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藏茶故事

藏茶故事

2019-04-06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藏茶故事

青藏高原生活的藏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饮用藏茶,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藏汉史集》上载:“唐朝年间吐蕃(今西藏)王都松芒布杰得了一场重病,静养在深宫,一天,王宫屋顶栏杆上飞来一只小鸟,美丽无比,从没见过,小鸟口中衔着一根树枝,枝上有几片绿叶,吐蕃王命宫中侍从取来树枝,摘下叶片放入口中细嚼,觉得清香,加水煮沸,汤水香纯清爽”,这就是最早得到藏茶的传说。于是派人寻找这种奇妙的树种,寻找队伍历尽艰辛,终于在汉区一个叫蒙山的地方找到了这种树种,就是今天的茶树。从此,茶叶被引入藏区,成为高原藏胞不可一日无茶之必须。

青藏高原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期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唐高宗时“缣马交易”、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汉藏茶马市场,吐蕃用良马换唐朝的茶叶。到了宋朝,朝廷已开辟了多条通往藏区的“边茶古道”,即为今天史书记载的南边茶马古道,从雅州经川西、进甘孜、昌都至乌斯藏最为著名,行程5000公里。据雅州府志记载(今四川雅安市、是古南边路茶马古道最大集散地)吐蕃用上马一匹换边茶240包,中马一匹换边茶160包,下马一匹换80包。元、明、清三朝,在古南边路茶马古道沿线设有茶马司,光现今雅安所属的区域,就设有六处茶马司,其中以雅州、黎州(今雅安汉源县)、调门(今雅安天全县)最为著名。

茶为藏区专用的称“边茶”,藏语称茶为“荚”,具有消食、止渴、去油腻等特殊功效,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藏胞来说,是每日的必须补给品,酥油茶中的酥油营养价值高,藏医学认为,在高寒缺氧环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强体质、增加体内精液、滋润肠胃。酥油茶产生的高热能,能御寒。加入酥油中的边茶汁很浓,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衰老、抗癌。近年来发现藏茶抗辐射力很强,在高原强辐照下藏族患皮肤癌的人极少。

美国史丹佛大学的梅西教授研究金尖藏茶后发现,藏茶是最好的胃动力助动饮料,每日喝藏茶两杯,能很快恢复胃动力、肠动力,除了胃肠疾患的病人用于康复外,他推荐给常坐办公室的白领,他的医学指导格言为“帮助你的消化系统每天做体操。”

藏茶中的芳香物质,能溶解脂肪,藏茶中的大量双歧干菌和多种复合酶,能帮助消化,在高原生活的藏胞,缺少新鲜蔬菜、水果,主要靠藏茶中的大量维生素来补充。藏胞主食牛、羊肉,加上缺氧,高寒地区的人日排尿量要比平原地区高出一倍以上,他们靠藏茶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

牛养肉、酥油属于酸性食物,经体内消化后要产生一定量的氢离子,氢离子使血液偏酸性,出现胃酸增多、便秘、疲劳、血液粘度增高、血糖增高等症状,饮用藏茶后,体内可产生一种对抗氢离子的“氢氧根离子”,使酸碱度保持平衡,保护组织器官,这个古老而平衡的饮食配方,是藏胞体格健壮,很少生病的法宝,也为当今三高症猛增和许多综合性疾病大行其道提供了保健养身指南。

据1941年的西康省志记载(今雅安市),从雅州经康定输送到拉萨的边茶每年为20万包,从云南输送到西藏的茶叶有2.6万包,从这个年数据可以知道藏茶的消费量是非常大的。

在西藏,藏族喝的茶大可分为清茶(即用边茶煮沸后过滤的茶汁)、酥油茶、甜茶、奶茶等。藏族将茶渗进了日常生活和交接应酬的很多环节,在藏族的礼仪风俗中,献上酥油茶和献哈达是同样重要的仪式。

贮存边条茶(藏茶又称紧压茶,一般制作成砖形状,每五块或十块用篾编装为一条)也是藏族的一种聚财风俗。因为藏茶年成越久,自然发酵力就越醇和,价值也就越高。通常藏胞家庭都是以贮存条茶越多来显示尊贵和财富,藏胞最喜欢的品牌一般为建于康熙四十六年的雅安茶厂生产的金尖和康砖,另外就是印度、尼泊尔传来的红茶(作甜茶和奶茶用)。

随着现代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汉族中有人开始专注藏茶的研究与开发。以前简易包装的砖茶现在也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许多商家的精美殿堂,许多重视保健的家庭也开始熬煮藏茶。随着需求的多样化,藏茶的剂型、款式也在不断推出,更为新奇的是藏茶进入国际贸易的轨道异常迅猛,从北美一家客户反馈的信息获知,老美对藏茶红、浓、陈、醇的汤色、口感十分遐意,而且意外地使小蛮腰收细、啤酒肚消失、宿便症自愈、痛风消除、血脂降至正常、血糖降低,这可能就是藏茶千百年来生命力所在!

有用+10
分享

传承千年文化助力黑茶鼻祖藏茶走向国际市场

“红、浓、陈、醇”,可以是红酒,也可以是藏茶。

3月25日,2014成都春季糖酒会位于凯宾斯基饭店的分会场,一场红色的邂逅引人瞩目:来自意大利的红酒与四川本土的“意吉图祥藏茶”携手,一场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旅途自此拉开序幕。

藏茶,被誉为黑茶鼻祖。相传是由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入西藏,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上千年来,沿着蜿蜒的茶马古道,一批批藏茶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原和边疆,在满足少数民族同胞生活需求的同时,也默默承载着民族文化交流的重任。

如今,日益被国内外所熟悉的藏茶,从高原地区回流,为每一位爱茶人带来高原的茶香和文化。藏茶,这个沉淀了千年的古茶,也酝酿成了一条赏心悦目的健康产业链。

插上文化的翅膀,藏茶正在飞出高原,飞向地球村。

传承千年

藏茶沉淀的是文化

藏茶历史悠久,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流传着藏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谚语。

一千多年的饮用实践证明,藏茶可为高原生活的人们补充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分,促进摄入体内的牛肉、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不仅可以抗高血压、高血脂,清除胆固醇沉积,还有抗高原缺氧和抗高原辐射的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特殊工艺持久发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种矿物质。具有抗氧化、降低三高、抑制动脉硬化、调理胃肠和改善代谢、全方位补充微量元素等养生功能。

为人们带来健康的同时,藏茶在千年的历史传承中,也为四川留下了灿烂的遗产:“因茶而盛、为马而生”的川藏茶马古道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

2008年初,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始于唐代的茶马古道上,沉淀着岁月痕迹的拐子窝和茶马司仍述说着当年茶马互市的繁华。这条世界上最古老的商路蜿蜒崎岖,如今已成为一条充满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文化走廊,为四川留下一笔可贵文化遗产。

守着文化富矿,挖掘藏茶的文化价值,把藏茶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用文化助力藏茶延伸产业链、树立高端品牌,成为省文化部门努力的朝向。

在省文化厅的主导下,藏茶与藏茶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并行,取得系列进展:茶马古道打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文化推广,文化底蕴深厚的茶马古道成为众多“驴友”徒步旅行的首选;国家级非遗项目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屡屡现身国际非遗节等大型展会;系列政策的出台使藏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着力点。

文化创意

为藏茶插上崭新翅膀

一杯藏茶,链接的不仅仅是文化旅游这样的传统文化产业。省文化厅领导表示,以藏茶为原点,可以画出一个巨大的产业半径,其中既包括以茶马古道、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体验为主的文旅产业,也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与设计,挖掘藏茶以及藏民族文化的富矿,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基于这样的目标,在省文化厅的指导下,四川广益茶叶有限公司勇敢探路,以打造独一无二的高品质藏茶为目标,创立“意吉图祥藏茶”,以高品质产品结合国际化的创意设计,让古老的藏茶与文化创意实现了美妙的结合。“中国创造”优秀品牌企业、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骨干企业”四川一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创意设计团队,携手西南民族大学的藏文化专家、清华美院设计专家多次前往少数民族地区走访、调查,为“意吉图祥藏茶”设计了既充满民族风情又富有时尚感的LOGO和包装。

他们以传统藏族八吉祥纹样为图形基础,以国际化、时尚化的手法,设计全新的吉祥图案;通过深入了解藏茶历史,使用手工竹编、麻制品等生态材质,让“意吉图祥藏茶”的外观透露出浓厚的历史与地域味道。

这些时尚绚丽又充满民族特色的设计赋予了“意吉图祥藏茶”吉祥美好的品牌内涵,严苛的选料与生产标准保障了产品的高品质,古老的藏茶通过创意,不仅是现代养身佳品,更散发出难以抗拒的文化魅力。“我们希望大家在品尝藏茶的同时,能够感受藏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品味藏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送‘意吉图祥藏茶’就是送吉祥,就是送健康。”“意吉图祥藏茶”的营销负责人说。

为了让藏茶和藏茶文化走出四川,省文化厅除了进行政策和产业方面的扶持外,还积极搭建平台,多次组织“意吉图祥藏茶”和相关的藏茶企业参与西博会、文博会、四川文化品牌香港推介会等相关展会。

也正是在这些展会上,藏茶极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得到一次又一次认可。在西博会和文博会上,不少顾客被充满民族特色和设计感的“意吉图祥藏茶”吸引,踊跃购买。“以藏茶为起点,我们的产业已经延伸到了周边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等衍生领域。”

文化搭桥

让藏茶走向国际

“意吉图祥藏茶”不仅仅在国内受欢迎,还受到国外企业的青睐。“我们正与一些欧美企业展开洽谈,让藏茶和藏茶文化走出四川,走出国门。”

让藏茶走向国际,并不是一厢情愿。藏茶的研究已经引起世界瞩目,一位著名的日本茶叶专家,就曾写了一部专着叫《中国黑茶大全》,用许多临床的资料和饮藏茶防病治病的实例向世人揭示了藏茶的价值。

而此次,“意吉图祥藏茶”牵手意大利红酒商的举动也颇具深意。“红酒和藏茶,一个来自西方,一个来自东方,同是饮品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民俗。这样的交流和碰撞,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解读、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藏茶的温润神秘,红酒的温情高雅,中国的古典与西方的浪漫,看似不同,却正如两者都有红亮剔透的色彩一样,是东西方注重文化品位与内涵的人士,于都市的快节奏中寻求慢生活和心灵沉静的良药。”“意吉图祥藏茶”负责人表示,此次糖酒会的合作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双方还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更深一步加强在商业、市场、营销、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一方面,我们会多举办类似的文化交流活动。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战略合作,把我们的藏茶卖到意大利,在欧洲开一些我们自己的体验店。”

以文化为桥梁,用文化为自己插上一双翅膀,藏茶有实力、有底气把自己的步伐迈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

白沙溪带头重修陶澍路力促小淹打造中国黑茶第一强镇

白沙溪带头重修陶澍路 力促小淹打造中国黑茶第一强镇

2月26日,乍暖还寒的春雨把小淹古镇老码头上鳞次栉比的一排排石板青瓦滋润如碧。这个资江边上的老镇曾经是茶马古道南端的起点,作为安化古八大茶镇之一,小淹镇在安化历史乃至湖南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的贡献,人杰地灵的小淹镇孕育了几代名人。清朝时期有陶澍及左宗棠两大重臣,其中陶澍对后来的几代湖湘名人都有荫庇之得,是近代湖湘文化引领中国变革的第一人。左宗棠为陶澍亲家,曾在小淹陶澍家师教8年而后出仕,成就了湘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如今在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内尚有陶澍、左宗棠二公祠。在近代,这里出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先驱彭国均,其主办的长郡中学至今一直是湖南名校,其创办的湖南修农学校既是现在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其子彭先泽更是有安化黑茶理论之父之称,其在抗战时期创办的湖南省砖茶厂既是现在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之称的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

今天,在小淹镇镇政府的组织下在小淹镇中学举行了小淹镇陶澍路综合改造工程开工暨筹资仪式。为改善小淹交通和街道环境促进建设中国黑茶第一镇,号召小淹镇各界人士捐资出力,开工修路。

会上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双如代表白沙溪茶厂出席开工仪式,带头捐助陶澍路综合改造工程。在发言中副总经理王双如表示:“白沙溪是中国黑茶的标志性品牌更是小淹镇的代表,白沙溪在小淹镇70多年的发展是小淹镇人民共同劳动的成果,白沙溪的做强做大更是带动了小淹镇全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建设家乡经济的事业上,白沙溪永远是走在第一位的,这是责任更是感恩。如今白沙溪已经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白沙溪专卖店遍布全国,产品更是远销海外,在国际范围内打造出了中国黑茶第一品牌。作为安化黑茶历史名镇的一份子,白沙溪有使命有担当,希望与小淹镇各界人士同心合力在新时代打造小淹中国黑茶第一镇。”

如今白沙溪每年的税收都超过了3000万,占整个小淹镇财政税收的90%,同创造了近千就业岗位,培养出来一代又一代成功茶人,建设了8000亩茶园,带动茶农上万人,为整个小淹镇的腾飞起到了领导作用。“长成大树,荫庇众生。”白沙溪回报家乡带动城乡发展。

白沙溪黑茶东莞销售分公司东城店开业

日前,白沙溪东莞销售分公司东城店开业。开业当天,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等嘉宾出席开业典礼。其相关负责人称,白沙溪黑茶东城店的开业,将更好地服务东莞地区的茶友,也为茶友们把盏品茗提供了一个新去处。

据悉,东城店位于东莞市东城区环城东路东城茶叶市场,开业时吸引了众多经销商及茶友前往。此前,白沙溪东莞销售分公司成立,这是白沙溪继成立北京销售公司后又一重大营销战略布局,是白沙溪实施“厂商价值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总经理刘新安称,东莞销售公司的成立会充分调动公司与经销商的积极性,发挥厂家与经销商的优势,增强营销活力,使全国性的营销策略能更加高效地在东莞运转,通过厂商深度合作实现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的互利双赢。刘新安称,2015年是白沙溪产品、生产基地与科技的创新,首先不断研发创造新产品;其次将创新生产基地、科技,重新投入集公司办公大楼、黑茶博物馆、茶文化体验中心、员工娱乐休闲区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园。最后,白沙溪将成为全国一流的集新型工业化生产、旅游观光、科研教育、黑茶文化、历史博物馆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园林式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