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哪里的碧螺春比较有名

哪里的碧螺春比较有名

2019-09-0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江苏苏州的碧螺春比较有名,碧螺春产自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地区土壤质地比较松疏很适合茶树的生长。

碧螺春简介

碧螺春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创制于明朝。乾隆下江南时已是声明赫赫了。太湖地区由于茶树种植与果树之间,所以生产出来的碧螺春带有特殊的花果香味。洞庭湖的历史也是比较沧桑的,大自然带着沧桑可谓碧血丹心下孕育出碧螺春,具有独特的幽韵。碧螺春产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多是果木与茶树间作,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着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在金庭镇当时称之为西山镇,在西山镇中有十二个行政村都种植茶叶。主要的茶区在东村、衙甪里、缈村等一带。剩下的其它各个村落也有所产量。而东山镇中以碧螺、双湾、杨湾、陆巷、莫厘五个村为主要产区。两个针产出的产业越有294.7吨,其中碧螺春产量有152.3吨。洞庭湖的传说可谓是古老,历史文献资料中就记载着这么一句话:洞庭中西尽处,有仙人茶,乃树下之苔藓也,四皓采以为茶。

碧螺春的特点

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翠隐,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嫩)三鲜(色,香,味)之称,是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中外。

绿茶碧螺春
有用+10
分享

【电视剧步步惊心】之“碧螺春”

【电视剧步步惊心】第六集,八皇子送若曦一本《茶艺》,其中有“碧螺春”和“毛尖”的描述,后来若曦职至御前侍奉,担任奉茶领班。
    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十八年南巡太湖,赐名吓煞人香茶为“碧螺春”。看来康熙爷确实很喜欢碧螺春的。

1(42.55 KB, 0)

2012-3-7 18:31

碧螺春为何得名洞庭碧螺春,康熙帝题名!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只要是品饮过碧螺春茶的人,都被它嫩绿隐翠的颜色,柔匀细嫩的叶底,清香幽雅的香气,鲜爽生津的韵味所深深吸引。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来历,却一直鲜为人知。

康熙帝对“碧螺春”的题名

明清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由鼎盛而走向终极的阶段。这期间,由于清代几位皇帝对茶文化的推崇,使得团茶、饼茶逐渐边茶化,末茶几近衰落,而叶茶和芽茶开始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导方向。清代康熙帝对“碧螺春”的题名,可以说是品味叶茶和芽茶成为世风时尚的一个标志。

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陈康祺《郎潜纪闻》和《清朝野史大观》等书的有关记载说,“碧螺春”原是一种野生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峰石壁缝隙间,此茶清香幽幽,飘忽不散,时浓时淡,若有若无,于是,当地茶人用吴语惊呼道:“吓煞人香!”于是,“吓煞人香”又成了这种茶的土名。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南巡到洞庭东山,江苏巡抚宋荦派人购置了当地制茶名手朱正元精制的品质最好的“吓煞人香”进奉皇上。康熙皇帝品尝后,顿觉清香醇甜直透肺腑,好茶!但一听说这茶名叫“吓煞人香”,又觉粗俗不雅,于是很想给它重新取个名。

在文化上早已被“汉化”了的康熙皇帝非常熟悉古代的一些咏茶诗词,如苏轼曾说:“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试焙新茶诗)),又如李清照说;“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小重山》)。“武林春”也好,“一瓯春”也好,都是指代茶叶。于是,康熙皇帝根据此茶色泽澄绿如碧,外形蜷曲如螺,恰好又在春天采制于碧螺峰上,欣然将它题之为“碧螺春”。

这一改,确实富有诗意,文雅得多,也贴切得多。“碧螺春”从此成为贡茶,当地官吏每年必采办朝贡进京。

台湾地区仅存的炒青绿茶----三峡碧螺春:鲜翠如春,嫩白新芽

台湾三峡碧螺春属妙青绿茶,主要产地位于台湾北部地区的台北县三峡。“碧”指的是茶汤如翡翠般翠绿,“螺”是指茶芽外形细紧弯曲如螺旋般,有白毫交乘覆盖,而“春”字,以其最佳之采收季节春季嫩采为主,故名碧螺春,多以青心甘仔为品种,另有一个故事是说,相传在早产于中国浙江洞庭湖区时,叫做“吓煞人香”,康熙皇帝认为名称不雅,故更名为“碧螺春茶”,也有人称为“碧萝春”。
饮过台湾地区仅存的炒青绿茶三峡碧螺春的朋友,都会着迷于她们优雅如春日万物萌芽般的鲜嫩口感,仿若能见万物历经寒冬摧折下,历经风霜后,春日回暖阳光洒落大地,雾气迷蒙略带神秘感的森林气息。
三峡碧螺春,成品茶干外形为条索,色泽多呈现浓绿至墨绿,干茶有绿豆香与细微的海苔味。泡开的茶汤有明显的芽茶、蔬菜、蒸鱼以及些微的豆香味。水色偏黄绿,香气高昂,滋味鲜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