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选购普洱茶原料

选购普洱茶原料

2019-07-18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选购普洱茶原料,要一看二嗅三饮。看即观察茶叶的色泽,好的茶叶都带有油润的光泽,如果加工储存不当,茶色定然暗淡。嗅即注意茶香是否纯净,如果有霉湿之气,说明茶叶已经开始变质。饮即品赏,好茶是会给人适口悦愉之感的。需要指出,茶叶质量的高低,很难靠仪器,而是靠人的感觉器官来评审。

有用+10
分享

原来是这样区别普洱茶的“品”和“喝”

  品”普洱茶与“喝”普洱茶,从字面上来看,前者似乎多了几分文化气息,让人想起一群文人在一起一边饮,一边谈;而喝普洱茶,则让人想到是在口渴之时从众多饮品当中挑选其中一款解渴。

  这样一对比,就很明白了,“品”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情调的,而“喝”就更多的是为了生活需要、为了解渴了!或者说,前者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注重的是普洱茶的文化底蕴、口感韵味,而后者更加接地气,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追求。当然,这只是很感性的来看“品”普洱茶和“喝”普洱茶的区别,也许不同的人感受会有所区别。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大概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为什么普洱茶有“品”与“喝”的区别,而没有人说白开水要“品”,这就是普洱茶的底蕴问题了,普洱茶有很多内含的东西,这是需要慢慢“品”才能品出来的,而白开水只要喝就好了,它再怎么品也还是那个味道,也就没必要“品”了。也就是说白开水只具有解渴的功能而不具备“品”的功能,换言之,对于喝普洱茶的人来说,普洱茶的解渴功能是最重要的,他们只是把普洱茶当作可以解渴的饮品的。

  再来进一步看,“品”三个口,这就可以有以下情况:1、一个人很闲,闲的没事做,闲的可以有很多时间来聊、来说、来谈,所以人们会觉得他有3张嘴,也就是“三个口”;2、几个人在一起,至少3个人,才可能有3张嘴。

 

  所以,品普洱茶就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1、时间比较多、比较没有事做的人,他是会坐下来慢慢“品”的;2、几个人坐一起,一起品,边品边谈!

  而“喝”普洱茶,以此类推,只有一张口,口的旁边是渴的另外一部分,也就是说,“喝”普洱茶的人是为了解渴,他自己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只要渴了就喝,而不像品,非得几个人在一起或者有足够时间了才品!想想,生活中老百姓都说喝杯茶,没有人会说品茶,说了也许会换来别人的一番嘲笑吧。

 

  这样分析下来,“品”普洱茶与“喝”普洱茶的区别似乎就很明显和简单了。

普洱茶的最佳伴侣“螃蟹脚”

  "螃蟹脚"学名扁枝槲寄生,是一种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干找得到的一种寄生植物,当前因为过量采摘,野生数量已极为稀疏。"螃蟹脚"为多年生草本,形状像小珊瑚,因寄生枝杆节状带毫,故被当地人称为"螃蟹脚"。

 

  《中药大辞典》载:其"辛苦温,祛风.活血,除湿,止咳祛痰"。《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强筋骨,坚发齿,长须眉。据医学教授考证"螃蟹脚"其性寒凉,味微酸,饮之后回甘爽甜,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下降血脂血压。对清热解毒、风湿、胃溃疡、结肠炎、癌症、乙肝有显着的辅佐效果。民间常用于消炎、辅佐医治胃病、糖尿病等。常饮可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前列腺炎,消除疲惫,延年益寿。对槲寄生辅佐医治癌症的研讨,国外早已展开并日臻成熟,教授猜测"槲寄生"有望变成继紫杉醇之后又一种天然抗癌药。

 

  螃蟹脚既可独自饮用,也可参加普洱茶中一起冲泡,为普洱茶最佳伴侣。长时间饮用有利身心健康,是大家抱负的保健品。

 

  普洱茶正在复兴,其瘦身降脂的保健功用众所周知乌龙茶生产厂家,但是还有相同稀世珍品不为人知。这即是寄生在古茶林内,老茶树上的石斛科植物--螃蟹脚。

 

  螃蟹脚,是古布郎族员给她起的一个形象的姓名。她的形状就像螃蟹的脚爪,又似蚱蜢的脚。《本草纲目》中称:"形如蚱蜢脚者佳"。完好的螃蟹脚像螃蟹的几支细腿,弯曲扩展,细分出若干节,似扁杆灯芯草,长三~四寸,节短而中实。闻之有浓郁的菌藻味和茶香味。

 

  螃蟹脚寄生于古茶林内老茶树之上,吸附古茶树之灵气,其性寒凉,其味微酸,饮之回甘爽甜。具有降血降脂,滋阴除热(清肺热补脾,清肝热明目)清胆利尿,强阴益精,养胃生津,镇诞,医治缓慢咽炎等成效。(见《本草纲目》等书本)。在《云南茶典》上,称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下降血压"等成效。足见螃蟹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用。难怪被业界资深人士称为"茶茸"(见《普洱茶源》)。

 

  螃蟹脚(茶茸)能结合茶的质量,让茶味更丰满,更柔滑,更甜美。泡上一壶普洱茶,放进几节螃蟹脚试试!茶味变的更厚,更醇,更香。苦涩味变甘醇,单薄味变圆润。一杯茶进口,一股甜美味从舌面中根部,两腮直入咽喉,再由咽喉回来至舌头中部,逗留两腮,甜美生津,继续数小时,挥之不去。其间,不管吸烟,喝酒,进食,舌根的甜美味仍然留村,特别是舌根与咽喉处津液充盈,咽喉吻润,成效奇特。

 

  螃蟹脚(茶茸)在各大古茶山皆可收集,但都零散,散乱,质量纷歧政府用茶。放眼云南,一切普洱茶主产地,仅有一个地方能会集采摘,且质量最佳,这即是普洱的景迈。这儿保留着占地2.8万亩,世界上最大最陈旧的茶园,茶园海拔1400米,散布在巨大常绿阔叶林交织的原始森林,终年云雾旋绕,生态环境优胜,无任何污染。空气,湿度,土壤,日照等铸就了螃蟹脚共同的成长环境。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图为:像森林一样的古茶园

说起无量山,想到南涧、景东、镇沅,但在镇沅景谷宁洱三县交界处,还有一段雄伟的主脉。在这里隐藏着众多的古茶,而“困鹿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正吸引着众人前来探山品茗。

困鹿山原名“困卢山”,哈尼语“花鸟众多的地方”,第一次听说困鹿山是在表哥的旺隆茶厂。(有个李姓的老师来加工茶叶,一来二去认识了熟了。)我常喝他茶,对困鹿山的感觉总是漂浮不定。那时茶价不高,收了些,就想进山一探究竟。

普洱茶的兴起,各路英豪逐鹿南山。众多原因,让人误认为普洱不产茶,更没有古茶,只是古时的行政中心、茶的聚散交易中心。李老师四处宣传展示困鹿山,表演“金瓜贡茶制作”(当地人称“人头贡”,按人数来核定任务,人人有份,大小不同,因此俗称为“人头贡”)。土豪来了、大亨来了、老茶虫来了!广东来了伙人,不声不响地上了困鹿山,找到李老师,见面一看一喝一品,从此爱上困鹿山,并指定李老师全权负责。从此这隐藏深山的“皇家古茶园”直奔普洱茶热区,成为茶界新宠。

困鹿山有野生型茶、过渡型茶、栽培型茶,可谓是茶的自然博物馆。张国立也慕名前来探山,并认养了一棵野生型古茶树。当地人讲古有东西南北四大茶园,而现在保留得相对较好的是南园,也是唯一能通车的茶园。但只有摩托车能行,极少数拖拉机在干季疏通之后也能险行,一年之中也就那么一小段时间。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图为:困鹿山大叶型古茶树

普洱市林业局的郑老师因工作之需踏遍普洱众山。由于喜爱,拍了很多茶山记时性的照片,成为普洱山头茶的第一代宣传者。外地茶人到普洱都想方设法的找他咨询,欣赏选用他的老照片。在众多的困鹿山宣传照中郑老师拍的独显风格,被广泛选用。

时间在一天天过,普洱茶越来越热,经过“马帮进京”“百人祭拜困鹿山”“迎百年普洱贡茶回归故里”“普洱市更名纪念”“挑担茶叶上北京”等活动之后,困鹿山是路人皆知。这些人因茶相识、因茶结缘、因茶共事,并深深的爱上了困鹿山。我时常看着郑老的巨型照片发呆,盼想探山。

经2007普洱茶风波之后,人们对普洱茶更加理性,价跌了、面广了、爱普洱茶的人更多了,困鹿山也成了为数不多的下降反升的山头之一。这除了它自有特色之外,也得益于众多茶人的喜爱。广东茶人潘先生、林先生更是对它钟爱有佳;好料得好加工才出好茶,为得好茶他们与民一同探讨,针对它的特性加强了某些环节的管控,品质得到众人肯定,销路大开,名声大振。

困鹿山所在的宽宏村多为李氏,祖籍江西,从镇沅景谷南迁而致,事茶十余代,善制“人头茶”。李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几两的小瓜,过百公斤的大瓜一蹴而就。其外形上有“地圆天方”之感,大得中庸之道,上下皆可摆,各看自有味,深得臧家之爱。社会名流商界大鳄,逢事必定大型金瓜,以此为记,以此为贺。这超大型金瓜非一人所能为,每逢此时总是全厂齐上阵,二十多人齐动手,分工配合,各事其责。那些茶商也会派人来监制、亲临现在观摩、全程摄像记录,场面极其热闹壮观。成后又宾主共饮、其乐融融。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图为:困鹿山中叶型古茶树

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实施,普洱市宁洱县考古论今结合典章,寻访众山,以困鹿山保留的茶技为根基,系统完整理出“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上报获批。它简称“贡八色”,宽宏的金瓜制作独占其优。李老师因高超的技艺,入选传承人之列,由此担起贡茶制作的传承保护之重任,让传统工艺得以再兴当下,造福于民。

天天喝困鹿山看困鹿山确难上困鹿山,心里的向往与日俱增。情至缘归,李老我们一同探山。到茶园一看,所有的疑惑迎刃而解;先前看到的古茶细而黑,芽更少毫不多,不稳定,一批批也有肥芽粗条。原来它是个大中小叶型共生茶园。小叶型茶树长得粗壮高大,枝繁叶茂、花果满枝,在景谷黄草坝、勐腊的倚帮见过,但没它大,更没它花果多。细看之下这小叶型茶树又不尽相同,有的小而圆、有的小而尖、有的确细而长近似柳叶半开张,紧凑着往上张,独显不同。

普洱茶体系建设广存争议,一个“云南大叶种”的届定就历经数年、多认为云南大叶种茶属乔木型茶,树体粗壮、树形高大、持续多年丰产、生命力旺盛、芽肥叶大可遗养千年。而小叶种茶属灌木型茶,芽细叶小、易分枝发蓬,树型不会高大、生产期短、生命力弱,百年之少见树。可到困鹿山一看高大古老,生命力旺盛的小叶型茶树比比皆是,大中小型同园共生,灌木型茶树确长成参天大树,都懵了!所有的一切都得重新认识、重新梳理、重新认识。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图为:困鹿山小叶型古茶树

小叶型古茶树分种品型与自然退化型两大类,传统上认为云南不会有品种型小叶古树茶,即便有叶不会那么高大久远。自然退化型是大叶种型茶树,在数百年上千年的岁月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叶型渐小所成,仍属于云南大叶种,观困鹿古茶园是两型混生,各有不同。

向往困鹿山还有一因是在制太和时发现澜沧中下游两岸的独特采样法(现被业界总结提升为藤条茶采养法),它的起源地及传播路径还没弄明白。它在镇沅南部已少见,在景谷黄草坝已无,往南的地方没有寻访到。澜沧江东岸最南在易武茶区又有发现,可镇沅往东景谷往南至绿春至易武,这一大区域访了很多茶山,都没发现藤条茶。困鹿山这超高龄古茶树也不见此痕迹,这让我更加坚信他们隶属两种文化,是并非自古就有,而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产业发展。古代云南茶业规模化、专业化的表现,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由此推算藤条茶采样法的发源地及形成期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