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生普洱和熟普洱茶的不同之处到底有哪些

生普洱和熟普洱茶的不同之处到底有哪些

提问者:小慧慧提问时间:2019-10-09
已采纳

说到普洱茶,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这道名茶,但是说到生普洱和熟普洱,想必大家就不太了解了吧。虽然他们都是属于普洱茶,但是确实两种截然不同的茶叶,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下生普洱与熟普洱的不同之处吧。

首先要说的是熟普洱茶,它是鲜叶采摘后,杀青、揉捻、毛茶干燥,这种茶就是生的散茶。生散茶由人工快速后经过熟发酵和洒水以及渥堆等工序,完成后的成品茶叶就是熟散茶了(普洱散茶),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

而生的普洱茶相对来说其冲泡的汤色偏向绿茶,而且茶叶的寒性较重,而熟普洱茶的口感就比生普洱茶的口感要温和一些,一般是初次品茗的人更喜爱。当然这也跟茶叶的发酵的程度有关,浓稠水甜,冲泡后的汤色呈现深红色,这一般都是发酵较轻的,而熟普洱茶的茶汤多半则是呈现出黑色,则是因为叶底就是洒水渥堆,叶底红棕色是发酵较轻的,但是不柔韧,重发酵的普洱茶是深褐色及黑色居多。

关于生普洱与熟普洱的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小编就介绍道这里了。相信聪明的你能够区别出生普洱和熟普洱的不同之处了。不过要说是生普洱好还是熟普洱那就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了,其实生普洱与熟普洱各有所长,最关键的那一道茶更加的适合你的胃口了。如果不知道自己偏爱那种,不妨去品尝一下生普洱与熟普洱的区别。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柒拾贰匠微信

回答者:清心回答时间:2019-10-09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收藏级老茶投资、金融化待何时?

  讯:在本文的第一、二篇,笔者尝试从产业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普洱茶投资市场金融化,从普洱茶单一品种期货、现货电子盘,再到新茶期茶模式在现实操作层面都仍然有巨大的障碍。但市场自下而上自然产生的普洱茶收藏级老茶投资却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参与者甚众,在本文的完结篇,笔者尝试对收藏级老茶投资市场金融化做解读。

  所谓的“盛世收藏”,在中国经济大发展,流动性异常泛滥的当代,收藏品投资市场也是空前的繁荣,同时也是异常的混乱。艺术品投资、红酒投资不仅已经成为中高净值人群的投资重要选项之一,连普通投资者都乐于在各类古玩城里淘宝。不仅在国际上,在国内也已经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市场产业链。从藏品欣赏展示、流通、买卖退出机制,到独立第三方交易交流平台,第三方市场研究监测机构,权威价格指数发布,再到收藏品鉴定估价,收藏品抵押融资,艺术品、红酒投资基金等等。艺术品、红酒收藏投资市场的每一个环节在现今中国都已经有不错的发展。

  反观普洱茶收藏级老茶市场,整体市场运作方式依然十分的传统,各个环节就艺术品市场而言都发育得比较缓慢。虽然在流通、买卖退出机制上有拍卖公司这样的渠道,但主流还是在广州芳村,参与者、信息传递小众,闭塞,缺乏权威性。拿“7月6日普洱传奇“八八青饼”完美版以500万元人民币成交”为例,在投资市场,创历史记录的价格事件是极有意义的事件,但在主流媒体上基本看不到这则报道,只是在业内人士朋友圈内小范围传播,又不是通过拍卖公司公开成交。缺少权威性,对整个市场的指导意义就无从谈起了。

  普洱茶收藏级老茶投资市场需要类似于”雅昌艺术网“这样的独立第三方交易交流平台,同时需要类似于”雅昌艺术市场监控中心“这样的市场研究监测机构,还需要类似于”索思比拍卖行艺术市场指数“这样的权威价格指数。只有通过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把市场信息充分公开传播,参与市场各方充分撮合,才能促使市场脱离小众化,被操纵化,“广泛性”、“公开性”、“公平性”的市场才是有生命力的市场。

  普洱茶收藏级老茶投资市场呼唤“价值投资型”长期投资基金的诞生。和艺术品投资一样,普洱茶老茶投资也是一项极为专业的工作——对老茶真伪的鉴定,对各类中期茶、新茶陈化潜力带来的投资价值的评判,对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的把握,甚至到整体宏观经济走势对普洱茶市场的影响。要做好普洱茶的价值投资单靠个人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若能出现集合资深品鉴人才、市场研究人才、金融人才等形成的专业投资团队操盘的”价值投资型“普洱茶长期投资基金,对于缺乏普洱茶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而言不失为一个可供选择的金融化投资工具。

  其实普洱茶投资市场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传统派认为“茶就是茶”,他们所追问的“收藏级老茶的结局最终是被喝掉还是作为收藏品一直被收藏”也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但跳脱狭义的茶本身,从社会、文化、经济、产业等更高的视角看普洱茶投资市场,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必然性,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所有爱茶人之福。

陈升学堂丨普洱茶凭什么让那么多人情有独钟?

任何行业的兴衰,都有偶然因素与必然原因,普洱茶行业也不例外。从清朝时期鼎盛的古六大茶山,到后来衰落到无人问津,如今,又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春天。

偶然因素太泛,我们不去深究,那么近年来普洱茶行业兴起的必然原因,是什么呢?

本期『陈升学堂』,我们就来简单地谈一谈:普洱茶凭什么让那么多人情有独钟?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时代大背景,社会大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现如今国富民强,老百姓安居乐业,盛世兴茶,顺理成章。这是时代大背景。

茶是绿色健康,修身养性的饮品,从古自今都受到万千大众的喜爱,而茶文化的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们精神追求的享受。物质生活提高后,大家开始追求精神享受。这是社会大环境。

普洱茶能在近十年来实现复兴,除了时代大背景,社会大环境,还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丰富的品味,越陈越香的特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些都是普洱茶的魅力之所在。

普洱茶之美,美在丰富的品味

“高山云雾出好茶”是人们对好茶生长环境的褒奖,起伏的山峦,参天古木掩映之下,茶树错杂而生,再加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恍如人间仙境。

彩云之南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普洱茶丰富的品味,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四大产区,各地区的茶味道不同,各具魅力。而在同一个产区内,又是“山山茶不同,寨寨味不一”。

普洱茶之美,美在越陈越香的特性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特性,也是其具备收藏价值的前提条件。人们常说,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也是基于这个特性而言。

有关研究表明,自然存放了1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减少为13.94%,自然存放了2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更少,仅为8.98%。存放越久,普洱茶多酚类物质总体含量减少越多,香气成分则有所增长,滋味也变得更加醇厚,饱满。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想要普洱茶口感随着存放时间良性转化,就不得不建立在好的仓储条件之下。

另外,根据一些经验介绍,普洱茶存放过了30~50年,滋味可能由醇厚转向醇和,口感淡化,陈香也有可能下降。著名茶人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一书中评价故宫博物院藏清朝金瓜贡茶“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普洱茶之美,美在悠久的历史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唐朝陆羽《茶经》开篇即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唐朝樊绰《云南志·卷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可见西南产茶,历史悠久。

1961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在巴达贺松的大黑山发现一棵树形高大的野生大茶树,经多位专家实地鉴定,其树龄超过1700年。后经科学论文发表曝光,大茶树震惊世界,有力地奠定了“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理论依据。

六座山,一条道,就是普洱茶的半部史。古六大茶山昔日的辉煌,我们还能从史书中见证,纵使“尘满面,鬓如霜”,他们永远闪耀在普洱茶历史上,难以忘却。由古六大茶山衍生出来的茶马古道,虽然已经荒草丛生,但是他的功绩与文化价值,万古长存。

普洱茶之美,美在灿烂的文化

普洱茶产自彩云之南,那里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较广的地方,据说布朗族是普洱茶的祖先,从布朗山老曼峨寺庙的经文记载,早在1000多年布朗族就已经在种植饮用普洱茶。

普洱茶文化的发展,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相依相伴,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彝族、佤族等,他们在与茶相伴的数百年里,都形成了具有本民族风味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如星光璀璨。

另外,出自社会专家学者,文人雅士等关于普洱茶的文化成果,都是繁星,点亮了普洱茶发展的夜空。

茶,一片神奇的树叶。健康养生之良药,修身养性之佳品。

近年来,产于彩云之南“高山云雾”的普洱茶,凭借其丰富的品味,越陈越香的特性,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强势回归,实现了复苏。

盛世兴茶,茶和天下。愿普洱茶产业在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迈向更高的台阶!

知识无价,乐在分享!本期陈升学堂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一期!

小青柑占普洱茶全网销量60%,我们到底在震惊什么?

原文标题:独家观点|小青柑占普洱茶全网销量60%,我们到底在震惊什么?

根据2019上半年天猫数据统计

小青柑的销售量占了普洱茶全网销量60%

这个数据,让吉普号从上到下震惊不已

是行业低迷还是日常品饮回归?

我们邀请茶行业权威媒体人

知名茶行业学者一起探讨

小青柑爆红背后的普洱茶营销之路

小青柑占全网60%的销量

我们到底在震惊什么?

普洱茶十年营销历程中,我们看到热门产品从老茶到山头茶,从古树到单株,又到如今占据全网60%销量的小青柑。

在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选择中,我们不禁提出一个问题:像小青柑这样的爆款,是分走了传统饼茶的一杯羹,还是日常品饮的回归?抑或是营销的成功?

消费风潮的改变

让方便好喝成为唯一标准

吉普号CEO:小黑

我先讲一下数据,接近60%的销量是淘宝全网,包含天猫。这个数据我具体拆分一下,是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2月份的全网的普洱茶数据。小青柑的销售占比是50%多,接近60%,饼茶是24%,老茶头大概是6%,还有其他的大概是6%。

我们看到数据的时候有被吓到,因为吉普号每年的销量饼茶比例是挺高的。然后没想到从去年7月到今年2月的比例,小青柑在全网居然是饼茶的一倍多。

在这个数据背后,还有一个很可怕的一个细节,饼茶的24%有很大一部分是双11卖出去的。如果抛开双11和11月份饼茶的销量的话,我们做一个粗略的估算,得到一个很可怕的结论,就是小青柑去年7月到今年2月日常的一个销量,大概是饼茶的5到7倍。

从09年到10年期间,普洱茶市场上的产品呈现是怎么样的?现在是怎么样的?差异已经非常大了。十年前的技术和现在的技术其实没什么区别,技术还是那个技术,更多的是消费风潮的改变。

小青柑现在占据普洱茶销售主力的位置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就是它回归到了最简单的冲泡方式中,我们很多用户就是用马克杯在办公室泡茶,一粒小青柑可以泡一上午,甚至是泡一天。

它的冲泡方式和品饮方式,回归到了茶的生活化的共同记忆中。

另外一个原因是小青柑确实好喝,每个人肯定是喜欢入口好喝的东西。如果非要说功效怎么样,我很坦诚地说,我首先是想喝它,然后才会有兴趣了解功效,希望有某种功效去喝某种茶,那为什么不喝药呢?所以回归核心原因,起点的原因不是功效。

小青柑能够在今天占据到普洱茶这样的份额,说明绝大部分人更喜欢小青柑,对好喝方便的饮品接受程度更高。

多少消费者愿意把绿茶替换成普洱茶?

云南知名营销人:楼哥

我本身也是云南人,很惭愧的是接触吉普号之前,我对普洱茶的认知就是个小白。很多云南人对普洱茶的认知,也几乎是小白。

对于小青柑的这个数据,我没有什么太大的惊讶,尤其是基于我对消费品、快消品的理解。小青柑为什么获得这么一个数据?我认为只有两个字——好喝。所有的解释都会回落到这个点上来解释,其实小青柑就可以用还原论来给他肢解一下。

小青柑背后不只是用炒作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就可以解释。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思考,或者说观察它的角度。

一款饮品,我们看重它什么?饮品的东西,特别要进入快消,要面对那么多的消费者,从口感上来说就众口难调,首先做到大部分消费者觉得好喝是根本。

营销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产品。其实产品的价值才是营销的启发点、出发点,和它的深化点,产品没有价值,谈营销,它就是假营销,或者说是另外一门学科,不是营销学。

小青柑对整个普洱茶行业而言最大的启示是怎么把大做小,把重做轻,把慢做快,这个才是快消的逻辑、消费品的逻辑。普洱茶总体来说就是圈内热闹,圈外的消费端,多少人把普洱茶作为自己的日常饮品?有多少消费者把之前的绿茶替换成普洱茶了?

小青柑成功,

是形态改对了,还是消费场景对了?

CEO:付颖

2010年之前,我认为茶行业是没有营销的,它只有消费者对传统的认同,在2010年之前,不管是炒作也好,不炒作也好,对于终端来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凭什么买,凭什么喝,只是因为一个品牌有卖,我们才来买的。

2010年以后,我认为是普洱茶的二次复兴,基本上每个品牌都有不同,比如说有些是从茶庄历史去打造,有的是从山头概念去打造,其实打造的逻辑是一致的。

小青柑占普洱茶全网销量的60%,说实话我不意外,普洱茶以前的消费,本质的逻辑是一个“圈子逻辑”,它还没有走向普通用户。买小青柑我觉得很简单,就是从专业消费圈层行为,到相对普通大众型的消费节点。

普洱茶做过很多形态的改变,像龙珠是一种试探,还有一些比如像茶膏的这种改变。这些改变,它是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认知。消费者没消费场景和消费认知的话,这些产品形态的整个消费体系就很难去构架。

小青柑给行业带来的启示是这样的,也许它是普洱茶跟其它产品的融合,也许是消费场景的融合,也许是通道的融合,也许是文化上的融合,甚至说是跨业态的融合。我觉得从这点来看的话,它能撬动后面一些普洱茶的营销新思路。

小青柑是难得的

不需要学就会喝的茶

主编:刘宗敏

作为用户而言,我们如何去选择一款产品?无外乎就是我先认知到,感兴趣了,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做尝试,可能是买样茶,也可能是在哪里喝到,我尝试之后才会产生偏好,最终才会反复购买,我觉得所有产品都是这样的逻辑。

普洱茶行业就像刚刚付总说的它算圈子文化,它的认知门槛是很高的,我要认知这个有什么途径呢?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找一个认识的朋友,还有就是我们看一些网站的信息,在论坛上了解一下,包括像吉普号会有大量的内容、视频在传播。

但是这个过程总体来说是比较漫长的,而且我们会被困在影响整个行业传播的困局里边——我总是会想:怎么泡、怎么喝、我喝不喝得懂、我会不会上当?

从认知开始,整个行业门槛就已经很高了,然后再到决策,决策的时候门槛就更高,为什么?因为要基于我喝得懂的前提,我才知道值不值这个价。所以这个行业一定程度上是没有走向大众认知的。我觉得小青柑成功是因为选择的人多,它解决了好几个门槛,降低了好几个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