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观点】普洱茶最大的问题是生产太快,消耗太慢

【观点】普洱茶最大的问题是生产太快,消耗太慢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中国普洱茶网讯:普洱茶就是存在一大问题,生产太快,消耗太慢在原料灌木90%与乔木10%的比例上看问题,〈清者清,效益就出来了〉。在普洱茶好坏,只要一喝入口就知道的情况比较下,〈好东西怎有便宜卖的道理〉。

 

  90%是以灌木茶为主

 

  在大树成本昂贵,小树便宜众多相较下,没喝喝看怎可相信茶品

 

  真假、优劣与好坏〈任何的广告都只能做参考〉

 

  原料90%是灌木,所以市面上的商贩也有90%是以灌木茶为主推产品,这一点事实一定要认清辨明!

 

  产制茶品很容易推广茶品需耐性

 

  贩卖小树茶的同业,不是不爱大树茶,而是贩卖大树茶不容易马上赚到钱,成本大、消费者挑剔,反正小树茶容易说什么拚配或独家绝学等等,一群人一起炒,短暂力量大,成本低、效益空间容易炒好。

 

  勇于强调,消耗文化,尤其是这十年一直存在炒作疑云,只有买卖没有适当消耗品饮。大友一直推广【多问、多听、多学、多喝、多比较少吃亏】的正面理念,一定要健康的心情看待普洱茶的收藏。

 

  所谓健康的心情

 

  指的是有无先喝出对普洱茶的更多价值认同与兴趣追捧,甚至有无从自己的感动到让周边朋友的感受。因为有了普洱茶让您的健康、您的视野、您的精神、您的被认同,不断的产生微妙的正能量改变,也就是因为您喝了普洱茶,找到了喝普洱茶以外的收藏成就、推广成就及分享成就……等等等!

 

  健康的心情

 

  还有对普洱茶原料比例多少的真实调研,不要自欺欺人,不可起贪便宜的贪念,不可明知大树茶成本贵就掺杂小树茶在里面,不可明知小树茶苦涩重,就告诉客人新茶不宜马上喝,要等5年或10年才喝喝看的错误教导〈现在不好喝,不会因会您的耐心够,就会让灌木变乔木的〉。

 

  一步一脚印,事实胜于雄辩,原料纯正、工艺到位、存藏正确、推广有法,优于广告炒作欺骗!

 

  品老茶要有招不是喉咙借过而已

 

  品味陈年普洱老茶,好似在抚摸岁月痕迹,如果对时间流逝欠缺那么一点概念的人,我想再老的茶请他喝,也只是一杯有颜色的水而已。

 

  老茶的迷人与让人迷是一种境界

 

  这境界不是附庸风雅也不是装模作样,它是一种价值取向与品味爱好的习惯,是一次次的提升、改变与记忆,又一次次的精进与提升与认知的调整,如回甘的初始、生津的伴随,两颊生津到舌面与舌底鸣泉,由刚喝茶的身体紧绷,到逐渐舒畅再到通体安适略带懒惰的抒放感,〈完全没有负担的美妙〉,这是品老茶的一种享受,是慢慢练习与感觉的探索。

 

  同一泡茶就有多种不同的面相

 

  水质同、水温同、器皿同、投茶量、浸泡时间都相同,就有可能上一次与这一次就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身体需要水分的感觉不同,因为品茶对象与环境不同因为记忆与上次又有所不同,就因这不同才使得品茶、聊茶更有兴趣,寻找不同、了解不同,您才能拥有不同的智慧与历练!

 

  大老板看上的是健康的茶艺事业

 

  现在大树茶原始成本这么公开透明。其实我算是整个普洱茶界最爱讲事实的人之一了,有什么就说什么,除了商人基本定位的将本求利之外,推广专业,说明真相、公布事实,一直是我的爱好、兴趣,大友就是敢用「同质比价、同价比质」推广茶事业,讲故事我们不是不会,只是不爱也不擅长。

 

  茶好不好,用喝的就能知道

 

  这些大财团、大老板就因先喝老茶又喝大众炒作茶之后,找不到喝新茶的好感觉,又找不到品老茶的优越情况下,又看到不少人喝大树茶,马上好喝,越放越好喝,而且越多高层领导也喝出一、二、三的感觉,于是亲自到云南来,入了茶山、买了茶叶,自己喝明白了!

 

  愿意脚踏实地的人太少了,真心承受普洱压力的人不多啊!因为没有10年、20年的努力与守护,怎获得10年、20年的普洱茶陈香呢?这些大老板看上的是健康的茶艺事业,不是普洱茶炒作的辛苦所得。套一句马云先生说的,下一中国首富会出生在健康事业项目里。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类型

        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依储存方式,茶树分枝习性、发酵程度,外型形制等,可以分为四大类,每个大类里,包含了各自不同的小类。






一、依储存方式: ①干仓普洱
         ②湿仓普洱
二、依茶树的分枝习性:①乔木普洱
           ②灌木普洱
三、依普洱茶的发酵程度:①生茶
            ②熟茶
四、依普洱茶成品形制:1普洱散茶
   
                                               ①普洱饼茶
                                               ②普洱沱茶     
                                      2普洱紧压茶: ③普洱砖茶
                                                  ④特型普洱茶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分类前提和标准,普洱茶的命名是比较混乱的,有按产地命名的,(如:勐海、易武、班章、勐库、无量山等);有托古自重进行命名的(如:同庆号、乾利贞、“文革”茶、73砖等);甚至按不规范印刷造成的包装物进行命名的(如大红中、小红中、一片红、印记茶等)。这些命名,随意性大,容易误导消费,有待进一步规范。

普洱茶菜鸟第一阶段要学习什么?

普洱茶菜鸟第一阶段要学习什么?

第一阶段:我把这个阶段命名为求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喝过普洱茶,对普洱茶有点兴趣,想要更多接触一下的人。这个阶段的人对普洱茶还是处于一种懵懂的阶段,不知道什么才是普洱茶,普洱茶该是什么味道的一类人。我的建议是先耐心的喝完半饼当年的7542、7572、2个下关甲沱、1块0081熟砖。不过在喝这些茶的时候心里要明确一点,选择他们作为入门茶不是因为他们好,只是因为他们各方面都很平均。喝它们是为了让自己知道普洱茶生茶、熟茶分别应该是什么味,给自己正确认识普洱茶奠定一个标准。千万不要一上来就上手高端茶,因为高端茶未必在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可能某些优点会特别突出而某些方面会存在不足,如果一上来就喝它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建立正确的口感标准。此外,在喝茶的同时可以了解一下普洱茶的历史,产地和制作工艺。

云南普洱茶名称之典故

“普茶”“普洱茶”即“濮茶”

云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称,也和该民族先民的名称有密切关系--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然而,“普洱”地方,在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如何解读普洱地名与普洱茶的关系,值得学术界研究。对此,笔者在2001年4月曾有论文在“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和公开发表过,作过一些解读。笔者现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角度再作综合研究辨析,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

“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

论据有三:(一)远在唐代,南诏已于今思(茅)普(洱)地区设银生节度于银生城(今景东县),普洱设治,名“步日睑”,宋代元代时期,称“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二)佤族学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作过调查,并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语,是佤族(布饶)和布朗族称呼“兄弟”的意思。(三)笔者曾到西盟佤族自治县作过考察,经老县长隋嘎(佤族)证实,也如是说。调查考证发现,佤族布饶人称布朗族为“步耳”,有的方言为“步日”,布朗族则称佤族为“布嘎”,意为朝前走的同胞同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带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饶人都自称为“艾佤”,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称他们为“布嘎”,后面跟来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称他们为“步日”。至今在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中,仍然广泛流传着其祖先居住在普洱(今宁洱)、思茅、墨江一带。1949年以前居住在普洱城边的几家布朗族人还说,普洱城最早是他们的老祖宗建立的,以前普洱城有块石碑上还刻有他们“大王”(指首领)的名字,后来被敲掉了。

笔者论证:上述这些口碑资料给我们传出了一个信息,布朗人说的“普洱一带”和“普洱城”,当是唐宋设治时的“濮人”居住地“步日睑”、“步日部”。因为唐宋以来的“步日”和明清时期的“普耳”、“普洱”等名称,其来源是佤族语言对布朗族“步日”或“步耳”的称谓。佤族学者尼嘎说,在佤语中,“步”与“普”相同,都是指“人”的意思。笔者认为,“步”、“普”二字与“濮”字之音也相同,也是指“人”。因此可以推断,昔日地名“步日”、“步耳”、“普耳”和“普洱”,都是因种茶民族“濮人”(步日、普洱人)在其居住而得名,代音字的转换只不过是“濮”人族群佤语的同名异写。

“普”是“扑”、“蒲”、“濮”等古代民族称谓的同音异写

论据有四:一、盛产茶叶的思(茅)普(洱)区,在唐代时属南诏国银生节度地,唐樊绰《蛮书》卷四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二、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沿澜沧江居者号“普蛮”,亦曰“扑子蛮”。三、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考证,“蒲蛮,一名扑子蛮”,“在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西双版纳、澜沧、耿马、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诸处居民,都有蒲蛮族,自称‘布朗’,以往记录濮、朴、蒲,都是布的同音异写;又布朗族与佤族(自称布饶、布幸)、崩龙族(自称布雷,即今德昂族),语言同一属系,族属亦相关(称蒙克族,亦称南亚语族),古濮人分别名号甚多,当包有今布朗、阿佤、崩龙(德昂)诸族之先民。”四、20世纪80年代,当时思茅地区在文物普查中,于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几个县发现许多新石器,属“忙怀类型”,而“忙怀类型”属“百濮”的文化遗存。

由此可以论证,居住在澜沧江沿岸一带的古代濮人,是思茅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佤族、布朗族的先民。

笔者论证:唐《蛮书》中说的“扑子蛮”,即是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方国瑜教授在论著中没有提到“普”字,笔者认为,“普”也是“濮”的同音异写。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来研究,“蒲”实际就是“濮蛮”,而“扑蛮”、“蒲满”、“普蛮”的“扑”、“蒲”、“普”字均是“濮”的代音字,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语,指的即今布朗族。后来代音的几个字,在汉语里,“扑”是动词;“蒲”是草本植物名词;“普”是副词,没有特指含义,而“濮”字却是一个古代族群名词,是核心词,是词根,是“普”同音字的真实含义。故“普洱”一词,可说是“濮儿”一词之音,早期的“步日”人、“步耳”人、“普耳”人,即是最早种茶的“濮儿”(步耳)布朗人。在古代,汉人总是把少数民族称之为“蛮”,带有贬义,故在“濮”的代音字后都带有一个“蛮”字,故有“扑蛮”、“蒲蛮”、“普蛮”之称,实际指的都是布朗族人。所以,笔者认为,“普”也是“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