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品鉴学习普洱茶必读25大关键词

品鉴学习普洱茶必读25大关键词

2019-07-18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很多普洱茶爱好者,面对普洱茶时不知从哪里开始,也不知如何学习、品鉴普洱茶,推荐你收藏、细致、耐心的读完,会对普洱茶有个很大的“悟”与提升。。。

1、普洱茶的水性

普洱茶汤饮入口腔,所引起各种口感,除了提过的味道部分外,其他的归到水性这部分来介绍。水性可以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一些负面性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滑:滑是最柔和的感受,比如将最细纯豆浆或爱玉仙草,含在口腔里有一种至柔感。滑会使人有温和舒顺而亲切,也会使人心神比较安适稳定。

比较陈旧或熟的普洱茶,其水性比较滑。早期的敬昌号、江城号、普庆号等普洱圆茶,以及七○年代厚砖普洱茶、七○年代白针金莲普洱散茶,其茶汤都表现很滑。水性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尤其现在生产的新普洱茶,多半是以熟茶方法制造,水性大多能表现醇滑,有许多人就因此而喜欢饮用普洱茶。

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随着陈化时间越长,表现得越为优异,最后达到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之一。

化:「入口即化」同样是陈年好茶和好酒的表征,普洱生茶的水性要达到化的境界,通常必须要贮放六七十年以上,而且还要在比较理想环境中陈化。熟茶要比生茶容易得到化的水性,如那批七○年代的普洱厚砖熟茶,只有三十多年陈期但其水性渐渐由滑而转向化劲之中,六十多年的末代紧茶,八、九十年的同庆老号普洱茶圆茶以及红芝普洱,已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了。一般经验告诉我们,普洱生茶所表现的劲道要比熟茶来得高雅,因为熟茶的水性较粗厚,化的感受总没有像生茶那样的活泼清逸。但是生茶的陈化时间必须长很多,才能与普洱茶的化劲道相等。「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一句品茗普洱茶时,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活:活泼的水性,是各茶种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优美的表现,在口腔中生成一种活的感受。活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是偏重于比较抽象性,也都是靠个人多次实际品茗中,培养出鉴别能力,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非从实际体验而难以言传。

在普洱茶行列里,只有干仓普洱生茶茶汤,才有较强的活性品味。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一定程度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以及生成霉变的湿仓陈化普洱生茶,这两种普洱品都会增加水溶性物质成份,而且越是重发酵或越是重霉变的,越增加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茶汤颜色也越深浓,甚至成为黑色。水溶性物质的增加,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所以只有生茶干仓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表现,活性能给人活泼、愉快、力量的感受。

砂:喝过茶汤之后,口腔内有一种砂砂的感受。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留下口中那种浓砂感受。这种砂砂感受会带给口腔一种舒服的感受。

砂的口感主要来自普洱熟茶茶汤,而且是有较长陈化期的茶品。三○年代的佛海鼎兴茶庄所生产那批末代紧茶,可能在晒菁时,延误了时间,促使自然发酵过多,变成了熟茶紧茶;还有七○年代初期的73厚砖茶熟茶,这两批茶叶为比较陈旧的熟茶茶品。凡喝过这两批熟茶的,都能感受到砂的品味。普洱茶水性的砂感,透过口腔感受,使人有一种粗犷而浓郁感受。砂感是普洱熟茶水性一大特色,而普洱生茶则不易见到。

厚 薄 利: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受,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难受之感。

品鉴学习普洱茶必读25大关键词

水厚和茶汤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浓是冲泡技术上的影响,同样一泡茶,茶叶浸泡在热水中越长,茶汤就越浓,也就是茶汤的强度增加了。相反的如浸泡时间很短,茶汤便会显得淡淡的,与水性厚薄无关。往往厚、重以及甸实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说茶汤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实,其义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如一些无纸绿印圆茶、凤山茶菁的福禄贡茶,茶汤水性都很厚重。厚的茶汤水性,使人感到饱满而实在,带给品茗者有较平和稳定的心境。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受轻且萧条。由于水性薄而造成小器的格调,使品茗者生成了轻浮、薄弱、不安稳而抗拒的感受。灌木新树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显得单薄。

利是因为太薄的水性之故,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受。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受,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绝的作用。通用边境普洱茶或现在新树茶菁所制成的新鲜青饼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出现刃利现象。普洱茶经过长期紧扎密封,茶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茶汤水性常常会显得薄,甚至会有利的情形。但是如果开封有将茶置于较宽大容器中,以使茶叶回气一段时间,约十几天或一个月,茶汤自然能表现出其应有的水特色。

2、普洱茶的自然

真普洱的长,其生命历程必须是自然。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普洱茶与其他许多茶类不同的是,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普洱绿茶除外)。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现其真实性。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

能够认知而鉴别普洱茶的生与长,才能有足够的能力,随心地去品尝普洱茶。虽然各人所拥有的感性情怀不同,但普洱茶的真性却只有一个。比方在观看红色时,由于各人生理上的差异,而对红色的感受有所不同,却都有这是红色的共识。我们的视觉、味觉和嗅觉标准,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影响了对普洱茶的感受,然而大家已经能从普洱茶得到一个稳定而真实的自我标准,也就应该有了品评普洱茶条件和能力了!

3、普洱茶的茶气

气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古来常规中非常宝贵,同时更是独有的文化资产。在西方国家的文化里,向来都未曾有过气的概念,尤其他们比较重视科学,而科学的功能又未全面开发的以往,虽然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气的资料,但未能透过科学来剖析,常常被西方视为不切实际的迷信或神话。

品鉴学习普洱茶必读25大关键词

4、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习惯性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无味之味了!

甜: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来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本来是用同一批普洱茶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这两种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

我们普洱茶品茗的爱好者,深深体验到,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而普洱茶的甜味,都以老树乔木茶菁,生茶而干仓陈化的最好,最能表现甜味。

苦:普洱茶之所以会有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茶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为这些「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如有荷香的白针金莲普洱散茶,或者现在生产比较高档幼嫩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至于对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程度,而泡出适当的苦味茶汤。

涩: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哪些刚性的?哪些是柔性的?就是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茶的涩感是因为含有「茶单宁」成份,普洱茶是大叶种茶菁制成的,所含的「茶单宁」成份比一般茶叶来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浓郁,也是涩的口感特强。适当的涩感对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涩会使口腔内肌肉收敛,而生津作用。涩可以增加普洱茶汤的刚强度,也满足口感较重的品茗者。依据我们品茗者的经验所及,生产在云南中部,在猛库、猛弄和凤庆一带的普洱茶,是属于苦底的。冲泡苦味和涩味都需注意其技巧与个人接受度。

酸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而普洱茶为什么变成有水味?却没可靠的资料佐证。

现在生产的那些比较轻度发酵普洱砖茶,多半是有水味的。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受,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无味: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了。虽然普洱茶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也处处充满禅机。

品鉴学习普洱茶必读25大关键词

5、普洱茶的喉韵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尔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并立即删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甘:甘的品味是比较涵蓄,不像香那样飘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有许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欢带有苦味的茶汤,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东西,如中药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却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的茶汤,都能够表现苦尽甘来。同庆老号圆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

润:现在饮茶的第一目的,已经由最古老时期的治病,而成为解渴去闷。润喉则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生成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喉头得到滋润,渴象就可以去除。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燥:有毒的气体或有些太强的烈酒,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紧缩,甚窒息难以呼吸。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也会使喉头难受,生成干而燥的感受,强烈者影响吞咽困难。一些以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质量不好,虽然苦涩不也有称为「锁喉」。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

6、普洱茶的茶香

有用+10
分享

不得不说的普洱知识之普洱茶入门随撷

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喜欢普洱了,今天和大家一起从多个方面了解一下普洱的相关知识,普洱亦是水深无比,所以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已。

不得不说的普洱知识之普洱茶入门随撷

早在三千多年前,云南的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当然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另有一个乾隆皇帝命名的故事版本,貌似可信度不高,呵呵。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之前有很多说法把普洱归为黑茶一类,现在更被接受的定义应该是普洱茶是单独的一类茶,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普洱之中分成生茶和熟茶,两者本身的发酵工艺就很不同,生茶更接近绿茶,而完全发酵的熟茶似乎又和黑茶类似,所以不管怎么分类都不合适,还是自成一派比较合理。

按发酵工艺,前面也说过了,分为生茶和熟茶。

生茶是按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的工艺制成的,而后自然发酵,茶性从刺激而渐转温和,富有变化,好的老普洱通常是生茶。

所谓熟茶,是在生茶基础上,采用渥堆工艺人工后发酵的茶,相当于人工加速了生茶的自然发酵过程。故谓之“熟”

按茶叶类型,大致可分为“台地茶”与“古树茶”

台地茶为茶农批量人工种植的茶树,多以灌木类为主,而古树茶,顾名思义,一般指自然生长年份久远的老茶树,为乔木树种。不难想象,古树茶的品质和价格肯定高于台地茶。

按成型的形制,大概还可分为茶饼,茶沱等等。最常见的七子饼,一饼357克,七饼为一筒,每筒2500克。

云南普洱茶和法国葡萄酒一样,讲究产地(类似葡萄酒的庄园),很好理解,不同产地的自然环境不同,自然会导致茶叶的品种和口感差异。所以著名产地的普洱茶往往直接以产地命名(也和葡萄酒类似,班章相当于拉菲?呵呵)

普洱茶的主要产区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一般可以将普洱茶产区分四大板块,分别是:西北茶区(刚)、东南茶区(柔)、东北茶区(苦)、东南茶区(涩)。当然这个口感定义也只是相对泛泛而言。

[西北产区]

西北茶区生态非常好,古茶树资源最多,高纬度高海拔(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气温较低,雨量较少。最出名的当属冰岛和昔归。

古代普洱茶规格

《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以前贩茶需要“茶引”,就像现在的烟草专卖证。每种商品的引所代表的重量都不同,比如据《宋史·食货志》:“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所以普洱茶茶引也是官府根据具体情况做的规定。按照当时半斤八两的计量方式,每筒49两,32筒是1568两,16两为1斤,共计98斤。如果每筒是50两,总共就是100斤,但是这样一来每圆的重量就不是7两这个整数了,压饼制作的时候称量不方便,所以规格还是98斤,茶引就干脆改成100斤整,似乎凑个整数比较舒服。

普洱茶百年发展史:从1920年代至今,五个阶段各有特色!

一、早期私人茶品至60年代

其实喜爱普洱茶可以从很多方面切入,某些老普洱茶如:车顺号饼茶、可以兴茶砖等,这些茶存世量极为稀有,代表着共产年代以前的产品。

又有一些品饮价值极高的茶品,在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云南省进出口公司所订制的一些茶品如:坊间极为追捧的红印饼茶、蓝印饼茶、黄印饼茶等。

这些茶品代表了过往云南普洱茶由私人茶庄、茶行加工年代进入了国营茶厂年代,其茶品的特色为统一办理,每批茶品的风格相去不远,表现出共产年代的特色,且这些茶正值最适合品饮的时间,其茶性刚中带柔,回味无穷。

二、70年代

再来是一些于70年代初加工的普洱生茶茶品;如:八中黄、小黄印等,又如半生熟料茶品(熟茶渥堆工序未到位)如:大黄印等。

这些茶品背负着云南侨销茶复产的历史意义,其生产意味着云南紧压侨销茶重新受到海外茶商的青睐,它的生产目的是针对茶商的订单,其口感绝对是专为海外侨胞设计和拼配的。盛易祥。

三、80年代

接下来就是那些产于80年代的茶品如:香港南天公司订制由勐海茶厂生产的茶品8582、8592茶饼;

又或是下关茶厂生产专销法国市场的7663熟沱茶和原生产主销日本市场,后因某些原因遭退货致滞留下的8653、8663饼茶。

这些茶品又意味着80年代国家对茶叶市场的开放情况,因过往不管茶商的订单数量有多大,都不可能因应他们的要求而调整已制定的规格与选材。

而这段时间国家在茶叶统购、统销政策上开始放宽,国营单位的茶叶加工厂可以因应实际情况有独立自主权,厂方可自行找客户订定自家的规格和拼配方法。

这段时间的茶品表现出与过往统购统销的常规产品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四、90年代

再接下来就是90年代,由于品饮老普洱茶的风气在90年代初期已经广泛流行。

大量的市场信息传回云南,国营茶厂因应市场订单而大量改动茶品的加工和拼配方法。

这段时期的茶品可谓是百花齐放,生的、熟的、不同茶区茶青拼配的、单一产区纯料制作的,都一一出现市场。

五、90年代中末至今

最后就是由90年代中末到现在的茶品,由于品饮普洱茶的风气越来越盛,国内外的销售市场又不断开拓,加工生产方面形成一个很大的需求。

大量的小型加工厂就在这时纷纷成立,有的是因为市场的兴旺而成立,奈何加工技术不足致使产品未能符合市场的要求,大量的滞销令这些先天不足的加工厂在经济压力下宣告倒闭。

它们的产品大部分是因为受限于资金不足的问题以致于以烘青茶作为原料,而未为市场所接纳。

但是,也有一些小型加工厂内的开发和技术人员是国营厂出身,他们有着正确的加工生产概念,不论在选材、拼配和生产各方面都正确。

经营一开始就注定了成功在望,产品存着国营加工厂的风格,且在传统风格上有着很多改革,是为普洱茶加工产制的一支生力军,其加工技术和经营手法甚至反过来影响着传统国营大厂。

总括来说,普洱茶有着各种不同年份的产品,横跨近日至上百年,每款茶品的风格和味道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和共同点,而每个年代的产品均背负着特别的意义。

我们在品饮之余更可反思其存在的历史意义,它们在口味上有着甜、酸、苦、辣、香、甘、涩,但也传达了从历史走过来的辛酸和历程。

文章参考:何景成《理性欣赏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