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碧螺春鉴别>碧螺春的特点及制作工艺

碧螺春的特点及制作工艺

2019-06-17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碧螺春的特点

碧螺春,古人们又称功夫茶、新血茶,是中国的传统名茶,绿茶中的珍品。其茶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大特点,下面为大家详细说说碧螺春的各大特点。

碧螺春的特点及制作工艺

(洞庭碧螺春的特点)

碧螺春的特点

1、形美

洞庭碧螺春成品茶,干茶条索紧结、纤细,呈螺形,茸毛遍布,毫风毕露。茶芽非常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很是美观。

2、色艳

该茶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加以沸水冲泡之后,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让人颇为赏心悦目。

3、香浓

洞庭碧螺春茶,有着特殊浓烈的花果芳香,香气浓郁,清香优雅而持久,闻之令人神清气爽。

4、味醇

泡开后的洞庭碧螺春茶,滋味鲜醇爽口、甘厚生津,回味绵长;不愧为茶中之萃。

碧螺春的特点及制作工艺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也是很讲究,采摘的时间要早,还要经过精心挑拣食物,当天采摘要当天炒制,杀青的时候把握好温度,动作要轻快。

碧螺春制作工艺

一、采摘

洞庭碧螺春的采摘时间要早,挑拣干净,采嫩茶,在每年的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结束,采摘的茶叶也要细心挑拣,保持芽叶的匀整,在挑拣芽叶过程,可以让茶叶形成好的品质,要当天采摘就要当天炒制,不要用隔夜茶炒。

二、杀青

杀青是在平锅内或者斜锅制作,锅里的温度要在190度至200度,放进茶叶500克左右,用双手或者单手旋转反复抖炒,动作轻快,要做到抖散、杀匀、杀透、无烟焦叶等,要花费3到5分钟。

三、揉捻

有用+11
分享

分享下碧螺春的饮用泡制方法

  碧螺春是中国的名茶,好茶,然而泡制的时候也是非常讲究的。如果在泡制碧螺春时,随意一泡,从而会影响到它的茶香,茶味,浪费了好差。如果不知道碧螺春的饮用泡制,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来学学碧螺春的泡制方法。

碧螺春的饮用泡制方法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沏泡方法

  水以初沸为上,水沸之后,用沸水烫杯,让茶盅有热气,以先发茶香。因为碧螺春的茶叶带毛,要用沸水初泡,泡后毛从叶上分离,浮在水上,把第一泡茶水倒去,第二泡才是可口的碧螺春,但最好的茶是第三次泡的,茶的香味才充分发挥出来。

  在经过小编的介绍后,碧螺春的饮用泡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社会的发生,在科学研究中发现,茶叶含有很多成分,其中有些对于身体的脂肪有着代谢,可加快脂肪胆固醇的分解,降低人体的吸收,从而达到减肥的功效。(编辑:chenyu)

碧螺春产地是哪些地方

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

碧螺春的主要产地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际,故而得名。据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称其为“吓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类说法也就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传说认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当初茶农采茶,因“筐不胜贮,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忽发异香”,茶农于是惊呼“吓煞人格香”,“吓煞人香”于是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后适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进献,甚得嘉许,但圣上以为名称不雅,遂钦赐“碧螺春”之名。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传颂的碧螺春美称。

碧螺春的历史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绿茶碧螺春

碧螺春茶树品种,洞庭群体种最好!

春天的洞庭碧螺春,由于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不仅茶叶香气浓郁,滋味比其他时节的茶更胜一筹。不过正宗洞庭碧螺春茶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喝到的,要想喝茶喝得“明白”,还得多关注关注碧螺春的树种。

碧螺春的茶树品种

“小山种”,属“早茶”类茶树品种,是后期选育的品种。“小山种”原生长于洞庭山的小山岛,后来以扦插育苗的方式培育后广泛种植。一般三月中上旬即可采摘,主打明前市场,上市早,价格也较高。

群体种,即当地的原生品种—小叶种茶树,属于“晚茶”,一般到接近清明节才能采摘。口感滋味较早茶品种浓厚许多。

除了口感差异,群体种和“小山种”的外观区别也很明显。简单来说,群体种叶缘卷起,鲜叶均匀肥厚,小山种叶片较薄,叶子边缘下垂,叶中间部分显得突出;群体种的叶子和叶子之间的距离短,而小山种的距离长;整体长势来看,群体种也较小山种更“精神”。

洞庭山碧螺春茶采用的是土生土长的洞庭群体种,这是最适宜制作碧螺春茶的品种。碧螺春茶在这种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长期影响下,鲜叶叶绿素含量较高,叶质柔软,内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生化成分。中国农科院研究所对其进行检测:碧螺春茶一芽二叶鲜叶成分中的氨基酸等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绿茶,因而制成的绿茶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被誉为茶中珍品。

“槠叶种”、“迎霜”尚能制作洞庭碧螺春;“福云五号、六号”、“福鼎大白”等中大叶品种不太适宜制作碧螺春!

碧螺春的制作方法

1、采摘

在碧螺春的采摘时期,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2、拣剔

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茶叶要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不炒隔夜茶。

3、炒制

炒制过程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多道工序,“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这些工序要在同一口锅内一气呵成,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不同的温度。

以上就是关于碧螺春的茶树品种和制作发放的介绍了,只有选用土生土长的洞庭群体种制作出来的碧螺春才是正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