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识茶:详细解析普洱茶的五大茶性特点

识茶:详细解析普洱茶的五大茶性特点

2019-07-12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每种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有茶性之分,其发酵程度决定了茶叶性味的不同。而经常喝茶的茶友,对茶有一定的讲究,他们评介一杯好的茶汤,首先要看汤色,其次是茶气、茶香、茶性等,而口感、回甘如何也是他们的衡量标准,那你们对普洱茶的茶性特点可否了解。云南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而成名的。普洱茶的茶性包含有凉(寒)性、中性和温性,而普洱熟茶是温性的,具有很好的养胃、暖胃功效;而生茶有刺激性,应该是属于凉性的,胃不好的朋友不宜饮用,下面来看看五大普洱茶的茶性特点。

识茶:详细解析普洱茶的五大茶性特点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尤其是保存越久的普洱茶越有效能,素有“美容茶”“减肥茶”之声誉。

五大普洱茶的茶性特点如下:

一、茶性温和,不伤胃。普洱茶是养胃、补气的良药。其中的咖啡因已经多年陈放发酵了,喝后不会兴奋。过去,慈禧太后就有晚上喝普洱茶的习惯。

二、普洱茶是有科学根据的天然保健饮料。普洱茶的茶性特点是具有很好的保键功效。普洱茶防癌保健功能经医学界证实后,增强了普洱茶人的信心。普洱茶去脂消食,减肥瘦身的药理特性吸引了无数爱美塑身族,中年发福者更是离不开普洱茶。

三、易冲耐泡,操作方便。可用大壶冲泡,大杯或者大碗饮用。开水冲泡后,热饮好。饮后肠胃舒适,对老年性便秘、尿频的疗效好。普洱茶补气固精,对于男性阳痿有很好效果,普洱茶越陈(时间久),补气壮阳效果越好,有人患前列腺炎,喝普洱茶痊愈,说明其解毒消炎功能显著。

四、容易保存。存放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密封,要让它透气,因为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一饼普洱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处于“现代进行式”,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五、可以喝的古董。最大的普洱茶的茶性特点就是收藏价值很高。同时喝普洱茶是体验生命的过程,是在喝历史。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可饮、可藏”是普洱茶的双重特点。“价比黄金贵”,是时间换来的效益,是一种隐形资产,也是一种保险的投资。

普洱茶的茶性特点就简介到这,对“因人而异”喝茶亦不可忽视,每个人因体质不同,对茶叶茶性的要求不同。每种茶叶的茶性都不同,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相对应的茶叶,只有这样,喝茶才能起保健养生的功效,千万不可盲目跟随潮流。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等级越高品质越好吗

  普洱茶等级越高品质越好吗?多数人都会问到这个问题,认为普洱茶的品质是否与它的等级有关。其实,普洱茶的等级高低代表不利普洱茶的品质,这一点我们要正确的看待。那么,现在我们还是来了解下普洱茶等级与品质的相关问题。

  1、普洱茶等级越高是否品质越好

 

  首先,普洱茶的等级是指用于制作普洱茶制品的原料等级的级别,其划分形式诸如芽孢、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等。这是对普洱茶毛料晒青毛茶的区分,而非普洱茶产品其品质的划分。换句话说,普洱茶原料等级的划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完整茶品的品质划分,等级高的原料并不代表普洱茶品质的高低。

 

  2、不同等级的茶菁,及其本质区别

 

  不同等级的普洱茶茶菁,归其本质还是茶菁内含物质的不同。根据《普洱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中对茶多酚、总儿茶素、总黄酮、茶黄素、茶红素、茶褐色等六项主要物质测定结果来看,从最高的宫廷级到十级茶箐,只有茶多酚和茶褐色两项物质的含量是由宫廷级到十级逐渐下降。

  但宫廷级茶多酚含量也只是比十级多2%,茶褐色含量多1%。而总儿茶素、总黄酮、茶黄素、茶红素四项物质的含量却是从宫廷级到十级逐级递增。而内含物质越丰富,普洱茶的后期存储转化价值也就越大,等级高的原料虽然茶多酚、茶褐色含量高,但其余四项却并不高,这也是为何一些经典茶品之中,会具有相应含量的粗老等级原料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成熟度高的或相对粗老的等级原料之中,诸如纤维素、淀粉等多糖物质含量更高,多糖物质在熟茶发酵或者后期存储过程之中都能转化为二糖、单糖等具有甜味的糖类物质,使得茶汤甜度更高,这也是粗老茶菁、茶梗滋味更为甜润的原因。

 

  而等级高的幼嫩茶菁内芳香物质和咖啡因含量又比粗老茶菁高,这也是为何幼嫩茶菁香气更足、更为提神的原因所在。因此,从普洱茶的内含物质来看,粗老茶菁和幼嫩茶菁各有所长,各有优劣。

  3、原料、工艺、存储才是决定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

 

  上面我们讲了普洱茶的等级划分是对原料的划分,并非对成品茶品质的划分。而真正高品质的茶品是原料、工艺、存储三个主要因素决定的,三者缺一不可。在工艺上,如同号级茶和印级茶通过合理的拼配技艺,使得不同等级的茶菁能够优劣互补、长短相替,在一款茶之中既有高等级幼嫩茶菁的芳香,又具有粗老茶菁的甜润,让茶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含物质,从而在后期转化之中,能够出现更为具有层次感、多样性的丰厚滋味。而如果工艺不当,优质的茶菁也不可能做出优质的茶品。以此同时,好原料、好工艺造就了好茶品,如果后期存储不当,同样难以成就好滋味。

  4、高等级茶菁和低等级茶菁对比

 

  品饮口感:

 

  粗老茶菁的发酵可塑性更强,在发酵过程中不易碳化,损失率低。所制成的茶品,滋味更为甜润,茶性更为平和,耐泡度更高,但香气不够浓厚,茶汤厚度不如幼嫩茶菁。如果幼嫩茶菁洒水发酵容易碳化,茶菁损耗率大。幼嫩茶菁所制成的茶品,茶汤更为浓厚,香气更为馥郁,但耐泡度不如粗老茶菁高,如果是生茶刺激性会强于粗老茶菁。

 

  后期存储:

 

  后期存储之中幼嫩茶菁更容易被氧化,如果只是单独高等级的幼嫩茶菁所制成的茶品,缺少必要的粗老茶菁支撑茶形,容易松散开,且转化不均匀,后期转化空间会有相应的降低。而单独的粗老茶菁制成的茶品后期存储转化又会相对较为缓慢,后期滋味也不够丰富。

  综上所述:等级高的茶菁和等级低的茶菁内含物质、滋味口感、后期转化都各有长短与优劣,并非高等级的茶菁就能代表高品质的茶品。真正高品质的茶品必定是原料、工艺、存储三者综合之下的产物。

 

  本次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所以品质与等级没有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购买普洱茶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正确的挑选出好的普洱茶即可,不用刻意的去关注它的等级。

普洱茶与人体健康

普洱茶是以晒青绿毛茶为原料经发水、渥堆、陈化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茶类。具有滋味醇厚、陈香显著的滋味特点,受到我国南方各地、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消费者的欢迎,生产量和出口量有明显上升趋势。饮茶有益人体健康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普洱茶也是一种茶类,其原料也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的叶片,其所含成分尽管与绿茶、红茶有所不同,但主要是含量上的差异。因此普洱茶也同样具有一般绿茶和红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但由于其成分有所不同,因此会有其特殊的效应。先从其共性谈起。

自从1987年日本的富田勋的研究组最早报导了茶叶中的主要组分一EGCG对人体癌细胞具有活体外的抑制作用以来,15年来发表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不仅来自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目前已扩大到英国、意大利、瑞典、西班牙、以色列、加拿大、德国、荷兰、科威特、比利时等许多国家。我从网上查阅了从1999年末到2003年4月不足4年期间世界上发表的有关茶叶的论文,共有2900余篇。我惊奇地发现,有关茶与健康的论文竟有一千篇之多,占茶叶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又以茶叶抗癌的内容为最多。这说明茶叶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世界科学家的关注。从这些论文来看,包括了活体外研究、活体内研究、临床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各个阶段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如下三个问题进行:一是茶叶究竟能不能防病治病?二是茶叶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三是茶叶抗病治病的机理是什么?如果进行粗略地划分,那么从1987-1995年间主要的研究集中在茶叶中的各种组分对人体器官多种癌症的活体外和活体内研究,从九十年代中期起已在各国进行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从上世纪末起已有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探索这种功效的机理,而且研究的水平从细胞学、生物化学水平逐渐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水平。而且这种研究已逐渐和人体饮茶后血液和器官中的存在浓度相结合进行,因而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普洱茶的成分和口感

关于"口感",

人类舌头味蕾能分辨的基本味道只有酸、甜、苦、咸、鲜五种,这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酸味提示食物可能腐败,甜味是碳水化合物,苦味警告食物可能有毒,咸味是体内酸碱平衡的需要,鲜味是蛋白质(氨基酸)的表现。其他的味道是由这五种基本味道组合而成,多种味道的组合会有不同的味觉表现:

------在某种呈味物质中添加其他呈味物质,可使该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例如在糖水中添加少量盐会使糖的甜味更加突出。

------某种呈味物质可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的强度,这是味的拮抗作用。如甜味可降低苦的滋味。

------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会数倍增加,这是味的协同作用。

------多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可导致味感改变。如吃橄榄后喝水会觉得水是甜的。

------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刺激会感觉该刺激的强度减弱。

口腔尤其是咽喉部有敏感和丰富的触觉感受系统,可以感知到食物的软硬、粘性、形态等,称为"物理味觉".人自身的情绪、健康状况、环境及个体喜好等又形成特定感觉,这被称作"心理味觉".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较舌头味蕾更多也更灵敏,我们通常说的"味道"与嗅觉密切关联的。

口感,是味觉、嗅觉、触觉对茶叶茶汤产生的各种刺激所形成的综合的主观感受。

普洱茶的口感源于其水浸出物,而茶叶的本质是基础。通常普洱茶水浸出物为40-50%,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口感各有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