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白茶:君子之交淡如水

白茶:君子之交淡如水

2019-07-25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白茶,顾名思义,色白,这取决于白茶表面满披毛茸茸的白毫和冲泡时汤水色淡两种固有属性,白茶茶青采自“毫显芽壮”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芽叶,其制作采用传承了三千多年的“自然萎调、不揉不炒”传统工艺,而这两样“法宝”都源自太姥山。太姥山终年云蒸雾绕,光照短、气压低,是茶叶生长的洞天福地。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相呼应,尧时的太姥娘娘也在太姥山中发现了茶,并将茶的芽芯晒干用于救治麻疹,这便是白茶的最初雏形。其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白茶是六大类茶中最先被制成的茶,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品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永嘉县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这白茶山指的就是太姥山。到了明朝,太姥山古白茶开始走出山门,并很快在名茶丛中占据一席之地。田艺衡喝到此茶后,忍不住在《煮泉小品》中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尤为可爱。”人们还给她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这就是明《广舆记》所说的“绿雪芽”。

明末清初,太姥山茶声名更盛,此时的太姥山古白茶被奉为奇珍,难怪汪懋麟在诗中感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

阳春三月,漫步山野,举目望去,满山满谷都是茶树铺就的绿。身着畲族服饰的采茶姑娘穿梭其间,纤手飞舞,天人一色,是人与大自然协调的奏鸣曲。白茶以素雅见长,白茶中的白毫银针芽针肥壮、满披白毫、熠熠闪光,有着银装素裹的美誉;白牡丹叶色面绿背白,有“青天白地”之称。雨点敲窗的夜晚,偶尔入座茶楼,听一曲行云流水的古筝曲,静静地感受茶艺小姐徐缓有致的表演,无疑是一场全方位的感官享受。看着清甜甘洌的泉水,缓缓倾注透明的玻璃杯中,根根茶芽在渐成杏黄的清澈茶汤中翩跹起舞,或亭亭玉立,或雀跃飘逸,身心也飘飘然若仙了。初品白茶,你也许会感觉滋味淡薄,没有绿茶的鲜醇、没有红茶的香甜,没有乌龙茶的醇厚,没有普洱茶的陈醇,也没有茉莉花茶的鲜灵。但只要静下心来,一小口小一口地细细品啜,你就会被白茶清醇淡雅的汤色、清幽高远的香气,清甜甘爽的滋味所迷醉,那不可言喻的静逸与清新,那种浸润着淡淡清香的韵味,会渗透到你的骨子里。

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字正是白茶味淡却情深意浓的真人君子的高雅风度的写照。

有用+10
分享

教你这样泡白茶,你也会是泡茶高手!

教你这样泡白茶,你也会是泡茶高手!

在茶叶店或者是和茶友一起喝茶时,大都能喝到非常好喝的茶品。可一旦自己有点雅兴地开泡,却完全不是当初的味道,怎么喝怎么不对。

 这主要是因为忽略了一些泡茶中的小细节,温杯洁具不可少、茶浓茶淡取茶量、冲泡时间要计算、好茶关键是水温、注水方式有讲究。

教你这样泡白茶,你也会是泡茶高手!

白茶有着独特制作工艺,不炒不揉,仅仅有萎凋和烘干两道工序,茶叶表面的白毫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有效保存鲜叶中的营养物质。而且白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茶色素,对杀菌消炎有一定作用。

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采自嫩梢的一芽一二叶的鲜叶,茶汤汤色杏黄,兼具白毫银针的鲜甜与贡眉寿眉的醇厚。

教你这样泡白茶,你也会是泡茶高手!

即使有了泡茶高手啊,学一学冲泡白茶也是很重要的呢。

 白牡丹一芽一两叶,旗枪兼具,茶芽细嫩纤巧,茶叶粗犷豪放,水温不可过低,如果太低茶味难出,水温如果太高,却又会伤及茶芽。所以,白牡丹的冲泡温度,最好控制在90~100℃之间。

冲泡时,热水不可直冲茶芽,应当沿杯(或壶)壁入冲,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即不会损伤茶芽品相,又不因为茶芽大量脱毫令茶汤变浊、而影响其汤色的美感。

教你这样泡白茶,你也会是泡茶高手!

第1-2泡:初尝

茶叶慢慢冲开,汤色橙黄,滋味清甜,有一种淡淡的豆腐脑的甜味儿,犹如人生奋斗初期,苦中有笑却印象深刻。

 第3-5泡:升华

叶底越泡越开,汤水浓稠,香气更加浓郁,转化成醉人身心的甘甜,绵滑入口久久不能忘却。宛如人生巅峰,苦尽甘来。

教你这样泡白茶,你也会是泡茶高手!

第7-10泡:延续

经过滋味巅峰的阶段,茶味会逐渐略微下降,需要增加浸泡的时间维持白茶香气香味的延续。

白茶的制作方法

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的白茶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白茶的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来看看白茶的制作方法

白茶的制作方法幼嫩芽叶制成:

早春白茶幼嫩芽呈玉白色,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后随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为花白相间。   夏秋呈绿色,故白茶采摘时间只在春季二十天左右,一年一次,视气温而定,并不明确区分清明前后茶。因为白茶有个白化的过程,气温达一定值,白化最好,氨基酸含量最高,这时采摘的白茶内质也最好。白化返绿是白茶的一种特殊生理机制,叶绿素缺失是一种遗传变异体。

白茶的制作方法不炒不揉:

萎凋: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

摊凉:15分钟;

复烘:温度80-90℃;

低温长烘70℃左右。

白茶的制作方法中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发展史介绍

白茶是茶叶大师族中的珍品,汗青久长,远负盛名。我国19世纪白茶进口的汗青,已经为尽人皆知,但是,白茶来源于什么时候,却说法纷歧。

据查,陆羽《茶经》中有"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的记录,文中同时写有"茶坡"、"茶溪"、"茶陵".茶陵是"永陵谷生茶茗焉"."白茶山"是发展白茶树的山麓。且没有说永嘉县东三百里即是年夜海,就其"白茶"而言,指的是白茶树的一个种类,而没有是白茶产物。

宋朝"白茶"很是盛名。宋庆积年间,吴兴、刘异为北苑拾遗云:"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棵,而壅培没有甚,茶户惟有王免者家一巨株",这即是王家白的最先记载。随后王家白出名全国,但未见"王家白"制法与质量的描绘记录,直至宋子安着《东溪试茶录》时,将"白茶"列为茶叶七个种类之首:"茶名有七,一曰白叶茶,官方年夜重,出于近岁,园培时有之,地没有以山水远近,发没有以社之前后,芽叶如纸,官方觉得茶端,取其觉得茶端,取其第两者为斗茶,而气息殊薄,非食茶之比".因为"白茶"质量优良,互相转告,繁育扩种,仅建瓯壑源就有"白茶"十多处,数十殊。白茶多出于叶氏,这大概时"叶家白"的来由。

宋朝对于"白茶"记录,较具体的应属《年夜不雅茶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差别,其条敷阐……"这类"白茶"以其罕见而宝贵,当选作宋朝贡茶。但就其制法而言,乃属绿茶之范围,非昔日之白茶。

宋朝年夜不雅年间,继"白茶"以后,又呈现三色细芽,即小芽、拣芽、紫芽,正在拣芽根底上又创"银线水芽",其取芽办法与当今白银钱针极其附近。

明朝田艺衡"查泉小品"载有"茶之团者片者,皆出碾磴之末,总没有差今之芽茶也……""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为上,亦更近天然,且断炊火气耳……"这终身晒办法与"抽针"办法相分离,已经开端构成古代白茶制法。本来闻龙"茶笺"进一步追述:"田子执以生晒没有炒没有揉为佳,亦未之试耳".这类没有炒没有揉的制茶办法,恰是现今白茶的制法特色。将"取芽"、"生晒"、没有炒没有揉融为一体,即现今白毫银针的制法。而田子执瓯中的"旗枪",已经是白牡丹的雏形。因而,能够揣度,白茶制茶法始于12世纪,而迟成于16世纪初叶。

至于白茶的特点,望文生义,其光彩没有如绿茶葱绿,没有似红茶漆黑,没有象乌龙紫褐;而是色白如银,茶汤素芽浅淡,茶性温凉健脾。白茶起源地正在福建福鼎,19世纪初建阳、政以及、松溪等地也前后消费,种类又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等。"银针"以及"白牡丹"又列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