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越陈越香是谣言正常普洱茶的保质期是十年

普洱茶越陈越香是谣言正常普洱茶的保质期是十年

2019-07-03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概念,随着黑茶的炒热已经深深的植入大家的脑海中,大家都普遍的认为:正是因为越陈越香的功效,普洱茶才具有了收藏的价值。加上从众的心理,以及大家说好就是好的惯性,大家至今都很少去怀疑这观念的正确与否。

普洱茶向来被业内茶人、茶客认作是“能喝的古董”,“但是最近看到有媒体报道说‘普洱茶的最佳保值期仅10年’”,这让原本很看好普洱茶的市民小王有些 “惋惜”:“这样说来,普洱茶岂不是不再具有投资价值?原本还想着‘囤’点在家里,自己和朋友可以喝点,喝不完的也不用担心过期、变质,没准在家放个几年,还更值钱呢!”

原来小王是看到了《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据悉,这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产业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等7家单位历时 5年完成的研究分析,其结果证实,普洱茶具有明显的减肥、降血脂等保健作用,但“越陈越香”的说法并非完全正确。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业研究所研究员林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普洱茶通过生产、发酵等一系列的生产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般在10年的保质期内,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概念是适用的,但超过了这个保质期,这个说法就不适用了。”

记者在资料查阅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普洱并非越陈越香”的说法早在上述研究结果公布前就已存在,业界普遍认为,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普洱茶,且必须存放得当,才具备陈年和收藏的潜质。

针对“最佳保质期仅10年”研究结果,业内资深茶商老潘则指出:“具体保质期是多久,业界并没有统一认可的说法。有人说是3—5年,有人说是5—8年,有的人则认为好的茶叶加上得当的保存方式,可以存放上三四十年!”在老潘看来,“普洱茶究竟能存放上几年”“什么时候最好喝”,都因茶而异、因人而异。

茶叶毕竟是植物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天然的成分下,很难永久的保存,收藏期限有限,投资风险很大。也许商家炒作的并不是普洱茶,而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这个概念。

有用+10
分享

勐海味:从生物学研究角度解读普洱茶“勐海味”的成因(一)

  勐海味”的说法最初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是消费者对云南勐海茶厂出品的普洱茶(尤其是熟茶)产生的一种特殊“味觉”的称谓,也是勐海茶厂区别于其它厂家的重要标识。但到了本世纪初,这种称谓开始延展,不再单是指向勐海茶厂,而是泛指勐海地区诸多茶叶生产企业出品的具有同样“味觉”的优质普洱熟茶。自此,“勐海味”脱离了勐海茶厂单独的印记,成为勐海地区高品质普洱茶的品鉴用语。(但“下关味”)的称谓目前仍局限下关茶厂,还不能被通用。


  “勐海味”是普洱茶上千年发展历史中出现的第一个“味觉”称谓。在它出现之前,无论是“号级茶”还是“印级茶”,都没有特殊的品鉴用语或专属的地域标识。


  “勐海味”的出现是伴随熟茶的成功而降临的。因为它比生茶多了一个快速发酵过程。它更接近生物学特殊地理的概念,这种特殊地理又与特有微生物菌群有着直接联系,形成特定地理区域的产品特性,也是地理标识的重要依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坚持普洱茶只能产生在云南几个重要区域,而其它区域(尤其是云南省外)生产的普洱茶不能称为普洱茶的原因。


  实质上,“勐海味”是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有直接关系的。那么,普洱茶发酵过程发生了什么?微生物是怎么“工作”的?它们动用了什么手段产生了“勐海味”呢?让我们再一次把关注焦点移向微生物,看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如何产生“勐海味”的。


  微生物的集体行为:聚量感应与反聚量感应


  长久以来,微生物被认为是不善社交的隐居生命体,在我们看来,它们实在太渺小,如果单枪匹马,根本无法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它们又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


  美国的几位科学家在探讨微生物是不是有着特殊的生存方式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解答这个问题的线索来自一种叫做费氏弧菌的海洋细菌(细菌为微生物三大类之一)。这是一种来自海洋的美丽的且无害的细菌。费氏弧菌的特性是会产生生物荧光,像萤火虫一样。科学家没有对这些细胞做任何处理,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细菌会不会发光,而是细菌何时发光。他们发现当细菌独立存在,经稀释后进行悬浮培养时,它们不发光。但当它们增长到一定数量之后,所有的细菌会同时发光,于是他们分析,这些原始生物体,到底如何得知自己是处于孤立的状态,还是处在一个群体里,并且同时一起做同一件事情。然后他们发现了这是因为细菌能够彼此交谈,它们用的是化学语言,当它们独处时,丝毫不会发光。但是它们会制造分泌小化学分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荷尔蒙,但不会发光。但是随着这些细菌成倍增长,且全部一起制造这些分子,这些细胞外分子的含量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子累计到一定的量之后,它们会告诉细菌它们周围有多少邻居,细菌接受到这些信息后,所有的细菌同时开始发光。生物光就是这样产生的。由此,科学家们认定费氏弧菌的发光现象来自生物学上的原因。


  细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们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这种现象的真正机理。这好你会发现:费氏弧菌它有一种蛋白质,是一种催化剂,还制造一种小荷尔蒙分子,当细胞生长时,它们全部释放这种小分子到环境中。因此周围环境中有大量的这种分子,这些细菌的细胞表面存在一种受体,它与小分子的构造就如锁与钥匙一般的吻合。当这些分子增加到一定的数量时——这也意味这些细胞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的量,荷尔蒙小分子与受器相结合,讯息开始向细胞内部传递,这个讯息会告诉这些细胞,开始集体发光的行为。这种现象不是费氏弧菌独有,而是所有的细菌都有类似的系统。只有当所有细胞齐心协力才能成功的集体行为,它们为这种行为取了一个化学名字称作“聚量感应”。


  细胞有数百种以上的这种集体行为。细菌先进入宿主,然后等待,开始不断制造复制增长,它们由统计小分子的数量来估计自身的实力,当确定有足够的细胞数后,所有细菌一起发动攻击,这样它们就能成功攻陷巨大的宿主。细菌总是以“聚量感应”来实现它们最终的目的,这就是它们运作的原理。(原题:“勐海味”的生物学研究(1):解读普洱茶勐海味的成因)

普洱茶制作工艺全过程详解之熟茶篇


  传统熟茶制作方式,每次取用生毛茶10吨为一渥堆单位,最大适合量为50吨,潮水(洒水)量视季节、茶菁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渥堆过程中视制作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进行数次翻堆,使茶菁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炭化。茶菁含水量接近正常时,茶叶霜白现象褪尽,便不再继续发热。此时通过散堆、除杂等工序,即得普洱熟散茶。

渥堆中的熟茶

  轻发酵熟茶品和重发酵熟茶品而言,其在制程中保留了更多的活性物质。因此轻发酵熟茶茶品既具有一些只有熟茶才会具备的物质(如二甲氧基苯)与保健功用,又因活性物质的留存给茶品留下了转化的空间,因此陈年的轻发酵熟茶茶品会更接近老生茶。茶叶发酵度主要决定因素在于渥堆的加水量而非发酵时间,坊间许多所谓“轻发酵熟茶”,实际上是发酵时间不足发酵不到位的半成品。

准备起堆的熟茶

  传统渥堆熟茶较为市场所接收者,多数产自西双版纳州。其原因除了茶菁质量与技术外,版纳地区气候十分适合渥堆过程菌类生长繁殖亦是关键。虽然许多勐海熟茶品茶菁来自临沧地区南部,但发酵制程仍以版纳勐海为主。而在发酵过程中,版纳地区渥堆味也较不刺鼻,没有酸腐味,这也与当地水质、技术及发酵时参与作用之菌种有关。

 

  目前熟茶制作方式,除了上述传统潮水渥堆之外,小堆发酵、喷雾式增湿、菌类发酵等等,也有不少业者进行实验与实际生产,产品各有特色,未来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仍有相当发展空间。

关于普洱茶的陈放方法介绍

 关于普洱茶的陈放方法介绍


关于普洱茶的陈放,一般的熟茶或半熟茶却不太一样。因为有经过渥堆的发酵,再加上曲菌的作用,做好后半年、一年就能喝。唯此时的茶汤颜色较黑、较暗。如果能放二、三年,让茶汤变红,则滋味更加甘甜、滑顺,愈陈愈香。而陈放的方法与生茶略不同,下面就详细介绍普洱茶的陈放方法。

  其一,熟普洱茶的后发酵,大都是仰赖曲菌作用。在春、夏季时会长白酶菌,让茶叶霉化。而秋冬较潮湿时,会长黄酶菌,加速茶叶的陈化。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不可有绿色及黑色的霉菌)。每经此一周期,茶的滋味就会往前推一步,变得更好喝。唯发酵中的茶,前面二泡不太好喝,所以可以倒掉,第三、四泡起就会正常,不必担心。

  其二,当茶放在茶罐中时,最好找个橱柜子放,不要再放在太通风处。因为茶叶会变酸,不好喝,并且会延缓曲菌作用,而降低茶叶品质。一旦觉得滋味口感符合自己的理想时,记得用绵布将口封起来(但不要用盖子盖起来),让茶叶透气并保持在最佳的状态。熟茶的赏味期间比较早到,所以价位也比较便宜。虽然收敛性不像生茶,但却可以省下陈放的时间,对喜爱老茶口味的台湾人,现在也慢慢的可以接受了。

  基本上,好的生普洱茶,就好象高级绿茶一般,中低温冲泡时,还是很清甜的。而等到茶叶表面变红色,芽叶由白色转成浅褐色,表面有油光时,此时茶应该是最好喝的时候,就可将盖子盖上,降低后发酵的的速度。如果购买的数量多一点,其余的不要拨碎,一整批放在一起,效果更好。当然储存的罐子也要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