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具>紫砂茶具>解析紫砂壶坯体“发霉”现象

解析紫砂壶坯体“发霉”现象

2019-08-13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解析紫砂壶坯体“发霉”现象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尤其在湿坯干燥发白前,在泥坯的表面会产生白色斑点,类似江南黄梅天物体表面的霉斑,行内俗称茶壶“发霉”,烧结后有的呈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有的呈类似无毛的生猪皮,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壶也成为次品。

本人在配制清水紫泥时,在紫泥干粉中加自来水,也碰到了这个问题。根据自己已学到的科学知识分析,所谓的“发霉”现象其实是一种盐的饱和析出现象。

盐的饱和析出:是指已溶入的无机盐类,在湿坯干燥过程中水溶物逐渐变浓,达到或超过饱和度时,将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

紫砂泥在干燥过程中出现的盐析现象的成因一直是在探讨中的难题。根据父辈们的回忆及历史上的资料,此现象大概发生在1958年新建紫砂厂五排青砖工作间后。当初还闹了一个笑话,因为经常发生“发霉”现象,厂领导把它作为一个阶级斗争问题,有人反映是烧窑工人在煤堆上小便产生的“发霉”,厂领导信以为真还真去处理烧窑工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个原因,才作为一个生产工艺难题公开征集解决办法,由于盐析过程中盐类结晶时需要时间,干燥时坯体表面所处的环境决定了结晶的程度。夏天由于气温度高,空气中湿度小,坯体表面水份挥发快,表面发白快,盐类不易在坯体表面结晶,故天热时结晶现象(发霉)不是太严重;反之,天冷及黄梅天则非常严重。

解析紫砂壶坯体“发霉”现象

那么,为什么只是在58年合作社成立后才出现这种现象呢?

根据对比分析,我觉得从生产工艺上看,主要有两个条件发生变化才导致了紫砂泥“盐析”现象,也就是“发霉”。

其一:泥料的渥堆、粉碎方式的改变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