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喝红茶可将骨折风险降三成

喝红茶可将骨折风险降三成

2019-10-18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考察钙摄入量与骨折关系后发现:在5年中,老年女性每天喝几杯红茶(可添加或不添加牛奶)能够降低她们发生骨折的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1188名平均年龄为75岁的女性每天至少喝3杯红茶,她们患上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骨骨折的风险分别比很少喝红茶的女性降低了34%和42%。而每天增加一杯红茶的饮用量,出现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就会降低9%。

  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理查德 L 普林斯博士及其同事在美国骨骼与矿物质研究学会年会上宣读的这份报告中提到,早先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茶叶中的一些黄酮类物质对保护骨骼结构有益,而该研究结果明确表明,喝红茶与降低老年女性骨折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表示,接下来需要证实这种关联性之间的具体因果关系,以及究竟是红茶中哪些黄酮类物质对保护骨骼结构产生了积极作用。为预防女性骨质疏松或骨折等疾病的发生,建议大家可视自己的健康状况,适当多饮红茶。

有用+10
分享

红茶多喝好处多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发酵时茶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变成红色氧化物,成为红茶。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钾,当冲泡后70%的钾可溶于茶水内。钾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减少钙在体内的消耗。因红茶中所含的锰是骨结构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因而常喝红茶对骨骼强健也有益处。国外有资料报道,经常饮红茶还有防治流感、中风及皮肤癌的效果。

研究表明,由于红茶中含有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作用类似于抗氧化剂,能防止中风和心脏病。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一杯红茶的人与不喝茶的相比,前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要比后者低40%以上。

红茶亦可抗癌

绿茶可诱导癌细胞“自杀”已被多家实验所确认。那么,经过加工制作的红茶,其中的茶多酚大多被氧化了,是否还有抗癌活性呢?湖南医科大学茶与健康研究室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红茶同样具有很强的抗癌功能。

绿茶是用高温破坏鲜茶叶中的酶、制止发酵而制成的,沏出来的茶保持鲜茶叶原有的绿色,甘香可口,亚洲人喜爱喝。而红茶是经全发酵加工制作的,色泽乌黑油润,沏出的茶色红艳,具有特别的香气和滋味,为英、美、加拿大等国人喜好。传统的观点认为,绿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是抗癌的主要活性成份,但茶多酚经过加工后大多被氧化而形成了多酚类氧化产物茶色素(国外称红茶多酚)。红茶的抗癌活性是否因此就降低了呢?1995年,世界粮农组织发起了红茶对人体健康作用的研究,由红茶消费国英、美、加拿大及红茶主要生产国肯尼亚、印尼、斯里兰卡组成的茶叶贸易健康研究协会,委托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重点开展了红茶对癌症影响的研究。1996年他们在茶色素对某些癌症的化学预防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肯定结果。此后各国争相开展了对红茶及其主要成份茶色素的药理研究。

1997年10月以来,湖南医科大学茶与健康研究室曹进、赵燕等,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入手,观察了被茶色素作用后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物化学和形态学变化,观察到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均出现了凋亡的典型改变:DNA出现梯形条带,细胞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茶色素对癌细胞的分化阻断效果主要发生在细胞增殖分化早期,即DNA合成前期。

不少花,如玫瑰花、菊花、金银花等都具有特殊的药效,用来泡茶喝的确具有健身、美容功效,但不是所有的花都适宜任何人。

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介绍

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介绍

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是由特定地域、特定历史背景的国民所创造,在东半球,中国人所创造的东方茶文化独具风情,带有鲜明的本民族特性。在西半球,英国人所创造的茶文化更体现了浓郁的异国风情,堪称西方茶文化的典范。下面就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做一详细介绍。

英国的茶文化自成体系,以红茶为主,下午茶为特色,其影响遍及欧洲大陆和所有英联邦国家。因此,我们似乎有必要了解其历史,了解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以更好地促进世界茶文化交流,提高各国茶人之间的理解沟通。

众所周知,除了中国人之外,英国人可能算是世界上最爱饮茶的民族了。中国茶传入欧洲,是在17世纪中期。1662年,嗜好饮茶的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便成了英国第一个饮茶皇后,从此,饮茶之风盛行于英国。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英国也成为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以致于当时有位法国作家戏谑地称英国人为“欧洲的亚洲人”。

武夷茶: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之一

英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视茶为“第一饮料”。早晨醒来,丈夫或妻子便将一杯茶送到对方床前,喝了茶再起床。即使是旅馆的旅客或住院的病人,早上醒来时,第一件事就是得到送来的一杯茶,连最廉价的小旅店也在每个客房里准备好一把电茶壶。当一个人搬到新居后,邻居们会友好地上门询问是否来得及准备茶壶泡茶,如果来不及,邻居便邀请到他家共品香茗。管道工或其他修理工上门干活,到了喝下午茶的时间,主人得请喝茶,否则他们便会不高兴,撂下手中的活到外面去喝茶。

英国人喝茶,茶叶一般都选用最高级的红茶,尤以中国茶为贵。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均将“武夷茶”视为中国茶的总称。

“武夷茶”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论,很容易和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武夷绿茶的含义混淆。实际上,在外销茶中,武夷茶在17世纪指的是正山小种红茶,18世纪主要是指武夷红茶(含正山小种红茶),也兼指武夷岩茶。[1]

武夷红茶在1610年由荷兰人输往欧洲,1640年首次进入英国。武夷红茶开始扬名英国,则是在1662年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带去几箱武夷红茶作为嫁装,从此喝红茶成了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随后,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把引用红茶引入上流社会,武夷红茶开始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

早期的伦敦市场只有武夷红茶,别无其它茶类。有资料显示,英国1664年只进口武夷红茶两磅多,在以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仅进口271磅。最先,它是以治病功能在药店出售,加之运费昂贵,再加上英政府对这种“东方洋玩意”课以重税,最高时竟达119%,因此,遂有“掷三块银饮一盅”之说,能享用得起茶叶的只有那些豪门富室。[2]既然茶叶如此金贵,喝茶便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能够用中国茶招待宾客,成为炫耀富裕的最佳方式。当时,英国名媛淑女们腰间都藏有一把镶金嵌玉的小钥匙,用来开启特制的茶叶箱子,即使是泡茶也由女主人亲自主持,惟恐佣人顺手牵羊偷茶叶。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初到英国的法国外交官被某公爵夫人请去喝下午茶,当他喝到第14杯时腹胀难忍,只好求夫人手下留情无论如何不要再添了。原来,这位法国外交官不懂英国人的饮茶规矩,每次“干杯”后并没有将茶匙放进杯中以示终止,不知底细的公爵夫人只好不停地续茶。其实,岂止是那位外交官腹胀难忍,公爵夫人更是痛惜她那昂贵的茶叶。

到了18世纪,英国政府终于降低了茶叶税,从而结束了茶叶只是贵族富豪享用的历史。红茶成为中国输入英国和向西方各国输出的主要茶类。在红茶中“武夷茶(Bohea Tea)”成为“武夷红茶”的专有名词和中国茶叶中最受欧美欢迎的抢手商品。有一个时期,只要英国东印度公司运输茶叶的船只一到伦敦,伦敦街头就能听到一声声“武夷茶,先生,新到的武夷茶”的叫卖声。红茶贸易的大发展也给中国带来了滚滚财源,早年来华的英国商船运载的白银通常占九成以上。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一度造成中国钱贵银贱,也因此成为中英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武夷红茶不仅俘虏了英国人的嘴巴,更抓住了他们的心。1711年,英国诗人A·波普(AlexanderPope)将赞美武夷红茶的心情凝聚成诗:“佛坛上银灯发着光,中国瓷器里热气潮漾。赤色炎焰正烧着辉煌,陡然地充满了雅味芳香。银壶泻出火一般的汤,这美妙的茶话会真闹忙”。1725年,诗人爱德华(EdwardYung)作诗这样描述美女喝茶的情景:“鲜红的嘴唇,激起了和风;吹冷了武夷茶,吹暖了情郎,粉指举起茶杯时,大地也惊醒了。”大诗人拜伦曾说:“……我一定要求助于武夷红茶……”

茶在英国也是画家们描绘的好素材。1792年,伦敦画家爱德华兹曾描绘牛津街潘芙安茶馆包厢中的饮茶景象,一个浓妆艳服的女子,正从一个男子手中接过一小杯茶,桌上还放着中国的陶瓷茶具,另一女子则正同她耳语,画面还可见其它包厢中的男女茶客品茗嬉笑的图景。此画当时在伦敦反响很大,曾博得观众的喝彩。[5]

英国的武夷红茶热潮,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英吉利人云,武夷茶色红如玛瑙,质之佳过锡兰、印度甚远,凡以武夷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

武夷茶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英国文学艺术的主题中,也体现在英国人的语言中。英国人首次直接从厦门港进口小种红茶,开始依厦门口音称茶为Tea,然后称产于武夷山的小种红茶为Bohea Tea。尔后,英语中因此产生了许多与tea有关的词组,如:tea pot(茶壶) 、tea cup(茶杯) 、tea tray(茶盘) 、tea poy(茶桌) 、tea spoon(茶匙) 、tea caddy(茶罐) 、tea towel (茶巾) 、tea cloth(茶桌布)、茶商(tea dealer)等。

中国茶具: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之二

十八世纪中叶起,英国社会饮食结构重视早餐、忽略中餐,晚餐一般在晚上八、九点钟。由于早晚两餐间隔时间过长,人们到下午就感到饥饿,尤其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们,于是在午餐与晚餐之间的时段,人们用奶茶和点心充饥、提神。由此还出现了专门推车提供茶饮服务的职业,叫做“Tea lady”。尽管下午喝茶早已存在,但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礼仪,“下午茶(after2noon tea)”茶名的确定,下午茶茶艺、茶会优雅华丽的风格,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得以成熟定型的。其代表人物为斐德福公爵夫人安娜·玛丽亚。她经常在下午五点左右邀请朋友们一起喝茶聊天,既充饥填肚又能联络感情,此举深受贵族阶层喜爱,久而久之,发展成社交沙龙式的茶会,因此afternoon tea 也称为five o’clock(五点钟茶) 。

英国下午茶所用茶具以精美为标准,十分讲究茶具和排场。在镶边结穗的桌子上,摆满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茶具,除了银壶、银调羹和水晶石茶杯外,还有各式茶盘、茶碟、茶车、茶渣缸等,而这众多的茶具中,大多数来源于中国的宜兴和景德镇的瓷器或银制器皿,配备齐全的一套泡茶用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桌、茶匙、茶叶罐、茶壶暖罩、茶巾、茶桌布等,精致独特,十分气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茶壶与茶杯的选用。

1.茶壶:茶壶以瓷制或银制最佳。瓷壶保温性能佳且制作精美,富于艺术价值;银壶据有“安妮女王”风格,为红茶增添豪华的色彩。茶壶的容量一般选一个双杯组即500毫升的茶壶配两个200毫升的杯,或再选用一个6杯组即1000毫升的壶配6个150毫升的杯为好。茶壶的造型以矮胖略呈圆形为佳,据说新鲜的热水注入该壶时,上下层茶叶发生对流运动,方可完全释放红茶的美味。

2.茶杯:红茶的标准容量为200毫升,较咖啡专用杯大些。杯壁要厚一些,因为热腾腾的红茶在加入牛奶后,温度多少会下降些,厚点的茶杯具有保温的作用。茶杯以瓷制为佳,内侧以纯白为上,白能衬托出红茶鲜艳明亮的汤色。为避免烫手,茶杯要有把手,配以瓷制托盘。

清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青花瓷茶具在茶具中独占魁首,成了彩色茶具的主流。而瓷都景德镇烧制的“糯米胎”青花瓷茶具,史称“清代之最”:其胎质细腻洁白,纯净无暇,有似于糯米,主要品种有茶壶、茶碗、茶盅、茶盒等。这样的茶具器皿,正适合盛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下午茶的典雅与精致,也因此成就了18世纪中国瓷茶器风行英伦和欧陆的奇特景观。绘工精细的中国宜兴朱泥茶器、景德镇米透瓷杯、描金漆茶盒,成为英国上层社会和豪门富族的企求之物和炫富的物质符码。

不过当今的现实令人痛心,如果你去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购物中心逛逛,你就会发现在高档瓷器柜台已找不到中国瓷器的影子,哪些琳琅满目、精美绝伦、价格令人咋舌的瓷器,均是欧洲产品。瓷器对欧洲尤其是英国人来说,不仅仅是盛饭饮茶的实用之物,更是摆在橱柜里供人欣赏的装饰品和艺术品。不幸的是,中国瓷器如今却成了廉价的同义词。

中国茶俗茶道: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之三

1675年,伦敦一位精明强干的生意人罗加韦,他把茶叶当作医治昏迷、虚弱、肠疼痛等病症的药物推荐给人们,成为英国首先卖茶叶的人。随着中国茶叶的不断输入,17世纪50年代,伦敦一家名叫托马斯·加韦的咖啡店老板,把茶叶充作饮料,用招贴宣扬中国茶的品质与效用,在一张茶叶广告上说:“曾由各国医师证明之优美中国饮料,中国人称为茶,现出售于伦敦皇后像咖啡馆”。成为最早的国外茶叶广告。到17世纪末期,中国茶深受消费者欣赏,伦敦咖啡店普遍增添茶饮料。当时不论阶级阶层,人们都乐于到咖啡店饮茶。由于茶饮料的崛起,茶室就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

国皓茶业【鸿运】古树红茶,每一口遇见花蜜清甜

“鸿运”自3月上市以来,广受市场好评,广大皓友纷纷前往国皓全国各地合作伙伴实体店体验,一品“鸿运”之韵香。鸿运”古树红茶乃国皓茶业2018年首款红茶,寓意着云南国皓茶业广州芳村运营中心大展宏图,蒸蒸日上。

鸿运,精选云南古树大叶种,一芽一叶古树红茶,条索厚实,金芽肥壮,干茶透露出强大的香气,深沁人心。通过传统滇红和晒红工艺,制出云南红茶里的高端红茶,具有香气沉稳悠久、内质厚、滋味饱满等优质特性。

最值得一提的是,鸿运的“甜度”表现最为凸显,甜的口感对于消费者的具有良好的普适性,我们选择1600米的海拔古树茶为采摘目标,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纯手工采摘,这强化了茶青的内含物质和丰富口感。蜜香和果香中隐约透露一丝焦糖的味道,汤色红艳剔透,令人欢喜。我最喜欢它的甜度与香气。

红茶,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这一柔和温润的特性,暖胃驱寒的效果更佳,更加适合作为日常养生饮品饮用。这一点,广大消费者自然也是深知的,所以很多人选择红茶送礼,由此,我们特别精选了两种鲜艳色彩的包装,饱满的红色,就像冬日十点钟的太阳,让您倍感温暖;淡黄色,写满了活力,生机勃勃;送礼精美、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