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未来普洱茶高端市场仍将稳中有升

未来普洱茶高端市场仍将稳中有升

2019-11-1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图为:中茶普洱2014年生肖茶(一马当先)
  中国普洱茶网讯:据《新快报》近日报道,记者走访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发现,高端普洱茶仍保持上扬势头。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普洱茶高端市场仍将稳中有升。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的热炒,古树茶、山头茶成为了投资的“风向标”,冰岛、老班章、昔归、易武等“山头”的古树茶一路上涨。比如大益“高山韵象”,从2012年10月份的1950元/件疯涨到目前的6100元/件,涨幅高达213%。

 

  据分析,人工、运输成本的上涨也推高价格。云南的茶农告诉新快报记者,去年此时收茶人工费大约90元/天,而现在暴涨到130多元/天,且很难招到人。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人工成本仍将持续上涨,因此古树茶、山头茶的原料成本也将呈上升趋势。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与以往炒茶不同的是,近年普洱茶投资市场的一个明显变化是,除了热衷炒作一线品牌外,还有个重要的特点,资金更青睐生普,以两三年内的新茶为主。许多新茶从出生开始就是“贵族”。业内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因为新茶更适应存放,生茶存放越久香气越丰富。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会呼吸的自然力

  茶要靠醒,人要靠品。喝茶也要喝的明白,不仅仅会喝茶,还要懂得相伴与珍惜。

  醒出来的味道

 

  刚刚从竹壳或纸箱中拿出来的普洱茶,往往味道有些闷,很难展现普洱深沉饱满的韵味,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普洱茶,冲泡前的“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谓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储存方式,唤醒茶的本质,凝聚茶香。当然还有从南方到北方的茶,也需要醒一醒。

  会呼吸的茶更好喝

 

  普洱茶是会呼吸的。醒茶,即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此过程称为“醒茶”。

 

  醒茶的方法有很多,大家不妨百度一下“干醒”,“湿醒”的方法,这里便不再赘述。

 

  这里还是说说醒茶的器皿吧。

  罐

 

  “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由于茶叶吸附力强,易受潮变质,因此,茶叶的储存和前期的醒茶器皿会影响普洱茶的口感和品质。

 

  储存茶叶的罐子种类繁多,但使用的基本条件都必须满足,罐本身无杂味,能密封,不透光,透气这几项基本的。

  锡罐

 

  锡的质地柔软坚韧,延展性好,锡罐的盖与罐体能做到很高的密合度。且由于锡抗氧化能力强,透氧率低,传导性好,没有金属异味,所以罐体能够始终保持在一种恒温的偏凉状态下,使茶叶既不会受潮,也利于保持芳香。

  陶罐

 

  陶土透气防湿,再加上窑烧,且没有任何化学添加,使得这种器皿天然纯粹。因为其材质透气,藏在罐里的茶叶可以与外界的空气交流,所以陶罐更适合需要后期产生变化的茶,也特别适合老乌龙或普洱的醒茶。

  紫砂罐

 

  紫砂罐在唐代时流入日本,在日本多为漆器,赋以奢华的工艺,被称为“茶枣”。

 

  虽说他与紫砂壶是一对孪生兄弟,但由于功能使用的差别,他的名气远不如紫砂壶。紫砂茶叶罐存茶,具有一定隔异味、防潮湿、聚香气的功能,对于存放普洱茶,也是一个不错选择。

张光辉让普洱茶、让中国茶走得更远

茶膏,丝丝融化,如水晕墨章,令人沉醉。

“品鉴茶膏,能让人神怡心静,体味中国茶文化的美妙。”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辉说。而对于已占据中国普洱茶膏高端市场的代表,贡润祥还有着更高的追求。

“大家都认为普洱茶好,但为什么不能像"立顿"那样全球通卖?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立顿"的通用性。”张光辉介绍,2010年,英国立顿公司的全球茶饮市场销量达230亿元,在中国市场规模达88亿元,这个数字是国内茶企业销售收入的总和,这让茶叶原产地、拥有600万茶农、种茶规模全国第一的云南汗颜。

“我们的目标是让普洱茶、让中国茶走得更远。”张光辉说。

文化传承:让普洱茶膏独具魅力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茶膏”仍是一个新名词。茶膏,被誉为茶中黄金,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是选用百年、千年古茶树乔木茶叶原料,通过百余道工艺,将茶叶有益成分提取、浓缩而成的膏状固体。

身为中国普洱茶膏品牌的代表,贡润祥连续五年成为博鳌亚洲论坛指定茶礼,将中华民族深厚璀璨的养生文化远播四海。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年轻人习惯了喝可乐、雪碧。我们感到,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市场还有很大空间。”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斌说,“中国茶的文化内涵需要更多人去发现和品鉴。”

回顾茶膏的历史,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云南大学教授虞泓说。到了宋代,茶膏工艺更趋成熟。到了清代,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工艺达到最高水平。1729年,云南土司向雍正皇帝进贡普洱茶膏,随后雍正令御茶房督造御用普洱茶膏。

“茶膏制作工艺在中国一脉相承,虽然经历了明代和民国的数百年断代,但最终还是留下了重要的制作工艺。”张光辉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茶膏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当代的每一种主要制作工艺,实质上都可以看作是古代不同制作工艺的传承。

三评普洱茶之二:别让“古树”成为普洱茶“负资产”

  三评普洱茶之一:“天价普洱”炒作是自毁长城

       春茶在望不安生,网上近日流传一篇文章“你喝的不是茶,是农药”,大肆渲染茶叶农残超标。后面发现此文实乃旧闻,且里面许多谬误已被澄清,让茶客们虚惊一场。细究起来,这也折射出消费者对茶叶生态安全的不放心。也是因此之故,普洱古树茶成为市场的骄子,不打农药、口感更优异成为无往不利的卖点,一火就是十几年。但凡事有利有弊过犹不及,如今“古树茶”渐成整个行业的“负资产”,怎一个乱字了得!

  不信你到云南的茶城、全国卖普洱茶的店铺看看,不摆几饼“古树茶”,就是业内菜鸟。要是追问一下:你这古树多少年了?回答基本看店家的胆量:少则一两百年,多则三五百,千年古树茶也不在话下。一般消费者云山雾罩中买的古树茶,其实不知道里面是不是古树?有几成古树料?是纯料还是拼配料?更有甚者,可能买来的“古树茶”仅是一纸包装。怪哉!不喝古树不甘心,喝着古树不放心,成了普洱茶消费的常态。

 

  稍懂普洱茶历史的人都知道,传统普洱茶多是有性繁殖的茶园茶,俗称乔木茶、大树茶。后来随着茶树新品种和台地茶的推广,“乔木茶”不便采摘、卖相不佳一度被打入“冷宫”,计划经济时代尤其如此。阴差阳错,古树茶2000年前后扛起“老茶”之后的普洱茶大旗,对2007年普洱茶“崩盘”之后的市场复苏和成长居功至伟。如今,市场又开发出古树熟茶、古树红茶、古树单株等品类,古树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古树茶是普洱茶也是云南的独特优势,已经并将继续造福广远,值得善待善用。

  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客气地说,“古树茶”作为茶类概念被用滥了,作为市场营销手段被弄玄了,作为科研对象和文化遗产面临危机,甚至有被污名化的倾向。由于一些山头古树茶利润丰厚,加之被承包、被“领养”,过度采摘催肥增产的例子不少,对这笔珍贵的资源造成破坏。其中最让人遗憾的,是过度推崇“古树茶”带来行业造假流行,“古树茶”的标签随便贴,业内似乎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耻,成为普洱茶的“诚信硬伤”,几为普洱茶这潭水“既深又浑”的罪魁祸首。
 

  说古树茶成为行业“负资产”,还在于过度推崇古树茶给外界造成误读:台地茶不安全,不好喝,一律都是品质低劣的代名词。试想一下,云南的六百多万茶农,多少家有古树茶?笔者亲眼见过台地茶一斤春茶十几块还没人要的酸楚场面,茶农辛辛苦苦种茶最后只能撂荒,采摘压根收不回成本。有人可能以为“这是活该”,台地茶就该这种待遇。如果按这种逻辑,我国几大茶叶主产区的壮阔茶园都该被淘汰。

 

  关于古树茶的营养价值是否优于台地茶,业内一直说不清或者不愿说清。那么口感呢?其实茶叶的滋味香气来自品种、产地和工艺,如果从全行业来说,工艺才是“核心竞争力”。现在普洱茶推崇自然生态过了头,似乎冰岛、老班章怎么都好喝,大树就一定比小树的好,如此还要制茶工艺作甚?不潜心研究、精益求精地追求普洱茶工艺技术,一味宣称是名山、是古树,这个偏向荼毒深远。

  那该怎么办?“古树茶”的消费偏向果真是市场选择,政府、业界都无可奈何吗?不然。作为单个的商家可能是逐利和盲目的,但负责任的企业、真正的专家、诚信的店家和茶客,尤其是把方向、谋长远的行业主管部门,须有为“古树茶”纠偏、驱魅的诚心和魄力,坦诚引导消费者:古树茶没那么神。如果主管部门真对古树茶造假较真,克服取证等畏难情绪,拿出云南整顿旅游市场的勇气,杀一儆百让卖假茶者提心吊胆,“不信东风唤不回”。另外,茶叶最终靠产品说话,淡化古树茶概念,用生态茶园的好产品去征服味蕾,才是行业正道。

 

  “古树茶”是祖先留给这代茶人的遗产,不光是财富也是责任。为古树茶“纠偏驱魅”,才能持续保护利用它。行业也该自觉理性,而不是急吼吼地去迎合误导不成熟的茶叶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