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亚洲最大陨石坑见证下的白沙绿茶

亚洲最大陨石坑见证下的白沙绿茶

2019-07-30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我们知道,亚洲最大的陨石坑在我国白沙,这里不仅是神秘的科技探索地,也见证着白沙绿茶千百年来的发展。这里聚祥春茗茶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亚洲最大陨石坑见证下的白沙绿茶。

  索着春茶淡淡茶香,走进白沙黎族自治县,寻找70万年前那一场地球碰撞的记忆。白沙陨石坑,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被认定的陨石坑,也是亚洲目前发现的最大陨石坑,70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一颗小行星坠落地面爆炸而成。

  这个神秘的陨石坑造就了海岛最温柔的一抹绿色——白沙绿茶,独特的茶香散发出独特的黎族茶文化。这个茶文化,如山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一直到今天,凝结成一份厚厚的农业文化遗产。

亚洲最大陨石坑见证下的白沙绿茶

  白沙茶文化系统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农场和牙叉、细水、元门三个乡镇,总面积超过7万亩,已种茶面积1万亩。

  陨石坑中茶香飘

  聚祥春茗茶了解到,在白沙茶厂办会议室内,挂着一幅卫星图,只见在山岭中出现一巨大石坑,石坑的西侧一条河自北向南蜿蜒而过。石坑就是陨石坑,白沙绿茶就种植其中。由于白沙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河水容易产生雾,西风袭来,将河中雾气吹向陨石坑中,东边,一山岭挡住了雾的去路,雾气只好长久的徘徊于陨石坑中,从而造就了独特的白沙高山云雾茶。

  与别的绿茶相比,白沙绿茶汤色黄绿明亮、清晰,滋味浓醇鲜爽、回甘,香气浓郁。令人奇怪的是,陨石坑范围之外种植的茶叶,品质、功效明显下降。

亚洲最大陨石坑见证下的白沙绿茶

  “距离陨石坑茶园3公里的一个茶场,同样品种的茶树、同样的技术,种出来的茶就不如白沙绿茶的口感好,”吴海江说。

  白沙农场工作人员介绍,白沙绿茶主产于陨石坑范围内的丘陵坡地。土壤中许多植被残留物日益堆积,表层腐殖层深厚,表土层40厘米至60厘米左右,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生物活性较强,有机质及矿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一般的茶树品种,在其它地方定植需经3年的管理才能正式投产采摘,而在陨石坑范围内一般只需2年即可。

  全球共有19个陨石坑,而海南白沙的陨石坑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被确定的陨石坑。据检测,种植在陨石坑范围内的白沙绿茶所含氨基酸、酶类、芳香物质、多酚类和生物碱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于其他同类产品,成品茶的水浸出物指标43.2%和水溶性灰分志标71.4%,远超国家规定的34%和45%的指标。

  如今,“白沙绿茶”头上的光环不计其数,已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白沙牌”白沙绿茶商标已被收编和认定为“中国知名商标”和“海南著名商标”,并被选编入《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等。

  吴海江说,海南适合发展茶叶,茶叶生长快,采摘期长,产量高,收获季节比内地茶园早1-3个月,每年元旦前后就有早春茶陆续走上市场。因为上市早,海南茶被称为“华夏第一早春茶”。

  海南茶史近千年

  春天,白沙峨剑岭下的白沙茶场一片翠绿。远远望去,一层层漾开的绿色犹如一幅长卷。漫步茶园,茶树尖上片片嫩芽,带着露滴,灵气十足,摄人心魄。白沙茶场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1958年白沙农场建立后便开始垦荒种茶,并进行加工。

  不过,聚祥春茗茶认为,白沙茶叶历史却源远流长。调查组调研发现,黎族人民自古有采摘五指山脉的野生大叶茶治病,如果从此算起,海南茶事已有近千年历史。据考证,海南野生大叶种茶是从茶的起源中心四川金佛山野生大叶茶逐渐演变而来,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区。因长年生长在云雾山中,耐冲泡,条索肥壮,香气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鲜爽,具有药疗保健功能。明正德六年《琼台志》中就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

  海南大学教授柯佑鹏说,白沙境内的先民早有种茶的习俗,饮茶成为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关于白沙绿茶的历史和成因,有一段民间传说。

  很久以前,黎族先民上山围猎,追捕得很辛苦,身上携带的水也喝光了,口干舌燥又非常疲惫,便坐在一丛长势葱绿的小树旁歇息。这时,一位老猎手信手摘了几片嫩叶放在嘴里咀嚼,没多久便不觉得渴了,精神也好了起来。众人于是纷纷采摘这棵树上的嫩叶咀嚼,休息片刻便消除了疲惫。此后,当地的黎族人都学会咀嚼这种生津又止渴的树叶。后来有一位小伙子将其采摘回去,经过烘焙、揉搓、烤干等加工后,储存起来以备平时之用。当地人发现,经过简单加工的树叶用热水冲泡后饮用,不仅清醇爽口,而且具有消除腹胀、清肝润肺、清热降火等功效。从此,当地的黎族同胞把这种树当作“神树”来保护,并移种于山寨周围,以便平时采摘。

  白沙茶场茶树品种最初主要为海南本地品种,后来陆续从云南、福建等地引进一些优良品种。令人称奇的是,经过多年的培育、繁殖,引进的茶树品种的长势竟比原产地的茶树更旺盛,芽芯更粗壮,叶片更鲜嫩肥厚,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白沙绿茶”曾多次获得广东农垦绿茶评比第一名,1990年就被指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绿色饮料”,1991年至今连续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并先后获得省部优质产品称号30余次。

  白沙绿茶可常绿

  农业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也需探索开拓动态传承的途径、方法,努力实现文化、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逐步形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机制。专家表示,白沙绿茶就可以进行有效探索。

  调查组关注到白沙绿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周边其他的遗产,陨石坑即为地址遗迹,而周边地区还有印妹遗迹(汉代聚落遗址,发现大量印纹硬陶残片)、新村(新石器)遗址、什才村遗址(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现了石斧等石器农具)等。

  “农业文化遗产与其他遗产、遗址的保护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专家表示,历史上很长时期人类的活动都是围绕农业,很多历史遗址、风俗、歌舞等均与农业文化息息相关。

  调查组表示,陨石坑、印妹遗址等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可以将其与绿茶文化串联起来,建立主题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普旅游等活动。同时,让游客体验采摘茶叶,观看绿茶加工工艺流程,浸泡绿茶,品尝绿茶,从而推广白沙绿茶文化,打出品牌。

  “白沙绿茶可以长期‘绿’下去。”柯佑鹏说,白沙属山区,大多数农户种植木薯、甘蔗等,茶叶收益比前者均高,以1亩来对比,茶青收益3850元-5250元,甘蔗收益为1800多元,木薯收益为1400元。如果结合旅游和农业文化,白沙绿茶附加值还有很大潜力可发挥。

  白沙绿茶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已经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柯佑鹏认为,利用其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白沙绿茶产业规模,推动白沙绿茶产、加、供、销和旅一体化发展,拉长白沙绿茶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发展来推动农民增收。

  此外,种植绿茶还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据专家介绍,目前白沙农户更多地种植木薯、甘蔗等短期经济作物,而这种短期经济作物在以丘陵地形为主的白沙县容易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如在儋州市坡地25度的木薯试验地记录到亚洲最高的土壤流失量,每公顷流失261吨干土,相当于每生产1吨鲜薯就流失14.3吨干土。而茶树根系远比木薯和甘蔗发达,固土功能较为显著,并且茶树为多年生植物,因此茶树的生态功能比甘蔗和木薯更佳。

本文版权归厦门聚祥春实业有限公司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有用+10
分享

峨眉竹叶青的工艺介绍,如何品鉴?

峨眉竹叶青的工艺介绍,如何品鉴?

采撷

竹叶青茶的采撷是一丝不苟的。采撷的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以饱满均匀者为最佳。清明前3~5天,是采撷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不同季节的竹叶青茶沏泡开来的汤色和口感是完全不同的。

春茶汤色黄绿明亮、清澈,口感浓醇回甘;夏茶汤色略带浑浊,口感变为略带苦涩;秋茶汤色黄绿,口感淡雅平和。三者相较,只有春茶是最上品。清明节前,正是白雪未尽、春芽初萌之时,这正是古人将竹叶青茶尊称为“峨眉雪芽”的来历。

古时,采茶人多是妙龄少女,纤纤素手,与青青雪芽相映成趣,怕不又是一番美景。

加工

竹叶青的制作工艺是十分精细考究的。新鲜的茶叶,在适当摊放之后,需得历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的工序,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定型干燥,茶叶才能达到扁直平滑、碧绿显毫、形似竹叶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品茶秀外慧中,色香味俱全。

名茶鉴赏

竹叶青茶采用的鲜叶十分细嫩,竹叶青茶特点是:外形扁平,条索紧直,肥厚带毫,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茶汤黄绿明亮,香浓味爽;叶底嫩绿匀整。

功效

竹叶青茶具有消暑、清热、去火、化痰解毒等功效,是食疗的理想、佳品,无任何副作用。但是,冷茶对身体有寒滞、聚痰的副作用。喝冷茶不仅不能清火化痰,反而会出现伤脾、胃和聚痰的情况。所以千万不能喝冷茶,不管任何名字的茶都不能冷的喝。

双井绿茶产地

双井绿茶产地

   双井绿 产于江西修水县杭口乡双井村。双井 茶 已有千年历史,宋时列为贡品,历代文人多有赞颂,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曾有“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并曾把该茶送给他的老师苏东坡。双井绿为修水县恢复历史名茶,历史上该茶谓之双井茶。因该茶起源于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茶取地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据史载,修水县产茶始于唐盛于清,有1200多年历史,是江南著名的茶区之一,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清光绪31年(1905年),茶园面积达43万亩,年出口茶叶30万箱,茶叶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51.64%。至上世纪90年代,修水县仍有茶园面积8万亩,年产茶6万担,茶业财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县财税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双井绿茶产地

  早在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将家乡精制的“双井绿”茶推赏于京师,一时名动京华,被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苏东坡、欧阳修、司马光、梅尧臣等文豪诗人赞美双井茶的诗多达百余首。

  县志载,1958年修水茶厂特制的超级宁红工夫茶和修水茶科所特制的双井绿茶向庐山会议献礼,作为会议的专用茶获中央领导同志好评。同年,修水茶科所研制的高级宁红“山谷红”人选为国务院招待外宾礼茶。

  茶产业虽是修水县的传统产业,但也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20世纪末一度走入低靡,茶园面积由80年代的10万亩锐减至不足2万亩,企业经营艰难。2002年,修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后,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将茶叶列入农业产业化“1116”工程,作为全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来抓,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使一段时期处于低谷的茶业得到了恢复性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产值连年翻番,名牌知名,市场扩大,茶农增收,财税增长。

  双井绿为修水县恢复历史名茶,历史上该茶谓之双井茶。因该茶起源于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茶取地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据史载,修水县产茶始于唐盛于清,有1200多年历史,是江南著名的茶区之一,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清光绪31年(1905年),茶园面积达43万亩,年出口茶叶30万箱,茶叶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51.64%。至上世纪90年代,修水县仍有茶园面积8万亩,年产茶6万担,茶业财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县财税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早在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将家乡精制的“双井绿”茶推赏于京师,一时名动京华,被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苏东坡、欧阳修、司马光、梅尧臣等文豪诗人赞美双井茶的诗多达百余首。

  县志载,1958年修水茶厂特制的超级宁红工夫茶和修水茶科所特制的双井绿茶向庐山会议献礼,作为会议的专用茶获中央领导同志好评。同年,修水茶科所研制的高级宁红“山谷红”人选为国务院招待外宾礼茶。

  茶产业虽是修水县的传统产业,但也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20世纪末一度走入低靡,茶园面积由80年代的10万亩锐减至不足2万亩,企业经营艰难。2002年,修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后,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将茶叶列入农业产业化“1116”工程,作为全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来抓,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使一段时期处于低谷的茶业得到了恢复性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产值连年翻番,名牌知名,市场扩大,茶农增收,财税增长。

喝绿茶能防癌

喝绿茶能防癌!大多数人都喜欢饮绿茶,因为绿茶被大家称为万能草药,绿茶能够降低胆固醇,减轻身体的重量,除外,绿茶还能有效的抑制癌症,目前,绿茶防癌在已知的各类能抗癌的食物中名列前茅,因此,适当的饮绿茶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据了解,多年来欧美等国以及日本、韩国和我国学者对于绿茶的抗癌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绿茶能降低乳腺、前列腺、肺部、口腔、膀胱、结肠、胃、胰腺等多种肿瘤发生的危险性。据有关实验证明,绿茶中含有的20%左右的茶多酚类,也称为茶鞣酸或是茶单宁为主要的抗氧化物质,是茶叶抗癌的有效成分,它可以减少“BCL-XL”蛋白的表达(该蛋白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防治癌症的作用。

另外,这些酚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的效用,它对化学致癌物苯并芘类诱导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还能够抑制芳基烃受体分子的活性(这种芳基烃受体,在二垩英污染物和香烟中一些致癌物的诱导下,会导致生物体内某些有害基因“开启”,进而引发癌变),从而能阻断某些致癌物质的生成,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生长。

有关专家介绍,“独特的生物化学特性使绿茶的保护作用遍及多种不同的细胞,以致对多种与人发生肿瘤有关的致癌物包括黄曲霉素、氨基酸高温裂解产物、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等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