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坦洋工夫>红茶什么样的好坦洋工夫红茶介绍

红茶什么样的好坦洋工夫红茶介绍

2019-05-21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

红茶什么样的好坦洋工夫红茶介绍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

红茶什么样的好坦洋工夫红茶介绍

  坦洋工夫采用无性系优良品种为原料茶,通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初制工序,再以筛分、抖切、风选、拣剔、复火、均堆等工序精制而成,产品有特种类高档红茶,以及级类红茶。

红茶什么样的好坦洋工夫红茶介绍

  就像武夷的正山小种红茶中的极品是金骏眉一样,坦洋功夫红茶也有极品等级的茶,那就是“归岭红茶”,该品种的产量极小,只有福安和寿宁交界的茶岭村和茶坪村之间,海拔1080米的方圆十公里的高山上才有,非常稀有。


有用+10
分享

福建坦洋工夫红茶产值成倍增长

从福安市茶业局获悉,福安市去年累计产毛茶2.57万吨,实现产值12.7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了17.1%,坦洋工夫红茶产值出现成倍增长。

据悉,受去年开春时期霜冻天气影响,福安市首批春茶曾一度减产,福安市涉农部门及时下到田间地头与茶农一起积极采取有效补救措施,使后续的茶青产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去年全年实现产毛茶2.57万吨,同比减产了6.2%。但得益于坦洋工夫红茶的走红和茶叶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产出坦洋工夫红茶的比重提高的同时,金观音、金牡丹、紫玫瑰等高香型品种茶叶产量的增大有效拉动了整体均价的上升,全年实现产坦洋工夫毛茶6400吨,产值达9.4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100%和112%,使毛茶总产值达到12.7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了17.1%,实现茶叶商品总值30.66亿元,较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坦洋工夫的历史文化与传说

坦洋工夫在艰难的环境下,传出一片天地,当下为国人自豪骄傲的时期。曾一度风靡世界的坦洋工夫是如何出现的呢?

坦洋工夫其诞生过程,充满着传奇色彩,伴着两个美丽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

一、传说清雍正年间,坦洋胡氏家族有个叫胡福四的年轻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出生于康熙61年,即1722年,他老人家活到七十岁,仙逝于1791年),当时依父兄之命,从水路前往广东办事,途中,在广州附近水域遇风翻船落水,幸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对母女,是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大人见胡福四机灵俊朗,十分赏识,有意相携,得知这个后生来自茶乡,就透露以商机,说是洋人喜欢一种红茶,这种红茶是一个少数民族制作,因为产量极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

热心的买办大人,将这种红茶的基本制作方法告诉给了胡福四,并嘱咐其返乡如法制作,说是如果能做出来,那么做好后可运抵广州,由其洋行销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试制这种红茶,经过一番努力,最初的坦洋工夫红茶从此面世。这种制法后来渐渐传开,乡人竞相仿制。

二、相传清朝咸丰元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栈遇见一位建宁茶客身患痢疾,那人上吐下泻,病情万分危急。事茶者往往心善,胡姓茶商见状,便以坦洋出产之茶,加生姜、红糖泡冲为药,那人服下之后,仿佛神迹出现,病情大为好转,并很快康复。

为报答救命之恩,建宁茶客与胡氏结拜为兄弟,并传他一门独特的私家红茶制法。后来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为原料照法一拭,发现制出的新茶品质果然不凡,外人品过,也赞不绝口。因为此茶以坦洋当地茶叶为原料,且制作工艺颇费工夫,胡氏有感而发,称之为“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红茶的产地历史与功效作用


坦洋工夫红茶的产地

坦洋工夫红茶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红茶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

坦洋工夫红茶的功效

坦洋工夫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

坦洋工夫红茶的历史渊源

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 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