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为什么同样的普洱茶泡出来的感觉不一样

为什么同样的普洱茶泡出来的感觉不一样

2019-07-03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为什么有的时候喝普洱茶助睡眠,有的时候却失眠呢?为什么同样的普洱茶泡出来的感觉大不同呢?不同的普洱茶,需要有不同的泡法,你泡普洱茶的方法还是千篇一律吗?对于不同的茶,需要有不同的冲泡方法。

1. 新生茶

茶性上很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2. 新熟茶

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

3. 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妨试试。

4. 条索的松紧重实程度

一般而言,较紧结重实的茶投茶量较小,而冲泡水温略高,水温高可以充分醒茶。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就会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对要少。对于有些年头的紧结重实的茶要注意控制冲泡的节奏,通常是“前紧后松”,洗茶慢,出汤快,经过出汤较快的数泡之后,可以缓一缓节奏,让茶休息休息,你会惊喜发现,一杯好茶又在手中。

5. 粗老、细嫩程度

较细嫩普洱(如宫廷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冲泡法”。所谓的留根冲泡法即每泡茶汤不出尽,以保持其滋味的稳定性。一般采取“留二出八”或“留半出半”。每次出汤后再注水,直到茶叶变淡——此时,可长时间闷泡。

留根闷泡法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使其每一泡的变化不那么突兀。水温也要适当控制,避免“煮茶”,尤其要杜绝高温、多次、长时间洗茶而导致茶内有效成分的无谓流失,失去品味和饮用价值。粗老茶因内含物减少则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长冲泡时间,可采用高温冲泡,甚至煮饮。

6. 发酵的程度

发酵过度的茶叶滋味淡,需用沸水冲泡,并延长浸泡时间,反之则出汤要快,否则就浓如酱汤难以入口。

有用+10
分享

知青说普洱茶普洱茶的贮藏

文/知青
君子立德小人图利

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玩茶的人应该努力去研究普洱茶历史、地理、医理、趋势、意义等义理上内涵;而有些厂家商家却仰仗现时兴起的普洱茶热,拼命地抬高普洱茶的价格,只顾销量不顾质量,全然不顾市场的承受能力,也由于外部原因如经济不太景气,使许多欲玩茶的新人望而却步,使许多藏茶人已经淡出藏茶之列,更多的人看不起普洱茶,取笑普洱茶为垃圾茶,苦力茶;而真正藏茶的人却被茶市中湿仓造假的不法商人取笑为“愚公”,其藏品被说成不会变化的茶叶,把纯干包的茶叶说不同风格而已,为湿仓茶、潮仓茶大开绿灯,结果湿仓茶成为市井小人营利徇私的工具,这真令人感到惋惜。要想使普洱茶收藏向健康的轨道上发展,一定要提倡自然贮存,这样才能使普洱茶长盛不衰。

下关沱茶的包装纸中,有着描写大理风光的藏尾词:“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尾字合在一起就是风花雪月,这是下关茶厂引以为豪,难道喝茶是一件风花雪月的事情?可笑,太可笑了,低俗,太低俗了。陈老师说。

知青说:把普洱茶描写得如此低俗,普洱茶将命不久已。

涤生说:我说把普洱茶描写成风花雪月之闲情是件好事,说低俗了,说低俗者才是低俗!别把饮茶看作成很高尚的事情,饮茶者附庸风雅,卖茶者营私谋利用,你们都会找些堂而皇之的理由来伪装,什么普洱茶有益于健康,什么集茶一方面有益心身,另一方面可获利甚丰。说穿了,饮茶就是向别人推销自己的茶,藏茶欲求日后的暴利。我说藏茶者最终都是个失败者,不是吗?花十多年的时间藏茶是为什么?营利!请问一下,一个人有多少个十年,十年时间要花多少钱财,不求利求什么?普洱茶有什么可求,其实普洱茶也只是一种茶而已,别的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请你回答,藏茶究竟为什么?难道普洱茶就值得我们花十年时间吗?普洱茶会有十年时间的兴旺和生命力吗?我们不能单从自己的角度去评论别人,从主观愿望去判断事物,商家就是商家,以营利为目的,以信息为手段,让你掏钱这就行了,还考虑十年后的事情,十年后他们早就上岸了或早已转行了,还管你即有十年存期的陈茶吗?

知青说:藏茶是为了日后不用饮贵茶,茶够饮为量度,那问题不大。

涤生说:如果藏茶是为了赚钱的话,则不要期望太高,搞得不好,选错了茶或存放不佳,哪就有大风险了。近期茶市中出现前几年的型茶三五年陈期的型茶,绝大多数是不洁品,大部分是湿仓品,偶然见干仓品,罕见纯干仓品。

百花齐放的普洱茶包装

  曾几何时,普洱茶的包装百花齐放,各家茶厂各家品牌商都请专业人士制作普洱茶包装纸的设计,出现了誓不惊人死不休的包装,而且这产品还走得很好。我就想问一句:“到底是卖普洱茶茶叶还是卖普洱茶包装纸?”

  是的,所有能生产普洱茶的商人都有普洱茶包装纸的设计使用权以及普洱茶茶品的命名权,但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想买个破包装来装13呢?还是真正的想买点茶叶来喝喝?

  还不到100元的老班章、冰岛、易武,试问这茶的质量是不是树叶子?看看下面的这幅图:

  看来清朝的十二位帝王都要出齐才行了!

  再看看下面的便宜老班章、冰岛


  茶人精灵说:“不记得是哪个茶友说的,喝茶,是看你喝包装呢还是喝包装里的茶叶?

  一直相信,“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道理。多数喜欢喝茶又稍微了解茶市的茶友都知道,班章和冰岛的价格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茶,这样的价格,是很吸引那些不了解茶又觉得便宜的人购买。可是往往这样的人占了很大一部分。

  就像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喝了仿冒的茶,已经认准了这个味道就是这个地方的茶叶,那么真正的茶摆在他面前,即使再好喝。他可能也会否认这不是这个地方的茶叶,而是冒充的。

  我不明白的是,如果这款茶包装和茶叶一致,描述和茶叶一致,那么做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噱头吗?只为了推广?吸引眼球?赚信誉?可是活动过后,总是要回复原价的。之间的价格差距让购买过的人情何以堪?他们还会再次消费吗?或者就一直等着再做活动?

  这样的价格伤不起。不知道这个茶是否伤得起!?”

  普洱茶包装可以创新,普洱茶茶品名可以乱叫。但是让不懂普洱茶的新人们情于何堪?老班章、冰岛名声在外,很多不喝普洱茶的朋友也听过。想想新人拿着100块钱不到的老班章、冰岛到处炫耀的时候,何不是皇帝穿新装。让人家看笑话吗?

近年大众品饮消费助推普洱茶行业弯道超车

普洱茶大众品饮消费,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12年前后,“普洱茶品饮消费”话题就已经出现,并渗透到企业营销活动及产品开发行为中。

大众品饮消费是痛点

立足2019年来看,“大众品饮消费”只是应对新增用户的短期经营手段还是要渗透到茶品牌运营中,做顶层设计?为什么市场舆论都在呼唤普洱茶的品饮消费时代?大众品饮消费是否能够助推普洱茶品牌弯道超车?

说到底,大众品饮消费之于普洱茶,既是一个业内共识,也是一个营销热点,更是一个消费痛点。

业内共识:产量增长、库存量增加,推动从投资消费驱动到品饮消费驱动的发展趋势。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及普洱茶网发布的普洱茶产量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7年间,不计算库存量,普洱茶累计产量已经超过110万吨。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普洱茶市场行情不断循环往复,也在不断提醒人们:以投资消费为驱动的普洱茶市场隐藏着巨大风险。

用理性发展的视角看待普洱茶行业,让普洱茶回归到饮品的本质,才能更好维持普洱茶市场良性发展。

营销热点:如何通过品饮消费带动新的生意,是各家茶企的努力方向。

普洱茶企为了撬动增量市场,研发了众多新形式的产品。比如,柑普茶、小青柑兴起后,2015年便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在市场上保持高度火热。除此之外,市场上其他新品,如丹珠普洱、“雪茄型”普洱、茶膏、袋泡茶及新式饮品等,都是茶企为拉动品饮消费所做的努力。

消费痛点:用户的扩大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普洱茶品牌与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无论老茶、新茶,随着普洱茶在全国市场的挺进,市场上接触到普洱茶、懂得品鉴普洱茶的群体都在逐渐扩大。普洱茶品类的细分化、风格的多样化、价格的层次化、消费的分级化等消费需求亦随之而来。这些不同的且新产生的消费需求,已经对传统的消费市场划分以及形态,提出了更大挑战。通过大众品饮消费带来新的市场增长,是茶市场趋势,也是供需关系的真实诉求。

产品供给需匹配品饮消费需求

大众品饮消费,是全世界饮品市场成长与发展的根本,也是市场的基本生态。

对应普洱茶行业,大众品饮消费并非开创了一个新的市场,而是实现了行业的价值回归,是完善市场生态的驱动力。

大多数普洱茶品牌几乎都是在数年或十几年间,从小企业逐步成长起来的。普洱茶行业在诸多品牌的带动下持续增长,这充分反映出普洱茶大众品饮消费的生长速度在持续加快。

不过,随着普洱茶行业发展,可以发现,影响当前市场成长的主要矛盾之一,是涓涓细流般的大众品饮消费供给,无法满足喷薄涌动的大众品饮消费需求。

一方面,新中产人口持续增加,已形成一个以茶为媒的庞大市场。吃准新中产们的收藏、品鉴、日饮消费口味,也就抓住了普洱茶大众品饮消费的机会。

再看三、四线城市用户,他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快节奏,有时间也有消费能力去消费茶品。同时,三四线城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大平台的业务渗透,消费升级成为事实。这是两类不同的用户群体市场,但相同的是他们对茶的消费热情持续高涨。

借鉴国内消费市场,从耐用品的汽车,到生活方式的手机,再到快消行业的咖啡,可见其大众消费时代的临界点,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市场基础建设:一是基础用户群体的扩大;二是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与规模化;三是渠道覆盖与渗透的商业效率;四是产品与消费需求的匹配度。

在茶行业领域,能感受到大众消费时代的前奏。

2018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已经突破4.9亿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与规模化已经成为事实。即使存在整合瓶颈的渠道,也因为线上、线下渠道的发展以及新零售、私域社群经济的兴起存在快速进化的可能。

但另一方面,缘于普洱茶与生俱来的投资属性,加上古树、山头、微产区的热点持续发酵,导致投资消费和文化消费,短期内不会被颠覆。

钱的流向,决定着现实市场的风口。近年以茶膏、小青柑为代表的茶品,虽然在产品形态和产品内容上,展现了品饮消费需求的匹配度,硬生生闯出一条全新道路,但其实也很难通过单一的产品营销手段,完全打破固有的格局。

基于同样的原因,即使最具大众消费特点的熟普,也没能成为快速扩大普洱茶市场份额的主力军。

普洱茶的场景消费仍停留在自饮、旅行、礼品等固有层面,用户多层次的社交消费需求、多元化的生活场景,往往受限于当前产品单一的内容与形态。

以“技术和产品能力”为驱动模式

那么,撬动大众品饮消费的支点在哪里?

条条大道通罗马。其中有一条道路随着业内人士的探索日渐清晰,即以“技术和产品能力”为驱动模式的道路。

一杯中国好茶的背后,有着对原产地风土的极致发掘,也有着现代化生产与茶品研发能力的终极考量,更有着对当代茶消费需求洞察的深度表达。

“技术和产品能力”驱动模式的愿景,是建立在理解中国茶原产地风土价值、品饮审美价值及当代消费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兼容性的企业标准。这一标准,既有现代工业化的制造标准,也有遵从原产地风土的产品标准,甚至有能渗透到消费行为的场景消费标准。最终通过企业的特色化品牌风格及多元化茶品体系,满足不同的消费层次、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这对普洱茶企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普洱茶行业迈进更大市场的机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