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与大家分享熟普洱茶的喝法

与大家分享熟普洱茶的喝法

2019-08-17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与大家分享熟普洱茶的喝法

  熟普洱茶怎么喝,熟普洱茶的喝法和生茶有什么不同吗?今天小编就爆料一下关于熟普洱茶的喝法。

  熟茶也要看是饼茶等紧压茶、散茶或者茶头。茶头一般用干净的壶煮着喝,才能煮出茶头的精髓。散茶的级数不同耐冲的程度也不一样。散茶出茶味较快,而且相对紧压茶和茶头来说没这么耐冲。所以一般用大杯或者壶和盖碗冲都可以。

  但是不要焖的时间太长,尽量出汤快一些。紧压茶也就是一般的饼茶、砖茶、沱茶。熟茶一般很少是一口料的。大多是中间包心和外面洒面的。所以冲的时候,最好用手掰下来,这样口感比较均匀,面、里、底三层都有。这个前几泡可以稍稍的闷一会,这样可以将茶叶泡透。三泡左右就开始正常出汤。而且每次把壶里的水倒干净。不要留上一泡的茶水在里面。而且茶在冲之前,至少要先洗二泡。然后水一定要烧开。

  喝熟茶的时候可以让茶的温度在温的时候,一般在40—60度之间来喝这样比较方便体会茶的味道,一杯茶可以分三次喝完,茶汤入口之后可以在口腔里面停留2—3秒让口腔里面的器官充分感受普洱茶的味道。

  熟茶在品饮的时候还有就是要感觉茶的厚度,一种质感,因为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要在38%以上,普洱茶的质感明显与否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指标是否可达到。

  熟茶在喝的时候就是要感觉茶汤入口如喉的爽滑程度如何,在舌面和喉部可以感觉到润滑,就好象在用手轻轻触摸非常光滑圆润的于石一样,丝毫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熟茶生津没有生茶那么的强烈,但是品质好的熟茶生津依然持久。
有用+10
分享

知名普洱茶山的茶叶口感滋味、香气及汤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下面就来看看部分知名茶山的口感滋味、香气及汤色。

  革登山:茶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橘黄。

 

  莽枝山:茶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橘黄。

 

  倚邦山:茶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橘黄。

 

  蛮砖山:茶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漫撒山(易武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攸乐山:茶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橘黄。
 

  南糯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橘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千年的栽培型茶王树。

       布朗山:茶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橘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

 

  巴达山:茶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橘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南峤茶山:茶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橘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勐宋茶山:茶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普洱茶粗枝大叶好,还是细芽嫩叶好?

  普洱茶在很多方面与其它茶类不同,总有些特立独行的味道。

 

  印象中的普洱茶,粗枝大叶的居多,与小家碧玉的绿茶们相比,显得粗犷彪悍,那么是不是普洱茶粗枝大叶就比细芽嫩叶的好?

  这便涉及到茶叶树种和原料级别方面的选择。

 

  树种

 

  普洱茶选择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的原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各种版本的茶类书籍和资料上都有介绍,此处不再详述,只捎带地概括一句,无非就是“外形上叶大、芽肥、梗嫩、毫多,内质中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优于小叶种和中叶种,最适合加工具有后期转化潜力的普洱茶”

  云南大叶种的成熟叶子

 

  原料级别问题

 

  普洱的等级划分,只有在鲜叶时有明确的用芽叶的含量来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级标准,在晒青茶(生散茶),熟散茶的等级划分时,用芽叶的含量这个维度已经不能成为严谨的分级标准了(毛茶或散熟阶段,级别的选定是通过筛分来进行,筛出来的那些宫廷级料,芽头里边混有多少细碎茶叶可想而知了,所以甭拿现在的宫廷普洱与历史上的宫廷相比)

  宫廷普洱散料熟茶

 

  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

  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二级:一芽二叶、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40%以下;

  三级:一芽二叶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四级:一芽三叶、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五级:一芽三叶、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嫩度和持嫩度

  虽然普洱茶原料分级是根据茶叶嫩度而定的,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但普洱茶并不是嫩度越高,品质越好,特别是对于生茶来说。芽头越多,滋味反而会显单薄,且耐泡度相对低。而茶叶、茶梗相对多的原料,有助于协调普洱茶的口感和厚度,耐泡度更高。所以普洱茶并非原料等级越高,品质越好。

  对普洱茶品质影响更大的因素是鲜叶的持嫩度。茶树芽叶保持嫩度的时间长,我们称之持嫩度好,自然是加工普洱茶的最佳选择。嫩度和持嫩度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一株一芽四叶的鲜叶,我们说第一叶比第二叶嫩,第四叶比第三叶老,这是嫩度问题;如果这片茶园A采的一株一芽四叶整体上较另一片茶园B采的一芽四叶嫩些,那么我们说A茶园的持嫩度较B茶园的高,这就是持嫩度问题。涉及到具体采摘:A茶园我们就可以采一芽四叶,对B茶园,如果第四叶偏老,就采一芽三叶。

 

  云南茶区山地多,不同的气候、海拔、降雨、土壤、森林植被条件下造就了不同风味的品洱茶品,即所谓“一山一味”。而这“一山一味”从茶树的生长形态和鲜叶采摘的持嫩度上就开始了。比如易武茶区和勐库茶区的鲜叶持嫩度就比勐海茶区的高,古六大茶山中,漫撒茶山的就比倚邦茶山的高。

 

  持嫩度越高并不意味着品质就越好,所以我们不能得出“勐库茶好过勐海、或曼撒茶好过倚邦”的结论,持嫩度只是鲜叶采摘的一个依据,持嫩度高只能说明鲜叶产量高、更容易采摘,而持嫩度底的茶园,为了追求产量,往往采一些长老的叶子和木质化的茶梗故而影响品质(实际情形又相反,后面部分再详述)。

 

  粗枝大叶好还是细芽嫩叶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单芽嫩叶制成的普洱茶口感、厚度以及香、甜等指标不如拼有老叶长梗的(当然前提是持嫩度要好,这些老叶长梗均保持一定的嫩度。)

  从纯料来看,一芽一叶的鲜叶制成的普洱茶品质不如一芽二叶或三叶的。从拼配来看,高级别的原料要拼一些低级别的原料,其目的都是一样——为了成品口感更加丰富和协调。

 

  采摘的问题

 

  鲜叶采摘是普洱茶所有工序中的第一步,很简单的一道工序,却对后面其它工序以及成品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简单,很多茶农不太重视,量多时忙不上来便雇人去采,一来所雇之人不了解茶树特点和你所要求的成品品质走向,二来所雇之人为贪图重量(有的雇人是按斤两计算工费)或减轻负担会多采老叶粗梗(有的雇人是按天数给工钱),对后续工艺造成很大麻烦。很多成品的一些缺陷,追根溯源,祸首竟然都是由采摘不当造成。

  薄荷塘的古树鲜叶,是曼撒茶山茶叶持嫩度较高的典型

 

  采摘造成的缺陷,最常见的是采老了,比如持嫩度在一芽三叶的茶,他们采成一芽四叶甚至一芽五叶,3公分长的茶梗可以采到5、6公分,显然,多出来的不是黄片就是木质化的茶梗了,除了增加后面工序的工作量(捡黄片),对茶品的外观和品质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采摘不当的雨水茶

 

  按理这种缺陷在一些持嫩度底的茶园表现会更明显,实际上却相反!因为这些茶园(比如倚邦)虽然持嫩度底,但老叶和老梗与嫩叶嫩梗泾渭分明,如果多采,很容易被客户挑出诟病,所以采的还较为规范;而一些持嫩度高的茶园,却因为一些貌似嫩叶的“似是而非”的老叶和木质化的茶梗大量混入其中,造成采摘上的缺陷,这就是一些有缺陷的易武茶口感不纯叶底花杂的原因之一。

  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倚邦茶

 

  至于因采摘手法不当而造成马蹄梗的现象,相比上述缺陷,反而显得次要了。

  马蹄梗

普洱茶“煮茶之风”略述

  近来由于普洱茶的风行,煮茶之风油然而兴,经归纳得知,煮茶的动机约可归纳为二点:

 

  其一是因远年普洱之外观看来陈旧而有不洁的感觉,因此,基于卫生的考量,故煮而饮之。

 

  其二则是由偶然的经验得知,普洱茶于烹煮后似乎更能表现口感、滋味与香气,故只要是普洱则一定采取《煮》的方式享用之。

 

  当然,也有很多茶友不以为然,因为茶不宜久泡已是爱茶人不变的铁律,(茶一泡久百恶俱出)更何况是高温烹煮?

 

  远年普洱是否卫生?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中兴大学区教授的化验报告中己明确指出某些普洱茶的茶样中,生菌数明显偏高,但经由后续观察、对照这些茶样,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逻辑,那就是:

 

  一、凡存放不当,含水量超过标准含水量过多者,皆产生劣变现象,相对的生菌数含量亦高。

 

  二、凡经渥堆处理者,生菌数含量亦偏高。

 

  关于此点,2002年四月间云南省茶业访问团来访时,该团团长云南省茶界闻人苏芳华先生,他表示这种现象他们也有发现,经研判后证实,凡属正式厂商生产行销之产品,其实卫生要求严格,外销检查也很澈底,应该没有此种状况,但由于普洱茶有利可图,民间小作坊接受台、港甚至大陆商人订制的产品,则品类繁多、千奇百怪,其中不乏为了仿冒久远年份,在卫生条件不足的状况下,运用强力渥堆、甚至更快速陈化的方式来处理产品,因此含菌量过高的问题固然存在,其实令人担心的是,恐怕还有其它尚未察觉的隐忧,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

 

  三、青饼《包括青砖、沱、紧茶》在标准含水量状况下,存放于适当环境:不潮湿、无日照、温度稳定,就能缓慢陈化,也就没有劣变的问题,相对的,也就没有生菌寄生。因此,因卫生顾虑而把普洱茶煮饮,是合理的,但需要煮的只是来路不明的渥堆茶,存放不当的劣变茶,至于存放良好的青《生)茶,则并无卫生顾虑,也没有煮饮的必要。

 

  至于煮饮风味较佳的说法其实也是有学理可以支撑的,但并不泛指所有茶皆适于煮饮,经一群茶友反复实验的结果发现,茶只有在叶脉木化,冲泡时茶质释放缓慢被动时、才需要采取用煮的方式,其效果远较冲泡为佳。

 

  既然部份茶品须以煮饮为宜,则煮饮的器具选择,和正确的煮饮方法就不能不讲究了,笔者谨将研究心得归纳为以下简要原则供各方茶友参考指正:

 

  一、煮茶之茶壶

 

  煮茶壶的质地以陶制品为佳,因陶土之毛细作用有利于汤质的改善与表现,其中又以紫砂制品更佳,因其含铁量高,土质烧成后又呈磷片状结构,若能将壶的胎壁做得稍厚,窑烧温度稍低,使其毛细作用及蓄温能力更佳,则有可能制成最符合煮茶需要之煮茶壶。

 

  此外又因紫砂为裸泥烧成,有最多装饰可能及最内敛含蓄之原始风貌,无论功能及文化性格均难有出其右者,与茶十分亲近相融,茶友及茶艺器具开发者允宜慎重参考。

 

  煮茶壶不同于冲泡壶,切不可太小,否则在因卫生需要而煮茶时,有可能因水量不足而产生困扰。煮茶壶之设计应考虑提把或握把之隔热功能《类似煮水壶)以便持用。

 

  二、煮茶的方式

 

  基于卫生考量而煮茶时,因需高温久煮,故置茶量要少,并于每次投汤后立即加入热水续煮,以保持茶汤平均。

 

  因茶质释出被动而煮茶时,应以沸水为之,茶出味后应即离炉,投汤己尽,方可上炉加沸水再煮,如此反复为之,自能保持茶之美味。故壶离炉后应有隔热材质之壶垫可栖。最好备有匀杯以纳未能投尽之茶汤。

  三、煮茶时应注意事项

 

  煮茶时泰半均须以沸水为之,故应另备大容量之煮水壶、炉随时将沸水备便。

 

  煮茶时壶、炉均置于茶席上,有一定的高度,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不方便及危险,主客双方茶友都要特别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