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聊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聊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聊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图片来源:图库)

“越陈越香”是茶友们聊到普洱茶时都会提到的关键词之一。如果是对普洱茶了解不多的茶友,可能会有这样的误解:只要是存放的时间足够长,所有的普洱茶都可以越陈越香。但事实并非如此,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了普洱茶是否能够“越陈越香”呢?

“陈”,指的是时间,“香”,指的是香气,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但对于普洱茶来说,仅仅只是满足了存储年份的要求,“越陈越香”并不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在影响普洱茶最终存储结果的各种因素之中,时间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对客观的;香气,是我们在评判一款茶叶品质的优劣指标之一。那么,普洱茶的香又从何而来呢?可以这样说,从新茶到中期茶再到老茶,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转化都需要以茶叶的内含物质为基础。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制作原料均选用云南大叶种,与其他中小叶种相比,大叶种茶的内含物质更加丰富,这也是普洱茶可以用于存储,并且越变越香的主要原因之一。(PS:同样都是云南大叶种,根据原料等级的不同,内含物质含量的多少也有差异。)

除此以外,每一类茶都有其特定的加工工艺,普洱茶也不例外。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中规定的普洱晒青茶的加工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在此之后,可以根据晒青茶是否继续进行渥堆发酵,还是直接蒸压成型来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关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与加工工艺的关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只有严格按照国标的流程生产加工的普洱茶,才有越陈越香的可能;如果在此流程中加入了本不应出现在普洱茶制作环节中的其他工艺,通过这种形式制作的普洱茶,还会越陈越香吗?

在分析完存储年份、制作原料和加工工艺这三个因素之后,仓储环境的选择,对于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也至关重要。网上或者是茶友聚会的时候,都有很多关于仓储的讨论。有的茶友可能会选择高温高湿的环境来存放普洱茶,因为这样会加快普洱茶的陈化速度,而在干仓环境存储,就需要足够的耐心。但是,干仓和湿仓,两种不同的存储环境,会造成普洱茶在陈化后的表现有何差异暂不讨论,高温高湿,很容易导致普洱茶发霉劣变,这对于普洱茶的品质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所以茶友们在选择存储环境时也需多加注意。

综上,在选料优质、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制作、仓储按需选择、存放年份足够的前提下,笔者觉得,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的转变仍然是不可预期的,至于何时能够“越陈越香”,根据每一饼茶各自的状况、不同品饮需求等,也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茶友们在品饮或者是挑选普洱茶时,也不必因为“越陈越香”而一味追求老茶。制作、时间、风险等各种成本的累加,一款好的老茶价格自然不会便宜,如果有幸遇到高性价比的老茶则另当别论,除此以外,优质的熟茶、中期茶都不失为一种好的品饮选择。

最后,关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笔者还有一个疑问:一款普洱茶的香气是否明显,在打开棉纸、撬茶、润茶、闻杯底、叶底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直观感受得到。可是如果经过数十年时间的等待,普洱茶只有香气但滋味表现淡而无味,这样的茶是好的老茶,是我们想要的老茶吗?“越陈越香”这个说法是否有表述并不全面的地方呢?对此,如果你有不一样的观点和见解,欢迎探讨交流。(本文系原创,

有用+10
分享

勐库那赛普洱茶区

勐库那赛普洱茶区


从东弄大寨顺公路前行约5公里便进入那赛村委会的地界,从那赛开始勐库东半山闻名遐迩的藤条茶便逐渐多起来,还留着藤条状的茶树,那至少是1965年以前种的茶树。那赛公路两边的坡地里都是藤条茶园,可看出那赛50年前已有很多茶园。


来到那赛,首先该看该去的寨子应是拉祜族古寨--小村。那赛年代最久、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大部分都在这里。小村有80多户人家,90%为拉祜族,拉祜人在寨子里大都讲拉祜话,他们说喝茶为腊夺,摘茶为腊盆,古茶树称腊吃。小村过去在交通要道上,从勐库坝子去博尚去临沧的古驿道从小村穿过,这条古道不知有多少年,古道原本在斜坡表面,现已被踩踏得如深沟。古道两边还保留有上百亩的古茶园,古茶树树围超过80厘米的很多,那是汉人还没迁来那赛前拉祜族种下的。


那赛有大面积的古茶园说明清朝时期那赛较安宁,没有战乱,拉祜人没有迁走,他们一直在那赛安居、种茶。


小村


小村景色很美,树多、竹子多,寨子中间有几棵三人合抱的古柏树,古柏旁边是大片竹林,一笼一笼的竹子摇摇曳曳不断地向古柏树弯腰点头,从高处看去,古柏的苍劲挺拔,翠竹的清秀盈柔相陪相衬构成了一幅刚柔兼有的灵动而鲜活的实景画。寨子里的拉祜人说,小村过去好看得很,五十年前,古柏树前面还有个很大的池塘,那塘子里的水清汪汪的,白天从水里可看见天上走动的云,晚上从水里可看见银光光的月亮,水塘边竹林很密,人进去都看不见,年轻人喜欢进去玩耍。


拉祜人在小村至少已居住了500年,那塘清汪汪的水是他们不迁不移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惜的是那塘清水现在已经消失,它的美只留在拉祜人的记忆中。小村散发着古茶树的气息,凡是老房子老屋基,前前后后都有古茶树,古茶林里备有竹梯,是供采茶用的,老屋旁边的古道很宽,顺着古道往山上走2公里还能看到不少已和树林杂生的古茶树,寨子里的拉祜人已说不上是哪辈人种的,那应该是五六代人以上的事了。


小村的古道见证过勐库茶早期的兴旺,1950年以前,勐库坝子及四排山的营盘、邦木、邦协的人去博尚卖茶都要从小村这条古道上走,从博尚、云县、大理来勐库坝子买茶的商人马帮也要走这条道,小村既是马帮、商旅歇脚休息的地方,又是商人们收购茶叶的一个站点。从小村到博尚只有3个多小时的路,小村的拉祜人种下那么多的茶园,这和小村所占的交通优势有点关系。


小村现有七八户汉人,从汉族老人口述得知,汉人迁入小村已有120年左右。最早来的汉人为余姓和陈姓两家,迁来小村的汉人主要靠种地和种茶为生,没有用烤酒卖的方法将拉祜人的茶园和田地一点一点地换去。汉人和拉祜人和睦相处,相扶相帮,那户姓陈的汉人还出资修路架桥,深得拉祜人的尊敬。小村的拉祜人失地的很少,迁走的不多,1950年还有30来户。从小村沿古道往山上走3公里便是正气塘村,正气塘村是个汉族寨,现有30多户人家。正气塘村过去叫瘴气塘,传说几百年前此地有个水塘,水中藏有一大莽,天阴时那大莽常吐黑雾,令人惊悚,疑有瘴气,便将此塘取名瘴气塘。瘴气塘在临沧进入双江的古道边,彭锟1903年进双江剿办拉祜族起义时在瘴气塘扎过营、住过兵,彭锟为避邪气将瘴气塘改名为正气塘。


正气塘


在彭锟未来扎营之前,正气塘有拉祜族居住过,拉祜人在正气塘居住时已种下许多茶树,拉祜人种的茶树今天还留下几十亩,茶树的主干已长得比大碗口还粗。1903年以后拉祜人从正气塘迁走,汉人们迁了进来,汉人们也接着种茶树。正气塘热闹过,因正气塘在大路边,上临沧下双江的马帮都要经过正气塘,一姓刘的汉人便在路边开了一马店为来往马帮商旅提供食宿还兼卖些小杂货,过往行人将刘家马店称为刘家铺子,将马帮歇驮的地方称为歇马场,马帮过往时都要在正气塘歇晌,正气塘的人会从赶马大哥那里听到不少奇闻轶事。


正气塘的汉人们卖茶很方便,从正气塘到博尚街3个小时就可走到,早上出发天黑前就可转回家来,若是不想去博尚卖茶,就将茶叶摆在门前,有马帮过往时也会将茶叶买去。正气塘因在古道边,也常被土匪光顾,1945年至1948年间就多次遭土匪抢,到1949年时正气塘已很衰落。新中国成立以后临沧到双江通了公路,正气塘的古道上听不见马铃声了,刘家铺子也随之歇业迁走,慢慢地正气塘就变得清寂无声,很少有外地人进去了。


那赛大寨


正气塘在小村的上边,那赛大寨则在小村的下边,小村坡脚有条水流湍急的小河那赛河,河上有座大石桥将河两边的古道连接,过了大石桥走10多分钟就到那赛大寨。古道从那赛大寨穿过,将那赛大寨分为上下两个寨,两个寨鸡犬相闻,相距不到100公尺,古道上方的寨叫上寨,古道下方的寨叫下寨,上寨下寨都是汉族寨,两个汉族寨的老人们都说,汉人没迁来之前,那赛大寨有佤族人在此居住过


最早迁来那赛大寨的汉族是董姓人家,从景东迁来,董家在那赛已有8代了。董国顺老人今年已有77岁,他记得的最老的长辈便是他的爷爷董生芹。董生芹在那赛是靠养马富起来的,是一百年前那赛的养马专业户,他最多时养了100多匹马,他不仅卖马,还用自己的马组成马帮替东半山各个村的人驮茶叶、驮六子去博尚、去云县、去缅甸。董家后人说董生芹身材高大、身体结实,尤其是他那两条腿又长又粗,走一步别人需走两步才能赶上他,乡里人送他一个外号叫四大脚。从他的外号便知这是一个靠勤劳吃苦发起家的人。


光绪末年董生芹已是那赛的富户,他捐了很大一笔钱与陈家、李家一道在那赛河上建了那座大石桥。那赛河水量很大,水流湍急,一到雨季从勐库坝子去博尚的路便被河水阻断。石桥建成后,勐库坝子到博尚全年无阻,石桥用5柱大石条拼排搭成,每柱大石条长415厘米,宽43厘米,厚30厘米,整个桥面宽250厘米。五十年前石桥上还有刻花护栏,桥两头还有石狮,河边还搭建有亭篷供人休息,如今除了5柱大石条横在河面上,其余的建筑都已荡然无存,那赛河上现已有了公路桥,但那赛村委会几个寨子的人来来往往下地做活依然要从石桥上过。一百多年过去了,几个寨子各个民族的村民对当年捐资修桥的人一直心存敬意与感激。


那赛大寨到小村的古道两旁分散着不少老茶树,从树形上看,过去留的都是藤条茶,从树龄上看,比小村拉祜族寨的要小一些,应该是汉人们在民国初年种下的。


那赛村委会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新种了2000多亩高产茶园,白花树村是新茶园最多的寨子。现在白花树村、小村都有茶叶初制所,那寨董家的后人依然情系于茶,在那赛办了一个茶叶加工厂,其产品在昆明颇受欢迎。

普洱茶饼压制过程中的蒸汽温度特点

普洱茶饼的压制过程中的蒸汽温度:

1、烘青的温度大概在120-140度之间,用机器烘青甚至会达到200度以上。

2、蒸压的时候蒸汽的温度是有100度,但是茶叶的温度是低于65度的,而烘青时茶叶的温度是高于65度的,所以蒸压成型不会对普洱的品质造成坏的影响,而烘青会(就像我们有时回去做做蒸汽浴,但肯定不可能用100度的滚水洗澡)。

3、蒸汽温度不一定就是100度,蒸压成型的时间很短大部分在10秒以内,应该不会对茶的内质有太大的影响。

普洱茶行业风起云涌:大益步步为营,中茶强势归来

中国普洱茶网讯:前两天中茶在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举行了普洱品牌推广暨新品发布会,这个发布会可谓是业内盛会,大量业内专家学者与遍布全国各地的400多家中茶经销商齐聚一堂,共襄盛举。热闹景象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新闻不断的大益茶,从线上到线下,大益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牵动着芳村茶商们的神经。

在整个普洱行情持续走低,部分品牌推出的新茶几乎走不动的情况下,大品牌们的行动总会引来各种各样的解读。

已经并入中粮集团的中茶已经不是曾经的中茶。中粮的实力有目共睹,它的产品已经占据全国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如今拥有了央企背景的和中粮实力的中茶,按照中粮的风格去做茶叶,把普洱茶商品化,让大众慢慢接受普洱茶也可以作为日常饮品的概念,就算是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亮眼成绩的立顿,也不足以成为其对手。

中茶已经向立顿发起挑战,那么大益的动向又是如何呢?

在2007年的普洱茶泡沫中,业内可谓是风起云涌,战火纷飞,大益在这种环境下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凭借天价广告换回的巨大回报,不但成为了业内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更重要的是对普洱茶标准进行了规范,在普洱茶行业里拿到了绝对的话语权,打下并稳固了自己的江山。如今,从大益的种种动作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正在效仿星巴克,把自己的茶品做成有文化内涵的饮品,做成一种代表生活方式的消费。

说到星巴克和立顿,一个是让产品承载文化的翘楚,一个是产品商业化的典范。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窥到成功做饮品的一二秘诀。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但是弘扬茶文化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毕竟将产品商品化靠企业就能做到,而弘扬文化却关系到整个民族。

其实这有点像各国的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在星巴克的美国老家,那里的人经常喝咖啡,也会把经常喝咖啡当做是一种休闲方式。而喝立顿茶的白领们呢?他们只是把立顿茶当做一种单纯的饮品,完全不是生活方式或者文化符号。饮品可以被代替,而文化却永远不会被抛弃。大益似乎已经看破其中玄机,从他步步为营的行动来看,大益未来的方向是要像星巴克一样,做蕴含着文化内涵的茶叶。

说完了大益,我们再来看看中茶。中茶的新品发布会无疑为大张旗鼓地重振江湖打了个漂亮的前站,再加上中粮的把普洱茶商业化大众化的策略,且不说国内市场,即便是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占得大半江山的立顿也要开始未雨绸缪了。

不论是让产品成为文化载体,还是将产品商业化,只要能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茶叶,让中国的茶文化之风吹遍全球,做出自己的产品,自己的特色,就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