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炒股不如炒茶叶,普洱茶行情状况

炒股不如炒茶叶,普洱茶行情状况

2019-12-3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 普洱茶炒作过程

首先就是资源具有垄断性和珍稀性。

普洱茶的生长条件独特,需要充足的阳光,温暖多雨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而该地区仅存于澜沧江两岸的丘陵地带,其中以临沧、思茅(后改名为普洱)、西双版纳3个州市最为集中。并且,普洱中的名品当属“古树茶”、“老树茶”,其茶气十足,味厚醇和,深受市场追捧。但是,这些茶树都是成长几十年的珍稀品种,一棵树的产茶量也就区区几斤,这更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

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来看,普洱熟茶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味质稳净后才上市销售,贮放时间越长越好,普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朝曾入选为贡茶,并且茶马古道的传说历史悠久

更重要的一点,普洱茶的价格之低廉是“藏在深山人未知”。在2004年,买一公斤铁观音乌龙茶的价格,可以买10公斤以上的普洱茶。除了圈子里的人知道含金量外,生产商由于相对分散和闭塞,对其价值认识不足;而终端消费者更是一无所知,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部门推出了普洱茶网络交易平台。

———即“互联网+产业+金融”发售模式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伴随着普洱茶市回暖,中国临沂商品交易中心待时而动,现货发售模式已经上线首批特供珍藏普洱茶,“互联网+产业+金融”模式率先推动新一轮普洱茶投资向红。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联动普洱茶产业化发展,充分挖掘普洱茶金融与消费双重属性,借助中国临沂商品交易中心雄厚的优质客户资源,扩大销售渠道,有效地促进普洱茶的流通;另一方面,发售模式还从源头上保障了普洱茶的质量和品质,厂消直连的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投资者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优质的商品,保证了后市增值空间。

“互联网+产业+金融”发售模式 必将打破普洱茶现有的收藏格局,为产业带来新机遇,也为收藏与投资市场创作更多价值。

——— 明日行情分析

今日普洱茶开盘价67.50,收盘最新价61.44。成交量明显放大。特别尾盘,市场明显有主力资金大量阻击,投资者此时应该明显要有所察觉应该跟随主力资金低位吸筹,明日行情预计平开高走,建议投资者明日逢低抢购。持有者建议和主力资金一起追单加仓抢购。临近年尾,大宗商品都在蓄势爆发。普洱茶作为高端市场常用性送礼产品价格将会逐渐走高。建议投资者持有过年关。

有一个涨停板很适合你,既可以帮你赚点银两,又可以行侠仗义,你有兴趣吗?

你呀,考虑一下,不过要快一点,你知道,股市抓一个涨停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明天就涨停,而我现在就告诉你了。

有用+10
分享

诉说普洱老茶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八七年底,普洱茶开始直接地进入台湾市场。八八年,台湾茶艺界组团到云南考察,带回来了样品,但以青沱、青饼及七子饼为主,这一趟并未掀起很大涟漪,但却是一个开端的萌芽,较多文献、信息进入宝岛。当时对普洱茶称谓,大体上仍以远年普洱、陈年普洱、不知年普洱等称呼,市场受香港影响很大。

 

  香港九七大限前夕,港人开始大清仓,做后续移民等动作,造成大量老茶不断涌现。吕礼臻、何健、周渝、邓时海等从香港搜到不少老茶饼,有些虽有内票、内飞等注明出处,但更多也不知其所以然;那时是在一片狐疑中,掰开每片老饼,用力的喝,不断的试、不停的比,吕礼臻等更是用力的卖...

 

  历史的普洱,是源远流长,在昔日有其风光的一页,由文献古籍,可见一斑;本文受限于时间及文长,就以现今普洱发展始末,做切入点,以一位过来人初浅的经历,论述走在茶马古道上一步一脚印的心路旅程。

 

  全世界普洱茶发烧、发热,约是六、七年前开始,但对一群茶疯子而言,早在公元一九八0年已开始展开一阵接着一阵毫无间断的追逐骨董普洱茶风。近廿多年光阴如梭,但也扎扎实实地见证普洱茶由黑翻红的传奇。

 

  时间回溯到公元一九八七年底,海峡两岸关系缓和,普洱茶开始直接地进入台湾市场,在公元一九八八年(民国七十七年),台湾茶艺界就已组团到云南考察,带回来了样品,但以青沱、青饼及七子饼为主,这一趟并未掀起很大涟漪,但却是一个开端的萌芽,亦是较多文献、信息进入宝岛时刻。当时的台湾、香港及东南亚普洱茶世界中,仍呈现传统的喝普洱茶方式,尤其是香港、澳门等主要在茶楼饮茶、喝普洱茶,只有少数几家有较专业的各式普洱,对普洱茶称谓,大体上仍以远年普洱、陈年普洱、不知年普洱等称呼,一般市场上受香港影响很大,入仓的普洱味道特殊,因此“臭曝茶”称谓不胫而走。

 

  追寻普洱茶根源萌芽期,约过了二、三年的蛰伏,接着是黎明前暗涛汹涌期。

 

  先是远年的下关沱茶,接着红印、绿印甲、乙级(香港人称蓝印)、香菇头(鼎兴末代紧茶)、福元昌、同兴、同庆等大量地从香港出仓,让这群疯子感受到一股新的旋风正在吹拂着。

 

  此时正是香港九七大限前夕,港人开始大清仓,做后续移民等动作,造成一些不知名的茶饼,不断地涌现,台湾茶人大部分只接触到红印、绿印、黄印及沱茶,最早应是宋聘、双狮等,其余则是一知半解。

 

  吕礼臻、何健、周渝、邓时海等从香港搜到不少老茶饼,有些虽有内票、内飞等注明出处,但对云南地形实在不熟悉,也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则甚至出现法文,到底来自何处,根本查不到数据(后才知道来自越南河内的圆茶),那时是在一片狐疑中,掰开每片老饼,用力的喝,不断的试、不停的比,因为出炉的老茶饼、紧茶,比喝的速度还快,吕礼臻等更是用力的卖,让更多人都有首度接触了骨董普洱茶的机会,以他们的职业敏感度感受到这是“千载难逢”,这股推广之风,也造就了饮古董普洱茶另一股旋风港人受茶楼饮茶风气影响,对熟成的普洱较有兴趣,这些陈年的老普洱就一堆又一堆的进入台湾市场及搜藏家手中。

  直到公元一九九三年四月,云南省思茅举办首届的中国国际普洱茶学术研讨会,这群研究热络的疯子那会错失这种良机,风尘仆仆地飞往参与这场盛会,与来自云南省各主要茶业机构、研究所及云南大学教授、北京中国茶叶公司等大陆的茶叶产、官及学界共同首度面对面的探究普洱茶。

 

  但由与会各专家学者及业界提出的论文、会中讨论的内容,加上会场四周及茶叶街逛览,发现所呈现的云南普洱茶,干篇一律是新茶,少数商店可买到渥堆的普洱茶砖,请了李松青、张顺高、王郁凤等喝咖啡,但我们谈的是陈年普洱茶,愈陈愈香的东西,他们却完全停留在绿茶普洱茶概念中,大有“鸡同鸭讲”感慨,不过,邓时海带来的一颗末代紧茶,给曾经在云南做过茶,移居美国的楼杨丹桂女士相当大震撼,她家昔日就是云南古老的茶商,她这次也提出了“新茶路考”的论文,而王郁凤的论文,亦提及清宫普洱等论证让台湾来的寻根茶人感受到异中有同的观念。

 

  包括王郁凤的《普洱茶与清皇朝》,一位云南大学年轻讲师温一波提出他走访的茶马古道记实,这些概念在日后追查普洱茶历史中,均发挥相当大的魅力,但当时并不被大会所重视,有些论文如茶马古道即使后来出论文集仍未收录,但这也是促成我却追寻茶马古道的根源,利用研讨会空档,立即驱车赶赴普洱府,走了一段[茶庵鸟道],走在崎岖的石板上,正值夕阳西下,一轮夕阳高挂,遥想当时普洱茶还未兴盛状况,真的颇有[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的感触。

 

  第一年的这一趟,也到了历史名城普洱府及普洱茶厂走一遭,当时普洱茶厂厂长认为他们最好的茶是“普洱绿海白毫”,不卖,可是也大方送每人一百公克做纪念。

 

  当时为了争普洱茶的原乡,继思茅之后,西双版纳也在首府景洪配合每年的泼水节盛会接续举办[茶王节]活动,并展示了一些古老普洱茶照片,一点一滴的蛛丝马迹,都成为台湾茶人曰后寻根的主要线索之一,从点、线进而面,逐渐的串连起来,这亦是后记。

 

  首度参与普洱茶盛会,台湾共有十五人与会,声势相当浩大,事后证明亦是推广普洱茶最有力的生力军。当时在街上买到了《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这本书,经过影印后传阅,成为来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九四年进军古六大茶山之一易武重要的线索。

 

  这本选辑可贵之处,在于集结了许多散佚的古六大茶山资料,包括易武的断案碑、老茶庄照片、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忆(是由已故倚邦最后一位土司曹仲益记录的),另外,还有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蒋铨的古六大茶山访问记,上面名列了我们手上有的老茶饼,包括同兴、同庆、同昌等,上面的资料注明是在易武街。

 

  来年再度上路,由当时的中华茶艺联谊会会长吕礼臻领军,先出席在昆明举办的国际茶文化节活动,与勐海茶厂老茶厂等亦是漏夜长谈,一阵的追问,另一重点锁定在易武,当时当地导游根本没听到这个地方有什么可游之处,还不解的骂我们神经病,到荒郊野外去干什么,易武实在地处偏僻,无旅馆等,第一夜选择了最近的孟仑,睡一间小旅舍,我、何健、吴芳洲摸黑进入颇具规模的植物园,发现一间宿舍亮灯,竟然不分青红皂白闯进去,没想到是找到宝了。

 

  当时的主人是一位研究员,工作之余靠搜集蝴蝶标本增加收入,在聊天中,他告诉了我们其家人是易武人,早期制饼完全是手工,有木模和石模,日后何健找到老的“揉茶石”,和这次的夜访偶遇有很大关联。t

 

  就在那一天,踏入易武老街的那一刹那,我被震撼住了。

 

  或许,这一天应该是改变历史的一天,一行共计十九人,共同见证了历史的时刻。有人为文指出,这十九人当中,包括黄教添、陈炳叙及谢木池等,这是错误的,实际上除了我们几个研究者外,大部分是茶艺圈的业者。

 

  当时易武乡公所的小郑(郑军民,十多年后今天,已高升为易武乡副乡长。当时及之后几年,他对我们帮助相当大,带着我们出入落水洞等地,为人热诚,又毫无怨言,对他心中只有感激)看到一群“蕃仔”来到,他抱怨说,这些居民饭都吃不饱,您们是来干什么的。

 

  就在公元一九九四年八月,由时任易武乡党委书记兼乡长吴正金,副乡长李家能等人被这群不速之客也惊扰到,不到百人的村民更是以相当惊讶的眼光,看着这群[猴子]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如今,这群猴子,却是孙悟空的金棒七十二变,将易武变成繁华小镇,这恐怕是当初这些居民想都没法想的,造化弄人,却也从此改变命运,成为一个普洱新市集)。

 

  由副乡长李家能找来已退休曾任易武区区长张毅,解说易武的现况及所遗留昔日老茶庄辉煌年代景观,由于他老人家当时正在写乡志,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数据,由其一路导览,使得我们这一群虽第一次踏入被形容是“蛮荒”之地的小镇,却着实有入宝山而归感觉。

 

  在老乡长解说着一世纪前名扬中外的茶庄时,又是钱利贞宋聘号、又是同兴号,又是车顺号,当时已有[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感觉。清朝的[瑞贡天朝]匾额,就是在这一趟挖掘出来,后来在混沌年代,还有人趁机做出[朝天贡瑞]茶饼,令人啼笑皆非。

 

  据张毅后来自己写的记录如此形容着“他们边看、边问、边记,还拍照,谢谢之声不离口,连用餐时间前几分钟,都不放过,问这问那…,曾至贤、陈怀远还把我向他们作的介绍材料,逐一的翻,四筒胶卷,全部拍完(当时尚未流行数字相机),带回台湾又用计算机打印出来,这成为他们这次考察最大收获。

 

  不错,就是这份数据,光是用计算机打字,就花了我二个多星期时间,后来所有普洱茶书的资料,都是来自我搜集及不眠不休漏夜打的这份资料,可惜,均未向他们收取费用,否则应可收回一些成本,毕竟这是相当大心血,而大部分引用的人却连一声感谢都没有,让人有遗憾的感慨!

 

  这次破冰之旅,揭开了易武三大老茶庄宋聘、同兴及同庆神秘面纱,同时也将同昌黄记的老武将房等给曝光了,更点出许多当时作饼茶的老故事,而一条茶马古道历史的传述及追寻,也逐渐被揭露及受到各界重视。

 

  后来拍摄茶马古道影集及茶马古道进京北京,都是在这种历史冲击下成形。我为“断案碑”拓文,也成为重要史料,因为后来它不幸“断裂成两半”,‘十足的“断”案碑。

 

  当时的易武,实在是荒凉,两条街,一条是老街,一条是让主要干道,一间小吃店,几家杂货店,几乎无外人沓至,有着茶人胸怀的吕礼臻、何健等感慨万千,他站在街头遥望着黄沙滚滚的昔日老街、茶马古道,心中许了一个愿望,那就是重新恢复传统七子饼茶的制作方式,让易武有第二春。

 

  现在到易武逛览,犹如普洱茶风起云涌般,已是相当繁荣,但您觉得很难想象,当初易武的模样,当时落脚这个小镇,晚上是没电灯的,还要点烛火挑灯夜战,洗澡更是只是利用三更半夜,穿着短裤,躲在古井边,迅速以类似军火战斗澡方式解决,生活及交通等不方便,比起现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只是,当时小镇给我们这批南方客是热情,是坦诚相见,所看到所拍摄的都是朴实的古老村庄模样;如今,发达后,那种人情味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当初海峡两岸茶人等共同为重塑易武第二春的那种傻劲,也完全被抹煞的,有的是争谁是领导流行的?争谁是开强辟土的功臣?甚至谁做了第一块传统的元宝茶,都被扭曲掉,功利?名禄?自古以来,恐怕都是如此罢!

 

  一个历史的偶然,成就了“普洱茶”,但也来之不易,诚心的期待它再回复当初秉持的永续经营,那时历史才会再记录一笔,茶马古道也会再马铃声声慢,一直吹响永远的茶山号角。

普洱茶博士:对于普洱茶酿化中心的个人看法


  毫无疑问,中国的东莞号称“普洱茶之都”是完全有这个资格滴。仅仅在昆明老王个人的茶友们里边,个人(一户家庭)摆存1000公斤以上的东莞茶友比比皆是。仅仅珠三角一地,云南省年产普洱茶总量的超过三成输往那个地方,这已经是连续十年以上咯,可见非常有必要把一个普洱茶系列类别的集散地好好打理打理滴。成立这样的一个组织,再加上两千平米的地方和估计2000吨的量,对于云南的普洱茶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大致的一种公认的观点是普洱茶从陈期来说,分为新茶和陈茶。就昆明老王个人浅见,在安全干仓里边摆存至少四年以上的正宗普洱茶,勉强可以算是陈茶。无论从口感、色泽、茶韵和茶气各个方面来说,普洱茶的陈茶和新茶相比,完全是两码事滴东西!

  我还记得2004年普洱茶开始生温的时候,珠三角那边就有很多眼光独到的朋友们深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山寨,大力收购茶叶,如今这一批茶友已经成为普洱茶茶界里边的重量级人物......换一个角度来说,云南普洱茶从2007年4月份大崩盘以后,经过不断的整合、市场培养和营销推广,今年普洱茶重新被认识市场在生温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实,酿化中心在东莞的成立非常随行就市,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是相当重大滴。

  昆明老王对于这个中心,只有两点担心。

  1.能够坚持多长时间?

  如此重量级的茶库,要做到完全的恒温恒湿,仅仅是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和长年的电费,相信我个人的估算,那可不见得是一笔小数滴,更不要说其他诸如人工费、场地费等等杂项的开支。事实上,如果做不到恒温恒湿,何谈普洱茶的“酿化”一词呢?而东莞的天气,是不适合大规模大量摆存普洱茶滴......茶友们个人摆存普洱茶不用担心,都是喝老茶纳进新茶的流水过程......吐故纳新是最保险滴。以前叫嚣一时的“大马仓”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而“普洱茶银行”这种坑人的玩意已经烟消云散被处罚过咯,嗯,话多不甜。

  2.藏品的价值几何?

  东莞摆存的普洱茶,被白蚁吃掉、被洪水浸泡过、被偷梁换柱过......等等这些都是发生过的旧事,而“库容”号称近2000吨的藏品里边,真正有多少是值得长期摆存或者叫“酿化”的呢?昆明老王自己就实验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普洱茶熟茶这个类别,说得直白一些,根本毫无摆存的价值!

  呵呵,实际上我这叫杞人忧天...这个世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昆明老王个人不愿意看到的是,明明毫无价值发酵过度的熟茶被经过一番精心包装以后又出来到处招摇撞骗,这个对于普洱茶爱好者来说不是好事滴。
文/普洱茶博士

普洱茶中期茶升值迅猛,从投资收藏到品饮消费

逢名茶殿堂“国茶荟”的一周年庆,又藉中秋佳节,“国茶荟”联合一众茶业商家举办了系列酬宾活动。在这样茶业商户负责人集中的好时机里,也让采访更容易开展与所掌握的资讯更为全面。

又到中秋,正是朋友间走访交流的好时节。除了应节的月饼,许多人还会选择消腻、益身而又有收藏、投资价值的普洱茶作为访友礼品。藉此佳节,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普洱茶的收藏以及市场走势。

趋势 一从投资收藏 到品饮消费

“我从2005年开始接触普洱茶。幸运的是,我在2008年~2009年的市场低谷期开始较大量地购入普洱茶,作为投资收藏品。”在国茶荟的“拭心堂”旗舰店,记者采访了由于热爱普洱茶,以致从投资人晋身为茶叶商的“拭心堂”老板朱健仪。“从2013年拭心堂的创立,到2014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建茶厂;从最初的每年推出30多款普洱茶品,到现在主推的几款尤为适合现时品饮的普洱茶品,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做‘减法’。”随着朱健仪对茶行业认知的不断深入,他更加明白到只有品饮消费才是茶行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早几年人们特别追捧老茶,如今已逐渐认可新茶。另外,就广东地区的消费者而言,以前只认品牌,如今则更看重品质。”面对市场一系列的变化,以及他自身对茶行业的认知,朱健仪正身体力行,以自身的魅力影响着他身边的人,让大家对普洱茶的热爱,从收藏投资回归到品饮消费。

“《耘赐》与《沉香岁月》是拭心堂茶研团队开发出来的茶品,滋味偏柔甜,虽然陈化时间只是短短3~4年,但已经非常适合品饮。当然,一定是会越陈越好的。但我认为,品饮消费才是普洱茶投资收藏的助推器。”朱健仪笑言,从开始时追逐名山纯料,到如今的埋头钻研搞拼配,他乐在其中:“拼配适当,茶品的滋味将更为丰富,但前三年茶品的变化大,滋味走势不容易掌握,需要长期的试验和实践。”

与朱健仪的认知一致,有近40年茶行业从业经历的资深茶人王飞同样认为,促进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须以品饮消费为主,投资升值为辅。身为中老期普洱茶大藏“集毫屯”的老板,王飞拥有着为数相当的,动辄数万元、过十万元一片的极品普洱茶。然而,他却说:“过去,我个人一直认为,普洱生茶的最佳陈化品饮期为40年,普洱熟茶的最佳陈化品饮期为20年。随着现代发酵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改造,今天,我甚至认为,普洱新茶的即时品饮亦同样可以达到较佳口感。”

趋势 二 普洱中期茶 升值尤迅猛

号称“打造全国品类最全的普洱收藏机构”的“聚宝龙”相关负责人林树兰这几天也在国茶荟坐镇。“的确,近几年顾客的普洱茶消费观念呈现‘购、存、消’趋势。所谓‘购、存、消’,即是每年购入适量的普洱新茶,以3~5口之家为例,约购买1~2件茶品(不同厂家有不同规格,数十片为一件),并库存数年,然后如此类推,拿出来品饮。但需要强调的是,选择购存的普洱茶品质要好,还要有合适的库存环境。这也是聚宝龙因应顾客需求,推出高品质、自身普洱茶品牌的原因。”林树兰如是说。

在国茶荟一楼正对大堂的“聚宝龙”旗舰店里,记者看到了众多价值高昂的中老期普洱茶。林树兰亦特意为记者进行了中老期普洱茶的知识梳理:“市场上公认的普洱老茶一般指2000年以前的普洱茶,包括民国时期的‘号级茶’,例如宋聘号、同庆号等,50年代的‘大红印’、‘蓝铁’,60年代的‘文革砖’系列,70年代的‘七三青饼’、‘大叶青’,80年代的‘八八青’、‘下关8653’,90年代的‘九二方砖、‘九七水蓝印’、‘九八绿大树’等等。”

林树兰告诉记者,普洱老茶近几年的市场价格呈现平稳向上态势:“以1989年生产的‘八八青’(注:‘八八青’泛指1989年至1991年生产的勐海茶厂7542)为例,2013年的市场价为5万元/片、2015年为6万元/片,2017年为6.8万元/片,今年达到10万元/片。”记者仔细查阅该年份生产的“八八青”市场价格走势,可谓大呼惊人,其2002年售价仅为250元/片,但十年之后的2012年就已经飙升至2.65万元/片,十年间的升值幅度超过100倍。

“相对于普洱老茶而言,中期茶近年的升值幅度更为迅猛。”林树兰解释,市场一般将2000年~2006年生产的普洱茶划为“中期茶”:“普洱中期茶的代表茶品,包括有2001年‘简体云’,2002年‘大白菜’系列,2003年‘金大益’以及‘孔雀’系列。例如,‘五星孔雀’,2016年时市场价约为4~5万元/片,今年已经飙升至8~10万元/片,三年时间价格即翻一倍。”

趋势 三 “革新”“共享”成潮流

老茶金贵,人人皆知,却不是人人买得起。于是便有了“先买后存”的概念。“聚宝龙在广州、北京等地都设有茶仓。在作为自身普洱茶藏品储存仓库的同时,也会为顾客代为储存普洱茶。”林树兰笑言,这符合“共享”的潮流趋势:“我们认为,普洱生茶,科学存放陈化8~15年可达到较佳品饮口感;普洱熟茶,科学存放陈化5~8年可达到较佳品饮口感。而储存环境则是普洱收藏的关键,对此,聚宝龙以‘科学把控’为关键词。首先,我们会进行熟生分仓储存,并且以10年为界将普洱茶进行分区储存。储存相对湿度,我们认为需要低于75%,最合适的湿度为65%~68%。而普洱的储存温度,我们认为在26摄氏度正负3摄氏度间为最优。”

“茶仓可以共享,人脉、茶园、茶空间、茶台亦同样可以共享。”思维活跃的资深茶人王飞,为茶行业的未来发展构思了这样一幅“蓝图”:“‘集毫屯’未来要做的,正在努力打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共享’的良性循环的茶产业发展环境。将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集毫屯’的屯主,让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都可以成为屯主无拘无束、畅快品茶的自主空间。”

除了“共享”的理念之外,采访过程中,王飞还特别提到“革新”一词。“普洱茶的仓储环境固然重要,其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以及生产加工过程环境更加重要。‘集毫屯’自身品牌的普洱茶,最注重的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原生态茶树生长环境。其次,对生产加工工艺亦尤为看重。”王飞告诉记者,茶行业发展至今,许多的生产技术在不断更新、进步:“事实上,为了追求制茶生产过程的卫生与现代化,‘竹筐离地发酵’技术、‘小堆离地发酵’技术等,已经在普洱茶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此外,就是‘静电除尘除杂质’技术。虽然每一次‘静电除尘除杂质’都会令制茶成本增加1%,但集毫屯坚持这样做了,而且是往最好效果去做。”王飞直言,未来,市场竞争的成败关键是技术革新,是质优价廉的产品,是将心比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