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资源成就责任努力必有收获”通讯获评第二十届好新闻奖

“资源成就责任努力必有收获”通讯获评第二十届好新闻奖

2019-04-05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资源成就责任 努力必有收获”通讯获评第二十届好新闻奖

(湖南长沙)讯:近日,中央新闻单位驻湘记者站分会第二十届好新闻奖评委评审结果公布,由湖南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驻湖南负责人黄德开执笔的通讯稿件《资源成就责任 努力必有收获 ——访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新安》获评三等奖。

新闻链接:http://www.zh-hz.com/dz/html/2013-12/24/content_86396.htm

有用+10
分享

黑茶文化,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沿革!

黑茶文化,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沿革!

神农茶祖与安化黑茶

说到黑茶文化,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神农发现茶的故事了!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树最初是野生,茶祖在湖南(株洲炎帝陵),茶源始三湘。

湖南是"茶祖之地",而安化地质与生态环境独特,产茶历史悠久。

安化野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据此,历史学家和茶叶专家推断,神农尝茶始为安化野茶。

一般认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最早仅仅把茶作为—种他们从野生的茶树上采下嫩枝,先是生嚼;

随后是加水煎煮成治病的药物历代先人的不断实践,于是开始种茶、制茶,茶文化由此流传开来汤汁饮用。

经过历代先人的不断实践,于是开始种茶,制茶,茶文化由此流传开来!

周秦两汉

西周: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000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带已用茶 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的最早记录。

东周:春秋时期《晏子春秋》载,茶叶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秦统一六国后,四川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向陕西河南等地传播,后逐渐沿着长江中下游推移。

西汉:《僮约》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述,是茶叶进行商业贸易的最早记述。

东汉:华佗的《食论》提出“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用效能的首次记述。

三国两晋

《三国志》记载了东吴君主孙皓(孙权后代)“赐茶茗以当酒”的故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西晋张载的《登成都楼》诗中有句:“芳茶六种清凉冠”;孙楚所所作歌中也提到:“茶,巴蜀出”,可知长江流域是中国茶树的发源原地。

东晋《晋书》载:谢安桓温经常用茶果招待宾客,可知客,已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南北朝

南朝地处茶产地附近饮茶极为普遍。至北魏孝文帝归顺北朝的人日益增多。但在南北朝初期,茶是作为贡品出现的实行汉化政策。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们为了逃避现实在南方成为普遍饮品。整日作诗品茶。

使茶叶消费激增,茶唐朝唐代饮茶已是日常普及之事。因茶性寒回甘,能提神醒脑,所以很受欢迎。

以上就是小文为大家讲的黑茶文化,以及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沿革!

益阳黑茶价格行情(2011年10月8日)

益阳黑茶价格行情(2011年10月8日)

产品名称

规格

零售价(元/片)

特制茯砖

1500g*12片

55

精制茯砖

800g*20片

48

红茯金砖

800g*20片

145

红茯金砖

1800g*20片

29

07红茯金砖(黑)

800g*20片

168

极品方砖

1000克

355

陈年茯茶礼盒

2000克

780

黑玉陈香礼盒

1800克

620

黑玉陈香

1800克

480

百两茶

95

拾两茶

175

金花千两饼礼盒

95

发布人:王台云

区域:益阳

黑茶有幸埋忠骨湫水依依慰英魂——“红韵之旅”旅游路线考察系列报道之三

“这是留给我们的一线天机。”带队老师在早上临近出发前看了下窗外的天气,如此说道。此时,咆哮了一整天的雨势,刚在临县舒缓下来。

  一行人在蒙蒙细雨中搭上去往白文镇的班车,离开了临县县城。白文镇是我们此次路线规划中前往黑茶山的中转站。路上的林荫小路伴着车窗外的微风,让人的心情很舒畅,路边还有一望无际的绿色——那是近千亩的庄稼作物。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却有着已经离很多人远去的宁静与恬淡。一路上的风景虽比不上五岳之巍峨,不及大海之辽阔,但它沁人心神。这是我们考察路线上的一小段路线,类似这样的风景是“红韵之旅”旅游路线的一大亮点。

  随着车轮的旋转,一行人很快就到达了白文镇。在这里,我们转车前往今天上午的目的地黑茶山。路上的风景一点也不亚于驱车在白文镇的风景,由于地势更高的原因,这里的景色更加透彻,更加优美,再加上山路的蜿蜒曲折之美,使得这条路线的风景更具风情。青山之间总会夹杂着些许小村落。正应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黑茶山地势高峻,主峰海拔2203.8米,下车时我们眼前的山峰被掩盖于云雾之中,甚为壮观!放眼望去一片巍峨雄峰,郁郁葱葱,绵延起伏,天上大片大片的云彩时而飘过,让整个山脉明暗交错,像及了我们内心的复杂情绪——我们眼前所见就是“四八”空难的发生地。

  1946年4月8日,出席重庆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又名博古),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和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进步教育家黄齐生等冒着恶劣天气飞返延安,同机的还有八路军军官李绍华、彭踊左、魏万吉、赵登俊、高琼和叶挺夫人李秀文及其子阿九、其女扬眉以及4名美军驾驶人员。当日下午,飞机在山西省兴县的黑茶山遇浓雾失事,机上人员全部罹难。史称“四八”空难。“四八”空难震惊中外,全国兴起哀悼活动。国家领导人为此题词,其中,毛泽东为他们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为此题词:黑茶山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四八”烈士纪念馆位于兴县东会乡庄上村,纪念馆背枕黑茶山,松柏环绕,面对湫水河,庄严肃穆。“四八”烈士纪念馆原名“四八”烈士纪念祠,1978年修建,为更好地缅怀先烈,“四八”烈士纪念馆新馆自2008年开始修建,2010年基本完工,开始进行布展,至2016年彻底完工并向世人开放。馆内记录着事件始末,并陈列着原纪念祠内烈士殉难和生平简介,展厅内展出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烈士的遗物,遗像,生前革命活动图片,遇难飞机残片,还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挽联。“四八”烈士纪念馆副馆一架与“四八”空难失事飞机同机型的飞机,近期将会向公众展示。

  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尹拯山先生接待了我们。尹拯山先生身着一身八路军军装,梳着干净利落的大背头,全身整洁朴素。初见尹先生,就让人感觉到他身上的浩然正气,如同一口古井,知其源而不知其深。稍作休息后,在尹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步入了“四八”烈士纪念馆。

  进入到纪念馆中,一个巨大的红色五角星首先映入眼帘。红色的五角星代表了“四八”烈士们的人生信念与他们一生的坚持。视线上移,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为“四八”烈士们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高尚的精神,才会有高尚的情操,高尚的人格,才会有高尚的灵魂。主席的题词点明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一切为了人民,他们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当代人深入学习。尹先生建议我们绕红五星一周,让红色的光芒照耀我们的前程。之后我们跟随尹先生,详尽而细致地参观了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纪念馆的设置颇有新意,除去墙上所展示的历史图片与解说文字,地面上也有图形与时间点的展示。好奇之下,我们问尹先生:“这些地上的一条条线和一个个图案,还有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墙上展出的部分是历史线索,地上展出的部分是时空线索”,尹先生解开了我的疑问。在兴建纪念馆时,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体会“四八”烈士精神,设计者们真的下了一番心思。墙上一幅幅照片的收集也是来之不易的,尹先生介绍说:“这些图片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财力与人力才收集到。纪念馆新馆筹备的时间很长,直到2016年才正式开馆。”交谈中,我注意到尹先生的眼神非常坚定。在我们参观接近尾声的时候,他讲道:“近些年前来‘四八’烈士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国庆节前三天,来黑茶山的人数已突破1万人,外地游客、中小学生、家庭团体、抗战期间的老红军、八路军、老党员及其家属等比往年明显增多,看得出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

  走出纪念馆时云雾比起我们刚到之时散去了一些,这时尹先生让我们看向纪念馆顶部的红色五角星:“大家顺着五角星看去,可以发现山腰上(纪念馆背后)的一个白点,那就是‘四八’烈士撞机的地点。”极目远眺,我们在心中再一次为烈士们深深哀痛。

  之后我们又随尹先生参观了旧馆,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旧馆前的树木。尹先生拿起一个树枝,让我们看它的横截面。原来树枝的横截面呈现五角星的模样。据尹先生介绍,在烈士纪念馆旧馆门口大树的树枝在九月或十月会脱落,经过风吹日晒,在树枝内部形成一颗“五角星”,此星意味着我们心中的“星”。红星闪耀,党在心中。

  准备告别之时,我发现装束整齐庄重的尹先生的鞋有一只已经破了一个小洞,这也许是每天的工作需要走很多路的缘故吧,看着这位朴素的先生尊敬之情油然而生——他用他自己的行动表示了对“四八”烈士的敬意,用自己的行动让“四八”烈士的精神感染更多的人。

  参观完“四八”烈士纪念馆已经是中午一点多钟,我们无暇顾及辘辘饥肠,驱车赶往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凤凰陵墓区祭拜烈士英灵。

  湫水潺潺,吕梁苍苍,先烈伟绩,山高水长。由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基金会发起募捐修建的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弥补了边区没有烈士陵园的遗憾。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为解放而牺牲的烈士的追悼与怀念。

  位于临县阳坡水库旁的烈士陵园风景优美——背山面水,为民族牺牲的英烈们长眠于此,看着庄重的陵园,哀伤尊敬之情充满了我们的心灵。烈士陵园呈中轴式布局,以纪念碑为轴线展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纪念塔为中心的、半弧形展开的墙壁。墙壁上密密麻麻地但又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晋绥边区的烈士们的名字。仰望晋绥解放区烈士纪念塔,注视墙壁上纂刻的一个个名字,不禁感慨,我们现如今的生活,不是因为这些名字的才出现的么?一行人走入英烈陵墓区中,墓碑无言,但它却是历史忠实的叙述者。我们在陵墓区中找到了来自兴县的作曲家——高如星先生的墓碑,为其立碑者有心地将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九九艳阳天》镌刻在他的墓碑背面。高如星先生是幸运的,他的名字被铭记了,可那一时期还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烈们不为人所知。这从烈士陵园中布满了按数字编号的墓碑,便可知其一二。黑茶有幸埋忠骨湫水依依慰英魂——“红韵之旅”旅游路线考察系列报道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