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四川藏茶:雅安边茶与川藏茶马古道(上))

四川藏茶:雅安边茶与川藏茶马古道(上))

2019-04-06 访问量: 23 茶礼仪网

四川藏茶:雅安边茶与川藏茶马古道(上))

从四川西部重镇雅安出发,经康定、昌都到达西藏拉萨,然后再通到不丹、尼泊尔等国的茶贸易线被称为南边茶之路。

边茶指专供边疆少数民族饮用之茶。四川雅安是“茶的故乡”,也是有名的“边茶之乡”。雅安边茶又称“南路边茶”,从唐代开始传入西藏,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用品,藏族人民为得到茶叶,不惧千山阻隔,走下雪域高原,以马匹、皮毛、麝香、药材等土特产品和汉族进行交换。雅安是茶的故乡,与藏区接壤,两地间容易发生沟通和交流。最初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简单的一些以物易物的往来,后来便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以茶易马”和“茶土交流”。随着以茶为主要内容的藏汉贸易的发展,雅安边茶每年以800万到1000万斤的数量输入西藏,供应广大藏族同胞。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之间便逐渐形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古代商道,因为当年在这条古道上运输的物资主要是雅安的南路边茶,所以又称川藏茶马古道。

一、雅安是茶的故乡

雅安古称青衣羌国,秦时立严道县,汉改称汉嘉,魏周时期一度改称始阳县,到隋朝文帝仁寿四年(605年)正式定名雅安(因境内有雅安山而得名)。从此,雅安名字一直沿袭至今。

雅安是茶的故乡。据《雅安县志》记载:历史上的雅州“地宜五谷之外……其茶树为一县之专利”。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境内多山,属邛崃山脉的延续。雅安地质属古生代岩层,除西北挨岷山山脉地区片麻岩层分布多一些外,其余多为页岩、沙砾岩、石灰岩,故其土壤多为含较多有机物的砂质壤土或砂砾质粘土,表土层深厚,组织松软,养分丰富,宜于排水,有宜于茶树生长。雅安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水丰富,空气湿润,古来就有“漏天”、“雨城”之称,年降雨量多达1700毫米以上,日照仅100多天,多雨、多云、多雾,空气特别清新,是雅安气候最显著的特点。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特征,为雅安成为茶的故乡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传说神农尝百草以治疾,茶亦是其中之一。百草显然指野生植物,治疾则说明茶当时只能药用。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闻于周鲁公”。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灭纣后,西南巴蜀小国曾以所产之茶作为珍贵礼物去进贡。青衣羌国乃巴蜀小国之一,这说明雅安茶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先秦,甚至更远古的年代。

王褒的《僮约》称茶在西汉时已被蜀人发现,并通过“武阳买茶”指出,当时蜀中已有茶叶销售。茶叶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说明当时蜀人对茶的认识和利用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武阳指今新津、彭山一带,新津、彭山皆是平坝为主,茶树并不很多,而当时茶市已颇具规模。市上的茶叶来自何处?《晋书》记载:“蒙山在雅州,凡蜀茶尽出此。”唐代李肇《国史补》也有记载:“剑南(指雅州)有蒙顶石茶,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新津、彭山与雅安相距很近,市上交易红火的茶叶均出于此,成都及成都周边市上的茶叶这不例外。

从西汉吴理真在蒙山植茶开始,茶就成为农事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式作为一项种植业走进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当时雅安的茶叶种植已相当普遍,是四川主要的茶叶产区。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朝廷推行州县两级制,雅州领严道、芦山、名山、百丈四县。到唐玄宗开元四十五年(758年)又增加荥经一县,雅州共辖严道、芦山、名山、百丈、荥经五县。对当时各县茶叶种植情况,陆羽的《茶经》记载:“唐朝四十三州郡产茶,雅安、芦山郡上列贡茶。”宋代王存《元丰九域志》记载:“雅安芦山郡灵关一寨一茶场,名山百丈二茶场,荥经一茶场。《天全州志·英烈侯碑》记载:唐贞观初年,天全有一位被封为英烈侯的将军,带领百姓“于蒙山采茶籽,于山谷间遍种之,”并“教其以茶艺采培之法,其方引茶马之政,民利用焉”。

到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天全曾一度呈现“九峰之民皆种茶”的景象。诸县之中,仍以雅安茶叶种植为最。茶市经营也具相当规模,故有茶树被列为“一县之专利”的说法。据《四川简史》记载:“中唐以后,茶叶勃兴,”“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绵州(今绵阳)、汉州(今广汉)、蜀州(今崇庆)、邛州(今邛崃)、眉州(今眉山)和雅州(今雅安)所形成的一条产茶地带,是当时全国主要的产茶区,蜀茶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也非常好,尤其是雅州的蒙山茶品第为全国第一,是有名的贡茶。”到清康乾时代,种植规模更加扩大。《四川古代史稿》记载:“当时蜀山素产茶,每岁谷雨后,募夫采摘百斤者,银一钱,雅安、名山、天全等地,山多田少,近山人户,俱籍采茶为业。”

雅安茶叶悠悠远古的历史,有力的证明了雅安就是我国茶叶发源地,蒙顶山更是一座闻名天下的茶之圣山。

二、雅安的茶叶最早传入西藏

自古以来,雅安就有滇藏门户之称。向南经西昌可入云南,向西翻过二郎山,即入藏族地界。雅安地理位置与康巴(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山水相连,两地毗邻接壤,自然容易发生接触和来往。当雅安茶叶日趋发展,成为大宗农副产品,并作为商品进入贸易市场后,同时传入藏区亦是必然的。当然要有文字记载,这就得从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开始说起。

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给松赞干布,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一行从长安出发,一路跋涉进入青海,翻过日月山,走到青海湖边。这时随行汉人中好些人都出现头昏脑胀、四肢乏力,感觉不适的症状,随行医生把脉之后,也找不到准确原因。文成公主立即吩咐贴身随从,从宫中带出来的贡品中,取出蜀中贡品蒙山茶来,从日月山下的倒川河里取来净水,煮开之后拌上藏族奶酪缓缓喝下。稍事休息之后,不适感觉全无。随行大惊,问文成公主何也?文成公主说:“你我自离了长安,踏上高原,一路少吃蔬菜水果,吃的多为青稞糌粑、牛羊肉和奶酪。饮食的变化和干燥寒冷气候是引起身体不适的主要原因。《神农本草记》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代把茶称荼)而饮之’。茶叶具有药用的作用,能消食、解腻”。随行听罢,恍然大悟,一个个无不惊叹和佩服文成公主的聪明和智慧。传说都是有戏化了的成分,不过这个传说中有两点是值得信赖的,并且得到了历史的证实:一是茶叶传入西藏的时间始于唐代;二是文成公主入藏所带之茶正是雅安贡品蒙山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各种分类介绍

普洱茶各种分类介绍

 

普洱茶分类

 

普洱茶的分类分别是:压制形状,发酵工艺分类,规格分类,制法分类,存放方式分类,等级分类,按原料分类等。

 

按压制形状分类

 

形状描述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为250克 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小金沱圆形的沱茶,重量2克 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

 

按发酵工艺分类

 

1、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长久储藏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香味越来越醇厚。

 

2、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熟普的香味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


按规格分类

 

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为谷花茶。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质最佳。及其鲜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普洱茶,香味浓郁,耐泡,汤黄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厚。

按制法分类

 

1、生茶: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2、熟茶: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纯和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

 

普洱茶各种分类介绍

 

 

存放方式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

 

按等级分类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1、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宫廷、礼茶、特级。

 

2、中档次茶如: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

 

3、低档次茶:低等级是七到十级的散茶。

 

按原料分类

 

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1、人工种植型原料。

人工种植型,茶农称“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价格低廉。

 

2、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纯料。一般以300年为限才可严格的成为“古树茶”,且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树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内质的表现力不同。古树茶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此类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饮茶发烧友”追捧,较之人工种植型原料的高产,古树茶原料有限,市面上价格较高。但其独特内质更能体现普洱茶的“茶文化”。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hecha_zu  为广大茶友分享更多茶资讯

 

普洱茶各种分类介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hecha_zu  为广大茶友分享更多茶资讯

 

普洱茶各种分类介绍

 

 

巨型安化黑茶砖亮相世博湖南馆净重312.5公斤

经过近20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安化巨型世博黑茶砖今天顺利到达上海,安放在世博园湖南馆内。世博会期间,这块茶砖将一直在湖南馆内供人参观。

  据了解,该块黑茶砖长2.98米、宽1.22米,净重312.5公斤,配以精美的益阳竹艺基座。它以“黑茶从这里走向世界”为主题,图案一面为《桃花源记》书法珍品,与世博会湖南馆“都市里的桃花源”相吻合;另一面是茶马古道路径图及其特有标志性建筑——安化风雨桥。这种构思既突出了湖南馆“桃花源里”这一主题,又通过对茶文化的解读向世人演绎城市发展的一个历史细节。同时,湖南馆内有一块专门的黑茶品尝区,游客可在此休息品茶。

  据悉,世博会结束后,这块巨型黑茶砖将由安化黑茶展览馆永久存放同时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不苦不涩不是茶?错,这款黑茶却是甜的!

  不苦不涩不是茶?错,这款黑茶却是甜的!
不苦不涩不是茶?错,这款黑茶却是甜的!

  当你喝茶感到苦、涩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跟你讲,“不苦不涩不是茶。”

  更有甚者,有些人甚至忽悠说,“苦、涩”是茶气强劲的表现。

  “不苦不涩不是茶。”虽有一定道理,但太过片面、武断。很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茶为什么会有苦涩味? 茶叶呈现出来的各种味道,根源于其内质成分及比例不同。涩味物质主要是多酚类,苦味成分主要是咖啡碱,茶叶的苦味和涩味,经常是相伴而生。

  不苦不涩不是茶?错,这款黑茶却是甜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是苦涩的。苦、涩以外,还有甜、鲜、酸……组分不同,滋味各异。鲜爽味物质主要是游离氨基酸类,甜味成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类和部分氨基酸,酸味物质主要有部分氨基酸、有机酸等。

  施兆鹏曾在研究中阐述:“安化黑茶滋味是以黄烷醇为主要组分的一种多味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各种呈味物质之间,存在消杀、变调、相乘和阻碍等作用”,所以纯正的安化黑茶,其滋味带有明显的醇、厚、甜等特征。

不苦不涩不是茶?错,这款黑茶却是甜的!

  以安化罄子山、木杨等地区的茶为例,该地区的茶,入口鲜甜持久,就完全颠覆了“不苦不涩不是茶”这一说法。罄子山,位于安化县洞市乡木杨村境内,安化、新化边界。海拔1354米,因山形如罄得名。山体为变质岩建造,成土母质多为板页岩风化物,养分丰富,呈酸性和弱酸性,整体气候温暖湿润,高山坡地茶质尤其好,甜度超过安化大部分小产区,堪为安化甜茶之表率。

  你知茶,岁越知你。从2009年开始,经过8年的探索研究,2017年,岁越推出首款花砖,罄子山花砖。岁越®2017罄子山花砖茶,以罄子山茶产区海拔800米左右的荒山茶为原料,等级以二级为主,采用安化黑茶传统工艺制作,并加入风选色选等精制工序,洁净度上佳。罄子山花砖砖面黄褐油润,平整,厚薄一致,棱角分明,无毛刺,字迹清晰。

        干茶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无杂物异物,少有片末,洁净,有青甘蔗香。沸水冲泡,地域香鲜明,甜纯高扬,挂杯持久,水路细腻绵厚,入口即甜的滋味让这个地区的茶近年来备受关注。

  该地区的茶农习惯按三级、四级黑毛茶标准采收,但是岁越坚持使用二级采收标准,高等级原料让这款花砖具有了更好的香气和滋味,更丰富的内质,可泡二十多泡。

  历时八年,岁越首制,极具品饮和收藏价值。现已上市,全国各运营中心及体验店均可品鉴、购买。

来源:http://www.chinadarktea.com/news/5/2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