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六大奇特之处

普洱茶的六大奇特之处

2019-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六大奇特之处 ①产地之奇,是指北回归线两侧的澜沧江流域;②品种之奇,是指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③制作之奇,是指后发酵的加工工艺;④形状之奇,是指有沱有饼有砖,还有大若南瓜小似弹丸等形状;⑤品质之奇,是指越陈越香;⑥饮用之奇,是指经久耐泡,十多泡之后,其味不减,其色亦艳。
有用+10
分享

为什么说有一个时期的普洱茶不好喝?

为什么说有一个时期的普洱茶不好喝?

普洱茶有一个时期,口感上比较的平淡,或者说是平庸也可以,茶香很弱或者说是几乎没有茶香了,只剩下淡淡的甘甜,和刚出来的时候相比口感差距很大很大,和陈放多年的陈茶也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这是生茶的口感低谷期间,被称为普洱茶转化周期的空档期。

这个空档期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准确的开始时间,什么时间结束,也没有准确的时间,但是其有个确切的鉴定依据,那就是刚出来的新茶那种高扬的,有些茶可以说是飘溢的,沁人心脾的茶香褪去了,而陈香还没有产生之前,在这两种茶香之间的生茶口感上落差很大,这个时候就是生茶的空档期,空档期的开始和结束与茶的本身条件有关系,与茶的压制形态有关系,还与茶的存放环境有关系。

空单器和茶的存放条件也有很大关系。在南方高温高湿,陈香出来得很快,也许茶香还没有完全散失就出来了陈香,所以在南方可能感觉不到茶的空档期,或者说空档期会很短,而在北方干燥,陈香出来得慢,因而空档期提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说普洱生茶存在着这样一个空档期,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个茶就不好喝,只能说明新茶的茶香退去后的茶,两者口感差异很大,至于好不好喝,一定要等陈韵出来后才能下结论,空档期只是个过渡期。

一篇文章让你快速地去看透普洱茶品质

这次先对部分因素(主要是原料部分)作简要说明,有启发就好,后面慢慢再详细探讨。

一篇文章让你快速地去看透普洱茶品质

关于三要素:原料,加工,存储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三要素,这个基本没有争议。相对来说,普洱茶加工工艺上难度不大,现在已经不构成影响品质的核心因素,但很多细节仍有探讨的空间。存储对老茶品质有决定性影响,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原料大家普遍比较关注,这却并不是名山古树那么简单。

关于萎凋:这是普洱茶工艺争议较大的领域之一,我们先不要通过“定义”来否定和肯定,在历史传统上还是实践当中,萎凋或多或少(摊晾)的存在,只是我们是否正视和主动运用的问题。萎凋对香气的影响也并非如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会在存储中快速消退,实践中经过萎凋而密封较好的茶,十年以上香气也未有拐点出现。所以这里还是作为一个参数来讨论,原教旨主义者可以绕道而行。

关于树种:普洱茶的树种并非是云南大叶种那么简单,实际上包括了野生、过渡、栽培;大叶、中叶、小叶的众多品种。所谓的“山头”至少包含一半品种的因素。我们同样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用主观的所谓“定义”去粗暴的界定。实际上品种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核心因素,这也是茗寿堂考量的首要因素,这恰恰是普洱茶研究最为欠缺的领域,后面会有较多这方面的探讨。

关于树龄:长期以来受利益团体的干扰,人们无法正确理解普洱茶树龄的影响,随着接触古树的茶友越来越多,树龄没有影响的谎言已经不值一提,但是另一种唯树龄论的观念也同样值得关注,因为实践中永远不会那么简单。

关于土壤:在所有外在因素当中,土壤是首要因素,但仍然是研究特别欠缺的领域。连基本的样本分析都很匮乏,更不要说各种微量元素的影响了,所以我们的探讨更多的结合实践定性分析。

关于海拔:受品鉴当中勐海味主导的影响,人们对古树的理想海拔的认知也受到局限,1400-****被认为是理想的区域。而实际上,纬度和海拔应该综合考虑。品鉴如果不只关注滋味的浓度,而把香气,层次,山韵等因素考虑进来,则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从更大的格局考量,海拔1700以上的区域可能更加值得关注。

关于生态:生态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普遍受到重视,但是往往停留在是不是原生态的阶段。当然原生态的环境会让普洱茶的层次丰富,山韵明显,但其他植物的影响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距离来说,核桃树和桉树会让普洱茶的口感下降,苦涩更加明显……。

关于气象:这包括光照,气温(温差),降水,风向等等因素。探讨起来比较复杂。气象除了空间上的差异,也要关注时间上的差异。不同年份同一山场的茶品是有差异的,除了人为,也有气象因素。举例来说:有很多人因为07年普洱茶泡沫市场混乱而对07年的原料持否定态度,但从类似葡萄酒年份评价的角度来说,07年对大多数山场来说是较为理想的年份。

关于农药:我国的农残标准对消费者并不有利,而实践当中的监管更是漏洞百出。所以作为消费者有必要自行了解。农药残留因为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所以当然对普洱茶品质有影响,同时,不同农药对口感和体感也有不同影响。大多数古树可以避免农药的影响,但要注意周边环境、除草剂、和叶面生长类肥料的影响。

关于肥料:通常认为不用肥料或用天然有机肥料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这种理解会让我们对肥料影响的判断简单化,有经验的茶农通过选择肥料(含氮磷钾等比例不同)可以调整或改善普洱茶的口感。我们提倡不用肥料或用天然肥料,同时也要对这些影响有所了解。

关于修剪:普洱茶的矮化对品质的影响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导致一些人对普洱茶采取完全放荒的策略。完全放荒当然会令产量下降,但是否令品质有明显提升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矮化不同,适度修剪并不是我们要完全排斥的管理方式……

先说这些吧,篇幅太大没人看,很多问题也只是开个头,剩下的慢慢探讨。

如何进行普洱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引言:在当下,讲到普洱茶文化,很多人都会把文化当作一个故事一样听。这根本上来说是对文化的一种单一认识,仅仅是故事并不能代表着文化。笔者认为,首先得给文化一个相对完整的解释。普洱茶文化,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文化两分说)。

 

  随着普洱茶品在全国各地的推广,普洱茶的认知度得到了空前的认知,普洱茶品的消费也连年上涨。但作为一个地域化产品,普洱茶品出去之后,普洱茶的文化并没有有效或者实时传播到销售区域,这使得人们在享用普洱茶的过程中,充满了很多迷惑。而这些迷惑久久不解决,会给普洱茶整个行业带来不好的影响。目前虽然有很多普洱茶行业的前辈在不断地传播,但这才还不够。那么,如何进行普洱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呢?

 

  一、全面了解普洱茶的文化

 

  1、按地域从产地到销售地的先后顺序梳理:

 

  普洱茶文化,拆开到地域基本面上看,就只有三个面:生产地、运输途径地、销售地。普洱茶的文化,是在这三个地域中的社会现象之一,对有普洱茶参与的地域人们的生活都有着不同层度的影响。如图:

  这三地的普洱茶文化,重点说下其中的运输文化,在以前的普洱茶运输中,经历了人背、马驼、船载等方式运输,而所经过的沿途路线(茶马古道)留下了很多痕迹,在现代被开发成了风景区,现代茶品运输交通线路的改变,无不令人唏嘘。

 

  2、普洱茶产品为核心发散开的顺序梳理:

 

  普洱茶文化,拆开来说就是几个点:1.历史,2.故事,3.知识,4.实物(文献、老茶等),5.人。而在这几个点的维度下,又可以不断的延伸,直至衔接到现在以及未来。因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故不在细说。

 

  笼统的普洱茶文化,通过面、点的拆析,大家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更多具体的地方,大家可以去请教相关方面的资深人士或者专家。

 

  二、分析普洱茶文化的需求

 

  普洱茶文化的需求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场景下产生的,进而从点逐渐到面再归于笼统的普洱茶文化。

 

  1.人在喝茶的时候遇到某个不懂的地方,例如普洱茶树是什么样子的?普洱茶是怎么做出来的?普洱茶怎么泡好喝?

 

  2.研究某个茶历史的时候,发现很多资料有疑点,随后向人请教、查阅历史资料挖掘出相关文化。

 

  3.对于普洱茶很感兴趣或者要经营普洱茶生意,从不满足简单的点到面到对整个普洱茶的了解。

 

  三、根据不同需求讲需求点

 

  现在的普洱茶文化传播,仅是普洱茶作为商品的一种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居于普洱茶的功效、功能属性方面去进行的,也就是说是从利益层面、健康层面这两个维度去进行,常听到的就是普洱茶可以收藏投资,普洱茶可以降脂减肥等。从90年代开始,普洱茶都是基于这两方面去进行传播扩散的。二三十年来,消费普洱茶的人群早已了解了这两个方面。但我们还是不愿其烦的去告诉消费者。碎片化的时代,消费普洱茶的人对于普洱茶文化接受早已不满足这两个方面。而普洱茶文化作为普洱茶的“软实力”,一直都没有跟着时代在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而在健康、利益之中,又有哪些传播是有效的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整个中国,普洱茶不是唯一健康品,带有健康属性的食品太多了,可选择性太多。而有利益的产品同样也可选择性太多。所以,仅健康、利益两个方面的文化传播,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普洱茶文化要如何进行有效传播呢?

 

  这就需要跟着时代趋势走,根据不同的普洱茶文化需求讲需求点给消费者。大家都知道提出问题不难,难的是回答。所以,消费者的普洱茶需求点是不愁的,愁的是怎么去回答,因为你的回答是普洱茶文化的传播。错了的话是会误导别人的,误导的轻点是一个知识,误导的重点是会造成经济损失的,但并不见谁为此买单。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消费者提出了问题,某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常常误导消费者。但这种现象我想是永远解决不了的,信息总是会存在不对称。

 

  普洱茶文化的需求点细分下来有N多,这里以慨括重点的形式来讲,如何能做到普洱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1.生活方式需求

 

  针对生活方式的这种需求,普洱茶的文化传播能符合的是品饮文化,而我们普洱茶品饮有什么文化呢?目前主流的是功夫茶泡法,而这种泡法好处在哪里?为什么普洱茶要这么泡?要怎么喝?很多人普洱茶有了但是依然泡不好喝不好(是什么地方制约),日常生活中茶是有了,可喝普洱茶怎么才能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方式呢?就像人每天都要刷牙洗脸一样呢?解决上面这些问题需要整个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变成茶生活方式。从某个最实际的点上来说,普洱茶的在饭后饮用,确实有刮油助消化的作用。

 

  2.兴趣爱好需求

 

  普洱茶的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一批批茶饮者走进普洱茶的世界。而这群茶饮者在某一个时间段会把普洱茶当成是兴趣爱好。这群人的需求跟日常茶生活的文化是不同的,可能他们追求的是顶级的茶品,也可能是某些特别小众的茶品。而在品饮方式上,这些兴趣爱好者是分圈子存在的,他们每个圈子的品饮方式都只会大体上相同,但其中各有各的玩法。这群人是普洱茶亚文化的开拓者,而目前现代普洱茶中流行的“古树茶”、“单株”等都是这群茶人的功劳。未来的普洱茶主流文化一定会是这群人创造的。

 

  3.经营生意需求

 

  在普洱茶过热的这些年,普洱茶销售地文化在普洱茶的进程扮演了精彩的一段,不论是台湾还是香港,亦或者广东。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老茶文化,而老茶文化得益于仓储文化。而对于老茶的品饮文化同样也是销售地的文化。那么,除了以上几个销售地,其实只要是普洱茶的销售地,如果时间过长,那么经营生意的这个的普洱茶文化是不可少的,比如现在在以上地区比较流行的一种普洱茶销售文化,购茶者喝到一款喜欢的茶,想多买一些,但卖家往往一次只会出售一小部分。这种老茶的销售的文化笔者第一知道的时候还是很震惊的。

 

  四、茶品先行,传播跟上

 

  目前的普洱茶的文化传播,很多没有取到很好的效果,是因为普洱茶文化传播跟不上茶品了。早在2014年,普洱茶中的山头茶概念被完坏了,但是某些传播普洱茶的活动或者组织,还在以山头茶这个概念再传播,其实市场中那时已经细分到了村子和寨子这个级别。最出名的老班章村、冰岛老寨、小户赛等等无不如此。而2015年易武乡的丁家寨被细分到了某几片地(香椿林、一磨扇。。。)。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细直到所有的优质茶树被公布于世。而来看看我们的普洱茶传播,还是仅停留在一个混淆的概念上。那么,普洱茶文化的传播难道是仅停留在信息不对称上?在交通和信息发达的今天,任何的不对称总会被打破,只是打破的人只是少数人而已。在此,我认为,传播,应该是及时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