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茶汤“冷后浑”是怎么回事呢

普洱茶的茶汤“冷后浑”是怎么回事呢

2019-07-03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近期,有茶友专门提问,说是泡普洱生茶,茶汤冷后出现絮状物是怎么回事?

普洱茶的茶汤“冷后浑”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俗称“冷后浑”,茶友们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茶乳酪;其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40摄氏度以下)呈乳凝沉淀状态。冷后浑的程度、色泽往往与茶的品质有很高的相关性。是否产生冷后浑及冷后浑的颜色如何主要决定于茶黄素的含量,茶黄素含量低的茶不容易产生冷后浑。

“冷后浑”原是优质红茶的汤色评语,指“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但是,冷后变浑的现象,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上常有表现,而且只出现在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里。

如果要判断是否真是“冷后浑”,可以把有乳凝沉淀状态的茶汤,稍加热,茶汤应该恢复清亮如初。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膏也存在陈化过程吗?

  普洱茶膏也需要陈化的过程,与普洱茶不同的是,它不是“巨变”的过程,而是内部的成分组合产生“细化”的过程。

  普洱茶膏的陈化,就其内部的化学变化而言十分复杂。它是分子的一次次分解、聚合、再分解、再聚合的过程。说得通俗点,是大分子物质向小分子转化的过程。普洱茶膏中的多种生物酶参与了这个过程,并成为这个过程的“主力军”。

  所有茶叶及茶叶深加工的产品,包括各种方法制成的普洱茶膏,其最初的多糖成分一般都是粗多糖。粗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绝大部分是由多糖、蛋白质、果胶、灰分和其他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茶多糖是由粗多糖纯化的精细多糖,优于粗多糖。其蛋白部分主要由约20种常见的氨基酸组成,糖的部分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及果糖等,矿质元素主要由钙、镁、铁、锰等及少量的微量元素,如稀土元素等组成。它的营养成分较高,可谓老少皆宜,对糖尿病也有辅助治疗功能。

  普洱茶膏,无论是低温还是高温,其加工制成的最初,都具有粗多糖的组分。但不同的是:前者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后者则是没有生物活性的粗多糖。而普洱茶膏会有的粗多糖向茶多糖(也称精茶多糖)转化的过程。

  低温过程制作的普洱茶膏在经过一段时间陈化后,一般最短为三个月(必须是厌氧环境),利用粗多糖的生物活性,加上生物酶一次次将其降解,自然纯化,才能纯化出茶多糖。没有陈化的过程或是陈化的基础,茶多糖是很难出现的。这与普洱茶的陈化如出一辙。

  因此,无论是一款陈化时间较长的普洱茶,还是陈化一段时间的普洱茶膏,我们都会在品饮中发现其特有的润滑,好的产品有入口即化的感觉,这个“滑”是果胶类物质“放大”的结果。

你知道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庄有哪些吗

1909年—1910年,历史上,勐海与缅甸景栋之间就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在勐海,大丫口,思茅之间经营散茶、黄烟等商品的商业资本很早已经存在,而以揉制茶叶,做紧茶——普洱茶的则在1909年间才开始在勐海出现。

你知道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庄有哪些吗

最早的一家普洱茶庄叫张堂阶。在此之前,勐海茶叶散茶远至思茅揉制。藏族在三月和十月,两次来思茅买茶。张堂阶设立了茶庄,由思茅请来了汉族揉茶师傅,传授技术,开始揉茶,制紧茶。从此,运往西藏的茶叶由勐海出口,经缅甸景栋、仰光,印度的加尔咯答、噶伦堡进入西藏。傣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大批揉茶技术人员。在汉族师傅的培训后,逐渐成长起来,勐海地区揉制茶叶的商号也纷纷出现。

字号年份规模掌堂

“恒春”号1909—19102盘灶张堂阶

“洪记茶庄”19246盘灶董耀庭

“可以兴茶庄”19271盘灶周文卿

“恒盛公”19273盘灶张静波

“新民茶庄”19282盘灶

“利利茶庄”19292盘灶罕荣邦

“时利和”19282盘灶王确实

1930——1931年开业的有:

云生祥2盘灶李云生

大同茶庄2盘灶麦植三

佛兴茶庄2盘灶李佛一

1938年,民国政府开设机蒸制茶厂。

普洱茶茶友的追求:大白茶

  英姐开了个名叫“大白菜”的会所,一开始对“大白菜”的名字很不以为然,什么名字不好取,取得这么俗。

  在普洱茶玩家的心目里,“大白菜”三字的分量可是不轻啊!

  如果说早年风行、至今依然流行的“88青”是普洱茶商家和玩家共同炒作的结果,那么“大白菜”则是普洱茶的玩友在追逐好茶中不自觉发现而给予口碑命名甚至可以超过“88青”的一款普洱茶神品、奇品。

  有资料显示,“大白菜”系列是何广森兄弟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勐海茶厂设立特种车间,主要用班章毛茶制作的普洱茶,也是普洱茶中较早的有机茶认证产品,因其“有机”认识标志图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认证)酷似“大白菜”形状,而被玩友们称之为“大白菜”。主要的生产年份在2000年至2004年。

  在广州茶博会,英姐将她的大白菜会所搬到了展位。在百家争鸣的普洱茶海洋里,“大白菜”三字吸引了不少玩友。我是喜欢纯料茶的,也喜欢老班章。都说,班章归来不喝茶。班章的神话是后来制造的,对于这样一款“古董”级的老班章,又怎么不心动呢?

  “塞上琵琶”,我想以这个词来形容“大白菜”的茶韵意境:别有韵味的霸气里,英雄出征,大漠落日,听得见马蹄声声,军歌嘹亮,琵琶行急,壮士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