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中的景谷大白茶

普洱茶中的景谷大白茶

2019-08-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大白茶产自普洱市景谷县民乐乡,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优良品种之一。据史料记载,秧塔大白茶种植历史有164年,清道光20年(1840),茶农陈六九从勐库茶山采得数十粒种子,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种植,当时种植的老茶树目前还在,而且长势良好。

  大白茶的制作方法,是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叶,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过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俗称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后就成为普洱毛茶。清朝时将每条茶叶拉直,制成白龙须茶,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也称为白龙须贡茶。

  特点:芽叶满披茸毛,白毫显露,肥硕重实,条索银白,存放后慢慢转变成金黄色。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香甜,蛮耐泡。此茶一芽二叶的春茶干样约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儿茶素总量15.3%、咖啡碱5.2%。本人07年时在椒江工人路“茗品茶庄”第一次喝到此茶,认为此茶比较适合那些刚喝生普者,尤其适合女士泡饮。

  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

  先种在大园子地,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而后扩种到周围十四块茶地,曾达三、四亩面积,年产三、五担茶。目前,大园子地还存活着大白茶树,其中有株基茎围达88厘米,胸围61厘米,主干分枝六个,树高4.26米,树幅35×360厘米,年产白茶六、七市斤。这株茶树是陈六九第一次所种的母树,距今已有150年左右。

  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

  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现在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发酵食品中的另一座巅峰

  首先应当确定的是,普洱茶属于最原始的发酵技术。它与我们现今的发酵工程还有很大的差距。它的制作主流一直沿袭传统的制茶方法与发酵模式。这方面的技术创新,除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了一种“渥堆”——即快速人工发酵方法外,基本上没有大的突破。而这种“渥堆”方法的出现,也只限于普洱茶熟茶的制作范畴。普洱茶传统制茶的主流——现今称之的“生茶”,即自然发酵的普洱茶仍属于最原始的发酵技术。因此,就这方面而言:

 

  普洱茶从发酵形式上划分,属于固态发酵;

 

  普洱茶从发酵工艺流程上划分,属于连续发酵;

 

  普洱茶从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划分,可分为:先是有氧发酵,后是厌氧发酵。

 

  我们说普洱茶是最典型的发酵食品主要依据上述这三方面的理由。

 

  1、固态发酵——普洱茶独特的发酵方式

 

  普洱茶的固态发酵是“静悄悄的、渐进式的一场变革”,而非发酵底物的“一场革命”。

 

  发酵食品中,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的产品很多。如我们现在熟知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等。但这些发酵食品基本都破坏了发酵底物,它们更多的注重固态发酵后的衍生物——即蒸馏酒液。因此,这种发酵方法对发酵底物改变很大,几乎是“摧毁”性的,可谓“一场革命”。

 

  但普洱茶却不同。虽然它也属于固态发酵,可它却一直与发酵底物“荣辱与共”。极少对发酵底物外形进行破坏。这就使普洱茶的固态发酵与其它很多发酵食品的固态发酵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酒类产品的固态发酵最终脱离了发酵底物的“原形”,对发酵底物的“结局”可以忽略不记。但普洱茶则始终与发酵底物相互依存,其所有的发酵过程都是在保留普洱茶原始架构下进行。因此,当我们细心观察一个陈年的普洱茶饼时,除了感觉到茶叶颜色的变化,几乎看不到茶叶条索,包括内涵物质的变化。换句话说,普洱茶的固态发酵是“静悄悄的、渐进式的一场变革”,而非发酵底物的“一场革命”。如果不是冲泡品尝,仅从外观体验,很难发现发酵对其产生的作用。

 

  因此,普洱茶是真正意义上的固态发酵,是历史上延续下来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独特发酵方法。

 

  那么,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固态发酵有什么好处呢?

 

  首

 

  先,它具备原生态最基本的要素。保留物质的原始状态,让人们对它最初的形态有直观的感受,体验它的原始风貌,这在发酵食品中采用固态发酵方法中极少见到;

 

  其次,能够保留原始形态也证明其发酵的过程(包括加工的过程)必定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如果是高温高湿,必然对普洱茶的茶叶外观产生极大的破坏。普洱茶的发酵使其产生改变,但这种“改变”有一个前提,既外观形态变化不大,真正改变的是它的内在品质。当然,这里附带说明一点,普洱茶近几年的加工也存在一些弊端,一部分企业为了加大产量,竟舍弃晒青的方法,改用更便捷的烘青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表面上没对普洱茶的外观产生破坏作用,但却因加工温度过高,使微生物与酶“失活”,造成普洱茶发酵“受阻”。因为普洱茶是依靠发酵才能达到“上乘”的佳品。失去了微生物和酶,发酵便成了“空中楼阁”。我们之所以称普洱茶是最典型的固态发酵的杰作,其关键点在于发酵决定了普洱茶是“变的艺术”。而烘青终止了普洱茶的发酵,使其“不变”或走向“霉变”,则失掉普洱茶的精髓;

 

  再次,普洱茶是极具个性化的产品。不同的选叶标准、不同的加工方法,再加上云南众多的茶区原有的“一山一茶、一茶一味”特点。让我们体验到普洱茶背后的文化属性。如果不是普洱茶特有的固态发酵方法,我们很难领略到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对普洱茶独特制法。因此,我们经常说,普洱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

 

  2、连续发酵——普洱茶最具魅力的发酵流程

 

  普洱茶的连续发酵也创造了两种奇迹:一是造就了“越陈越香”的品质;二是连续发酵的时间可延续一百年以上。

 

  云南自古对普洱茶的制作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即爷爷制茶,孙子卖茶。这个习俗实际上告诉我们,普洱茶的陈化过程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而这个陈化过程就是连续发酵的过程。也正因为这个连续发酵,普洱茶才有“越陈越香”的美誉。

 

  我们习惯上把这个过程比喻为“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转变”。一饼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其苦涩味较重,但是存放至一定的年份,比如二十年以上,其苦涩味消失,换来的是一种甘甜、一种沉香或一种令人心清气爽的别样体验。如果能够品尝到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其品尝后的感受更是难于用语言表述。这都是普洱茶的连续发酵——最具魅力的发酵流程所至。

 

  普洱茶的连续发酵也创造了两种奇迹:一是造就了“越陈越香”的品质;二是连续发酵的时间可延续一百年以上。我们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另保留完好无缺的“万寿龙团”(普洱茶)和普洱茶膏上就可证明这点。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魅力,造就了普洱茶有一个特殊的发烧友阶层。这个阶层有一个普遍的共性:都储存一定量的普洱茶。而且,这种存储不是简单意义地将收购来的普洱茶堆在仓库“一丢了事”。而是细心观察不同仓储条件、不同的温湿度对普洱茶后续的发酵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实际上,由发烧友而形成的“存茶大军”也参与了普洱茶连续发酵的过程。这在发酵食品中,与酒类(白酒和红酒)发烧友一起,形成特有的“绝代双雄”。就这个层面上而言,我们也可将普洱茶视为发酵食品中另一个巅峰。

 

  3、有氧发酵向厌氧发酵的转化——原始发酵最科学的方法

 

  普洱茶的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这两个阶段的轮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酵链条。

 

  普洱茶是延续千年制作工艺的茶品。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云南的科技工作者发明了“渥堆发酵”这一快速发酵方法。但传统的制茶方法(即现代人称之的“生茶”)仍是普洱茶制作的主流。而且,普洱茶的极品基本都来自于这部分产品。

 

  传统的制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将普洱茶的发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为有氧发酵。主要体现在普洱茶初制阶段,即晒青阶段。它包括①茶叶采摘,②脱水,③回软,④杀青,⑤揉捻,⑥晒干,⑦复揉,⑧分拣等。在这个阶段,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将叶绿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脱植基叶绿素,并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出现难得的褐变现象。

 

  在这一阶段,普洱茶的“揉捻”显得尤为重要,基本采用“重力揉搓”的方式,其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碎,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同时,多酚氧化酶在接触到茶叶的酚基低物而产生酶促反应,其涉及到的主要底物是黄酮类物质,如根皮苷、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基于表儿茶素骨架结构的一系列花青素配基低聚物(二聚体至七聚体)。完成普洱茶初级氧化阶段。即有氧发酵。

 

  第二阶段为厌氧发酵阶段。普洱茶在初制加工之后(晒青毛茶),必须将其紧压成型,即团、饼、沱、砖等。这样做目的,不仅便于后续的持续发酵,也是连接发酵的延续。普洱茶界习惯上称谓的“后发酵”就是指普洱茶在紧压成型后的长期陈化过程。

 

  紧压成型后普洱茶的发酵与前面有氧发酵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有氧发酵主要针对的是散形茶。紧压成型后的普洱茶的发酵则进入到厌氧发酵阶段。因为茶叶在紧压成型后,除了表面与空气接触外,其内部则是缺氧状态,这恰恰有利于厌氧发酵的发生;因此,普洱茶的“后发酵”基本借助的都是紧压成型的方式。

 

  其次,自然界中有氧菌与厌氧菌分工是不同的。有氧发酵更多的是完成一组物质的生物氧化,而厌氧发酵是将有氧发酵不能完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普洱茶的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这两个阶段的轮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酵链条。

 

  因此,历史上留传下来的陈年普洱茶,基本上是以团、饼、沱等紧压成型模式出现,极少见到散形茶。因为散形茶只存在有氧发酵的过程,缺少厌氧发酵的程序,必然造成散形茶后续的演变呈碳化的趋势。

班章普洱茶特点

  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意。那么班章普洱茶具体有哪些特点呢?

 

  老班章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因此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很少有其他茶区的茶有如此壮的条索、芽头的。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3年内的老班章汤色金黄明亮,3年之后金黄开始向黄红转变。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

 

  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1、标准的大叶种茶,因此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

 

  2、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但小编个人认为这是淡淡的樟香味。

  3、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

 

  4、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普洱茶制作:普洱茶与发酵菌的关系解读

  普洱茶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之一,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而制作的工艺关键在发酵工艺和发酵菌上面。

  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发酵中的酵母菌比较特殊。发酵菌为一种混合菌一般包括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等有益菌类。可用于食品添加,养殖病害防治,污水治理等等。

 

  酵母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数量较多的真菌,酵母含有丰富的酶系统,如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蛋白酶、己糖磷酸化酶、脱羧酶、脱氢酶和氧化还原酶等,对普洱茶品质形成和保健功能有重要影响。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在普洱茶渥堆中,由于湿热作用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酶的活性,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之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并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殖。当提供有利于酵母菌滋生的环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叶的品质表现为香甜、醇滑的特点。可见,普洱茶甘甜、醇厚品质特点的形成直接与酵母菌消长相关。也就是说,普洱茶所表现出的陈香、醇、甘、滑等品质特点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是分不开的。

 

  酵母与普洱茶化学成分:

  研究组分别对在普洱茶生产中添加酵母和不添加酵母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新工艺(添加酵母)和传统工艺(自然接种发酵)的茶样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差异极显著(P=0.0043);水浸出物的变化差异显著(P=0.0427);而水分和灰分差异不显著,即新工艺和传统工艺对水分和灰分的影响不大,对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影响显著。研究组还发现添加酵母发酵的普洱茶寡糖和多糖含量升高。

 

  由于黄酮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因此酵母发酵普洱茶对其保健功能是否有显著提升值得探究。咖啡碱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也显著增加,至发酵结束时,增加了24.52%。茶色素中茶黄素(TF)从原料至一翻含量增加,随后降低,发酵结束时,从4.39%下降到2.43%,下降幅度为47.61%;茶褐素(TB)增加,从原料的3.99%增加到9.68%,增幅达142.61%。

 

  酵母与普洱茶芳香物质:

 

  研究组对比分析原料与单一接种酵母发酵的普洱茶样品的芳香物质,发现接种酵母发酵,增加的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有:具有杏仁气味的苯甲醛、具有浓郁的玉簪花香气的苯乙醛、具有天然茉莉花、西芹籽香气的茉莉酮、具有紫罗兰花香气、暖和木香的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具有典型陈香的1,2,3,4-甲氧基苯。

 

  酵母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具有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D2原、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元素、辅酶Ⅰ、辅酶A、辅酶Q、细胞色素C、卵磷脂、谷胱甘肽和核糖核酸等,因此酵母发酵的普洱茶同时具有酵母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能够增加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结语:

 

  优质的发酵菌在普洱茶的发酵工艺里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能提高普洱茶的品质,提高了普洱茶的经济价值,为爱好养生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养生保健的饮品。发酵菌作为一种工程菌,在21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