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评鉴优质普洱茶的标准

评鉴优质普洱茶的标准

2019-07-04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一般而言,优质普洱茶在七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

之一 质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无从谈起。

评鉴优质普洱茶的标准

之二 形

形即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反之则质次。

之三 色

简言之,以色别鉴茶,干茶须以自然油润为上,汤色以通透明亮为佳。

之四 香

普洱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香气以自然绵久为高。

之五 味

“味”之特点,也是普洱茶在品饮中与其他茶类有着显着区别的特征。在品饮实践中,普洱茶的“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动、生理体验感觉,另一层是以此为基础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审美性趣味,成了“体味”、“玩味”、“品味”等意蕴,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与之相应的不同味道,同时具有使人得到精神愉悦。

之六 气

气除了我们常说的茶气外,还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基础。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个“气”字上。

之七 韵

韵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说明的主观感受,要在加强自身修养和不断的品饮实践中积累感受,不断提高。

本文版权归厦门聚祥春实业有限公司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为何“牛气”冲天?

  答:按笔者的粗浅认识,普洱茶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理由有四:其一,普洱茶的知名度和真正的价值还不为全国以及全世界的饮茶和收藏爱好者所认识,甚至可以说在有些地方普洱茶的市场还处于非常低级的萌芽阶段,而这些地区市场的苏醒将会给普洱茶带来真正的黄金时代;其二,普洱茶的价格与其他名茶相比,也依然有上升的空间。其三,普洱茶的“热度”远远没有达到它的价值所应体现的程度,就是在普洱茶的六大茶山的易武,与古时候相比都还差得远;其四,普洱茶的收藏价值是一般茶叶所不具备的,简单地说,你今天不买,明年就要花更多的钱。普洱茶的保值和升值作用,将最大程度地保证它可以一路走好。附:100问普洱茶,普洱茶100个为什么!
       


       

蒙顿普洱茶膏,民营“中国智造”新解

“创新”?我们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老调重弹,而“中国智造”在近年来更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热词,这背后所迫切诉求的,仍然是一场关乎国家经济命运,深入产业结构的深刻转型。而目前,“中国智造”的话题仍主要围绕两个焦点——国有层面,工业制造及新能源行业有着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撑,是“中国智造”的高富帅;民营层面,IT、数码、互联网等有成熟技术可借鉴,有成熟模式可移植,创新路径更清晰高效,无疑成为“中国智造”的速成阵营。“国有高精尖”和“民营IT互联网”现已成为“中国智造”两大特征。

与此同时,关于“中国式创新”的论战也未曾停止,很多所谓的创新也被贴上了“伪创新”、“微创新”、“危创新”等标签,尤其在民营经济领域,因为没有良好创新环境,急功近利的资本只能催熟“拿来主义”及“改良主义”的果实。

那么,是否意味着更多支持就能有更好的创新?更成熟的技术及模式基础就能更快创新?“中国智造”的主战场到底应该在哪里?“中国智造”之路还能怎么走?

我们不妨暂时逃开高精尖,逃开IT互联网,来看一个似乎难以和“中国智造”有交集的行业,一个我们或许陌生的品类——茶膏。

寻找传统文化与“中国智造”的交集

茶膏,在中国古老而悠久的茶道文化中充满了传奇色彩,甚至是茶道文化中的一大发明。通俗地说,茶膏是“茶叶中的精华”,是将茶汁与茶叶分离后再浓缩得到的物质。其发展起源于唐代,成形于宋代,因明朝政策影响一度消失,至清代又出现并且达到鼎盛,之后随着清朝的覆灭而再次中断。

茶膏,在历史上远没有茶叶,或是阿胶、云南白药[0.27%资金研报]等物质文化遗产那样幸运,能够流传至今。因此,茶膏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陌生的事物。在2002年以前,我们只能在文献中和故宫博物院看到它的身影。而2002年,正是茶膏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家叫做“蒙顿”的茶制品企业,在茶膏失传一个世纪后,再次将其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面对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已有的,难能可贵;复原消失的,更显神奇;而更高的境界则是站在现代高度去发扬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粹,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蒙顿在茶膏的研发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大锅熬膏法”及常规的“中药提取加喷雾干燥”,另辟蹊径开创了“低温萃取制膏”工艺,延续了传统普洱茶膏有益成分精华浓缩的优势,且大幅提升了茶膏的纯净度,更有效解决了重金属超标、普洱茶活性丧失等问题。蒙顿的技术总监、著名普洱茶学者陈杰,在其著作《普洱茶膏——一种被遗忘的养生文化》中就对几种制膏工艺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对比。“低温萃取制膏”是对传统茶膏制作工艺的全面革新,由此也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类——现代普洱茶膏。

创新,行业领跑的最大动力

没有创新,诺基亚被苹果和三星赶超了;没有创新,微软被谷歌赶超了。而无数的跨界经验也证明,无论在怎样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必然是核心竞争力。

从2005年“蒙顿”正式创牌到2013年的八年中,蒙顿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成熟的产品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随着茶制品深加工行业的巨大潜力逐步被重视,其间也不乏新企业、新品牌进入。面对竞争,蒙顿从最初的行业开拓者成为后来的领军者,分析其始终保持领先的原因,也让我们有这样一些启发:

从产业格局来看,谁推动了产业、品类的创新,谁就能占据行业发展的先机。

从工艺角度来看,谁能够创新并掌握更高科技水准的技术和工艺,谁就能代表产业中的先进生产力。

从产品品质来看,谁在产品上能够注入心血,精益求精,谁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及市场的认可,并成为品类的标杆。

从经营理念来看,谁有更宽阔的眼界和敏锐的洞察,谁就能在现代营销渠道和推广方式上,尤其例如在电子商务及互联网营销的运用上,占领行业营销的制高点。

从蒙顿式创新看“中国智造”

“中国智造”是一场深刻的转型,良好的创新环境固然重要,而对创新的理解和意识是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某几个产业在创新上冒尖不值得欢呼雀跃,只有“中国智造”的广泛行业化,国有亦或民营企业的全面“中国智造”化,才能开启一个真正的“伟创新”时代。

而在这充满诸多挑战的进程中,现代普洱茶膏的创新之路,是传统文化传承革新的实践,是对“中国智造”的新诠释,也许对于很多传统产业的民营企业有非常好的启发意义。从更为深远的影响上看,也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打开了新的视野,打开了“中国智造”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而现代普洱茶膏的集大成者——蒙顿,从2005年至今,在“中国智造”之路上坚持了八年,其所代表的现代普洱茶膏行业创新经验,发扬出的中国式创新精神,也许比那些站在国外成熟模式和成熟技术上的所谈的创新,更为宝贵,也更为可敬。原文标题:现代普洱茶膏民营“中国智造”新解

普洱茶生茶与熟茶一起冲泡,犹如盐和糖混合

普洱茶生茶是使用新鲜采摘下来的云南大叶种鲜叶,经过摊晾、杀青、揉捻、晒干的方式然后加工成为紧压茶、散茶,整个制茶的过程没有经过人工的发酵,其主要是在后期生产完成之后,普洱茶陈放在仓库时慢慢的自然转化。

刚出来的生茶口感以苦涩为主,干茶以墨绿色为主,茶汤以黄、绿色为主,明亮鲜活,受到很多老茶友喜欢。

普洱茶熟茶同样也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它与生茶不同之处在于,新鲜茶叶在晒青之后多一步人工渥堆发酵工艺,然后再加工为紧压茶或者散茶。盛易祥。

熟茶干茶为褐红色,口感十分柔和,与生茶不同喝起来没有一点苦涩之味,茶汤香醇浓郁,入喉丝滑顺畅,茶性温和,受到大众消费者喜爱。

生茶与熟茶的概念我们理解了,如果单纯的说生茶与熟茶一起冲泡,那回答肯定是可以的。如果有了什么不良反应,除了你的茶叶发霉了,那就是买到了假的普洱茶。熟茶的发酵技术研制原因就是为了解决陈年生茶陈化时间太长的问题,如果放在一起冲泡着喝,肯定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不过因为生茶的特点苦涩,口感比较强烈,而熟茶香醇口感柔和,两种茶一起冲泡就会把二者的特点全部都给掩盖掉,对很多茶友来说,这样做犹如炒菜时将盐和糖混合,味道怪怪的,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茶生硬混合,这两种茶都被糟蹋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喜欢这中口感,就像有些菜如红烧鱼、糖醋排骨等适合盐和糖配合,配合得好的话也可以很好的综合掉生茶比较重的苦涩口感,很多想喝生茶但是又无法接受它的重口感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不过可能已经完全没有这两款茶原来的味道了。

本来普洱茶就没有乌龙茶那种张扬的香气、也没有绿茶那样的观赏性、更没有红茶那种入口的甜味。丰富多变的口感让普洱茶不会和其他茶叶那样从头到尾只喝出单调的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