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中的老黄片

普洱茶中的老黄片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茶树上的老叶子,因为多数老叶时间长了会泛黄,“黄片”因此得名。普洱茶老黄片是指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拣出来的这部分茶箐,俗称为“黄片”。

  老黄片的形成,一是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第四叶;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在这两个情况下,杀青会造成叶片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黄片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长时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摸索一下了。茶友们也可以试试将黄片茶煮来喝,更加能体现黄片茶的香滑柔甜的特性。

 

  黄片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如果是古树黄片,在当年非常好喝,它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特别是陈化的老黄片,更加迷人。存放得好的老黄片不论茶气、香气、醇厚感以及滑润都很好很有特点。

    另外,能够喝到的黄片,其实树种都很好,也就是很多茶友说的老茶树、野茶树上的黄片。因为在茶园茶的茶树,定期管理采摘,大部分是不会有老黄叶的。老茶树上的茶叶,枝叶高大,量少,不容易采到,所以就显得珍贵了,而且陈化后的黄片绝对滋味出众。黄片转化快,丝爽绵滑,回甘迅速,闻香气似有悠悠馥郁兰香。老黄片一般都不是被主动采摘下来的,因此要喝到成规模、有产量及品质保证的老黄片还真是不容易。

  如果有一天,你喝到一款没有条索,叶面黄绿各色都有,但汤色却橙黄显亮,口感细腻顺滑,特有的香味从第一泡延续至十五、六泡才渐渐弱下去的普洱茶,那么你尝到的是很好的老黄片。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是六大茶类祖宗,而且不接受反驳!

  我为何敢这么说?因为就茶树的起源来讲,一开始是只有大叶种茶树的,只是被培育到其他地区,茶树自身具备适应当地地理特征与气候特征的适应性,最终形成中小叶种。它与大叶种的实质就是宗族关系,是大叶种家族的一个后辈。

  当世界开始承认茶树的发源地在云南,云南茶树的主体又为大叶种茶树时,这种宗族关系就是板上钉钉的了。大叶种茶树无疑是老辈分的。而且,我们应该都知道,根据现行的普洱茶的国家标准定义(GB/T22111-2008)来说: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乔木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只有普洱茶是乔木大叶种为原料做的,所以我说普洱茶是六大茶类的祖宗似乎没有什么不对?

  可能有喜欢六大茶类的朋友会说你们普洱茶里也不全是乔木大叶种,凭什么当祖宗?

 

  你说的没错,虽说国标定义的是云南乔木大叶种原料才是普洱茶,但云南历史上有名的曼松贡茶就是倚邦的乔木小叶种茶,乔木中叶茶类中也有景迈、帕沙、那卡等出名的普洱茶。但问题是,我说普洱茶是六大茶类的祖宗,说的不是普洱茶自身的问题。就算是说普洱茶自己的问题,普洱茶作为祖宗,留几个小辈分的在家照顾自己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除了历史渊源,乔木大叶种茶树与中小叶种茶树之前的区别也是我敢这么说的原因所在。首先我们要知道乔木大叶种是指树身高大,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小叶种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成熟植株在3m以下的。普洱茶作为六大茶类祖宗,从茶树高大的外表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且根据茶学教科书上所说的,乔木大叶种茶类‘脂物质’较低,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而中小叶种茶类‘脂物质’含量较高,‘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而对茶来说,‘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茶的内含物质就越丰富。‘脂物质’含量越高,茶的香气方面就更好。普洱茶在丰富的内涵上来说,作为祖宗也是无可争议的。

 

  况且,在这个拼爹的时代,你六大茶类居然可以拼祖宗!高兴还来不及,还有什么好反驳的?

如何品鉴出老普洱茶的好与坏?

如何品鉴出老普洱茶的好与坏?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沉香是老普洱茶的魅力所在,也是衡量一款老普洱茶好坏的重要指标。品鉴老普洱茶的第一个重要技巧是冲泡。冲泡老茶最关键的就是水温,水温越高,老普洱茶的香味发挥的越好。因此冲泡老普洱茶时水一定要开,泡茶壶一定要壶壁厚,保温好的壶,冲泡前和冲泡过程中一定要多次用开水淋壶来加温、保温。

品鉴老普洱茶的第二个重要技巧是不看包装纸,不看品牌、年份。先入为主是品鉴老普洱茶的大忌。

现今的茶叶琳琅满目,假货横行,所以品鉴老普洱茶的不要重点放在包装纸的考证上;要知道现在的印刷技术要印出50年代或哪一年代的“手工棉”、“雕版印刷”、“人工盖章”的包装纸实在是太容易了。

现在保存下来好的老茶可以说是很少的,分类大致分为六个等级:第一级沉香明显,汤中带甜,饮后口腔咽喉润滑甘爽,叶底正常。第二级饼有少许霉点,叶底有少许黑硬叶,但沉香明显,汤中带甜,饮后口腔咽喉润滑。第三级香弱,汤中带甜,饮后口腔咽喉滑润,叶底正常。第四级,基本无香,汤中基本无甜,以后口腔咽喉无不适感,叶底正常。第五级香,汤中有甜,饮后口腔咽喉有干、苦等不适感,叶底有黑硬叶或软烂叶。第六级无香,汤中无甜,饮后口腔咽喉有干、苦等不适感,叶底有黑硬叶或软烂叶。

如何品鉴出老普洱茶的好与坏?

1、看,嗅茶饼。好的老普洱茶应该是条索分明、老嫩叶色泽不同,油亮发光的。

2、看汤色。好的老茶其汤色一定是红而明亮的。如果汤色发黑、发浑茶就有问题。但是汤色不是品鉴老茶的重要指标。湿仓茶、轻度发酵茶中也会有汤色红亮的茶品。

3、品滋味。好的老普洱茶应该是汤中带甜,汤质滑润饱满。如果年份够,由于茶中与苦、涩相关的成分已转化,会有“化”的感觉,所谓“化”就是褪尽苦涩只剩滑润饱满的感觉。

4、体味沉香。“越沉越香”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普洱茶的最重要魅力。

5、体验回味。回味包括回甘和饮茶之后口腔、咽喉的感觉。好的老茶以后回甘而且口腔、咽喉有滑润、甘爽的感觉。

6、细查叶底。看叶底是鉴别普洱茶原料好坏、制作和贮存是否科学合理的最重要的方法。好的老茶叶应该是色泽一致,叶片清晰,摸之有弹性,揉之不软烂。(

普洱茶投资收藏入门不简单这些功课要做好!

曾被行业奉为“干仓”普洱茶经典的“八八青”,最高价格去到8万元/饼,且一饼难求。

1992年年底,“八八青”创始人陈国义先生,在云南碰到了勐海茶厂这批“7542”,总共是250支(21000饼)。他当时买入价是7.8港元一饼,分三批发到香港。”当年这批茶在勐海茶厂全部就那么多,全都被我买下来,到今天这个价格,等于翻了1万倍。”

那么,一款值得入门级茶友投资收藏的普洱茶,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投资与收藏普洱茶的茶友,又该从哪些方面补足功课呢?

1、品质最重要

决定普洱茶的品质有三大要素:一是原料,二是工艺,三是仓储。而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颜值的毛料,这与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无关系。云南的茶园生态环境,符合生态、健康的两大核心标准,还拥有世界最为稀缺的古茶树资源。好的原料搭配独特的工艺才能制成茶品,还需合适的仓储环境,才能让普洱茶得以充分的陈化,展现价值。

要选择一款具有增值趋势的普洱茶茶品,除了考虑以上三要素,还需要充分考虑普洱茶茶品的文化属性,即是否具备成为精神消费品的条件。

2、投资收藏不以量取胜,贵精不贵多

适合投资收藏的普洱茶茶品必先具备品饮价值,即“能存能喝”。一般来说,普洱茶茶品的品质会随年份增长而产生转化,同时,其品饮口感也会有所变化。简而言之,就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茶品的品饮价值提高;从金融属性来讲,就是有增值的空间。

作为收藏投资的普洱茶茶品,应是茶中之王,茶中臻品。就目前的普洱茶市场,最为稀缺应是普洱古树茶茶品。据相关资料显示,云南古茶树占有量仅为云南所有茶园面积的2%。因此,古树普洱茶,具有较高投资与收藏价值。

3、不盲目追求名山头茶

在很多普洱茶爱好者看来,目前最为稀缺的普洱古树茶茶品中,富有名气的“山头茶”更具收藏价值。当然,能在云南诸多的山头中辨识出不同口感、滋味,并发现到有价值的普洱茶茶品,这是好事。

但作为初入门的普洱茶收藏家和投资者,建议先不要盲目的追求有名气山头茶。从目前的普洱茶市场来看,多个茶叶品牌都有推出各大名山的茶品,品质鱼目混杂。在选择茶品时应先选靠谱的茶企,再选择自己欣赏的山头。如果将山头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那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4、投资收藏普洱茶的入门建议

①喝熟普,藏生普。从养生保健功效来看,普洱熟茶更具品饮价值,从投资与收藏价值来看,普洱生茶的增值空间较高。

②“年份”与“仓储”。作为投资收藏的普洱茶茶品,若是老茶,首先应该确认该茶品的“年份”,再是“仓储”,其三是“品质”,最后是“滋味”。要弄清这些关键,而不被旁门左道“迷惑”,就得挑对地方喝对茶。

③艺术品收藏的三步曲:入门、鉴赏、典藏,同样也适用于普洱茶的收藏。新入门的茶友,不建议立马进入普洱茶的收藏世界。应在入门的阶段做好功课。在鉴赏阶段多看、多听、多读、多问、多品、去市场多接触,增加实战经验,然后“登堂入室”进入“典藏“阶段,与普洱茶共同成长,享受岁月的历练、转化的神奇。

陈国义:“不要盲目迷信山头、品牌。首先得是古树茶,台地茶是大众喝的茶,没有保值、增值的空间,第二要看滋味,我们说“不苦不涩”不是好茶,但“苦涩”在一分钟之内要化得开,化不开的茶再便宜都不能接受,第三,茶汤要“发甘、生津、回甜”,七泡有余香,泡到十泡茶汤还是甜的,这个茶可以收了。同时还要看原料是否匀净、完整。如果这些基本要素不具备,茶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