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六堡茶茶树的起源

六堡茶茶树的起源

2019-03-01 访问量: 37 茶礼仪网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茶叶的原产地,盛极一时的六堡茶,其茶树的起源是如何演变的呢?

六堡茶一直以来因其“祛湿祛暑,清热驱痢,调理肠胃”的养生功效,成为岭南人民日常饮品。农民们习惯在屋前后院种上几颗六堡茶树,选个合适的日子将鲜叶采摘下来制作好,干燥后放进存茶器,置于通风干燥的灶房或粮仓中,静待时间陈化,制成茶叶,存新喝旧、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六堡茶之所以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与茶树生长的环境、制作工艺、仓储陈化环境息息相关,且缺一不可,无法复制!

                                              六堡茶茶树的起源

茶树的起源问题虽然较难考证,但是一些历史痕迹和史料却为茶树提供了不少佐证,如六堡茶树。据有关资料记载,茶树原产于滇、桂、黔相邻的山区,因为广西境内连绵山脉、水道交错,成为茶叶的传播的极佳地理优势。当时,由于生长环境的变化,茶树的发育系统受到影响,此时位于亚热带气候区的茶树,慢慢地形成喜温、喜湿的环境,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喜温喜湿分化,最终茶树种内发生变异,演变成了中、小叶品种的茶树类型。在六堡茶产区发现的亚乔木型的六堡古树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用+10
分享

广西六堡茶的功效与作用—补气提神篇

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饮茶也始于中国。品茗者都知道,茶向来有健身强体、治病防病之功效,能补气和提神。可是中国医学多提及补气、养血,很少涉及到提神这方面。

 选用广西大中叶种、苍梧县群体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进行加工而成的六堡茶之所以能提神,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碱刺激性成份。这些成份刺激了人的脑神经,从而使人精神兴奋,达到提神作用。六堡茶所含的剌激性成份比其它茶种都要多,饮后对人体提神功效特别强。

广西六堡茶的功效与作用—补气提神篇

品茗六堡茶的境界本是追求淡雅清新、自然宁静,同时也是内敛深邃且仙扬的心灵世界。那些剌激精神亢进的茶品,多少会造成品茗者心情炽热,情绪浮泛。六堡茶艺以道家思想为主流,讲究心绪平和,精神宁静泰然。所以六堡茶艺对品茗者的精神处理,正如中医养生一样,绝对避免因提神而后伤神,造成精神和心绪上病变后遗症。因此陈年而无剌激性的老六堡茶,是懂得品茗六堡茶者的至爱。

广西六堡茶的功效与作用—补气提神篇

 六堡茶品茗的一个重要地位就是茶气,也是六堡茶最主要特色之一。苍梧六堡镇大山中所生产的乔木大叶种老茶树六堡茶,茶叶内所含成份浓酽而丰富,经过特殊工艺加工为成茶后,历经长期储藏陈化,茶中有机锗和多糖类生成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品饮陈年六堡茶茶汤后,有机锗运行于品茗者全身经络之中,促进真气运行,增强真气的质量,达到补气之功效。

广西六堡茶的功效与作用—补气提神篇

六堡茶专家:金花六堡茶与洗茶

六堡茶专家:金花六堡与洗茶

彭庆中(三口居士)/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

  话说洗茶

  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不过原来不是现在这个意思。据说原来是茶叶采摘后制作过程中的用语,根本不是泡茶那一个程序的意思。后来,不知怎么就将这个词用到了泡茶过程中。

  唐代,当时人们喝茶是使用“煮茶”的方式,先是“烤茶”,待饼茶冷却后,将其敲成小块,之后就是碾茶了,倒入碾钵碾碎,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之后才到“煮茶”。由于当时的这种煮茶法,洗茶还未成为一道专门的程序,仅仅是在烹茶时去掉“第一煮”时的水沫,以防“其味不正”,影响品感。这点在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有记述:“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最早将“洗茶”单独列为煎茶的一个重要环节见于明代《茶谱》(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对前朝及当时有关茶之制造和品饮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茶谱·煎茶四要》有记载:“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但该书这里提到的“洗茶”仍然只是“煎茶”的一个步骤,不是用于泡茶。在明代,喝茶之法逐步改煮茶为泡茶,在泡茶中加入“洗茶”程序的做法,估计由此“煎茶”移植过去,最早或始于明清。

   如何洗茶?

    从明代《茶谱》所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这句话很值得分析,说到了‘洗茶’的点子上,笔者发现,这个关键点被很多现代人忽略了。

  古人用字很讲究也很精确:“热汤”与“沸汤”明显的差别,我们现在用沸汤来洗茶,甚至反复洗确实是不正确的。一开始,我们的古人就提出是“热水洗”,而不是“沸水洗了”。其作用是“去其污垢、冷气”,这里“污垢”就不多说了,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下一步泡茶时,可更好地体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温茶、润茶、醒茶”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因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物质,故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少许杂味,并使茶叶舒张,预热以进入“状态”。

  有心的茶友不妨尝试尝一下洗茶的茶汤,是不太好喝的,而且味道显得不如后面几道茶汤味道“纯正”,所以也不必担心洗茶把茶中精华都洗去了。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倒大可不必,其实最关键是要正确洗茶。至于正名“洗茶”为“润茶”或“温茶”什么的,倒也未尝不可。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金花是什么?

    “金花是什么?”“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很多茶友或多或少或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确实,针对六堡茶金花研究者甚少,研究论文也不多,很多研究者将其与“茯砖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不过,就从其表面形状及分布情况来看,两者还是有一点点差异的。其微生物种类菌种是否一致,还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研究。

  这里先用业界研究者大多借用与茯砖金花一致的做法,据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学术上最终定名这个事还是留给专家去做吧,我们先说说这个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这个很容易理解,谁眼睛像显微镜还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笔者认为,很多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

专家来帮忙,帮你选好茶——第三期茶叶审评会

梧州六堡茶日渐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六堡茶,相信很多人能够感受到一个明显的信号,低调了一个轮回的六堡茶又回到了很多人的茶杯里。如何能喝到好品质的六堡茶成为了很多朋友的问题?没有了解过六堡茶,不知道如何下手?

专家来帮忙,帮你选好茶——第三期茶叶审评会

为了让优质的六堡茶离老百姓,爱茶者更近一些,12月份,六堡茶集团进行了本年度第三次六堡茶审评。此次参评的六堡茶品种近30款。2017年全年三期评审,六堡茶集团已经对近100款六堡茶毛茶进行了审评,并从中选出原料上层,初制精良,滋味、香气极佳的品种进行进一步精制,最终生产出口味纯正的六堡茶投入市场。

在六堡茶产业发展十三五战略规划指导下,六堡茶集团加大对六堡茶源头质量把控,建设全市标准化茶园及育苗示范基地,也寻求优质的六堡茶企、茶农合作。力求在自生发展强壮的同时,正确引导六堡茶市场良性发展,带动全行业全产业链全面健康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喝到中国品质六堡茶。

本次茶叶评审专家组由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检验检疫专家、高级评茶师、农科所等具有丰富评茶经验的各领域专家组成。通过六堡茶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