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品质受季节天气影响,干旱是一把金钥匙

普洱茶品质受季节天气影响,干旱是一把金钥匙

2019-07-03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七月的云南恰逢雨季,古茶树们也又一次受到了大自然的“洗礼”。夏茶往往叶大而薄,梗长而细,条索粗松轻飘,叶底肉不饱满而缺少弹性。可谁能想到,这与大自然的天降恩物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普洱茶品质受季节天气影响,干旱是一把金钥匙

普洱茶“专家”辈出的今天,五花八门的评审标准也令人哭笑不得。不少茶友认为,普洱生茶条索蜿蜒颜色鲜绿便为好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前提条件。

那么真相究竟为何?主人笑道,“真正同一产区的普洱茶,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制法,所出茶品都会天差地别。同为莽枝地区的春茶,2006年的口感相较于2007年而言,就无其那般醇和馥郁、内质丰厚;但就干茶外形的粗壮度来讲,2006年的匀整条索远远优于2007年的锋苗显毫。究其根本,只是因为2007年那一年是云南的大旱之年。”

“对于古茶树而言,云南每年只分为两个季节:5月份到10月份为雨季,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为旱季。雨季茶叶的生长速度快,雨水充足,茶叶内水分较大,所以夏茶品质较差;旱季茶叶生长速度缓慢,完全靠根部在冬季所吸收储备的养分而发芽,因此茶叶内积攒的干物质,营养成分充足,所以春茶最优,茶汤经久耐泡,品质醇厚。”

疾风知劲草,择珠凭慧眼。对于普洱茶收藏,一直有‘盛世存茶,乱世存金’的说法。我可以用六大价值来形容普洱茶收藏,分别是时间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交流价值、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茶马源所选用的普洱茶原料厚重而充满韵味,张力十足。对于自身品质较高的普洱茶来说,干旱无异于一把金钥匙,是开启其后期潜力的关键之一。如果茶友们考虑存茶,不妨借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这一启示。以同一产区的普洱茶来讲,大旱之年的品质同样优于平顺之年,比如2007、2010、2012等年份的普洱茶品质就优于其他年份的。”
有用+10
分享

解疑答惑: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苦、涩味儿?

  在接触普洱茶的几年时间里,经常会听到大家谈论普洱茶的苦、涩。有一部分的人能够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但有一部分人却很纠结于这个问题,认为有苦、涩的茶品就是品质不好的茶,以致于只喝一两口之后就完全否定了这一个茶品。其实这样的判定很偏执也很不科学。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苦、涩味儿?

 

  一、我们从茶叶滋味的化学组成成分来看一下,为什么茶汤里面会有苦、涩?

 

  茶汤滋味有苦、涩、酸、甜、鲜、咸等感觉,这是通过人们味觉而感到的。这些茶汤滋味完全和茶汤中存在的许多茶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并且已被众多的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所证实。

  1、茶汤中的苦味物质

 

  汤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花青素和茶皂素等。

 

  2、茶汤中的涩味物质

 

  茶汤中的涩味物质主要是多酚类物质、其中酯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非酯型儿茶素爽口、涩味较弱;黄酮醇有苦涩味;而黄酮醇甙无味;酚酸及缩酚酸和碱性氨基酸为酸涩味。

 

  通过上述资料不难看出,茶汤里面的苦、涩味是由茶叶滋味的化学组成成分造成的。

  二、我们从普洱茶的制作以及多酚类物质来看,为什么茶汤里会保留苦、涩?

 

  我们都知道,普洱生茶是用云南大叶种茶叶经过摊凉、杀青、揉捻、晾干、蒸压、干燥而制成,在此过程中茶叶只达到轻度发酵,较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原本的滋味。多酚类物质滋味苦涩有较强的刺激性,它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物质,是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茶鲜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以儿茶素为其主体成分,占多酚类物质总量的60%至80%。但多酚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自动氧化,从而其含量慢慢降低。因此,普洱生茶汤,特别是新生茶(1—2年)苦涩味儿会很显,三五年甚至更久,苦涩味儿会慢慢变轻,但不会一点也没有。所以生茶汤里难免会保留一定的苦涩味儿。

 

  与生茶加工不一样,普洱熟茶属于后发酵茶,经过制造过程的复杂变化,多酚类物质含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多酚类物质减少了50%至70%、儿茶素减少了70%至80%,特别是酯型儿茶素损失较多,但简单儿茶素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郭文飞研究也表明,酯型儿茶素的损失比较多。此外,水溶性茶多酚增加了70%至80%,使茶汤中的收敛性和苦涩味明显降低。因此熟茶汤里就喝不到或很少喝道苦、涩味儿。

  三、我们从加工过程以及残留多酚类物质对茶汤口感的影响来看,有苦涩味儿的茶品品质是否不好?

 

  鲜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最重要物质,它与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都有密切关系。邵宛芳等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云南普洱茶品质成正相关。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在成品中的含量对普洱茶的品质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在加工过程中普洱茶发生了复杂变化,其多酚类物质大致可分为未被氧化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残留儿茶素)、水溶性的氧化产物(主要是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和非水溶性的转化物(主要是与蛋白质结合的不溶性大分子物质)三部分。这三部分物质对茶汤的浓度、爽口度、刺激性、茶汤明亮度、茶汤醇和度、收敛性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而这三部分残留下来的多少又受加工过程的影响。因此,茶汤口感表现,以及苦涩度表现跟鲜叶本身的内含物以及整个加工过程都有关系。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茶汤里面保留有苦涩味儿是正常的,也是避免不了的,并且单从茶汤的苦涩来判定茶品的好坏也不正确。一个茶品的品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关键的是茶叶本身的内质,然后就是整个加工过程以及后续存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好品质的茶品必须有好的茶叶加上好的加工以及后续存放。

  参考资料:《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

 

  注:本文主要是参考、借鉴《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点,结合笔者的实际体验编辑整理而成!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图为:南茗佳人2006年古树春茶《如故》

我们以前习惯将普洱茶堆在类似仓库的地方完成它后发酵的过程,甚至在这方面总结了诸多有关地域的差别及高温高湿的手段。但是,未来我们可能让这一过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尝试更科学的专业窖藏。目前,茶叶化学正在兴起的一个边缘学科:茶叶贮藏化学,就是探讨这方面的科题。

围绕普洱茶专业窖藏,有很多问题急待我们解决。这其中有四个问题需要我们重点思考:

第一,硬件设施必须满足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要求。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这里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窖”的属性。“窖”是普洱茶后发酵的场所。只要是“窖”的概念,绝大部分是密闭的,既不能设有窗户透光,也不能开辟通风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制造半厌氧环境,促使普洱茶中酚类物质产生降解、缩合、还原,使大分子物质一次次向小分子转化与过渡。

这中间即使有间断性换气的要求,也需要特殊的空气静化设备来完成。与我们日常接触的仓库通风孔和换气扇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它的墙壁与顶棚应是火山岩或带有蜂窝孔的石材,便于微生物的“寄宿”,且顶棚应呈拱形(因微生物喜圆形,忌直角);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二是固态发酵对环境的要求远高于液态发酵(专指窖藏而言)。这是因为液态发酵是将液体(如葡萄酒或白酒)灌装在玻璃瓶与木桶里,与窖内的空气产生“相对”隔绝。因此对客内空气、微生物茵群、人员的流动要求不是太高。

普洱茶的后发酵则不同,因为它仍然维持固态发酵,是将产品始终裸露在空气中,接受特定环境微生物“侵扰”与“占领”。因此除了密闭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人流与物流分开,人员进入物品区必须二次更衣与消毒,避免杂茵侵入及二次染菌(也叫二次污染)。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第二,科学的功能布局。

我们之所以在普洱茶窖藏的前面冠以“专业”二字,就在于它不能是滔窖的简单抄袭。要求达到生物发酵的要求,其“窖”的功能布局最好为三进式结构:

一进为服务区(含接待、品茶交流、产品陈列、货品收进与发放等);

二进为辅助区(含一次更衣消毒、感官审评室、理化室、微生物菌种培养室、普洱茶特征性微生物样本室、水处理室、货品中转区等);

三进为核心区(含二次更衣消毒、人流通道、物流通道、若干发酵室等)。这种功能布局其技术复杂性远高于酒窖,当然也更符合普洱茶后发酵的要求。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第三,专注“窖”的特征性微生物的培养。

普洱茶的后发酵其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这其中,霉菌是好氧微生物,在发酵的过程中,伴随氧气的消耗,使窖内呈现半厌氧状态,霉菌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酵母菌却出现一个明显上升的过程。当酵母茵呈下降趋势时,细菌的变化又较为特殊。于是出现了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交替重复,周而复始。

这中间,我们会发现优势微生物的存在,再往下发展,特征性微生物便会大显神通,完成普洱茶后发酵中最关健的发酵工作。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特征性微生物的培养与繁衍是“窖”的核心技术,也是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是窖藏质量的生命线。同时,它也需要高水平的生物技术做支撑,如对水活度的监控、水的平衡把握、物料水分的损失及热量去除技术及固态发酵菌体量的测定等等。绝非简单的湿度与温度的掌控就能解决的。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第四,研究发酵模型,使普洱茶的窖藏进入专业化、标准化的科学层面。“窖”有空间要求,在这个特定空间里,普洱茶比较容易进行多菌种的混合发酵,随着微生物发酵的不断进行,培养基(普洱茶)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微生物的种群会按一定的规律发生演变。这个演变一旦可数字化,其发酵模型就可确立。而发酵模型一旦确立,其发酵过程就可人为操控。而人为操控就可使发酵时间大幅度缩短。从理论上测算,专业的窖藏与简单的仓储可达到1:20年速率。因此,我们之所以下大气力研究窖藏的科学性、专业化,除了提高品质外,也有效率的因素。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因此,我们说:普洱茶的专业窖藏不是一个仓库或者仓储中心的概念;也不是广东、香港湿仓与干仓的翻版;更不是葡萄酒窖与白酒窖的抄袭。

普洱茶的专业窖藏是将天然植物(普洱茶)通过符合固态发酵的特殊场所对其生物转化。实现普洱茶贮藏过程的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使普洱茶后发酵更科学、更快速、品质更好。

80后学茶札记(十三)普洱茶制作之晒青与蒸压

80后学茶札记(十三)普洱茶制作之晒青与蒸压

本期回归正题继续普洱茶的制程,前面说了杀青、揉捻,下面按顺序该晒青与蒸压,抱歉我又要开始“小题大做”了,整个制程其实哪个环节都不简单,还是那句话用心才能造就精品。

晒青——是普洱毛茶制程中的干燥环节,可干燥方式还有很多,什么烘青,炒青都是干燥的方法,为什么偏偏是晒青这种方式呢?话说到这就要回到前面杀青那个环节所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关于温度,整个制程中以不杀死活性酶而只是钝化为基本原则,那么高温烘青和炒青对于活性酶来说犹如一场谋杀,而太阳光则不同,在这种温和的干燥方式下活性酶保留了下来,毛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会保持良好的活性,如此才能保证后期转化的效果;不过凡事都有个度,一旦晒青过度对茶质的损伤将是不可逆的,对于这个事情我和老毕有着神经过敏一般的紧张,到了这个环节前几个小时还好,一旦进入尾声就犹如强迫症一般的在心中默念一万遍:“应该可以了吧”,然后蹲下去摸一摸发现还没干,过几分钟再重复一遍这个动作,直到它们真的干了为止。

蒸压——实际上这个环节是蒸和压两个步骤,先把毛茶称重然后倒入蒸桶内上蒸汽炉,使毛茶变软然后再倒入布袋塑形最后压制,简单吧?呵呵,简单个毛线,在下这就给小伙伴们说说其中的不易。

称重之后放入蒸桶内过蒸汽让毛茶变软这是第一步,小伙伴们一定觉得这是最简单的一步了吧,其实不然,关于这一步我和老毕发现了N多问题,最后不得不做起了实验,如图所示:

80后学茶札记(十三)普洱茶制作之晒青与蒸压

这是12颗我们自制的小龙珠,第一颗蒸五秒,第二颗蒸十秒,以此类推!这么做的原因是我们在试喝有些茶时发现过蒸汽时间过长的茶和毛茶阶段相比茶质会有损伤,于是做了这个实验,说这些是为了告诉在家自己蒸压的小伙伴,不要再这么干了,过蒸汽这一步没有小伙伴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回归正题,过蒸汽不仅只是使毛茶变软而便于塑形,过完蒸汽的毛茶由于高温的作用果胶物质会溢出,那么在口感上你会发现一个惊天的变化,蒸过之后的茶茶汤变的更柔滑了,这就是果胶物质的溢出在起作用了,而香气方面也由一入口马上冲入鼻腔那种感觉变的更沉稳和持久了,这前后的区别犹如一个愣头青和成熟的中年人一般。

压茶——换句话说就是塑形,蒸桶从蒸汽炉上拿下来倒入布袋塑形这个过程需要快,一旦慢了茶的温度会下降从而影响压的效果。

以大家最为熟悉的石磨压制饼茶为例,过完蒸汽倒入布袋塑形这一步很大程度决定了饼的压制是否成功,不但需要做得好更需要速度,这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做到滴,然后把塑好形的茶饼放在木板上用石磨压上去,还有最后一步那就是需要小伙伴们自己上去踩一踩石磨让茶饼压的更紧实一些,上两张图汇报一下我们练习的成果:

80后学茶札记(十三)普洱茶制作之晒青与蒸压

PS:10元/千克的练习茶压制!

整个制程中没有一个环节是多余的,就包括蒸茶这个环节亦是如此,只有了解背后的原理才能明白重要性,希望小伙伴们多多学习共同进步,以后还会有多多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简单喝茶,真诚对话!

——捌零后学茶人

本文来自/捌零后学茶人,经作者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