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存白茶,选料要注意这三点

存白茶,选料要注意这三点

2019-05-24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存白茶,选料要注意这三点

 

白茶走俏,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可老白茶的药用价值,所以存白茶也逐渐流行起来。不过,存白茶,一点也马虎不得,首先在选择茶料上,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存白茶,选料要注意这三点

没有“最适合存”的品种

福鼎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之分,一般认为贡眉寿眉叶多含梗,物质丰富更有利于转化。不过,不少茶人也热衷于珍藏年份银针。

真心爱茶、懂茶的人,会尊重一般规律,而不墨守成规,因为比起规律,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口感体感。色泽愈深滋味浓郁的老贡眉、寿眉,毫香浓郁甜润的老牡丹、银针,各有所好而已。

存白茶,选料要注意这三点

不建议存当年新茶

白茶,虽说“三岁定八十”,但“茶老十八变”。白茶娇贵,对存放的环境要求极高,需要良好的前期仓储为它的后期转化奠定基础。

普通茶友,尤其是新手茶友,相对于茶企、茶厂来说,一来对其具体制作工艺缺乏了解,二来对温湿度、光线及通风等条件控制不得当,很难在茶叶开始转化的关键阶段把握它的转化效果,甚至可能把好茶给存坏了。

存白茶,选料要注意这三点

所以,在选择存茶的茶料时,可多考虑3-5年陈的有较好前期仓储的白茶。此外,市面上该阶段的白茶的性价比相对更高:价值胜于同等级新茶,价格低于同等级的“古董”老茶。

存白茶,选料要注意这三点

存白茶,选料要注意这三点活性是健康与转化的保证

活性,在茶领域中是“健康”的代名词。通常所说的“叶底鲜活度”,是衡量制茶工艺和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准,鲜不鲜活,往往说明茶叶是否被“做死”了。

存白茶,选料要注意这三点

 

而活性,不单单是指“鲜活”,它更多是指从茶树种植、管理到茶叶采摘、制作及成品茶的仓储,再到饮用等,都能够保持茶的活性。丰富的内质是转化的物质前提,而活性给茶叶后期转化提供更大地空间。

有用+10
分享

白茶的作用与禁忌

  白茶产自福建福鼎,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功效独特等特性。福鼎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具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那么白茶的作用与禁忌都是什么呢?

 

  白茶的作用

 

  1、白茶中的儿茶素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比家喻户晓的维生素E高出200倍,能改恶人体排毒和进攻效用,据专家研究表明,将含有白茶成份的护肤品划拉在肌肉上后,即便被剧烈阳普照耀,也可让招致肌肉晒伤、松弛和毛糙的过氧化物缩小约1/3!因而,在喝茶品茗的同时,不要忘了让肌肤也尝尝好味道。

 

  2、白茶具有排泄毒素的作用,现代儿童与电视机、游戏机等为伍,电子辐射、环境污染,都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白茶中的茶多酚和脂多糖有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质,与其结合后排出体外的功能,且对某些癌症也有早期预防作用。

 

  3、白茶还可以防治疾病,提高免疫力。白茶含氟量较高,可防龋齿;早在国外就有将白茶提取物加入到牙膏当中,茶叶中的灭菌成分,可以防治口腔炎,清除口臭,可以补充维生素C的不足,防止牙龈出血;茶叶中的胡萝卜素可代谢合成视紫质以保护视力。从传统医学角度讲,白茶还有清火作用,可“上清头目,中消食滞,下利两便”。

 

  4、白茶有增进食欲的作用。现代家庭孩子“地位”很高,零食吃得多,不肯吃饭的多。适量饮白茶可以消食去腻,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5、白茶可防止肥胖。饮白茶可以去腻减肥,轻身健体,防治心血管病。

 

  白茶的禁忌: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胃“寒”者则要在饭后饮用。但白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刺激胃壁的。而老白茶,你则完全无须担忧,老白茶经过长时间自然发酵,泡着喝煮着喝对胃没有任何刺激效果,大可放心饮用。

老白茶市场真相:10年陈的老白茶你信吗?

  现在市场上老白茶有多少?可以告诉你,很多很多。现在市场上有多少“老白茶”是真正的老白茶?可以告诉你,很少很少!

 

  调查:10年陈的“老白茶”遍地都是

 

  随便到茶叶市场逛逛,就会发现老白茶真是多如牛毛啊,动辄5年陈、10年陈。很多写着“老白茶”字样的茶饼、茶盒等都被摆在显眼的位置。

 

  在一家专营白茶的门店,一位店员给笔者展示了多款陈年白茶,有三五年的,也有很多十年八年的,最久远的到了1999年。最有意思的是,1999年的这款茶饼,竟然还有100多饼。笔者想说,1999年,那会儿你们还不知道白茶是什么玩意儿吧?

 

  白茶,多产于福建福鼎、政和县一带,以福鼎的最为正宗,近年来因其具有降糖、降脂、解毒、抗氧化等功效受到关注,而老白茶被认为保健功效更佳,有“一年茶、三年要、七年宝”的说法,甚至成为部分消费者收藏的热点。但随着白茶市场的日渐升温,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很多老白茶都真假难辨。

 

  真相:很多“老白茶”并非自然发酵而成

 

  空格茶叶采摘基地——福鼎市点头镇的茶农老林,生活在白茶世家,自己也有37年的种茶、制茶经历了。他告诉我们,白茶市场长期以来都不温不火,也就是在近几年才热起来,以前做白茶的人能卖的都卖了,卖不掉的,也很少去刻意收藏,即使有,量也是非常少的。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饼状的老白茶产品。”一位资深茶商提醒茶友,“那些号称存放了十年以上的白茶饼,就值得推敲怀疑了,因为白茶模仿普洱茶的工艺进行压饼,是近七八年的事。”另外,他表示,还有一种“老茶”也需要提防,“有个别商家会将部分陈年茶和一些新茶掺在一起,当作老茶卖高价。”

 

  据了解,真正意义上的老茶,大部分都是在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的环境下缓慢自然发酵的过程,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品质。但市场上的一些“老白茶”可能并不那么纯天然。销售白茶多年的茶老板说,近年来的白茶热,也使得部分商贩开始作旧茶叶。“通过制造高温、高湿、通风不畅的环境,人为加速茶叶陈化。但这样的茶叶与自然发酵的老白茶相比,口感等大相径庭,甚至还可能影响人的健康。”

 

  建议:最好是自己收藏白茶

 

  世界这么大,白茶怎么辩?其实,辨别真假老白茶,还是有一些方法的但是说实话,哪怕是制茶多年的老茶农,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现在市场上老白茶真假难辨,如果要想喝上真的老白茶,建议还是自己收藏,每年收藏一些,以后自己就有不同年份的老白茶可以喝了,这是最稳妥的做法。

对不起,请原谅我用8800个小时,穿越八千里路云和月,才为你写了这本白茶情书!

  我的家乡人木心先生特别感慨地说过:“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那大约,就是我们对传统中国的印象了——千百年来,有许多地方、有许多的人,穷其一生只为一件事而存在。他们的日子,是泡在自己手下的技艺里、是流淌在一代代人的信仰里,也传承在那些为了生活而离乡背井的人们,对故土和亲人血浓于水的思念里。

 

  所以在电影和电视剧里,我们常看到那些漂泊异乡的人,按照中国民间的说法,在出远门前,郑重其事地装上一包家乡的土,据说只要把这包土撒到自己要去的地方,人就会像这包家乡土一样,和当地的环境融合,这样才能扎下根去,让自己的家族开枝散叶。

  很多时候,我们藉由风土想到情感与生活,想起那些最中国的岁月,尤其是来自味蕾的感觉,更让中国人魂萦梦牵。而对于味蕾来说,又大概没有什么能比茶叶更中国的了——因为这株土壤的恩物,它的故乡就在中国,它的发展和传承都在中国,而且最终因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香飘世界。

  就在一年多以前,我和老友吴锡端先生在聊到中国人的喝茶时,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提到在现时六大茶类的分法下,除了中国白茶,其他几大茶类(绿、红、青、黄、黑)几乎都有系统完整的记录。而白茶呢,因为它真正出现的历史较短,而且销售市场主要是在国外,所以整体在国内的存在感和认知度较低。

 

  直到2005年前后,随着中国白茶主产区之一的福建省福鼎市,由政府挂帅全力打出“福鼎白茶”的公用品牌大旗,中国白茶才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到如今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那么中国白茶的主产区,是个什么概念呢?少有人能说明白。其实从闽东的福鼎到闽北的政和和建阳,都有其雄踞一方的白茶生产技术和历史渊源,且与此三地相邻的周边县市也多有白茶生产的历史,在过去大包干大跃进的年代里,它们统一被装进一个个印有“中国白茶”字样的标准箱,销往海外的白茶市场,主要是华人集中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而到现在,中国白茶何以在国内走红?有什么好处?毫无疑问是因为它的自然和健康属性,但是它自然在哪里?健康是因为什么?市面上各种流传的说法却并不统一,也不尽科学,因而总让爱喝白茶的消费者难以理解,更无法选择。

 

  事实上,白茶是一种不经杀青或揉捻,其关键工艺在于自然萎凋(纯日光萎凋)或复式萎凋(纯日光和室内萎凋相结合)的茶类,属微发酵茶。

  这种变化过程极为自然的茶类,它的口感清爽淡雅,非常符合当代中国尤其是都市消费者的口味,而且在其发源地的民间,它从出生就是作为保健饮料而存在的。

 

  但是我们注意到,在今日白茶市场万紫千红的背后,关于中国白茶真正系统、全面的认知却相对匮乏。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份从这个茶类真正可查的诞生之日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种植、文化演变、贸易迁徙以及冲泡品饮、鉴赏收藏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全程档案。它必须是站在整个中国背景下看白茶演变的标准记录,是属于这个大时代的编年史。

 

  有了这份档案和编年史,人们就能全方位地理解中国白茶,选择适合自己的白茶,喝对、喝懂、喝透一杯自然健康的好白茶。


 

  对中国白茶的发展脉络,如今已107岁高龄的世纪老人张天福无疑颇有发言权,他曾在《福建茶史考》一文中概括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白茶的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之后传到建阳的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正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最特殊的岁月里,我们的老一辈学者克服了个人生活上难以想像的困难,在条件艰苦的茶区做田野调查,写出了《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茶叶界最客观的一份白茶史料。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白茶,其地位早已不同往日,其在国内的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人们对它的认知却进步不多。为此,我和吴锡端做了一个比较为难自己的决定:

 

  我们重走长征路,从中国白茶的发源地福鼎开始,走遍它生长落地的所有茶区,考察它的所有品种,挖掘它的全部历史,梳理它的全部市场踪迹,并将其放在中国茶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量。

  于是为了这份档案,我在路上整整奔走和写作了一年,加起来有8800多个小时,走了有几千里的茶区路,先后采访对谈超过几百人,回来后整理录音和照片就用了一个月(这才知道什么叫脑疼啊)。

  在我采访的人中,有普通的茶农,有优秀的企业家,有认真的茶叶技艺传承人,还有建功当代的科学家、茶文化学者和市场推动者,甚至是生根海外的茶界华侨……

  而本书的另一作者吴锡端老师,一路也是风尘仆仆:他要从几百上千个茶样中挑选真正的标准品拍摄档案做审评,要和国内各大茶叶院校和茶科所的教授学者们讨论交流,还亲自从海拔一千多米的茶山上采回茶树品种样,为此在路上还曾滑了一跤……

  总之,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像所有坚守信仰的中国人一样,用最笨的方法,在一个喧嚣而不求甚解的时代里,穷自己所有的努力,苦苦寻求一份真正的答案,期望留住最中国的技艺。

 

  对我们而言,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中青年茶叶学者、茶学作家,对当代人茶生活的辅导及美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这本书,它就是让你一册掌握白茶知识、技艺和文化的实用工具书。无论你是新茶客,还是老茶人,入手这本书,你会有新的收获。

 

  那说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本书长什么样,真相来了:

  关于书名,我和吴锡端老师经过考虑,最终定名为《中国白茶——一部泡在世界史中的香味传奇》,感谢在本书采写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所有人,在此我先列出一份不完全的名单(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兴华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

 

  福建天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有希

 

  福建省天丰源茶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庄长强

 

  福建省大沁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颖

 

  原福建省茶检中心主任陈金水

 

  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危赛明

 

  原福鼎白琳茶厂厂长耿宗钦

 

  原福鼎白琳茶厂副厂长王亦森

 

  福鼎市春隆白茶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健

 

  祥源茶业产品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曾世平

 

  政和县云根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益灿

 

  政和县隆合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丰

 

  政和县白牡丹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礼灼

 

  政和县瑞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步贵

 

  政和县茗香轩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际浩

 

  政和县闽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步瑞

 

  政和县遂应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功园

 

  政和县茶业管理中心主任张义平

 

  原建阳市茶业局局长林今团

 

  原建阳茶厂厂长吴麟

 

  建阳漳白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赞喜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叶汉民

 

  北京金峰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启唐

 

  北京志福茗苑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志福

 

  马来西亚百年“广汇丰茶行”传人刘俊光

 

  马来西亚“宝珍号”茶行负责人张秀珍

 

  ZENTEA运营总监安心

 

  最后,感谢我们的名誉总顾问中国著名茶学家张天福和总顾问中国茶学领域带头人、湖南农大刘仲华教授,他们分别赠送资料或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尤其张老已经年过百岁,当听到本书即将出版时,竟然很认真地再三叮嘱我们,这份精神令人动容。

  就这样吧,给你们的情书已经上路,《中国白茶——一部泡在世界史中的香味传奇》马上好看!

 

  注:

 

  书的出版信息在这里:《中国白茶——一部泡在世界史中的香味传奇》全书精装16开印刷,预计页码384页,定价98元,出版上市期为2017年4月。

 

  两位作者的背景在这里:

  吴锡端:中国茶叶专家,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现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茶叶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图书《茉莉花茶》、《祁门红茶》。

  周滨:作家,茶文化学者,原《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首席记者,共青团中央和行业新闻奖获得者。著有《芳村三十年》、《透视中国茶产业商业地产之困》、《西湖红茶风波记》、《北京茶叶老字号的涅槃与重生》、《当星巴克遇上中国白牡丹——福鼎白茶产业逆风飞扬启示录》、《星巴克改喝茶,中国茶喝什么》等中长篇纪实报道,图书《全国百佳茶馆经营指南》编委。

 

  注:本文为作者授权中国普洱茶发布,旨在分享资讯和知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请联系本站或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