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价格>普洱刚市场性需求存在下半年价格涨两成

普洱刚市场性需求存在下半年价格涨两成

2019-11-12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当年曾经价比黄金的普洱茶在经历了三年平淡期后,如今价格再度出现波动。与2007年的疯狂不同,近期出现的价格波动主要与主产区连年干旱以及销售市场“年关效应”有关。“现在大家都对当年普洱茶暴跌心有余悸,目前来看不会出现囤积炒作的现象。”青岛某茶园负责人廖胜对记者说。

  “现在好一点的普洱茶一斤的价格涨了大约两三成。”据廖胜介绍,在2007年前后,由于人为囤货炒作的因素,国内普洱茶曾经经历过一段疯狂涨价的历程,并于2007年当年彻底崩盘。不少经营茶叶生意的商家,都赔得血本无归。而对于近期普洱茶涨价,廖胜表示,与当年的炒作风波不同,今年的普洱茶涨价属于客观性涨价。“首先是云南普洱主产区连年遇到大旱,直接导致普洱茶产量严重减产。”

  据介绍,去年云南产区就时逢旱灾,而当年的普洱茶毛料价格已经从最低的每公斤不到二十元钱,涨到了每公斤三四十元钱。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云南当地再度出现罕见大旱,不少茶树甚至被干死掉。“现在普洱茶毛料每公斤已经涨到五六十元了,好的要上百元。”廖胜介绍说,普洱茶的加工工艺独特,储存期较长,这是当年商家大量存货的主要原因,“虽然最近两年普洱茶的价格一直稳中有升,但现在市场上的普洱茶价格还是便宜了,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来。”

  接近年关是近期普洱茶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因素。尽管在前两年不少商家手中都囤积了大量的存货,但随着最近两年的市场沉寂,商家大部分普洱存货已经出得差不多了。而由于普洱茶本身的养生价值,市场刚性需求仍然存在,特别是临近年关,普洱茶也成为了过年送礼的上佳选择。

有用+10
分享

如何确定普洱茶试茶的几大方向?

  对一款茶的评价,各人都根据自身喜好和认识水平众说纷纭,有人说它好,有人说它普通,有人说它回甘生津,有人说它香气迷人,那么如何客观系统地归纳一款茶的真实状况呢?我认为可以抓大放小,也就是把握重点就可以了,其余细微的随心所欲各自发挥。

 

  试茶试重点,那么何为重点呢?

 

  我把试茶的方向归纳为三点:1、香气;2、口腔内表现;3、身体反应。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香气,香气又分为新茶香气和陈茶香气,新茶香气可以在试茶过程中在口腔直接体会,也能在器皿冷后通过嗅觉闻出,通常而言有花香等自然香的茶是要加分的,而有高温造成的工艺香意味着茶制程已出现问题。

 

  陈茶转化的香气又和新茶的花香有所不同,新茶的花香扬而清爽,而经过岁月积淀转化而来的陈茶香沉淀又内敛。通常有香气的普洱茶更加容易打动大众消费者,它给大家带来的是最直接最扑面而来的好茶标志。口腔内的表现。通常我们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即可:a、苦涩度;b、生津回甘度;c、汤水粗细度;d、汤水浓薄度;e、耐泡度;f、饱满性和层次感;g、喉韵及刺激喉咙的深浅程度。

 

  通常而言不苦不涩的茶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但也有说法“不苦不涩非普洱”,云南大叶种茶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丰富,浸出物多,按传统晒青工艺制作完全没有苦涩的普洱茶很少,所以评价一款茶的苦涩度都是相对而言,也就是看谁的更轻,更容易化掉。对于同等地貌区域的茶,通常树龄越高,苦涩越低。

  生津回甘是喝普洱茶群体里最喜爱和最乐意接受的一个特征,生津回甘越好代表原料素质越高,生津回甘的方式根据茶的不同表现区域也不同,有两颊生津,有舌底鸣泉,有齿缝回甘等方式。汤水粗细度也是衡量一款茶的优劣关键,通常,树龄老的普洱茶,其汤水更细,反之则粗。耐泡度,耐泡度通常是判断季节茶的一个关键指标,同样条件下的普洱茶,春茶最耐泡,其次秋茶,最不耐泡是雨水茶,耐泡度也是不同茶之间比试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千万不要小看耐泡度这个指标,行内公认不具备耐泡度的茶不管其他方面表现如何都够不上好茶,也就是好茶必须耐泡。试耐泡度很简单,相同冲泡次数内更易出现水味的茶意味着更不耐泡,反之亦然。饱满度和层次感都是指茶入口后在口腔的刺激区域和刺激方式,喝茶使整个口腔都能刺激到的会更舒服,而只刺激上颚前段,或者只刺激到咽喉等后端的总是让喝茶人感觉缺失点什么。

  通常而言好区域的原料或者好的拼配方式都能让刺激口腔范围更为广泛。而相对纯的原料刺激口腔方式较为单一,好的拼配茶刺激口腔方式就更为有层次感和丰富性。而喉韵及刺激喉咙深浅程度是辨别树龄和生态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指标,喉韵是指茶汤入喉后反弹出的回韵或者气韵,实际也是香气在口腔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只是更隐约和委婉,稍纵即逝,刺激在喉头部位。

 

  只有生态好、树龄高的原料才会使喉韵更明显突出持久。而刺激喉部深浅则是指茶喝到口腔里头能刺激喉咙位置的深浅度,越往下走或者说越深代表树龄越高,反之则树龄越低。试新茶大体如此,而试陈茶除去上述原料状况以外,还多出了仓储状况这一环节,通过观看叶底颜色,汤色和喉部舒适度就大体能判断出一款茶的存放干湿状况。

 

  身体反应。很多人说喝好茶能让人愉悦,但愉悦这个词还是有些模糊,显然还不能直观反应人何样才为愉悦。静静地坐在室内茶桌旁喝茶突然出现手心出汗,面孔红润或者背后发热以及胃暖现象都是喝到好茶对人身体产生的一些反应,业内称之为“茶气”。酣畅淋漓喝完几泡茶,犹如打完一场羽毛球或者爬山后,汗水沾襟,整个人都轻松舒服下来。这些状况都是喝普洱茶对人身体除口腔咽喉外发生的一些奇妙状况,应该说能让人身体出现这种状况的茶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茶都只刺激在口腔方寸之间,但凡能让身体出现上述状况的茶,基本都是顶级茶的标志,而口腔里的表现也绝非一般。

普洱老茶价格为何这般高?

 普洱老茶价格为何这般高?

第一、因为普洱茶素有做新茶喝旧茶的习惯。这个习惯与普洱茶的传统制作工艺有关。普洱茶其实是用晒青绿毛茶做为原料,后经过再加工而成,有的被压成砖就叫砖茶、压成饼为饼茶、压成沱为沱茶,当然也有不压制的,为普洱散茶。

在70年代以前,因为人工后发酵的技术还没研究出来,所以之前的茶都为生茶。生茶直接喝比较刺激,收敛性很强,而且因为是晒青绿毛茶做底,由于阳光的直射,直接饮用对胃也比较刺激,胃不好的人喝了不舒服。

生茶都要经过比较长的存放时间,茶叶暴露在空气中,慢慢的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得更加醇和,水性更柔。70年代的时候,昆明茶厂研发出来人工渥堆的技术,让普洱茶在短时间内转化,本来几年的事情,现在几个月就完成了。

普洱老茶价格为何这般高?

所以现在熟茶出厂直接就可以饮用了。但是,人们发现,即使是熟茶也是存放时间长的更适合饮用,更醇和滑口。所以,普洱茶是陈年的相对较贵。

第二、这是因为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与六大茶类只有两年的保质期不同,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晒青茶自然陈化和经渥堆后发酵制成的熟普洱茶后,有一个缓慢的转化后熟过程,逐步形成特有的陈香风格,陈香随转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

普洱老茶价格为何这般高?

普洱茶重具有陈香特征的香气16个组分含量明显高于中、小叶种,这些组分多数为形成茶叶陈香及甜醇滋味的重要组成。陈年老普洱茶,可产生令人着迷的枣香、荷香、参香和樟香。

第三、好的陈年普洱,就是那种放了20、30年的,不论生熟,已经产生了那种特别的香味的入口特别的顺、划、稠,这样的好茶贵是正常的。(本文来源:吃碗茶)

普洱茶膏在唐代开启

普洱茶膏在唐代开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陆羽作《茶经》、建立茶政收税、茶马贸易、民贡与官贡茶品的出现,都标志着茶业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期间,茶膏也做为贡品悄然出现,所不同的只是以民贡方式出现。

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焙两种;所谓民贡是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属于土贡性质,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庐江郡(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也是唐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向朝廷进贡茶叶,这在唐代尚属首次;而官焙是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官营督造,专业制作贡茶。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朝在湖州长兴与常州宜兴交界的顾渚山建立顾渚贡茶院。

茶膏则是沿着民贡这条线浮上水面的。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它贡茶以多少担计算。凸显珍贵。

因此,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在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的记载之中。

那么,唐代的茶膏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我们在仔细研究陆羽的《茶经》及唐代的制茶工艺后,可以做一个初步判断:茶膏的出现与唐代作饼制茶工艺有直接的关系。

蒸青作饼的制茶工艺在唐代已经逐渐完善,这种陈茶制作方法是唐代乃至以后的宋代茶叶加工的主流。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陆羽老先生在他所处的年代已经发现这一现象,并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如“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等文字。

而且陆羽认为,真正的好茶一定是“含膏者皱”的外形,这里指的“皱”,是含膏的表现,即外形褶皱,茶汁流失少、茶味浓。《茶经》中列为第一位的好茶——“胡靴”,就是“含膏者皱”的代表。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陆羽从制作饼茶中发现了茶汁溢出后出现“膏化”现象,并认为这个“膏”是茶叶中的好东西,但他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后来出现民贡的“茶膏”,都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都属于“含膏”的性质。唐代《国史补》记载唐代官贡茶品有十几个品目,其中“岳州邕湖含膏”就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