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拼配普洱茶pk纯料普洱茶

拼配普洱茶pk纯料普洱茶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茶,于此同时泡茶也成为了一种艺术,由此而生出了纯料与拼配,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想来大家都比较感兴趣吧!

  在普洱茶生产领域,纯料与拼配之争由来已久,经常有人问:什么是拼配普洱茶?什么是纯料?是不是拼配普洱茶就不如纯料普洱茶?

  其实,纯料和拼配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在市场上将纯料普洱茶定义为:用一棵树上、在一个季节内采摘的晒青毛茶为原料再加工而成的普洱茶。有些人追求香,因此偏爱纯料景迈;有些人偏重厚、韵,故选择纯料老班章,纯料普洱茶可以满足一些茶客的独特喜好。因在口感层次上略显单一,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所以一般做纯料都选用优质的茶叶,以名山古树茶为主。而且,由于古树茶珍贵稀少,内质丰富,价值较高,一旦拼配,一山一味的风格气韵就不那么显著了,消费者也难以辨别。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纯料普洱原料单一,每一年份的茶品质量不可把控,而且由于原料稀缺、价格高,产量有限,消费群相对狭小。

  相较于纯料普洱茶,拼配普洱茶在某些方面更显灵活饱满,拼配茶是指拼配师通过感官经验和拼配技术,将两种以上形质不一、具有一定共性的茶叶拼合在一起,使茶叶形成独特风味的重要加工工艺。就目前多家茶企的产品来看,为保证茶品品质的稳定性和生产量,以及提高茶品滋味,主推和销售拼配的普洱茶是大势所趋。

  大致来说,现在茶叶的拼配可分为不同等级的拼配、不同茶山的拼配、不同茶种的拼配、不同季节的拼配、不同年份的拼配及不同发酵度的拼配。

  一般来说,有些茶回甘很好、有些茶苦底不错,有些茶香气很足,还有的外形漂亮,根据普洱茶“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的拼配要领,各取所长,更易出好茶。而且,品质相对稳定,口感滋味香气不会因为生产年份不同有太大变化,可满足大规模生产,但无法满足小众口味。

  总的来说,纯料有纯料的魅力,追求一种独特的风格;拼配有拼配的妙处,追求一种“融合”的滋味。

 

有用+10
分享

普洱熟茶,三高的超级杀手

普洱熟茶,三高的超级杀手

三高也就是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总称。高血压是诱发中风、心肌梗塞及外周动脉的危险因素;而高血脂可直接引起动脉粥样化、冠心病、腺炎等;长期高血糖的会使全身器官病变,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可见三高是多么大的健康隐患。为此,我们就用普洱熟茶为你一一拆招。

高血压的形成受血管紧张素类物质的影响,血管紧张素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而让血压爬上去。因此,控制血压的关键在于抑制血管紧张素工转换酶(ACE)的活性,而普洱熟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弘氨基丁酸、茶叶皂苷等成分恰恰是ACE最不愿见到的东西,他们通力合作,抑制ACE活性,把血压压了下来。

普洱熟茶,三高的超级杀手

打击高血脂,就必须尽可能多地把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踢飞。熟茶中含有丰富的咖啡碱,可以让血管平滑肌松弛,有舒张血管的效果,而其中一种flavonoid的抗氧化剂则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也就是“坏胆固醇”,再加上茶多酚对胆固醇合成的抑制作用,普洱熟茶绝对是降血脂的“国民好帮手”。而法国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克托教授通过实验发现,一天喝三碗熟茶的高血脂患者一个月后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四分之一。

高血糖长期高下去便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那可是终身与胰岛素药物为伴啊,时不时还来点并发症。知道怕了吗?据说糖尿病与人体内一种生物酶活力异常标高有密切关系,好消息是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发现普洱熟茶中有显著抑制糖尿病相关生物酶的作用。且熟茶中高含量的茶多糖通过发酵的降解和转化,分离小分子低聚糖,这些小家伙进入血液便自动自觉地把血糖降了下来。

除此之外,普洱茶在预防便秘、利尿、养胃、美容方面也颇有建树。提到美容,悄悄地告诉你一个秘密,“孔雀公主”刀美兰每天往脸上、脖子上拍打一些兑了蜂蜜的普洱熟茶,使得60余岁的她仍保持肌肤光泽而有弹性,皱纹也很少。心动的朋友们,赶快学起来,从内到外,用熟茶打造一个内外兼秀的自己。(文章来源于:普洱杂志  

普洱茶膏发展历史

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普洱茶茶膏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太多的坎坷才走到今天的辉煌。今天小编带各位茶友一起来了解一下普洱茶膏的发展历史。

普洱茶膏发展历史

根据史料,茶膏最早出现于南唐时期。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唐代时期因科技远远没有现在发达,所以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但是依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后来出现民贡的“茶膏”,都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都属于“含膏”的性质。

宋代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时代,从茶叶的采摘、焙制、造形、包装、递运、进贡等诸方面相比唐代制茶更上一层楼,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普洱茶膏发展历史

但是,不幸的是,这种制茶工艺却在明代戛然而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这种变革使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虽然明朝废止龙团凤饼,但处在边疆地带,远离京城的云南依然借助“茶马古道”的交易继续着团茶与饼茶的生产。此时的制茶工艺远远不如唐宋时期,只是简单的模仿。即使如此,也为后来清朝普洱茶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朝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制膏工艺。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

普洱茶膏发展历史

1792年(乾隆57年),普洱茶膏首次做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并就此流入海外。

1925年,清朝皇室解体,普洱茶膏的制作也随之终止。茶膏自此又一次销声匿迹。

现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始于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对清朝宫廷御茶膏的破译与复原。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在中国一脉相承,虽然经历了明代和民国的数百年断代,但最终还是留下了重要的制作工艺。现代制作的普洱茶膏香味十足,陈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冲泡普洱茶时,如何掌握\"透\"\"闷\"技法

"透"和"闷"是普洱茶的两种冲泡技法。"透"指冲泡过程中,不加’盖’(如茶杯盖, 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闷"是冲泡过种中,加上"盖",通过保持 相对湿度,发展茶品香气。冲泡普洱茶时,如何掌握"透"和"闷"技法,应视普洱茶的原料嫩 度状况而定。一般来来,"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

细嫩的芽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故浸泡时,应"多透少闷",

以"透"为主;粗老原料,细胞壁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透闷结合的浸泡方法,

能获得甘而的品质风格。"高温"闷泡,逼出"粗老气","透"则释放"粗老味"勿使其存留茶叶之中,

使茶叶滋味甘甜醉矫口不带饨。

"雏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的原则,不仅仅指普洱茶冲泡技法 的"透"与"闷",也是选择茶具时应注意的,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茶味“的影响很大。 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沏嫩度较高的普洱茶; 反之,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水量多的大壶), 适宜冲沏原料较粗的中低档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