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勐海茶厂副厂长李文华谈普洱茶的“酚/氨比”

勐海茶厂副厂长李文华谈普洱茶的“酚/氨比”

2019-07-17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每年底都要出一批7592普洱饼茶,因为7592拼配了累积一年多的普洱茶梗,以调节产品的香气与滋味,7592独特的风格特征源于此。

   前几天介绍普洱茶梗,虽然不可能全部用茶梗来喝,还是用茶梗开汤做了个简单审评分析。论及茶梗的香气、滋味内质特征,以陈香和鲜爽度为优,有的茶友不理解,茶梗那么老,会有鲜爽度吗?

   实际上,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其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是比较高的,引用以下资料做点说明(茶学专业教材,陆松侯、施兆鹏主编《茶叶审评与检验》第三版,第62页)。

   上述表格介绍了不同嫩度鲜叶的主要成分含量,氨基酸含量,在嫩茎里为5.73,而第一叶才3.11,第四叶只有1.95了,嫩茎里氨基酸含量之高,是让人诧异的。

   配方茶,就如同烹调一道菜肴,用不同嫩度、不同部位的材料合理拼配而成(毛茶有粗松、紧细、长短、大小,身骨轻重等区分,通过精制工艺可以分开)。

   不同嫩度、不同部位的茶材,内含物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间的比例是不尽相同的,造成了滋味、香气的异彩纷呈,拼配茶的魅力也就由此而生。

   谈到普洱茶的茶韵,口感的“协调性”是基础,过于苦(多酚及咖啡碱含量高),而没有回甘的茶,其茶韵欠佳;过于涩的茶(茶多酚含量高,特别是特别是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品饮后口腔及舌苔有厚重的燥涩感,这种茶,其茶韵也欠佳。

   讲到口感的“协调性”,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酚/氨比”,即茶多酚与氨基酸类物质的比例。

   不同茶区、不同茶种、不同季节、不同嫩度,茶菁的“酚/氨比”不同,滋味、香气以及韵味自然不同。

   一般来说,春茶,“酚/氨比”低,滋味醇浓、鲜爽,韵味较好;夏茶,“酚/氨比”高,显苦涩,鲜爽不足,韵味欠佳。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汤中的泡沫、绒毛、油雾、絮状物.....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普洱茶汤中的泡沫、绒毛、油雾、絮状物.....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图来源:南茗佳人

日常泡茶时,茶汤中不免漂浮着许多泡沫,对于一些追求汤质通透的人来说,不免心里不舒服,更不要说看到汤杯里的绒毛啥的,更觉得不干净、不卫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那么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一、泡沫

冲茶水翻涌而起的泡沫,会被误认为是茶叶农药超标引起的。其实不然,茶叶中含有一种茶皂素的物质,可溶性强,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特别是抗菌活性,拥有较强的起泡能力,这种物质对人畜都是无害的,因其活性较强,具有抗炎作用,对于促进肠胃运转和抑制皮肤病菌都有一定的功效。

除了茶叶中的茶皂素能够引起泡沫外,如果冲泡的茶汤中含有的碎茶末比较多,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快速浸出,也易于形成泡沫。

二、绒毛

茶汤中的绒毛指的是普洱茶茶叶上细小的茸毛,俗称茶毫。茶毫能分泌芳香物质,所以冲泡的茶汤绒毛越多,意味着茶汤更具香气,鲜度越高。

茶毫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以及咖啡碱物质,因此,茶叶的评判标准里面,茶毫的多少对于茶叶的品质高低有一定的影响。

茶汤中绒毛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茶叶揉捻制作过程中,茶毛脱落黏在一起形成的,但是这个没关系,泡茶时逐渐溶解开来,无须担心。

三、油雾

普洱茶汤上漂浮的油状物质,又宛若漂浮的白雾,稍吹即散,其形成是茶叶中的胡萝卜素、脂肪酸以及挥发性香气经热水冲泡散出,属于脂溶性物质,当茶汤面的温度与茶汤底的温度相差较大时,就会出现。除了普洱茶、武夷茶、乌龙茶等发酵较重的茶都会有此种现象。

四、絮状物

冲泡好的普洱茶,喝了一半没喝完,放凉之后发现出现絮状物,被人称为“冷后浑”、“茶奶酪”,主要是由茶黄素、茶红素、咖啡碱的综合络合物,其存在状态主要与茶汤温度有关,温度低时,成乳凝沉淀状态;温度高时,茶汤恢复透亮状态,无凝固物。

通常来讲,出现的絮状物越多,证明茶叶中含有的茶黄素、茶红素、咖啡碱物质比较丰富,茶叶的品质相对较高,仅仅作为参考之一,具体的还要综合个方面评判。对于茶汤中的絮状物,是否可以引用还存在争议,因此建议为了健康,还是倒掉,不要再饮用了。

茶友都关心如何判断普洱茶的陈化潜力呢

由于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香,因此喝陈茶是许多喝普洱的茶友的诉求。那么,优质的陈茶是优质新茶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款品质低劣的普洱新茶,无论如何存放,都不会变成一款品质优异的普洱茶。有些人会辩解说哪款茶新茶的时候很难喝,但是在存放了几年以后就变好喝了,笔者认为:这类型的茶仅仅只是从难喝转化成能喝,还远远谈不上优异。有些人说:我买的两款茶,刚买的时候觉得味道差不多,但放了一段时间后,有的明显变化很大,有的变化不明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我如何来学习判断新茶的陈化潜力?

茶友都关心如何判断普洱茶的陈化潜力呢

即便都是好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陈化潜力。如何选对普洱茶之余,还具备鉴别判断新茶陈化价值的能力,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讨论的话题。

笔者经营普洱茶将近有十年,在此期间,经常有新茶友发问,到底你是如何判断普洱新茶的陈化潜力的?通常,会这么问的茶友一般都是打算自己存储一定数量的新茶,等到以后慢慢品饮,然后最好希望还能卖掉一些,赚取一些喝茶钱。

而判断一些普洱茶是否具备陈化潜力,则需要具备如下几个要素:

1、建立普洱茶基础信息库:对于存茶者而言,既然选择存茶,那么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毅力以及记忆力。因为存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每一款茶买回来都要及时记录了解的情况和信息,以免将来忘记。如果存茶者没有耐心及毅力去等待新茶慢慢变老,那自然也无法从存茶的过程中去获取足够大的信息量。

2、一定的存茶历史:为何需要强调在建立信息库后需要有足够长的个人存茶历史?因为对于大多数茶友来说,在决定开始个人存茶后,往往便会买一堆茶回来先放着再说。那么,这个时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计划。因为只有持续的跟踪一片新茶的转化过程,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品饮一番,了解这片茶的变化,才能够有效的掌握这片茶的陈化脉络。不管这片茶是往好的方向转化还是越变越差。通过持续的跟踪记录,除了了解这款茶之外,如果茶友的个人信息库建立的足够完善,还可以通过多款茶提供的信息来了解这一类普洱茶或某个品牌类似产品的陈化脉络。

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两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潜意识里仍然是认为熟茶才是普洱茶的偏见;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两年后才能喝。

  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因此,家庭存茶(鉴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际),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开汤一饼,时间以50年计,每年最适合收藏大件一件(84饼),小件2件(每件42饼),这样,除了自己够喝之外,还留下小部分与茶友交流,又在50年间享尽好茶的岁月风流。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两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如发酵技术精湛的邹炳良等做的熟茶,才出厂三两个月,却经常让品饮者以为是两三年的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