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初识普洱茶:普洱熟茶之制作流程

初识普洱茶:普洱熟茶之制作流程

2019-05-26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初识普洱茶:普洱熟茶之制作流程

  了解完生茶的制作流程,我们再来看熟茶是如何制作完成的。其实熟茶的大部分制作流程跟生茶是保持一致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熟茶需要经过渥堆发酵。

  熟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晒青毛茶)——渥堆发酵——蒸压——干燥——包装。其它流程在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所以现在着重说渥堆发酵工艺。

初识普洱茶:普洱熟茶之制作流程

  渥堆发酵其实是用人工的方法加速茶叶陈化的一种过程,一般是将一定量的晒青毛茶堆在一起,均匀洒水,然后盖上麻布等待茶叶转化的过程。在渥堆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洒水控制、温度、通风效果等,且随着发酵过程温度的升高,须进行发对,从而让茶叶发酵均匀,避免出现结块和烧心的现象。一般发酵周期在40——60天左右甚至更长,在这一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很关键。

初识普洱茶:普洱熟茶之制作流程

  渥堆茶数量的多少、堆的大小对于发酵过程中的温度、透气度、微生物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早几年的时候,渥堆发酵工艺受到很大的限制,须得茶叶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进行发酵,这也是那个时候很多人认为古树茶不可能拿来做熟茶的主要原因,因为数量有限。但是随着对渥堆工艺的不断研究和改善,现在已经实现小堆发酵了,熟茶的发酵拥有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古树熟茶也在这几年逐渐多起来。

初识普洱茶:普洱熟茶之制作流程

  另外,早期熟茶发酵通常直接在地面进行,容易导致熟茶出现堆味、杂味等等,且卫生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近年来,离地发酵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中主要包括竹筐、木板等多种离地发酵。

初识普洱茶:普洱熟茶之制作流程

  在渥堆发酵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茶叶颜色和滋味都会发生改变,这也是生茶和熟茶有所区别的关键,想必了解了这一工艺,也就不再会有“生茶煮熟了就是熟茶”的想法了。


作  者丨茶 语 嫣 然

摄  影丨西 卡(部分)

有用+10
分享

如何选购普洱熟茶

 鉴别一款普洱熟茶,首先从其气味上辨别。好的茶品没有异味,拿至鼻口轻轻嗅闻,荡出一股熟香为佳。普洱茶容易吸附其他异味,有些仓储条件差的容易将周边的气味吸附起来,这样就会降低茶品的层次。早年,一些普洱茶给人留下霉味、怪味等印象,

  都是与仓储不当有关。

  辨别普洱熟茶的另一种方式是观汤色,普洱茶茶汤杯底沉淀的杂质少,呈现清澈的酒红色者为佳。一般普洱熟茶在冲泡时,杯底都会有些沉淀物。例如碎叶、叶背绒毛等等,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沉淀出过多的

  杂质,而且汤色长时间处于浑浊状态,那么就要特别注意了。

  鉴别一款普洱熟茶的好坏,最终还是要品辨。普洱熟茶没有生茶那么甘洌苦涩,也没有苦后回甘的那么多概念,讲究入口甘滑,香甜润喉。虽然,细微口感随个人喜好而有不同,但如果茶汤入口后,觉得水性生硬或淡而无味,或干涩锁喉等,那么无论这款茶如何标榜其出身,都不能算是好茶品。

  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友情提醒,由于普洱熟茶是渥堆发酵,在渥堆的过程中,茶叶处在温湿的环境中,比较容易滋生细菌。因

  此,茶厂渥堆发酵的车间卫生条件,对普洱茶显得相当重要。由于渥堆发酵缺乏一套科学客观的标准工序,而随着普洱茶消费市场的逐步扩大,少部分小型茶厂的卫生条件硬件设施不尽理想,所以建议普洱茶消费者在购买茶品时也应当注意卫生问题。近几年云南大多数茶厂的卫生条件开始大幅度改善,如果相关的生产管理体系及产品质量认证能够随茶品一同出现,相信这不仅是对消费者一种保证,也会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清朝普洱茶膏曾经历的两代皇帝

清朝普洱茶膏曾经历的两代皇帝!清朝时期的普洱茶膏属于整个古代历史中的鼎盛时期,对于这样的鼎盛时期,离不开其中两位皇帝的“推波助澜”。

清朝雍正时期

云南土司借鉴中国中医药“熬膏”的方法,采用“大锅熬膏”工艺制成土质普洱茶膏,也是普洱茶膏的初级阶段。

1729年,清朝雍正七年,清政府在云南普洱设立了普洱府。在普洱府设立的当年,雍正给云南总督鄂尔泰发圣旨,责成他亲自监督,选取最好的茶叶,制成普洱团茶,女儿茶和茶膏,进贡朝廷作为贡茶。这样茶膏再次悄悄浮上水面。依旧是贡茶的角色,依旧神采飞扬,毕竟在当时,被皇上钦点的茶品是何等的荣耀。

雍正时期的茶膏,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而初创的一种制膏工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藏族地区的饮茶与汉族不同,他们更喜欢熬茶或煮茶的方法,因此大锅熬膏不仅一下子被接受,并且迅速推广。由于它操作简单,很多大的寺院甚至自建熬茶间,其熬制出的茶膏专供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这一方法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西藏很多大的寺院仍能看到这种熬制茶间及自制的茶膏。但是这种大锅熬制茶膏从食品生物学角度来看存在很多问题:1、使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制中,其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续的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向霉变转化,不可能长期存放。2、茶叶在高温状态下,大量的营养物质会随着水蒸气一并挥发,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的缺失。3、大锅长时间熬练,会产生大量的铅、汞、砷、铜等一些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会很大。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大锅熬制属于普洱茶膏发展的初始阶段,只能定性为“土制”,与后来皇宫“御制”的茶膏有很大的区别。

清朝乾隆时期

清朝皇宫御茶房采用“压榨制膏”工艺取代云南土司“大锅熬制”法。自此,普洱茶膏正式定名。习惯上也称宫廷普洱茶膏或御制普洱茶膏,其制膏的工艺超越中医药高温“熬膏”的局限,更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这个阶段里,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进出上采取了一套近似现在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压榨制膏”工艺。这种压制工艺极其复杂,多到186道工序,长达72天的制作周期。所有的制作都是在常温下进行,使生产出来的茶膏在品质上有了新的提高。由于宫廷对普洱茶膏选料极精,要求极严,造成出品量极低。自始自终,没有在社会上流通。但在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普洱茶膏作为国家礼品,第一次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噶尔尼馈赠。至此以后,普洱茶膏不仅是“贡品”,又称为了“国礼”。

泡普洱茶应注意的事项

  普洱茶的冲泡并非一定要按照上述方法,您可根据自己条件、喜好,随意“发明”各种泡法,普洱茶是用来喝的,只要口感良好,醇厚韵长,就是一杯好普洱茶!

  泡普洱茶应注意的事项

  1、投茶量: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就饮茶习惯而言,港台、福建、两广等地习惯饮酽茶;云南也以浓饮为主,只是投茶量略低于前者。江浙、北方喜欢淡饮。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对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可以此为参照,通过增减投茶量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切忌一成不变。

  2、泡茶水温: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确定水温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如较新的宫廷普洱)、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

  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沸水温度低于沿海、平原地区。如昆明的沸水温度在94℃左右,适合直接冲泡绝大多数熟茶,对于青茶,除部分高档茶外,大部分也可直接用沸水冲泡。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

  3、冲泡时间: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如前所述,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冲泡时间的掌握,就规律而言: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具体掌握时,要根据茶叶的特性决定。例如,用350毫升紫砂壶“宽壶留根闷泡法”冲泡八十年代生产的中档七子熟饼“7572”(勐海产)时,投茶量6~8克,经“洗茶”后注入沸水,闷泡5分钟后,倾出二分之一即可饮用。用同一方法冲泡同时期的中档青饼时,投茶5~7克,经“洗茶”后注入沸水,闷泡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如用此法冲泡“民国”时期的紧茶时,投茶量适当增加,闷泡时间可延长到5~7分钟。对一些苦涩味偏重的新茶,冲泡时要控制好投茶量,缩短冲泡时间,以改善滋味。

  4、关于“洗茶”:“洗茶”这一概念出现于明代。《茶谱》(明朝)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这是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储藏越久,越容易沉积脱落的茶粉和尘埃,通过“洗茶”达到“涤尘润茶”的目的。对于品质比较好的普洱茶,“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