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信阳毛尖>信阳毛尖鉴别>信阳毛尖鉴别方式

信阳毛尖鉴别方式

2019-09-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信阳毛尖,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信阳产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这里地势高峻,一般高达800米以上,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颇多。清乾隆年间有人道:“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长伴山中客。”这里还有豫南第一泉“黑龙潭”和“白龙潭”,景色奇丽,诗人赞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泉。溅花飞雾雪,暄石向晴天。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这缕缕之雾滋生润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

信阳毛尖风格独特,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甘生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子香。 欲得毛尖独特风格,须知细采巧烘炒。采摘是制好毛尖得第一关,一般自四月中、下旬开采,全年共采九十天,分二十到二十五批次,每隔两三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或初展的一芽二叶制特级和一级毛尖,一芽二三叶制二三级毛尖,芽叶采下,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级炒制。摊放的地方,要通风干净,摊叶厚度不超过五寸,摊放时间不超过十小时,鲜叶经摊放后,进行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次炒。炒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并轻揉。鲜叶投入斜锅中,每次投叶750克,用竹茅扎成束的扫把,有节奏地挑动翻炒。经3-4分钟,叶变软时,用扫把末端扫拢叶子,在锅中呈弧形地团团抖动,使叶子初步成条。炒熟锅是用扫把呈弧形来回抖动,予以紧条和理条,使茶叶外形达到紧、细、直、光。然后将茶叶摊放在焙笼上,约经半小时,再放到坑灶上烘焙。直至成品

信阳地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地壤条风味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无与伦比.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信阳毛尖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茶优质奖状;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名茶;1985年被选送到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展出。销往国内20个省区以及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深受欢迎。

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足以证明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一座青山竖起一道风景,一潭碧水蕴含万般风情”概括了信阳的山青水秀与人杰地灵。那里集奇峰怪石、珍木异兽、云蒸雾绕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有着“云中公园”之美誉。距信阳市西6公里的南湾湖,更以湖宽、水秀、岛多、林茂的特色令人向往、引人入胜。

信阳毛尖茶主产区为“五云两潭和一寨”,均在信阳县西南部深山区。山上山峦叠翠,云雾弥漫,清溪潺潺,土肥茶香,风光无限。王延世在《游白龙潭记》中描写道:“扶掖至潭右一岩如广,大石离列可座而饮食,敲石火温所携酒,炙烹蚧茗,色味俱绝。”还有诗人樊鹏有诗云:“我隋振鹭侣,西眺开愁颜。举酒啜佳茗,极赏暮言还。”可见诗人游览名胜,不忘以茶助兴。

信阳毛尖属于锅炒杀青的特种烘青绿茶。茶叶形状属长条型,干茶色泽翠绿或绿润;汤色属浅绿型,汤色、叶底均呈嫩绿明亮;香气清香型,并不同程度表现毫香、鲜嫩香、熟板栗香;滋味具有浓烈型和浓醇型特征;内含物质丰富,滋味浓醇鲜爽、高长;叶底芽叶完整,匀称。

信阳毛尖这朵奇葩,能经久不衰,名扬古今中外,与那里的民俗风情、名山、名寺、名水,以及诗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难解之缘,也因此构成了信阳特有的茶文化。

一、干看评外形

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茶叶,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一是看是否具有熟板栗的香气;二是辨别香气的高低;三是嗅闻香气的纯正程度,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是优质茶。

其次,抓一把茶叶平摊于白纸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凡色泽匀整、嫩度高,条索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二、湿看识内质

湿看,就是开汤审评。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一般先取茶叶3-5克,放入白色瓷杯中,然后冲上滚沸适度的开水200毫升左右。开汤后,应先嗅香气,接着看汤色,先尝滋味,后评叶底。

(1)嗅香气

茶叶经杯中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好茶 。

(2)看汤色

看汤色应及时进行。一般在茶叶冲泡3-5分钟后,倾出杯中茶汤于另一碗内,在嗅香气前后立即进行。凡属上乘的茶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

(3)尝滋味

滋味是靠人的味觉器官来区别的。一般认为,绿茶茶汤浓醇爽口,属上等绿茶;如果平淡涩口,多为粗老绿茶。

(4)评叶底

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看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

有用+10
分享

信阳毛尖分档有学问

  很多人都喜欢饮用信阳毛尖,喜欢信阳毛尖自身独特的口感,但是你知道你所饮用的信阳毛尖是什么等级的吗?关于信阳毛尖的分档其实是大有学问的,为了方便广大茶友们以后购买信阳毛尖,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信阳毛尖的分档的学问吧。

  信阳毛尖按产地档次大体可按如下所述分。第1档次:浉河港乡境涵养盖黑龙潭、白龙潭、四望山、何家寨等和董家河境内的车云山等有些高度的山头所产的大山茶。离南湾湖较远深化大别山系的大田、胡岗、林场、白庙、丰家冲、黑龙潭等村茶山海有意抬高,所产信阳毛尖大山茶。

信阳毛尖分档有学问

  第1档次茶区约有两万多亩,占整个儿信阳茶区的约1/50强。第二档次:浉河港乡除大山茶之外的小山茶和董家河乡除大山茶之外的局部小山茶(董家河只是向迩浉河港的局部小山茶产区还可以,向迩南湾的不可以)。那里面位于南湾湖边的郝家冲、西湾、白云寺、马家畈、夏家冲、桃园、陡坡、黄庙、易庙等村茶山海拔低,所产毛尖称为小山茶。

  第二档次约略有十万多亩,占整个儿信阳茶区的约1/10;第三档次:信阳市其他产区的毛尖,其品位绝大多只能是平常的茶叶,不中算上名茶。从手动摘取到加工都没有第1和第二档严明。当然价钱没法比,也正是这档毛尖的数量多显露出来,以致市场上的一、二档信阳毛尖越来越难找,以至于不断有被拘留人疑毛尖仍然十大名茶吗?第三档次约有100多万亩,这是啥子概念?奉告你如此的官方数值,产茶大省浙江茶园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200多万亩,信阳约略是其1/2.

  第1档和第二档在握动摘取、制造、加工几无差别,甚至于由于小山茶不受冻,出芽齐,在外形上还要优于第1档次。但是口感、滋味儿、耐泡度都要差的远。各位茶友在浉河港买茶时要加意这一点儿,不要纯粹看外形买茶。第1档次无上档的极不容易得到到,价钱,说真实的话,连我自个儿都没法说,从800-2000纯粹看茶农要若干,能买这种茶的也不放心上价钱。前两档茶和第三档茶单从外形上就不难辩白。信阳当地的小山茶基本没有市场,就总算卖小山茶也不会说自个儿的茶叶是山包的,信阳市本地人要是买到达小山茶是要被人笑的。

  通过以上关于信阳毛尖的内容,相信大家对于信阳毛尖的分档的学问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在以后选购信阳毛尖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以上对信阳毛尖的介绍选购性价比最高的信阳毛尖,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饮用的信阳毛尖的口感更加纯正。

茶毫越多信阳毛尖越好吗

  信阳毛尖的芽尖上面有很多十分明显的细微绒毛,那就是茶毫,它含有丰厚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相对来说鲜叶嫩度越好,茶毫就越多,茶毫能够作为茶叶嫩度的一个目标;但茶叶的好坏完全由茶毫多少来衡量也有失偏颇的。那么信阳毛尖上面的茶毫越多越好吗?相信很多人都很迷惑,下面信阳毛尖专卖小编给大家解答一下!

  在信阳毛尖加工的进程中有一道工序叫做熟锅,熟锅的目的是干燥茶叶,促进茶叶香气物质构成,同时也就能够去掉茶叶的茶毫,构成其特有的质量特色,所以信阳毛尖等茶不能用毫毛的多少来决议它的等级。

  信阳毛尖鲜叶在加工进程中一部分的羽毛会脱离,沾附在茶叶的外表上。信阳毛尖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茶毫中丰厚的氨基酸以及其它的有效成分也溶于其间,然后也增进了茶汤的香气和味道。

  茶茸毛多是茶树种类特性,一起对茶叶的外形起到必定的保护效果,也是幼芽和优质茶叶的标志。茶叶羽毛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成分均极明显低于茶身中的含量,而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茶身中的含量。

  信阳毛尖叶茶毫多,冲泡出来的茶越具有毫香味,茶毫多的信阳毛尖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不宜作为断定质地好坏的标准,信阳毛尖的质量由许多要素概括出来的结果,比如产区、采摘时刻、制作工艺等等,而不是单单看茶毫的多少。所以茶毫的多少与信阳毛尖的好坏没有关系。或许茶毫多是干茶质量恒量特征之一,静静的欣赏它,无需过于寻求茶毫的多少。



乌龙茶怎么泡信阳毛尖如何泡-茶道之美的来路

乌龙茶怎么泡 信阳毛尖如何泡-茶道之美的来路



茶道之美的来路

日本有许多“道”,如花道、剑道、武士道,最大的道似乎非茶道莫属。古时候拿来茶,又不断把其他从大陆拿来的东西往饮茶这件事上添加,茶室建筑、庭院设计,铁器、陶器、漆器、竹器的工艺,书画的悬挂、花草的摆设以及佳果点心、菜肴的料理等,都为打造其道而日益精致。日本文化几乎就是藉茶道发展起来的。日本的生活从艺术来说茶道是基础。陶艺家、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说:茶道是“审美的综合大学”。看茶道表演,觉得本该唱主角的茶,那种绿绿的粉末状“抹茶”,反而不大被重视。



茶道,原先叫“茶汤”,自江户时代初期叫开了“茶道”。《广辞苑》解释:茶道是以茶汤修养精神、探究交际礼法之道。把生理上的渴饮搞成一种形式,去掉其游艺成分(如今中国卖茶叶的店铺搞一两个美女表演,称之为茶艺,确然只是艺),附加精神性,变革为修行,可谓饮茶三层次,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远看像表演,近看是修行。茶会,也就是招人喝茶的活动,主人是演员,客人也参与演出,好像能信阳毛尖如何泡乐舞台上伴奏伴唱之众。大概茶道这个词过于形而上,现今茶人也多是用茶汤的说法,倒是我们中国人凭自己对汉字的想象远远比日本人更中意这道字,玄之,又玄。明治时代美术界领袖人物冈仓天心说,茶道是“乔装打扮的道教”。当初立茶道,日本人用老庄做注脚,如今中国人说茶道只认它是日本的。日本人说过去的事情常用些近世以及近代的用语,而我们照搬过来,往往用中国现代乃至当代的意思来理解,自不免有误。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老早就有人从大陆之南渡海而来,喝茶这件事也随之带入日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若以史料为证,那么,和尚永忠留学我大唐三十余年,时当撰写《茶经》的陆羽去世第二年(805年)归国,越明年,向嵯峨天皇献茶。不过,从别处拿了来未必就落地生根,朝廷、寺院的饮茶之风没大刮起来。大陆折腾到宋朝,荣西时隔二十年再度去取经,1191年归国。翌年源濑朝受封征夷大将军执掌天下,史称镰仓时代,从此天皇靠边站,直至1945年战败,日本基本是武士即军人掌权。荣西不单取回了真经,开创日本临济宗,还带回来茶种,送给栂尾的高山寺栽种,又著有《吃茶养生记》。这回是武士全盘接过来禅与茶。他们杀出了激情岁月,正需要用一种文化洗掉战袍的血腥,并借以抗衡京都贵族所延续的王朝文化,将自身贵族化。

种茶由栂尾扩大到宇治,其他地方也跟着栽培,品种多起来。室町时代——自1338年足利尊氏被封为征夷大将军,至1573年织田信长把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赶出京都,也学宋人玩起了辨别游戏,再变为赌博的斗茶。栂尾以及宇治所产为“本茶”,其他则属于“非茶”。请人品茶,聚众斗茶,要布置一下环境,挂上画,摆上花,拾掇庭园,洒扫路径,乃至炫富争豪。毕竟茶的产量、品种都有限,不能像中国那样下功夫品,以助谈兴,便掉转眼光看器物。当时的名贵是来自中国的舶来品,叫“唐物”。对中国文化的敬畏之心古已有之,拥有了唐物似乎著名绿茶就拥有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优越感。最被珍重的天目茶碗是福建建窑烧制的,留学的僧人从浙江天目山的佛寺里拿回来,故名天目。

织田信长好茶,强取豪夺地收集唐物,并用来赏赐。师事过武野绍鸥的武将松永久秀谋反,织田让交出“平蜘蛛”茶釜免罪,松永不献,砸碎了茶釜同归于尽。泷川一益是织田信长麾下的四大天王之一,论功行赏,比起大片的封地,他更为没得到织田的“小茄子”茶罐而丧气。

饮茶渐成风,茶碗却不够用,于是把大陆日常吃饭的碗、喝水的碗乃至笔洗,杂七杂八都派上用场。据说千利休喜爱的云鹤茶碗本来是朝鲜半岛上用来喝汤药的,德川将军本家传承的天下三茶罐之一“初花肩冲”居然是杨贵妃用来抹头发的香油壶。禅寺行“茶礼”,如法炮制中国寺庙仪式化的饮茶方式,再传入民间,甚至先于滋味,讲究的是形式。这也是因为形式更具有文化性,能显出对文化的崇仰,借以自尊。民间学权贵也凑到一块儿喝茶,用不起唐物就顺手拿日常器物代替。起初看似矫情,甚至有点变态,渐渐地见怪不怪,喝得美滋滋。扯上二尺红头绳,穷人自有穷人的做法和美法,说不定街上流行破牛仔裤就是从破衣烂衫中发现的褴褛美。

有个叫村田珠光的和尚,1474年前后在大德寺跟一休参禅,悟得佛法在茶汤中。“茶意即禅意,不知禅味则不知茶味”,“茶事,以禅道为宗之事也”,这茶喝起来就有了禅味,茶禅一味。珠光说:“茶汤出于禅宗,专事僧之行”,此道第一不好的是心的我慢、我执。村田珠光以及武野绍鸥、千利休一脉三人都曾在大德寺参禅,把禅的思想附会到茶汤里自是顺理成章。大德寺的鼻祖是跟南浦绍明参禅修行的宗峰妙超。南浦到宋朝留学,地在产茶的杭州,归国带回来茶台子、釜、风炉等一套茶具,还有七部关于茶的书,就藏在大德寺,自然也传承铁观音的功效中国茶礼。最表现禅意的是茶室里悬挂的墨迹,禅者所书,据说始于珠光把一休当毕业证书赠与的宋禅僧圜悟克勤墨迹(国宝,藏东京国立博物馆)裱褙挂上墙。与图画相比,从墨迹读懂禅意也需要一点文学修养。到了千利休,甚至把挂轴举为茶道的第一道具,而墨迹在挂轴中第一。“用禅者的墨迹,心底感受放下万事不执着的言辞,使自己的心大为安闲。”

村田珠光从俗从众,不再专注于唐物,偏向接待客人的精神,此即茶之道。开始用日本人制作的“和物”,唐物也选用粗糙简陋的东西,从而混同了和汉之界。能够从中国文化的残次品里发现日本美,也是因尊重唐物,靠唐物的古典美练就美的观照力,得以在看似粗陋的日常器物中选出富有生命力的造型,形成一种新的审美。茶杓也不用银的、象牙或水牛角的,用竹子做。搭个草庵请喝茶,称作草庵茶,这就是“侘茶”。不过,“侘茶”这个词是江户时代才有的。千利休的高徒宗启著《南方录》强调精神论,所述千利休的观点和喜好是后世茶道的基本,对“侘茶”观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被视为茶道的圣书,其实此书是江户时代的伪作。珠光主张不完整美,云间月胜过当空一轮月。苏轼吟道,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不上谁胜过谁,淡妆浓抹总相宜,自有一种豁达,我们觉得有禅意。把圆视为正常,缺则不正常,赏缺似乎是另一种禅意。

“侘茶”最后由千利休完成,并传承后世。利休先后侍奉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大霸主,某日,朝颜(牵牛花)盛开,邀秀吉来家开茶会。一统天下的秀吉好大喜功,好茶也胜过红茶有几种戎马倥偬的信长。兴冲冲前来,孰料利休把庭院里的朝颜统统拔掉了,只在茶室里插了一朵。这就是“侘”之心造成的“侘”之美,或许也含有对拥有天下的嘲讽。秀吉惊叹之余,恐怕也怒不可遏,因为他的审美标准是传统的,让利休给他打造黄金茶室,举办茶会盛大而辉煌,借机炫耀权势与富贵,与“侘茶”是鲜明的对立。乐茶碗有黑赤两种,利休喜好黑,而丰臣喜好赤,讨厌黑黑的。茶室与世隔绝,但利休其人不甘闲寂,热衷于政治,却又不失独立而顽固的匠人之心,作为秀吉豢养的茶头,敢于在审美上与主子对立,终于惹来杀身之祸。说来日本人赏樱花的云蒸霞蔚,却是与“侘”正相反,所以也不要用一种审美把日本人看死。

继承村田珠光的武野绍鸥是商人,追求草棚拴名马的对立美,避免相杀,有一种相乘效果。他创作了狭小的茶室,将草庵茶简化并深化,更注重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侘”,与豪华相反,简素。不消说,这本来是禅的作风,而且欧阳修也曾就绘画艺术提出“萧条淡泊”之说。绍鸥主张“侘”基于心的本乌龙茶是哪里的性,不是装。“侘”不是从碗上看出来,不是从汤里喝出来,而是心里有“侘”,则无处不“侘”。千利休跟绍鸥学茶,并尊崇村田珠光,奉他为茶道鼻祖。跟千利休学茶二十年的豪商山上宗二1588年记录:唐碗被弃之不顾,当世用起了高丽碗、今烧碗。

脱离唐物,刻意去中国化,也不免闹出笑话。大阪湾有一个地方叫堺,与明朝贸易而繁荣,是千利休的家乡。那里立着纳屋助左卫门的铜像,城山三郎的长篇小说《黄金日日》就写他。他是贸易商,1594年从吕宋(今菲律宾)“暴买”五十个吕宋壶,献给丰臣秀吉。千利休帮着兜售,诸侯争购。助左卫门出了名,被坊间冠以吕宋二字。可是,国际倒爷不只他一人,很快就事发,所谓吕宋壶,原来是当地的夜壶。大祸临头,助左卫门把家产都捐给大安寺,外逃柬埔寨。传闻大安寺藏有这种吕宋壶,乃镇寺之宝。

点茶不是沏茶、泡茶,而是用茶勺把抹茶从茶罐舀进茶碗里,沃以热水(汤),再用茶筅像刷锅一样转圈搅。满满点这么一碗,大家轮流啜,叫“吸茶”。与近乎完美的天目碗相比,朝鲜半岛烧制的高丽碗是老百姓日常用来吃饭的,造型不均衡,釉彩浓淡不匀,但个头儿大,大概很适合“吸茶”。

宋元陶瓷器已达到高不可攀的地步,学我者死,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大陆的审美秩序,不跟着一条道上跑到黑,另辟蹊径。这几乎是日本人把中国文化变成日本文化的基本路数。使用日本造,远不如天目碗细腻光滑,可它沉甸甸,拿在手里更有感觉。而且中国人使用桌椅,对于在榻榻米上起居的日本人来说,天目或青瓷的唐碗底足有点矮。千利休亲自设计,指导陶工长次郎用秀吉建造聚乐第掘出来的土烧陶,这就是乐烧,也叫乐茶碗(当时叫今烧),做出了地道的日本抹茶碗。北大路鲁山人也是像千利休这样动脑不动手的陶艺家。乐茶碗一般用手捏坯,当然不如辘轳转出来的圆,歪歪扭扭,千利休说它美,大家也跟着说,越看越喜欢。如今中国人被西方当代艺术启蒙,也喜欢上日本陶器,很多摆上土豪或小资客厅的器物在日本算不上一流货色,说不定哪天也从中审出什么美。

唐代诗僧皎然有一首诗,不止于“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唐诗人卢仝),写尽了茶道的精神性:“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不过,“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丹丘子是道家仙人,陆羽《茶经》也提到,就弄得神秘兮兮。冈仓天心写过《茶书》,将茶道弘扬世界,他说:“茶道是一种崇拜日常生活的俗事中存在的美好东西的仪式。”

“侘茶”的审美被独尊,但也有远州茶那样追求华丽的。重视心的茶和偏重技艺、器物的茶各有所成,后者发展了日本的工艺、饮食等眼见为实的美。“侘”,不是贫,不是俭,而是一个标新立异的审美角度。丰臣秀吉征讨小田原城,千利休随军,用竹子做了个花瓶,“侘”到了极致,但后来被当作名物(有来头、有说道的器物,武野绍鸥“所持名物之茶具六十种”),也贵到极致。反对奢华,本应以“圆虚清静的一心为器”,却造成另一种奢华。简素本身不简素。如今茶道是一种生意,备置一套茶具就得好多钱,还要交学费。如果真秉承千利休精神,身边吃饭的家伙不就可以搞茶道么?人们对这种简直像遭罪的传统文化敬而远之,除了爱好者,基本是女人当作嫁入好人家的修养苟延着。

千利休被迫切腹之前给大德寺和尚古溪宗陈写了辞世之句:白日青天怒电走。这就不大有禅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