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2019-05-28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白茶陈化并非一成不变

香气滋味皆有变化

学会阶段性品鉴

才能把握住白茶的陈化

    文 | 小白


01



好久不晴,今天终于没有下雨了。


春日的阳光,没有夏阳那般烤人,落在身上的大块光辉几乎没有温度,却驱开了连日的阴郁心情。


天气晴朗,气温却依旧寒冷。


冬衣脱不得,却可稍稍敞开衣服,拥抱好久不见的明媚。


趁着周末空闲,不如写一篇品鉴,也不算是枉费了日光。


今天品鉴的还是秋茶,只不过年份稍微久些,是2017年的白露茶


想念秋天每日的阳光,人终究是向阳才会明媚吧。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02



2017白露茶,陈化约一年半的时间。


从叶子的颜色判断,还算是较年轻的一款茶,白毫的颜色虽不似老茶灰白,但也不同当年新茶一般鲜亮了。


原本的叶子就有褐色系与绿色系相互交错,如今差别越加的分明了。


褐色的茶叶颜色愈加的浓重,有些少年老成的模样,一边的绿色叶子却还是富有朝气的青年面孔。


想起了范玮琪的一首歌——《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香气上沉稳,对于白茶的陈化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毕竟香气分子不断的扩散,也是一种消耗内质的方式。


有些成熟的甜香味,还有竹制品干净的香气。


不是刚做好的竹制品,还带着竹子毛刺的味道,而是咱们农村里常用的竹蒸片,长时间使用之后干燥的味道。


您问两者有什么不同?


使用很久之后的竹蒸片的香气并不浓重,只剩下一些些竹木的清香,不似鲜竹的气味,鲜嫩中还有些清苦。


2017白露茶的香气没有太多的棱角,属较为圆润的柔和香气。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03



烫壶温杯后,沸水直接浇注在干茶之上。


第一冲,热香中带着些微苦的香气,与之衔接的是平缓的花香。


清苦的叶香与淡淡的花香相和,总体给人的感觉不会太过凄凉也不会太过明艳,恰到好处。


和今天的天气相似,空气中有些凉意,与阳光揉和在一块儿,却是相衬的很,生出些春风拂面的意味来。


茶汤的口感亦然,入口柔和清甜。


一口茶而已,却使人觉得心情明快。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干茶与第一冲的图片是室内灯光拍摄的,其余图片都是室外光线拍摄,所以叶底颜色稍有区别。小白今后会多加注意,还望茶友包涵。)


第二冲,盖香当中的青草味缓和许多,这让花香更为突出,连绵不绝。


相比于第一冲的汤水,第二冲茶汤的颜色明亮许多。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第三冲的盖香上,青草汁液的气味更加平缓,不注意就容易忽视掉的程度。


汤水中的白毫星星点点,在秋白茶里边已经算是许多。


汤水的颜色加深,黄玉一般的温润颜色。


茶汤中的微微涩意,与氨基酸鲜甜的味道碰撞,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畅快感。


虽说强烈的涩感常常会给人不好的口感体验,但适量的涩感却能够赋予茶汤多层次的滋味。


厨房里面有句话说:要想甜,来点儿盐。


在茶汤滋味上,若是想要突出鲜甜的口感,零星的涩味是最好的辅助。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04



第四冲,这冲的花香是渐渐聚起的。


盖子凑近鼻尖使劲嗅,香气从缥缈渐渐壮大,最后如同实物般馥郁。


茶汤入喉感不错,只是饮完一冲后,口腔稍微凝结。


与劣质茶的锁喉感不同,这种凝结只存在口腔里,薄薄一层,不至于让口腔黏膜有显著的收紧感。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第五冲,盖香纯粹,只剩花香。


茶汤的口感上,回甘快速,与茶汤原本的甜润感相容,分离感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第五冲依然能够较明显的看见茶汤当中的白毫


“秋白茶当中没有白毫”的传闻到这儿,想必不攻自破了吧。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第六冲的口感几乎与第五冲相仿,这几冲的汤水颜色变化不大。


秋白茶耐泡,所以在冲泡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香气与汤水变化幅度都不大的平稳期。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05



第七冲,茶汤的口感接近于第一冲,但茶友别误会啊。


这可不是什么回光返照,秋白露耐泡的很。


算算冲泡次数,第七冲而已,正值壮年!


与第一冲不同的是,这冲茶汤入口之后,稍有凝结之意。


盖香当中青叶气味也重新出来了,花香更加馥郁,甚至有些甜腻的感觉。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第八冲,叶香缓和,连花香也变得清淡,刚刚那抹馥郁花香,大概真是最后一次绚烂的绽放。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第九冲,香气虽然比较缓和,但并不会感到无力。


汤水有些淡了,但也正常,毕竟还未坐杯,回甘依旧,表现力不错。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第十冲,坐杯5秒,坐杯之后叶香浓重起来,花香是淡淡的了,还不至于缥缈,仍有聚起之势。


茶汤依旧是好喝的,还可以继续冲泡一两次,不过要继续坐杯才是。


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06



品鉴进入尾声,落日余晖也渐渐收起。


天色肉眼可见的变暗,不知明日是否还会放晴。


好久不见的晴天,好久不见的2017白露茶。


是不是人的性格奇怪?总是想念逝去的东西。


夏阳炙烤下,想念一场暴雨洗刷炎热。


漫长的雨季里面思念晴天。


春天来了,却捧着一盏秋白茶,沉溺在温润香醇间。

有用+10
分享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很多人不知道白茶是什么茶,为什么会叫白茶

白茶冷门, 如果做一个街头采访,随机截下一伙年轻人问你喝过什么茶,那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语气笃定的绿茶和红茶,应声零散的普洱、铁观音,也许还有统一、康师傅和维他柠檬茶。

绿、红、黄、青、白、黑六大茶类,是上世纪才被茶学专家划分的,将现有茶叶中加工最简单的一类——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两大工序的茶,称为白茶。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和绿茶的杀青、揉捻,红茶的重度发酵,甚至黑茶的渥堆这些倾注多番人力,历练层层工序相比,白茶像是涉世未深的毛头孩子,初次喝白茶的人有时候会撂下一句“不够味”,而后重拾前者。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吃惯了红油火锅,清汤寡水就抓不住舌头了。

头一回喝白毫银针的时候,脑子里总想琢磨出点儿什么具体的形容词,好总结出一个深刻印象,最后发现,努力无效。无论怎么形容,前缀都脱离不了“有点儿”,有点儿清甜,有点儿花香,似有若无,好像唯恐别人给它贴个浓烈的标签。于是不再刻意深刻,毕竟这么简单的工艺是比不了高温烘焙的“火工香”,相对的,口感可谓鲜爽。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上图福鼎的白毫银针

也因为白茶的制作过程是相对低温的——即使是阳光萎凋也得避免强烈的光照,酶类未受到破坏,所以能够像普洱茶一样实现有效陈化。而且这样的陈化还是向上的,新茶久放,茶性由凉到平,最后趋于温和。

喝一次陈了五年的白牡丹,很明显能感受到的就是香甜,此外还没有那些苦和涩的不良口感,时间的功劳,把该去的青草“生味”都去的差不多了。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上图为政和大白

白茶分为四个品类: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人们通常以为是四个等级,特级的寿眉其实比二级的白牡丹的价格、品质都要好。但理解为等级高下的排列,一般倒不会错得太离谱。白毫银针为上品,价格也昂贵。采用单芽为原料,因为茶芽上覆满白毫,如银针而得名。

白牡丹一般采摘自福鼎、政和等地的大白茶茶树的一芽一二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G20杭州峰会上,礼遇外宾的白茶,用的就是2014年的白牡丹。贡眉,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被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白毫银针、白牡丹的原料“大白”茶树。贡眉是白茶里产量最大的品种。寿眉的品质次于贡眉,是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日光萎凋中的茶叶

白茶的传统工艺是萎凋、干燥,现在我们喝到的白茶制作方法在清朝才得以确立。自然风干的产物,工序简单,生晒为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的本来面目。上个世纪作为博得海外青睐的名茶,远销欧美,价格高昂。为了迎合东南亚客户的口感需求,1968年国营茶厂研制出了新工艺白茶,萎凋后多了轻揉的步骤,轻发酵之后,茶叶的颜色加深。“浓醇清甘”的新工艺白茶,因其香清汤浓受到市场的欢迎。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现在广为人接受的说法是白茶越老越好,价值越高。这当然基于一个前提:白茶本身的品质要高,且存放得当。由于这样的市场认知,新茶做旧成风。一旦有卖点,趋之若鹜就是必然,譬如古董做旧。食品不讲究“赏味期限”,而以旧为贵,恐怕茶叶是首当其冲的。茶叶做旧,通常是在白茶压饼之前,往干茶上洒水随后堆积起来进行发酵。等到茶叶的颜色有所变化,再去压饼。这样的做旧实际上是对白茶品质的极大破坏,和真正的“毫香蜜韵”的老白茶相比,这种做旧的茶香气单薄,经不得多次冲泡。

老白茶非常适合煮来喝,新茶太嫩,等级较高的也不宜煮。老寿眉梗多耐煮,被唤为“粗茶婆”,望文生义,耐受煎熬。所以煮茶最为适合。一般的做法是先投放茶叶,倒入冷水后再一齐烹煮。开锅汤红,已无白茶的寒凉。在闽东和闽北的乡下,老白茶还常常被用来退烧,治疗消化不良。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上图为冷泡古树白茶

除却承受得住的高温的历练,白茶也是可以凭借冷水冲泡从而给人新的体感的茶叶。冷泡茶,是颠覆传统的泡茶方法。最初是出于“信手拈来”的饮茶意图,许多户外徒步者钟情于此。由于人体体温较冷水茶汤高,带着香味分子的酮类会在茶汤到达口腔后才逐渐挥发起来,香味盈满整个口腔。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福鼎的牡丹王

冷水冲泡,茶单宁酸也能减少释出,有降低苦涩度的效用。每到夏天,我习惯在矿泉水里撒几根银针或白牡丹,放进冰箱,待到第二天,就能喝到清凉茶水。其实原理接近于冷萃,茶叶的滋味慢慢浸出,冷水也能彰显甜味,这是白茶的与众不同之处。多种冲泡方法都可以胜任,喝白茶是能喝出来一些乐趣的。

一些老茶客的共见是,白茶的等级越高,水温相对降低。这里有一个非指导性的数据参考——白毫银针适宜的冲泡温度是85度,白牡丹90度,寿眉可以冲泡以100度的高温。老茶则不再此列。

茶知识│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从这开始学

政和的白毫银针

[茶友问: 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哪一个好?

两个地方的白茶都各有优势。

如果买了做礼品,福鼎的白毫银针、政和的牡丹王都是极好的选择。

如果是自饮,喜欢清淡口味的,可选择福鼎;喜欢浓厚一点的,可选择政和;喜欢香甜一些的,新工艺白茶也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老茶客想存一点茶叶,等着慢慢陈化,福鼎白茶跟政和白茶都可选。]

再赠你一道得分题:安吉白茶是绿茶,跟白茶毫无关系。

白茶及其制作工艺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的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它的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
  白茶的产区主要在福建省的一些县市。境内丘壑其夫,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的产区及历史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目前产区主要在福建省(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如以福鼎为例,年均气温在18.5℃,年降水量在1661毫米左右)。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白牡丹何以冠此高雅之芳名?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而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制成的白茶称为"白毫银针",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而采自菜茶(福建茶区对一般灌木茶树之别称)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称为"贡茶"和"眉茶"。贡茶的品质优于眉茶。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而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