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正山小种――茶汤里品出桂圆味

正山小种――茶汤里品出桂圆味

2019-05-16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近期以来,武夷山许多茶叶企业纷纷在闽南落脚,其中包括“武夷星”、“观景”等知名茶企。这不禁引起人们揣测:铁观音的大本营闽南,是否将迎来一阵“武夷风”呢?本期,我们将武夷茶的主要代表、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向读者作简要介绍。

生长环境得天独厚

作为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红茶,是我国特有红茶品种和传统出口商品,以味浓而醇厚,带纯松烟香气,似桂圆香汤味而享誉海内外。其产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中国武夷山桐木地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崇安县令陆适著《续茶经》云:“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这里的小种,就是指产于中国武夷山桐木一带的正山小种红茶和乌龙茶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至117°44′30′′,北纬27°41′35′′至27°49′00′′之间,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正山小种茶园散布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黄岗山山麓,平均海拔1200~1500米,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8摄氏度,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仅为0.026%。其具有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等气候特点。这些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为正山小种红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工艺精湛韵味独特

  据了解,正山小种的采制工艺大体可分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炒)—复揉—熏焙—筛拣等过程。由于没有添加任何其他成分,但是却能制作出独特的桂圆味,所以对工艺过程中几个涉及环节的技术性要求非常高。正山小种红茶成品外形条索肥壮(精制的小种红茶有经过切碎工艺),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如中图);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泡水后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带特有的桂圆汤味。在强调回归自然、注重健康的今天,赢得了众多茶人的喜爱。
  据专家介绍,正山小种等级评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干茶香越浓烈越好;茶汤越顺滑越好;用透明杯盛装迎光而视,茶汤中悬浮的茶毫越多越好;越好的茶叶,其叶底也越发红亮。

茶中精品前景广阔

  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认为,正山小种红茶是我国茶叶中,为数极少的自然保护区内生产的茶叶品种之一,价值独特。正山小种红茶的价值,一是历史悠久———从17世纪开始,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上层社会一直很受欢迎;二是几百年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很小,正山小种红茶得以延续了原有的品质和韵味,难得;更可贵的是,基本可以肯定,正山小种红茶就是世界红茶的鼻祖。
“正山小种是茶中精品。既然是精品,就要走‘以质取胜’的路子。”骆少君说:“为什么质量上乘的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不占优势?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运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山小种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让消费者认识、让市场认识是当务之急。”
茶人张天福认为,正山小种红茶完全有希望做大,也应该做大;一旦上了规模,正山小种红茶这种全国、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茶叶种类,必将成为福建茶叶的骄傲。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应怎样储存

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类,产于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区,茶树一般都生长在岩缝之间,所制作而成的武夷岩茶的茶品具有一定的岩韵韵味。武夷岩茶比较耐储存。那么武夷岩茶应怎样储存呢?今天就为茶友们介绍下这个问题:

武夷岩茶应怎样储存

武夷岩茶应怎样储存方法一:冰箱储存法

武夷岩茶如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储存,保存时间就会长一些,但是放入冰箱时必须要注意将其密封好,因为冰箱里潮湿而且容易产生异味,密封不严的话容易串味。

武夷岩茶应怎样储存方法二:玻璃瓶储存法

可以将武夷岩茶叶放进深色的玻璃瓶里进行保存,然后放些干燥剂,将其瓶口密封好,放在阴凉避光处保存即可。

武夷岩茶应怎样储存方法三:罐储存法

可以将武夷岩茶存放在茶叶罐中进行保存,并将茶叶罐口盖严,以免味道散失。

温馨提示:

武夷岩茶比较耐储藏,一般储藏温度要求在20℃以下。如保管得当,在密封、避光、干燥的正常情况下储藏,就可以储存18个月以上。但在保存时必须注意避光、避湿、避异味。

武夷岩茶品质特点

武夷岩茶注重:活 、甘、清、香的特点。以茶水的厚醇度决定主要的品质高低。武夷岩茶的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粘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即岩韵 初学者不易把握)

以茶香为品种特征鉴定的第二因素。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茶叶的叶底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

有异杂味的茶为下品。茶水无质感,淡薄的茶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对岩茶品质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

如何认识武夷岩茶的“岩韵”

武夷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不同武夷岩茶品种有不同的喉韵特征。安溪满庭芳茶厂评茶师王老师对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谈几点看法:

1、“岩韵”与气候、土质有关

武夷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18-18.5℃之间,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日照较短,既无风害,更无冻害。

武夷山土壤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组成。茶园成土母岩,绝大部份为火山砾岩,剖面发育颇不完全,具有母岩的棕红色,径风化、冲蚀,表面呈棕色松散状,厚度1m以上,pH值为4.5-5.2之间。

据省茶科所对武夷山土壤调查,正岩茶产地: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悟源涧等地号称“三坑两涧”,由于岩谷陡崖,遮荫条件好,谷底渗水细流,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气温年变差和日差较小。正岩茶园土壤含砂砾量较多,达24-29%,孔隙度50%,土壤通透性能好,土层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制出如岩韵显。半岩茶产地:青狮岩、碧石岩主要是厚层岩红土,土层较薄,铝含量高,钾特少,酸度较高,质地较粘重,制出的岩韵微显,马头岩一带主要是黄壤土,狮子口、九曲溪畔是冲积土,土壤中钙含量高,土壤肥沃,制出的君山银针茶韵不明显。

2、“岩韵”与树龄有关

笔者多年对“三抗两涧”等地采下的鲜叶进行加工,发现幼龄茶尤其是水仙,其香气容易做出,但韵不明显。树龄短的茶树则有岩韵,20年树龄以上的老茶树,采制的茶不仅香气高,且岩韵十分明显。

3、“岩韵”与鲜叶老嫩度有关

大开面鲜叶表皮细胞较厚,角质层已分化完全,角质层外复盖的腊质含有高碳脂肪酸和高碳一元脂肪是形成武夷岩茶香气的成分,较成熟的鲜叶中类胡萝卜素,淀粉、糖类,醚浸出物含量高,有利乌龙茶“岩韵”的形成。

4“岩韵”与加工技术有关

武夷岩茶加工工艺独特,做青时采取“两晒两凉”,重轻结合,看青做青,双炒双揉、去沤提香、成条为主,初焙、复焙,熟化香气,色味俱全,是“岩韵”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5、“岩韵”与武夷耕作法有关

由于武夷茶区地形复杂错综,岩茶区大部分利用幽谷、深坑、岩隙、山凹和部份缓坡山地,以石砌梯,填土建园,另有竣险石隙,砌筑石座,运填客土,以土代肥。在“武夷耕作法”中较突出的是“深耕吊法”、“客土法”,八九月挖山深翻时,将近根部有效养分吸收吊向行中,根部经日光曝晒、起除虫灭病和土壤熟化的作用。客土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如:Fe、Cu、Mg、Zn、Mo、Cl等是形成岩韵的重要特质。

6、“岩韵”与施肥关系

在武夷茶区以施有机肥为主,不施或不施化肥,种植夏、冬季绿肥来提高土壤肥力,冬季茶园铺草,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创造“岩韵”提供条件。

7、存在问题

①采茶时间提早,鲜叶过嫩,制做不易形成岩韵。②大量施用化肥,采制的鲜叶不易形成岩韵。③一些老龄茶树台yì改造后又成了“幼龄”茶园。制出的茶也无明显岩韵。④初制工艺简单,茶叶洪峰期到来时,茶叶做青时间不够,制出的茶也无明显岩韵。

8、针对上述状况,提出如下意见,仅供参考

①掌握80%以上鲜叶达中大开面开采。②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武夷耕作法、客土法,种植绿肥,茶园铺草,提高土壤有机质。③对老龄茶园改造时,尽量保持树龄,采用重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