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韵味香醇普洱情怀

韵味香醇普洱情怀

2019-07-15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金玉紫砂: 叶茶增温、芽茶降温。想要冲泡出茶叶应有的风味,温度就应尽量提高。如果是芽茶类(例如嫩沱),高温很可能会产生涩味,所以,冲沸水时应细水高冲,温度自然能下降一点。其他开面采的叶或嫩芽较少的普洱,请尽量提高温度,将该有的香醇泡出来,以后就该固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冲泡。(注:这是第一泡或第二泡,将香醇逼出来的增温动作)
1.选壶
壶最好是保温力强、稍大的(比喝乌龙的约大两三倍)。原因是,在第一、二冲之后的冲泡,应尽量在泡与泡之间进行,茶壶保温力不佳容易使温度造成很大差异,所以茶壶要选择壁厚、壶盖囗不要太大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茶壶的出水最好流畅一点,有时置茶量太多,沸水冲入壶中需要马上倒出,所以出水不够快的壶会影响执壶者的操控能力。有人说“泥壶”比较好,我也用过一把泥壶,确实不错,可列为参考范围。
2.壶的表现
泡普洱冲泡一般使用壶、盖杯或茶娘(或瓷壶)三种,其中只有壶不是瓷器。香气细嫩、韵味柔韧、涩度不高、酸度不高、苦味不重者,建议使用瓷器(例如嫩沱、或称为云尖之类的),但是因为保温力问题,所以与用壶冲泡出来的口感有差异。一般的老普洱,如果用壶泡,通常会减少一些让人不愉悦的感觉,例如涩、苦、火气、酸,等等。如果一把常泡的新壶,大约半年就可以养成了。养成的壶冲泡起来会比较好喝。当然,四五年以上的普洱壶(部分物质会减少)与盖杯(茶叶的东西全部跑出来)的差异会更大。这是我的经验,以前听说因为茶壶的孔隙问题,欲知详情,可以问问壶界人士。
3.壶内留汤的特效
一般来说,第一泡水倒干,第二泡壶中的水留一些,大约十分之一(这是在第二泡就将香味冲出来的状况下,如果第三泡才能将香味冲出来,就在第三泡才开始在壶中留一点水,不要倒干)。如果真是够老的普洱,不需开盖,严格说应该是不能开盖;有些许涩味、酸味等的普洱,在第二泡倒出并在壶中留点水之后,开盖大约半分钟到一分钟再把盖子盖上;涩味、苦味、酸味比较重的普洱,开盖时壶口没有蒸汽的,用手指压壶身,若温度不太烫手,可以摸五秒以上再将壶盖盖上。壶中留点水,主要是让冲泡出的东西溶解在水中;温度要控制,因为这是冲泡的主要事项。热水停壶时间就是冲泡(浸泡、浸茶)的时间,这段时间要控制好,茶汤才会显现出该有的风味。所以,除非置茶量太多、温度太高,否则不应立即冲下一泡。
4.适时出汤
以第二泡冲出香味为例,第三泡冲沸水,随便就好,除非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浸泡时间,可以用白瓷汤匙伸进壶中取出些许看看汤色,颜色差不多就可以倒出,不过倒出时,壶要稍微摇一摇(浓度可能不均匀)。之后的状况大约与第三泡相同。
5.置茶量

因茶叶的不同,置茶量也有差异,一般得试泡几次才会抓到该放多少茶叶。一般的七子饼、茶砖,置茶量约为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即可。沱茶,少一点;散茶,很极端的,要自己试试看。如果一两人喝,置茶量可以更少。这样好像有点“无耻”,所以我讲一下基本原则:置茶量足够,风味呈现较为容易,但是一些瑕疵容易泡出,这时就需要很专心地泡;置茶量少些,泡茶时就不需放太多的专注,甚至温度、浸泡时间相差不是太大都可以勉强接受;置茶量不足,风味不易呈现,但是朋友聊天时,最好将置茶量降低一半左右,聊天聊得忘了倒茶也没关系。
6.紧结茶特性
在紧结茶(沱、饼、砖)中,冲泡到某一泡后,会整个散开(一般,紧结茶抖散后容易出现一些该浓稠的不够浓稠,刺激性的味道反而容易跑出)。如果置茶量多,水一冲,就该倒出了,否则浓度会太高。一般的置茶量,浸泡时间不应太久、泡与泡之间的停顿也不应太久,这主要是为了不让它浓度太高的处理方式。当然,可以摇一下壶,将水倒出,看看浓度如何。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就很快。
7.茶汤风味问题
依上述的说法,风味,好像是控制浓度的问题,事实上,要将那种浓稠的底泡出,需要有“浸泡时间”保障。所以除了温度要控制得当之外,浸泡时间不能过短。所以,置茶量可以少一些,泡与泡之间的时间长一点(但是壶温降得太低就没有用了)。如果泡与泡之间的浸泡时间够,茶叶量也够,后一泡冲沸水只是把壶中溶解出来的东西带出来而已。
最后一泡了吗?
茶叶越陈、烘焙越重,能冲泡的次数就要缩短,但是溶解速度快。所以陈年普洱通常熬不过七泡(一般泡法),当你冲完茶,等个20~40秒出茶时,浓度如果不够,注定就是最后一泡了。
真的是最后一泡了吗?
您相信前述的最后一泡后,还能再泡出一泡精华的茶汤来吗?在这里顺便谈一下陈年普洱真正的最后一泡茶:当前一泡正常冲泡下的所谓最后一泡茶汤倒出以后,别急着倒掉茶渣,请您再来一泡试试;用沸水粗水低冲,放着,聊天,让茶汤在壶中降到约略为室温时再倒出,至少半小时以上。或许能熬出该有的质地,如果浓度控制得当,夏天,就是最后一泡最好喝,我称它“精华茶汤”。
8.降温
年份20以下或15年以下的乾仓熟茶体普洱,温度太高不佳。酸味太过的普洱,细水高冲的降温会减少酸味,但是如果风味没了,降温也就失去了本来需要的风味。若是生茶体,年份5年以下,沸水倒入茶海,即刻再倒入另一茶海,再倒入壶中或盖杯中,这是三次降温;生茶体20~40年,一次降温。原则就是,通过降温使涩味、酸味降低些。
9.再谈降温

青普洱或生茶体,建议用盖杯泡,因为开口大,降温快。青普洱,置茶量大约是陈年茶的1/5。除了上述的温度方式以外,在茶水倒出后,还可以开盖吹一下气让温度降快一点。如果品不到青普洱该有的气味,大概就是温度降得太低了。生茶体,也一样要倒干,只不过降温不要降得太过。
10.来杯好茶汤
下雨天,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可别忘了泡壶老普洱。浓得发黑的茶汤上,会浮一层雾,雾越黏,吹不散,茶汤不酸,应是难得的好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协调性是什么?

普洱茶的协调性是什么?

普洱茶的口感,是茶汤通过刺激人体的味觉、嗅觉、触觉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主观感受。口感产生的基础是普洱茶的水浸出物,与其中的主要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有一款普洱喝起来让你觉得口感协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内含物中的“氨酚比”适当,“氨酚比”影响到茶的滋味、香气、韵味,品“协调性”就是品普洱茶好不好喝的基础。

1、氨与酚,茶汤的味精

氨指氨基酸,它的鲜、酸、甜味都会促使唾液分泌,导致生津。在普洱茶的长期存放中,氨基酸含量会有所下降,一部分会被分解和转化为无机物。但是氨基酸在普洱茶滋味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含物质,茶的品质后期好不好,口感好不好,氨基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酚指茶多酚,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

另一类是缩合单宁,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我们可能不太喜欢这个“涩”字,但是它在口感中非常重要,能促使其他的呈味物质更好地表现出来。

2、氨酚合理搭配,茶汤更好喝

太苦的普洱茶,是因为茶多酚含量高,如果再加上回甘差的话,其茶韵不上台面;而偏涩的普洱茶,是因为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含量高,在口腔中形成厚重的滞涩感,如果长时间化不掉的话,其茶韵可想而知。

苦涩不散总是一种让人不悦的体验,如果是氨酚比适当,协调性好的普洱茶,入口“抓”舌头,即使是有瞬间浓重的奇苦(像是以重苦闻名的布朗系茶),也能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老茶客会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迅速与否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苦涩化得快,回甘速度和程度要适合个人口味的茶,就是适合你的好茶。

不同茶区、不同茶种、不同季节、不同嫩度的毛茶茶青“氨酚比”不会相同。比如同茶区、同茶种、同嫩度、不同季节的茶青,春茶氨酚比高,滋味鲜爽,相较而言,夏茶的氨酚比低,再加上生长采摘的间隔时间较短、雨水多等原因,滋味就会呈现苦涩,鲜爽不足韵味欠佳。

老外品尝中国普洱茶:味道有父母拥抱般感觉

  美媒称,美国美食与品酒杂志《美味》的电子版责任编辑马克斯·法尔科维茨曾在读大学时喝过世界上一种最受追捧的茶,他回忆说:“它的味道就像腐烂的堆肥。”它就是普洱茶——一种由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偏僻森林中的古树制成的神奇发酵黑茶。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3月14日刊登题为《作为一种复合茶,普洱为何会吸引痴迷的粉丝和大量财源?》的报道称,法尔科维茨并未放弃普洱茶。几年后,他在访问纽约州弗拉兴的一家小茶叶店时尝试了不同品种的普洱茶。他对记者说:“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温和、优雅、给人慰藉,就像父母的拥抱,它是我身体的重启键。”

 

  报道称,不同于普洱茶,大多数茶都未经过细菌和酵母发酵的过程。发酵会带来各种各样复杂的口感。从粗加工到发酵,再到成为一种理想的口感,这令一些普洱茶的每克价格超过了银价。法尔科维茨说,品质上乘的普洱茶可带来“身体的释然,而且效果可持续数小时”。

 

  普洱茶是一种“慢”饮料,可以像品味佳酿一样啜饮。就像高级白酒或唐·培里侬香槟王一样,普洱茶也形成了品牌、商标和受人尊敬的产品,并成就了其偶像地位。

 

  普洱茶也有生产年代的区别。88青饼是勐海茶厂在1988年至1992年生产的一款普洱茶,知名茶人陈国义先生用干法储存,使其味道变醇。法尔科维茨说:“普洱茶已获得近乎图腾的地位。每个人都会指着它说,这个东西了不起。”

 

  报道称,要被视为正宗的普洱茶,那么茶叶就必须生长在云南省,来自于野茶树,在太阳下风干,并经过数周、数月、数年甚至是几十年发酵。普洱茶的本质显然代表了理想化的香格里拉,事实上,普洱茶就是以一个云南小镇命名的,它曾是17世纪初的一个贸易中心,普洱茶还是被中国政府列为原产地保护产品的茶叶之一。

 

  云南大学教师张静红称,普洱茶已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是中国文化某一方面的精华。中国人在世界上首次将产茶的野生野茶树驯化,并开始制茶、饮茶和进行茶贸易。

 

  奉茶是待客之道。在商议婚事时,茶被作为聘礼;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茶被供奉给先祖。中国散文和诗歌常常将茶与节俭、恩惠和温婉联系在一起。张静红称,一些云南本地人崇拜茶树,不让砍茶树。

 

  报道称,普洱茶的价格差异极大,主要取决于茶叶的产地。长在森林里的普洱茶叶比田埂上的价格更高。《品茶指南》作者托尼·格贝利称,一些普洱茶的价格仅为每公斤几美元,但产自一些知名产茶地区的普洱茶价格偏高,比如老班章销售的普洱毛茶(指经过初加工出来的茶叶散茶)价格达到每公斤725美元。2005年,500克1941年生产的普洱茶售价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格贝利笑着解释说:“中国的土豪喜欢收集普洱茶。”

给普洱茶老板的一封信

各位普洱茶行业的老板:

你们好!

普洱茶在前几年的疯炒之后,正在慢慢的由疯狂走向理性。也就是消费者在考验茶商的时候到了。被优胜劣汰了,你也别怪谁,这是规律。以前茶老板以普洱茶的年份为卖点,以其价格为档次。弄得好多新茶老制,以次充好。当有一天茶客们懂得之后,他们将离你而去。最终只能人走茶凉。

老子说过一句话“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在商业用语里说的“聚人气”。这股人气该如何去聚?或者换个位置,想想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将心比心哪!

当然在如今的大千世界里,有良知的商人还是有的。不是他们有意要将变质的普洱茶卖给茶客,也不是他们有意要把湖南的伏砖说成是乔木普洱茶砖,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别人告诉他的时候就早已一错再错了。普洱茶文化就这样被错误的翻传着。

也许是有人在某种利益的趋势下,背着良心说了些违心的话,错误的“真理”就这样流行了。位置越高,被骗者越众。往日的疯狂一去不返。过去的滥竽充数比比皆是。能否把真秋香点出来,完全靠自己的本事了。

一个被错误观念误导的市场,注定是走不了多远的,因为很多人把劣质熟茶与做仓出来的老茶当成正宗的普洱茶,喝了这些口感怪怪的普洱茶后,自然会以为普洱茶不过如此,不会好喝与高档到哪里,长此以往,普洱茶也就被消费者错误的归为价廉的低档茶的行列,导致普洱茶很难翻身。

好喝的茶,人人都喜欢喝。谁的茶好,他的茶友自然就多。一掷千金的茶聚不来千金的客,关键不是如何加大销售力度,而是要提升自己对普洱茶的了解。不妨自问一句“普洱茶我真的了解了吗?”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岂能说改就改。

一叶茶,取自山野,小而又小,但汇聚了山川之灵秀,日月之精华。喝茶先入口、再入心、人如其心,人如其商,人如其茶。茶不仅仅是口头的妙解,内心的澄清,也是通过商业行为体现出来的芳泽。没有盈利,谈不上道,盈利不够光彩,也不是道。

只把茶当成敛财之具,不把茶当处世之道,真是辜负了茶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