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前十大品牌有哪些?

普洱茶的前十大品牌有哪些?

2019-07-03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普洱茶具有放置的时间越长其品质也越加好的特点,使得普洱茶不仅可以作为健康的养身饮品来饮用,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有着升值空间的收藏品。因此普洱茶才得到了如此的喜爱。

普洱茶是产于我国云南省的普洱地区因地名而得茶名,在该地区有着许许多多的加工生产的普洱茶品,生产出来的普洱茶产品销售到全国给地,有的也销往全世界。那么除了该地区外还有哪些地方有生产普洱茶的工厂不?不过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看中的还是品牌,那么普洱茶的品牌的品牌有哪些呢?

普洱茶十大品牌

大益普洱茶:在购买普洱茶时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应该属于大益普洱茶了吧,它是云南大益茶业公司出产的茶品,其中大益7542和7572这两款茶品被认为是普洱茶品种的代表作品而为爱茶人士所推崇。

下关沱茶:其为云南下关沱茶公司所产,该企业被指定为我国边销茶的顶点生产点。由该公司生产的沱茶被公认为沱茶中经典。

中茶普洱茶:云南中茶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在我国各地都有销售,在普洱茶行业中,其影响力也比较大。

老同志普洱茶:其为云南海湾茶业公司所出产的茶品,其所产普洱茶在普洱茶的评比中都能获得不错的名次,其中普洱熟茶中该厂所出品的最为出名。

福村梅记:普洱茶品牌中应该算最小的一位,与其他品牌最大不同之处在与,它是在网上销售的普洱茶品牌,而且有着网购普洱第一品牌的殊荣。

龙生普洱茶:属于云南龙生茶业出产茶品,公司被认定为云南省的著名商标,其中其出品的宫廷普洱茶品种还被评为“普洱茶王”的殊荣。

八角亭普洱茶:此茶黎明茶厂所出品,最为重要的是该厂为国营性质的茶厂。该厂出品的普洱茶品种较多,也为业界人士所喜爱。

除此之外在十大品牌中还有云南福海茶厂出品的福海普洱茶;勐海县郎河茶厂出品的郎河普洱茶以及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销售的龙园号普洱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传统制作工序——鲜叶的采摘


  普洱茶的传统工艺制作——鲜叶的采摘第一个区别就在于鲜叶采摘的时间。

 

  按照“古法技艺”,我们将“号级茶”做为标准参照物,你会发现,这些茶几乎没有芽头的存在。也就是说,当茶树在春天萌发新芽时,云南的茶农并没有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而是静静等待,让芽头继续生长,展成叶面。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通过对最著名的几款“号级茶”解剖后发现,其70%以上的茶叶在5cm-7cm之间(茶叶经沸水冲泡后伸展测量),如果考虑到鲜叶加工自然收缩(揉捻、晒青、紧压、发酵等都会令鲜叶组织大幅收缩,即使干茶经水浸泡后也小于鲜叶尺寸),原鲜叶尺寸应在7cm一9cm之间。这也说明,即使在芽头展开成叶面时(即小叶片,呈浅绿色),也没有急于采摘,等它彻底成熟,成为中叶片,呈翠绿与墨绿色之间,叶面有明显的突凸泡面,方可采摘。其采摘鲜叶时间应在春季中段时间。虽然云南茶叶主产区比江浙的春天早来近一个月,但新茶上市仍晚于江浙的“明前茶”。当然这也有普洱茶加工周期较长的因素造成。而且,就古茶树与台地茶树采摘鲜叶而言,古茶树又比台地茶树发芽也晚半个月左右。

  通过化学检测的手段,经过比对也发现:

 

  一是春季茶树刚萌发的芽头,不适合做为普洱茶的原料。因为它太幼嫩,经不起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揉捻、晒青、紧压等环节,很容易形成碎片。

 

  二是嫩芽头水份含量较高,各项化学指标普遍偏低,尤其是酚类物质更少。可呈献的发酵底物较少,经不起漫长发酵时间的“摧残”。这是普洱茶不以嫩芽头为原料最主要的原因。

  三是云南现在普洱茶生产中又确有芽头存在,普遍用于普洱茶“撒面”,也有纯芽头制成的。如宫廷普洱、金芽等,但基本属于包芽性质,为大芽头,与绿茶中推崇的嫩芽是有区别的。绿茶“明前茶”最高品级的嫩芽头一市斤(500克)可达几万个芽头,而普洱茶的芽头不到一万个。

 

  虽然如此,用这种芽头制成的普洱茶也不是普洱茶生产的主流。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因为云南自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只有少量几个企业维持部分普洱茶的生产(称为边销茶,专供西藏及香港地区),大部分企业全部改做绿茶与红茶加工。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普洱茶外销订单增大,这些企业又转回生产普洱茶时,其熟悉的绿茶制法成为习惯,以“芽”,为贵的绿茶思维便被纳入现代普洱茶生产之中。这也是普洱茶“古法技艺”与“现代工艺”在原料采制上的又一区别。

 

  四是春季时,由芽头展开的叶面,且长度在7cm以上,其植物营养素含量最高,其中茶多酚、儿茶素中的EGCG、茶皂试等不仅高于全年平均值,也是中国大陆所有产茶区含量最高的。这不是我们独有的发现,早在上世纪一九六四年全国茶叶普查中最早得出的结论。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普洱茶的鲜叶采摘在正常年份(非旱灾、冻灭等)应为每年春季的中段时间至春尾夏初最佳。

  很多专家与制茶人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春初的茶叶香气较好,甚至可用“口感绵柔,香气悠长,少苦涩味”来形容。

 

  而春尾的茶叶不仅缺少香气,且苦涩味加重。其实,仍然是绿茶思维促成。普洱茶与绿茶最显著的区别是:绿茶要“新”,要“鲜爽”,氨基酸含量越高越好,形象化的比喻是江南清窦初开的妙龄少女;而普洱茶则不同,是要“旧”,因为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而且发酵的时间是愈长愈好。

 

  这就要求普洱茶的鲜叶在茶树上的滞留时间稍长,不断地累积各种酚类物质,为后续发酵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而这样的普洱茶最初的表现一定是“味苦性刻”,难以入口,是典型的“丑小鸭”,只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后发酵之后才转化为“白天鹅”。

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说起普洱茶,大多第一印象是一个圆圆的饼。茶饼的诞生最早是为了方便运输和存储。现在,从普洱茶本身收藏陈化特性出发,饼茶依然最经典、最具美感的款式。

普洱分为生茶和熟茶两大类。生茶是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如果再经紧压成型(饼或者砖),成为紧压生茶饼,是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茶。生普洱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汤色较浅或黄绿,不太适合立刻饮用。

而熟普洱是经过渥堆发酵的茶,也就是在制茶过程中,直接完成发酵的全过程。因此熟茶在制作完成后,后续发生转化的空间比生普洱茶而言小很多。熟茶的长期存放更多的是为了去除渥堆的火气和燥热感,去除杂味或者渥堆的味道,茶的味道更加柔和顺滑。更为重要的是,熟普洱的工艺是在80年代才逐步固化下来的,在此之前除了自然转化的生普洱之外,是没有严格意义的熟普洱茶的,如果有人说存有几十年的熟普洱,还是呵呵吧。

喜欢喝茶的茶友对于以上普洱茶常识肯定都不陌生,但是对于怎么喝懂普洱茶,不一定所有茶友都知道。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谈谈喝普洱茶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看茶

成熟的制作应该是工艺稳定,外形上匀整端正,饼形圆润,饼窝自然;边沿整齐,不缺边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模纹明显,油润光洁,条索清晰,饼面清爽;标准普洱茶直径19.5公分,通常情况下重量357克。熟茶茶饼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生茶茶饼根据年份由墨绿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长)

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第二步:摸茶

摸摸紧实度,茶体疏松,根据同等储藏条件则陈化速度较快,茶体紧实,则陈化速度稍慢。

撬茶看内外,洒面指茶体表面撒上一些等级较高的茶叶,卖相更好,一口料指整个紧压茶都是一种等级的茶叶。

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第三步:闻干茶

顾名思义,用鼻子细细闻感觉。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如果存储不当,如将普洱茶与其它一些杂物胡乱堆放在一起,就会串味,吸附有其它异杂味,如产生的水闷味、草席味、烟熏味、霉味、调料产生的各种刺激性味道等等。

当然,普洱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发生失误也会产生各种异味。总之,有异味的普洱茶绝不是好喝的茶!喝这样有异味的茶会令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第四步:开汤闻香

取茶6-8克,洗茶1-2泡,公道杯倒出茶汤后,闻杯底香。有的茶杯底无香味,有的若有若无,有的香气飘散,有的直澈肺腑即为高锐。比如景迈的古树茶香气彰显,持久飘逸,冰岛的古树茶淡雅清香悠远如丝,只能品味而无香感。

有的香气则是制作中出现失误导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为采摘的鲜叶炒得很不熟导致的,而采摘的鲜叶炒时欠火候则显现生青味。调侃一句,不排除有些茶友就喜欢这样的香气,只是要买到这样的茶叶恐怕也很难。

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第五步:开汤观色

熟茶汤色为根据发酵程度汤色变化如下红艳→红亮→红浓→红褐→褐色→黑褐。普洱生茶依陈期变化繁复,观之养眼。

色泽度:黄绿→酒红1~2年汤色黄绿,如儿童稚气未消→3年左右汤色金黄→3~5年汤色橙黄→5~8年汤色橙红→8~15年汤色石榴红→15~30年汤色宝石红→30年以上是为酒红,有如佳偶天成。

透明度:浑浊→晶莹剔透浑浊(汤体犹如山洪之水,悬浮物明显可见,台地茶多如此)→不清晰(汤体有如黄河之水,悬浮物不明显)→清晰(汤体有如6月长江之水,1米可见游鱼嬉戏)→透明(汤体犹如滇池之水,水生万物一览无余)→透明发亮(汤体有如云南墨江双胞井之水,凛冽且身着光彩)→晶莹剔透(汤体犹如九寨溪流之水,精致之极巧夺天工)

粘稠度:流水→粘稠流水(就是自来水样)→油状(有丝滑感觉)→粘稠(稠密极富质感)

第六步:开汤品气味

开汤品尝,异杂味盈口,肯定有问题。一般异杂味有烟味(工艺中炒或者烘干时柴火的生烟袭扰)、糊味(工艺中弄糊了)、炒青味(晒青毛茶是炒干的而非晒干)、烘青味(晒青毛茶是烘干的而非晒干)、红茶味(新摘鲜叶没来及晒干,捂了造成叶梗发红)、水闷味(工艺中被雨水淋湿)、霉味(储藏不好产生发霉现象)。

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成熟度:不成熟→成熟清香(晒青毛茶未进入发酵的新茶)→花香(氧化程度浅)→果香(氧化比较充分)→蜜香(经过一定的发酵时间了)→松脂香(茶树保护好,采摘次数较少的叶片经过一定时间发酵)→陈香(长时间发酵产生的芳香醇的香气)→樟香(这个香气可不是一定会有的,此特殊香气有如淡淡的樟木气息,肯定自然发酵时间长才能产生,当然不排除有人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药香(芳香醇长时间发酵产生的特殊香气,也不是所有的老茶都会有的)

香量层次:香量由单一→变化单一(只有一种单薄的香气)→丰富(有多种香气)→有层次(同泡茶汤由热至冷产生多种不同的香气)→变化(不同泡茶汤产生不同的香气)

香感:下沉→高扬下沉(香气含蓄不张扬)→内敛(香气丰富而且协调持久)→高扬(香气尖锐且持久)

第七步:开汤品味道

苦涩度: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称不苦不涩不是普洱。酸味(加工失误会产生)→苦涩(基准味道,品饮苦或涩感化得开否,快不快)→鲜甜(不同茶区茶叶品种)

汤感:存放至一定时间的品质较高的生普洱,刺激感消失,味道柔和,口感甘甜。汤感指茶汤含于口中的感觉。贫乏(汤质如若无物)→薄(汤质些许感觉)→厚(汤质厚重)→饱满(汤质充盈)

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水路:茶汤由口吞咽至胃中的感觉。粗糙(舌面感觉有毛刺)→滑(舌面感觉柔顺)→丝滑(舌面感觉溜顺,难以挽留)

喉感:发干(喉部有干燥感觉)→甘甜(回甜)→润(如雨露滋润,甘甜犹在)回味无→短暂→持久

普洱茶玩的这么难看,大亨被判四年

2014年2月,一向高调的太俊林,突然从茶叶圈消失。

坊间猜测,这位在业界如雷贯耳、伺弄了半辈子茶的大咖,真的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了。

太俊林,70后,比起那些勐海茶厂出道的各路大拿,算是小年轻。然而,他的能量并不小。年纪轻轻,暴得大名,不但在普洱商界,连政治生态和文化圈也影响颇大。

众所周知,他和昔日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走得很近。而后者对普洱茶产业发展投入甚多。

在茶文化圈,太俊林也是个人物,他是畅销书《茶叶战争》的作者之一。余秋雨先生在《品鉴普洱茶》一文中,对太俊林这个年轻人赞赏有加。

太俊林是普洱人,营销普洱茶具有先天的优势。他也是幸运的,正好赶上普洱茶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形势之下,他就成为那头风口上的猪。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刚毕业,他就进入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被派往深圳做普洱茶业务专员。

1999年,创办昌泰茶行,在西双版纳易武地区大规模收购普洱茶,加工“易昌号”系列饼茶,奠定了易武茶在新生代普洱茶界的领先地位,在整个大陆普洱茶人还懵懵懂懂时,他已在业界崭露头角。

之后的经历可用“顺风顺水”来形容。犯事之前,他的身份是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普洱永年茶业)董事长、深圳市永年太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0年,他在深圳创建专业普洱茶陈放仓库及永年陈放模式,并于2006年创造了袋泡紧压茶—普克。

有了这些,就够了,各种政治和社会荣誉会主动来找他,他顺理成章当选为“第四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担任云南普洱茶协会副会长、云南茶业商会副会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

然而,作为一名商人,他痴迷于政商结合而不能自拔。政治的惊涛骇浪,岂是一个做企业的能驾驭的了。

2014年,在他”失踪“后,各种猜测如影随形。大家也在暗中窥测着太俊林的最后归宿。

两年过去。近日,云南省高院公开一份刑事裁定书,裁定一名普洱茶商人骗取国家财政资金达1500万元,构成诈骗罪,案子的主角就是太俊林。

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控股股东太俊林,明知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不符合《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的立项条件,仍积极组织、安排工作人员申报宁洱县5300亩绿色生态茶园种植基地提升改造项目,并提交虚假合作协议及虚假审计报告,意图获得1500万财政补助资金。

太俊林的公司提交虚假材料后,通过了项目审批。案发前,各级财政已将1500万元(包括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达资金1000万元和地方配套资金500万元)拨付至宁洱县财政局专款账户,但还没有拨付至太俊林的公司。这被法院认定为属于犯罪未遂。

昆明市中院于2015年8月26日作出判决,认定太俊林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太俊林上诉后,云南省高院不公开审理此案,于2016年4月13日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值得一提的是,裁定书所显示的太俊林诈骗一事指向沈培平。此外,在沈培平担任副省长期间,还将“淘宝云南馆”交给太俊林的云南七彩高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但该项目一直运营不畅。该公司2013年底注册成立,2014年初就已经消失了,活了不到半年。

但坊间传言太俊林行贿沈培平一事,毕竟并没在裁定书中证实。“犯罪未遂”这四个字,有着太多的想象空间。

普洱茶产业如今发展得如火如荼,是这几十年来各路能人以不同方式努力的结果,有的甚至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似乎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然而,一旦走上正轨,各种人物就该各守本分,商人,要将心事放在赚钱;官员,要将心事放在规则的制定上,扮演好“守夜人”角色;文化人,将心事放在提供思想资源上。天地有道,各业分途。一旦逾越各自界限,迷失自己,就会生出各种不畅和变故。(据云南美财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