油腻。

  4、海鲜配绿茶去腥,肉类配红茶去腻,甜汤或甜点则配以绿茶毛尖或花茶以增加清香,油炸食物使用茶末。

  5、以茶入菜勿用辛香类佐料,如八角、花椒等,以免影响茶香及甘醇,失去茶菜的风味。

  6、将普洱茶放入锅内前,建议用纱布包裹茶叶,炖煮后取其茶汤,丢弃普洱茶包。还有,茶叶用量要恰到好处,过多味道则会偏苦和喧宾夺主。

有用+10
分享

普洱熟茶发酵程度多少为宜?

  熟茶的发酵程度是没有行业标准的,所以有时候你讲的七成很可能是我说的八成,而我的八成你可能认为是九成,不可一概而论,有时候造成误区和分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家驴唇不对马嘴。

 

  但并非业内就没有潜在的共同认识,比如7、8、9成接受度比较高,观点和评判标准较为接近,7成轻发酵,8成适度发酵,9成重发酵,6成就比较特殊了,属于最轻的一种发酵方式,不太提倡。

 

  10成是没有的,不要相信什么1-10成熟,熟茶是无法完全发熟的,10成达不到,6成以下的那不叫熟茶,当然也不叫生茶,那叫夹生饭,半生不熟,不生不熟!

 

  判断成熟度的重要依据是叶底,香气、汤色、滋味作为辅助;9成的叶底:色泽红褐,以褐为主,褐中显红,有碳化和焦黑叶片,香气以焦香、焦糖香、焦甜香为主,滋味醇和(发酵度足),汤色红浓偏深(这是相对的说法,汤色的深浅更多是和等级有关系。

 

  8成的叶底:色泽褐红,以红为主,红中显褐,碳化和焦黑叶片较少,香气以焦甜香、甜香、糖香为主,滋味醇正,有些许的苦涩,汤色红浓偏浅。

 

  7成叶底:色泽褐红稍显青,红中显褐,有青叶、泛青、泛黄叶片,叶底柔韧性足,易有软烂叶,香气以糖香、清甜香为主,有青味,滋味苦涩显而偏酸,汤色红偏黄。

 

  叶底作为判断成熟度的依据: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的产物,并且是水溶性色素,是熟茶叶底以及茶汤色泽的主要来源,随着发酵的进行,茶黄素会氧化聚合成茶红素,茶红素更容易被氧化,进一步聚合成茶褐素,所以发酵程度越高。

 

  茶褐素所占比例越大,叶底色泽更加偏褐,相反发酵程度轻,叶底则偏红、偏黄、偏青,总之就是水溶性色素随着发酵程度的高低呈现不同的色泽是以叶底作为判断发酵程度依据的主要考量。

 

  此次还要注意,七成熟是着眼于熟茶后期转化,兼顾品饮,最好放几年再说;八成熟兼顾品饮和后期转化,是最适宜和应用最广泛的发酵方式;九成适合现喝,后转化空间小,基本放几年就达到品质巅峰了!

 

  不过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喜欢那款就那款了,我就不多嘴了!

普洱茶是绿茶么?

普洱茶是绿茶么?

2008年之后,市场有许多民间专家主管认定普洱新制生茶是绿茶,只有经过陈化的生茶才是真正的普洱茶。这是一种相当经不起推敲的错误观点。首先假定普洱新制生茶已经被归于“绿茶”,那么有几个问题的逻辑就需要厘清:

1、以此类推,绿茶是否可以掺入普洱?甚至以绿茶紧压成型,一段时间后也可称其为普洱?陈年绿茶是否可等同于陈年普洱?

2、若是将新制普洱视作绿茶,那么在制程中的杀青与干燥温度就成为了无法厘清的问题。

普洱茶之所以能够在长时间的仓储中品质愈发醇厚,正是因其制作过程中的低温环节(杀青、毛茶干燥、紧压茶干燥)所致,低温制程适度保留了茶叶中生物酶的活性,为茶品后期转化奠定了基础;而绿茶为了提高香气与鲜爽度,确保茶质在保质期内不发生大变化,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高温杀青与高温干燥(相对于普洱茶)。这也就使得绿茶存储时间越久,其品质越呈下降趋势。一切的分野都来自于加工过程中杀青与干燥的温度差别。

3、普洱茶由于从鲜叶到杀青之间存有萎凋制程,根本不符合绿茶的基本定义。绿茶的定义是不发酵茶,而普洱茶鲜叶采摘后到杀青之前要经过数个小时的静置萎凋过程,过程中茶叶发酵会产生明显变化。

4、若是将新生茶定为绿茶,不可能订立绿茶变成普洱的年限与标准,而若是制定一个固定标准,那么如何解释茶品在达到标准限定的“下一秒”不再是“绿茶”呢?不能严格界定并且明显与事实相违背,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5、否定普洱茶越陈越醇厚的特性。普洱茶因其原料与工艺的特殊性,造就其越陈越香的特性,将普洱茶定为绿茶,则普洱茶就应依从绿茶“尚鲜爽”、“以新为贵”的特质,显然这是对普洱茶的根本否定。

以上,从工艺制程与市场规范的角度可以看出将普洱茶归类于绿茶的荒谬之处。这基本上是弃历史文化于不顾,且对普洱茶没有基本认知所致。绿茶与普洱生茶制程上差异甚大,绿茶为尝鲜嫩为主要品饮目的,普洱生茶以青壮叶为主且能陈化,两者的品饮取向完全南辕北辙,根本无法混为一谈。且普洱生茶长时间储存于地区环境影响茶品甚巨,所谓适饮口感年限及状态更无标准可言。

此论若是茶友间的闲聊或无不可,对于饮者而言,关心的一定是茶好不好喝,而不是什么白黄绿青红黑的分类。但若是牵涉到制定相关的标准与制程,以及市场规范与认同的建立,这种说法就荒之大谬了。

普洱茶真正广泛走入我国民众的视线实际上不过是本世纪这十来年间的事情,关于普洱茶的种种,有太多未知等待从业者与爱茶之士去探求。未来,笔者将就普洱茶的相关话题继续展开深入,欢迎茶友一同探讨。

正确辨别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

普洱茶在后期陈华过程中会形成白色物质,是“白霜”还是“霉变”,下面就给您介绍一下这两者的区别。

正确辨别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

【“白霜”究竟是什么?】

“白霜”是普洱茶本身氧化酵素发生作用的结果,俗称「茶单宁」。味苦,具有消炎的作用,是茶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在学理上称这种现象为自然氧化作用。

所以白霜并非外来的霉菌,也是发酵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程序,白霜产生的过程中,茶叶本身的单宁酸也会慢慢的发酵氧化,以致茶中的苦涩味渐渐被有益的物质所取代,茶水也会由菁转黄橙,在三到五年更使茶水由黄转红,最后变得美味甘甜的陈年普洱茶!

【区分白霜与霉变】

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发生霉变也可能出现白沫或绿毛,两者如何辨别呢?掌握以下两点一般就不难辨别:

一看、正常“白霜”,是普洱茶在正常仓储,仓储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注意:必须是均匀分布,而且是白色物质大小均匀,不集块,不聚巣)。

如果是局部的白沫不均匀,聚块,大小不一,而且茶饼撬开来内部也有(严重的还有冒出白烟和刺鼻气味),就是受过高湿后霉变的结果,只有经过严重湿仓或制作时干燥环节出现失误才会发生霉变。

霉变

二闻、正常的“白霜”,嗅之无霉味,更无刺鼻,惹人难受的气味。属于此情况普洱茶一般是有些年份,是可以喝的。

发霉的茶有刺激性的霉味,根据常识很容易在从干茶就能区分开来。此情况下的普洱茶是不能喝的。

【警惕“霉变”茶】

发生霉变的茶,有的呈现黑色或者绿色,颜色看上去让人极不舒服,有的甚至发毛,这类是变质比较严重的茶,建议扔掉,这类茶已经不能再喝了。

普洱茶内有杂质。霉变的茶,无论是饼茶、砖茶、还是沱茶,霉变的地方都是成片的。而有的熟茶其他地方都好好的,但是零星出现一些白色斑点。这是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混进了其他杂物,这些在一些碎沱,或茶叶较碎的饼茶,砖茶中容易见到。就普洱饼茶、砖茶、沱茶来说,霉变的产品不够硬,不费力地就可以将其撬开,而没有霉变的茶很坚硬。

霉变的产品用手仔细感受,会发现茶有潮的迹象,茶叶不够干、脆,发生霉变的茶因为受潮,感觉韧性好些,不容易捻碎,而没有发生霉变却有白色附着物的茶,干而且脆,用手一揉一捻,很容易弄碎。

普洱茶上的白色物质是“白霜”还是“霉变”,需要我们能够准确判断,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同时,也要以正确的方法存茶以保有茶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