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2019-03-27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图为:南茗佳人2006年古树春茶《如故》

我们以前习惯将普洱茶堆在类似仓库的地方完成它后发酵的过程,甚至在这方面总结了诸多有关地域的差别及高温高湿的手段。但是,未来我们可能让这一过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尝试更科学的专业窖藏。目前,茶叶化学正在兴起的一个边缘学科:茶叶贮藏化学,就是探讨这方面的科题。

围绕普洱茶专业窖藏,有很多问题急待我们解决。这其中有四个问题需要我们重点思考:

第一,硬件设施必须满足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要求。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这里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窖”的属性。“窖”是普洱茶后发酵的场所。只要是“窖”的概念,绝大部分是密闭的,既不能设有窗户透光,也不能开辟通风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制造半厌氧环境,促使普洱茶中酚类物质产生降解、缩合、还原,使大分子物质一次次向小分子转化与过渡。

这中间即使有间断性换气的要求,也需要特殊的空气静化设备来完成。与我们日常接触的仓库通风孔和换气扇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它的墙壁与顶棚应是火山岩或带有蜂窝孔的石材,便于微生物的“寄宿”,且顶棚应呈拱形(因微生物喜圆形,忌直角);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二是固态发酵对环境的要求远高于液态发酵(专指窖藏而言)。这是因为液态发酵是将液体(如葡萄酒或白酒)灌装在玻璃瓶与木桶里,与窖内的空气产生“相对”隔绝。因此对客内空气、微生物茵群、人员的流动要求不是太高。

普洱茶的后发酵则不同,因为它仍然维持固态发酵,是将产品始终裸露在空气中,接受特定环境微生物“侵扰”与“占领”。因此除了密闭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人流与物流分开,人员进入物品区必须二次更衣与消毒,避免杂茵侵入及二次染菌(也叫二次污染)。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第二,科学的功能布局。

我们之所以在普洱茶窖藏的前面冠以“专业”二字,就在于它不能是滔窖的简单抄袭。要求达到生物发酵的要求,其“窖”的功能布局最好为三进式结构:

一进为服务区(含接待、品茶交流、产品陈列、货品收进与发放等);

二进为辅助区(含一次更衣消毒、感官审评室、理化室、微生物菌种培养室、普洱茶特征性微生物样本室、水处理室、货品中转区等);

三进为核心区(含二次更衣消毒、人流通道、物流通道、若干发酵室等)。这种功能布局其技术复杂性远高于酒窖,当然也更符合普洱茶后发酵的要求。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第三,专注“窖”的特征性微生物的培养。

普洱茶的后发酵其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这其中,霉菌是好氧微生物,在发酵的过程中,伴随氧气的消耗,使窖内呈现半厌氧状态,霉菌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酵母菌却出现一个明显上升的过程。当酵母茵呈下降趋势时,细菌的变化又较为特殊。于是出现了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交替重复,周而复始。

这中间,我们会发现优势微生物的存在,再往下发展,特征性微生物便会大显神通,完成普洱茶后发酵中最关健的发酵工作。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特征性微生物的培养与繁衍是“窖”的核心技术,也是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是窖藏质量的生命线。同时,它也需要高水平的生物技术做支撑,如对水活度的监控、水的平衡把握、物料水分的损失及热量去除技术及固态发酵菌体量的测定等等。绝非简单的湿度与温度的掌控就能解决的。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第四,研究发酵模型,使普洱茶的窖藏进入专业化、标准化的科学层面。“窖”有空间要求,在这个特定空间里,普洱茶比较容易进行多菌种的混合发酵,随着微生物发酵的不断进行,培养基(普洱茶)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微生物的种群会按一定的规律发生演变。这个演变一旦可数字化,其发酵模型就可确立。而发酵模型一旦确立,其发酵过程就可人为操控。而人为操控就可使发酵时间大幅度缩短。从理论上测算,专业的窖藏与简单的仓储可达到1:20年速率。因此,我们之所以下大气力研究窖藏的科学性、专业化,除了提高品质外,也有效率的因素。

关于普洱荼专业窖藏的几个问题

因此,我们说:普洱茶的专业窖藏不是一个仓库或者仓储中心的概念;也不是广东、香港湿仓与干仓的翻版;更不是葡萄酒窖与白酒窖的抄袭。

普洱茶的专业窖藏是将天然植物(普洱茶)通过符合固态发酵的特殊场所对其生物转化。实现普洱茶贮藏过程的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使普洱茶后发酵更科学、更快速、品质更好。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里长“茶虫”了怎么办?

平时生活中洗蔬菜,如果发现菜里面有虫子就会立刻把虫子扔掉,讲究点的人家会把那片叶子或整个菜都给扔掉。一般人的想法里茶叶和蔬菜不一样,茶叶是干的是没有虫子的,但是生活仔细的人就会发现安放妥当的普洱茶叶也会长虫。这种虫也和菜虫一样是害虫吗?怎么看待这些虫呢?下面就和聚祥春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普洱茶里长“茶虫”了怎么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普洱老茶的包装纸,特别是背面有些满满的小孔,看上去真吓人。而这些小孔正是被小虫子咬出来的虫眼,这种虫被称之为“纸虫”,只爱吃棉纸,对于普洱茶并没有害处。这时候只能说这小纸虫没眼光,放着那么贵的普洱老茶不吃只知道吃外边的包装纸,我也是醉了。对付这种“纸虫”方法也很简单,用毛刷把茶叶扫干净,放在通风透气且干燥的地方存放即可。

刚刚那白色的小“纸虫”是来娱乐的,真正的“茶虫”其实是灰黑色的,只有一些品质好的普洱茶中才会出现。它们专门吃茶,而且专吃好茶,不过不要因为这个就嫌弃它们。人家可不是吃“霸王茶”的,它们生命周期很短,生于茶中也死在茶里,之后更是和茶叶融为一体,会让茶变得更好喝。此外,茶虫吃了茶叶拉出的便便经过特殊加工之后还能制成“龙珠茶”,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茶叶。

当然,这种普洱茶虫不是因为放置不当而长出来的,是在正常存放过程中在正常的陈化环境里产生的,那些放在受潮环境下存放不当而招惹的虫子则不在此列。而且真正的“茶虫”并不多。

让“普洱茶”走上生态路——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纪实

    原标题:让“普洱茶”走上生态路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纪实

  一片片园台块整齐,线条优美,初开的野樱桃花点缀在绿色茶园中,引来川流不息的游客,咖啡园里的果红,药材基地的花好,水泥硬化的小路在其中蜿蜒而去……南国特有的初春暖阳,映衬出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绿满山头、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我们把产业园建设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茶业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出‘生产+加工+科技’的产业发展链条。”思茅区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局长郑少永说。

  在郑少永看来,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在产业园建设中,思茅区按有机化、科技化、景观化的要求,依托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大力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达29万亩,并加大生态茶园、生态咖啡园改造。目前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12万亩,其中有机茶园认证与转换面积3.9万亩;按照“茶+有机肥+配方肥”“茶+有机肥”“茶+自然生草+绿肥”3个模式,推广1.7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实现化肥减量17.8%,园内75%的茶园达到国家标准园水平。同时,产业园重点完成智慧茶山物联网及溯源平台建设,茶叶初制所清洁化标准化改造、构建“普洱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实现普洱思茅有机茶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

  “我们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的路子是正确的。坚持种有机茶、施有机肥,不会对土壤、空气、水造成污染,符合现代人健康绿色的生活要求,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树立了祖祥产品‘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健康的有机茶产品。”产业园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说。

  另外,产业园以发展有机茶为突破口,积极推广“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农民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参与产业园建设并分享建设成果。2018年实现654户建档立卡户利益联结全覆盖,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50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

  思茅有机茶基于生态、精于品质。下一步,思茅区将巩固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逐步形成以有机茶种植、加工为主体,集观光、休闲及茶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目标,不断提升茶产业附加值,打造产加销一体、文康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普洱高价市场即将展开肉搏战——大益的逆袭

  中国普洱茶网讯:今年市场期货的价格似乎呈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那就是市场和品牌之间的恶斗,经过龙印一战后,市场胃口变大,不论二盘价开价多少先拉两倍再说,这便凸显出一个市场的现实,那就是与其辛苦的销售终端还不如炒作。

 

  经过了开春原料市场的激情演出,市场的大货也拉出了一波资金行情,在交投热络的市况下,炒作之风再起,也吸引了投机资金的涌入,市场在大益产品的带动下多多少少走出了前两年的低迷,不过今年的行情不同于往年,今年是由高价产品点火,带动了整个市场的行情。

 

  与前几年市场动辄以大益经典系列为市场标杆的情况大不相同,今年恰恰相反,大益的经典系列行情的波动不如预期,倒是盘价涨了很多,这恰恰说明了市场对于产品偏好的变化,除了变现力高外,似乎也对产品与原料价格的联动性有一定的苛求,如果从龙印的行情来看,龙印从期货9000元开始一路向上急升,最高到了40000元之谱,不可不谓资金推动的功劳,数量较少也是一大原因,但我个人认为龙印只是一个试金石,是一个高价化的开端,所以今年高价产品变成了市场交投的主流,龙印的上涨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改变了前两年高价产品低迷的市况,也提振了去年低迷的信心,但它的上涨也改变了市场原本的消费习惯与游戏规则,它预告了盘价的上涨,也预告了高端产品将成为未来的热点,但龙印也凸显很多的问题,那就是龙印的一盘价并不高,在炒作上的说服力是十足,但在高端的说服力则并不能完全体现产品的内涵,无论是40000元还是现在28000元的龙印,它的原料都是相同的,一级经销商的价格也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资金流动的变化而已,我们不能说生产龙印的投机,投机的是市场那些庄家们,将近20000元的差价都进了市场的口袋,生产方竟无能为力,充分显示大益的终端市场似乎犹如庄周梦蝶,只是不知道谁是庄周谁是蝶而已,诚然没有龙印的高价就没有今日的盛况,但我仍然认为龙印对大益来说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毕竟万一市场有大的波动祸水将危及自身,对厂方来说调整产品的定位及价格体系才是重点,龙印的热况只是让市场的走向更为清楚而已。

 

  如果说葡萄才该是葡萄酒的本质,那茶叶才应该是品牌的灵魂,而经过农业改良的云南,却为这个观念划了分水岭,但是如果没有农业改良没有农场,那有今日的大厂,我在许多探讨7542的文章中也提到,单纯大树茶的产地,就算矮化,长势要到三台以上,是很难的,产量要符合量产标准也是很难,云南从70年代开始追求产量协助农民脱贫的观念到今日已是昨日黄花,但它却为今日的许多大厂留下了迷思,也为市场未来的变化留下了空隙与悬念,山头的崛起并非横空出世,某个程度来说,应该是更为传统的价值,就好像葡萄酒的酒庄一定特别标明产地和葡萄品种一样,我们不能说农业改良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从大的历史框架来看,似乎有着一定的必然性,但它却为今日山头品牌的崛起留下了契机,尤其是中型精品茶厂的崛起,对大厂的高价市场有着强大的侵略性,这些中型茶厂的班底有很多是原本市场的大厂经销团队,或者是久经沙场的庄家,山头的崛起取代了原本代理的大厂品牌,山头的高价也提供了脱离大益建构经典产品价格体系的绝好机会,较少的产品数量和稳定的销售班底让中型茶厂的价格不再仰大益的鼻息,而在高价市场屡屡得手,凭的不是强大的品牌力,而是名山效应使然,像班章、刮风寨这些名山,虽然不足以成为市场的主流,但却可以在高端产品市场里予取予求,更足以动摇其他二线品牌的根基,如果前两年第一品牌没有发现这个趋势,现在必然洞若观火,所以龙印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是一个调整的开端,所以今年经典系列第一批的不理想是可以预期的,我还是要再重复一个观念,经典产品只是一个量产化的观念型产品,如果要逐步走入高价化原料的选用在现实条件上有限制,况且山头茶更是传统普洱茶的精髓,难道福元昌和同庆号就不是经典产品?

 

  中型精品茶厂抓住了这个市场的空隙,再加上原本在茶叶市场炒作茶叶的班底,确实吸走了大量的资金,它提醒了我们,只要有合理的支点,要创造高价且具有流通性的产品并非大益的专利,价值的创造也可以在市场中体现,只要你找到普洱茶的本质,我认为这才是高价化产品出现的主因,也可以想见未来二线大厂的生存空间将雪上加霜,听说最近大益要推出新版的7542,其实我认为7542是一个比例型拼配的产品,与山头无渋,推出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今年市场期货的价格似乎呈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那就是市场和品牌之间的恶斗,经过龙印一战后,市场胃口变大,不论二盘价开价多少先拉两倍再说,这便凸显出一个市场的现实,那就是与其辛苦的销售终端还不如炒作,无论开出多少的专营店,都只是转运站而已,如果说大厂视若无睹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丹青的期货价跟开盘价的重大警告后,这些炒家才不至于忘乎所以,龙印的价格是不可预期的,但高价产品的策略是可以确定的,我在上期的论坛曾经提到,如果大益的龙印只是高价化的开始,那大益必然会为未来的高价产品找到灵魂,紧接而来的是原料的调整,这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大益的盘价可以全面的调整,那就代表大益的原料的价格线和海拔线将向上调整,这对未来原料市场应该是个不小的震撼,山头固然在小众市场里无坚不摧,但一旦走量必然伴随很多概念型产品,以山头的量是不足以支撑中型精品厂动辄以百吨计的产量,如果没有许多概念型的产品便难以有经济规模,资金难以为继,所以有些中型茶厂以配销作为策略,也凸显出山头的小众性,消费者可以买高价,但对于名山以外的概念型产品则不一定捧场,否则何必配销,这也凸显了中型茶厂的软肋,产量到达一定的规模,终究会与今日大益高价化、小量化的策略重逢,可以预期的是中型茶厂今年是扩产年,逐步规模化,而大益却走高价化,量缩是必然,如果大益这步棋是一个奇招,也是瞧准了才下的,尤其在早春乔木圆茶的面市,更是充分展现了企图心,早春乔木圆茶是一个全新概念的产品,承接在龙印之后,唯一的不同那就是开盘价大大的提高,但我个人认为早春乔木圆茶在原料的使用上是一种全新的宣示,相信品饮过的人都有相同的看法,以大厂货而论,早春乔木园茶在原料的使用上我个人认为比龙印更佳,无论在口感的一致性和回甘回韵的表现上都有高价概念型产品的气势,我认为这个产品只是拉开战火的开端,未来高价概念型产品将是肉搏战的开始,我还是一句老话扩量大益有优势,无论在品牌还是在营销体系上,如果不扩量满山遍野的初制所资金链何以维系,所以大益的调整我个人认为是精准的市场观察,大益高价的概念型产品无论在品牌力跟流通性上,都具有优势,如果原料再调整那对中型茶厂的概念型产品应该会有致命性的打击,一句老话精品是不走量的,走量就只剩下概念而已。

 

  大益的调整原比我想象中快速,与其期待新版的7542,我更想看看未来岩韵面市之后的市场反应,我个人认为未来高价市场尤其是概念型产品必然是个战场,我个人并不看好不断扩量的中型茶厂,因为精品形象难以维持,只能靠炒作来吸引买气,那便会成为大益发展概念型产品的养分,为人作稼而已,能够推出多个高价产品,都能在市场热销瞬间掌控高价市场投机资金的唯大益而已,中型品牌顶多一两个高价产品具有流动性,这便是差异,大益的调整我认为将会让自己的产量缩减,但也会让山头回到小众市场,因为我认为大益的品牌力才是概念型产品的第一人,当然这还要看未来大益的走向,但以目前的态势而言中型厂的调整可能不可避免,尤其是概念型产品,将在小众与量化之间摇摆,当然山头的气势将会继续延续,但大益此举至少打乱了想利用山头初制所发展大量概念型产品竞争者的步调,这是可以想见的,未来市场的调整和淘汰即将开始,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