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大益“黑胶+普洱茶”开启全新品乐会形式

大益“黑胶+普洱茶”开启全新品乐会形式

2020-01-0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原文标题:太过瘾!“黑胶+普洱茶”开启全新品乐会形式,他们玩到不肯走...

昨夜,大益爱心茶室内,当黑胶遇上大益茶,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品乐会形式。在这个场景里的音乐与茶,都有着我们触手可及的温度……

一杯佳茗、美妙的旋律悠荡于耳……昨晚7点半,一场属于听觉和味觉的宴席,在大益爱心茶室拉开帷幕。30多位益友跟随音乐“老炮儿”杨奎峰、普洱老茶客虎良灿,在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起唤醒耳朵、听遍世界名曲,让每一秒都变成不期而遇的惊喜。

本场活动参与者通过报名购票入场。7点不到,益友们已陆续到来。风雨夹杂的天气,也没能阻挡大家热情。

看着台上的HiFi音响,眼前精美的茶席、茶点,让大家对这个即将到来的美妙夜晚,展开了无限的遐想。

大益三阶茶道师、青年音乐茶人郭乙霖以古筝名曲《落花飞》开场,一缕缕飞花从悠远的时光里飘来,丝丝入怀。

在现场,大家品饮好茶、聆听天籁,在柔软的灯光中,放松并找寻自我。

原定的28个名额早早报满外,现场还来了不少的“旁听生”。

//音乐与茶 都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

杨奎峰老师用自己收藏的HiFi级音响为来宾呈现了许多世界名曲,在这些飘然入耳的音乐声中,益友们聆听到了生活纯粹而本质的原声。

杨老师以意大利作曲巨匠威尔第的经典之作《阿依达》,截取其中埃及军队凯旋归来时的辉煌乐章作为开场曲,在威武雄壮、高亢明亮的主旋律中,凯旋而归的士兵豪迈洒脱的英姿呈现在益友的脑海中,让人如梦初醒。

怎么样才能走进浩瀚的音乐世界?面对丰富多彩的音乐曲目该如何欣赏?听懂听不懂该如何理解?……在这场品乐会中,这些都不是重点。

现场有一半参与者是第一次听黑胶。一曲听闭,杨老师率先问道:“听得懂吗?听不懂没关系。”在两位老炮儿看来,欣赏音乐就跟喝茶一样,喜欢最重要。

现场,杨奎峰还为大家带来了多张绝版黑胶。他说,黑胶虽然难保管,但它的声音却有着不可取代的美感,用黑胶来听音乐有着非常强的仪式感,并跟普洱茶一样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绝版黑胶与陈年普洱 皆可珍藏//

玩音响的“发烧友”几乎没有不认识杨奎峰的,享受生活的极致,一辈子都在追求好的声音。至今,他已收藏4000多张黑胶,从音响设备、音乐人、乐队……他如数家珍。

虎良灿,不仅是一位普洱老茶客,更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在与杨奎峰的对话中,各种金句频出,每一句话都展现出了他在音乐、艺术、普洱茶上的良好素养。

茶香袅袅,声音在音乐艺术的流动中瞬息而过,在他们的带动之下全场30多位益友,旁若无人地沉浸在音乐世界里。

在众多的名曲欣赏中,一度成为发烧友人手一张的天碟《南美弥撒》让现场益友振聋发聩,演唱者阿根廷女歌唱家梅赛德斯-索萨一生坎坷,却几十年如一日地以真挚歌声赞美造物主,为很多困苦生活中的心灵带来过慰藉。

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她那代表着信念和理想的歌声也同样滋养、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益友,曲中那种细腻、神圣光洁情感让不少益友情不自禁低下头深思。

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说:“我在听《南美弥撒》的时候就觉得人类是伟大的,创造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来寻求一种释放。你在迷茫、仿徨的时候,只有音乐才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陪着你。我们大益人做茶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每天不知道会发生多少的事儿,但总有自己安静的时候,总有跟自己说话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此处无言胜有言的意境。”

//赏乐品茶,全程high点大家玩到不肯走//

黑胶音乐的魅力在于,它是有温度的。犹如我们手中的茶。

当转盘缓缓转动,唱针从黑胶上划过时,耳畔边传来一个年代久远的声音。闭上眼睛,偶尔有黑白老电影的画面从脑中飘过。恍惚间,好似穿越回到旧时。

整场品乐会,全程都是high点。直至晚上11点,大家仍热情依然不减,毫无倦色。

潘女士作为杨奎峰老师的超级粉丝,已参加过多次类似的音乐会,但普洱茶+黑胶的组合,还是首次尝试。品乐会当晚品鉴的三款茶品:7542、烟霞、大益小柠红均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在整场活动中,潘女士全情投入:“普洱茶和音乐对陶冶情操、丰富精神都有着很好的作用,我非常享受。”

“太棒啦,装备特别强,要是能用这个装备来听E大调,就完美了。”对于本场活动,王先生的各种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专业录音师禄璐希望,以后能够多举办一些类似的活动,满足听觉享受的同时也满足了味觉的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来提高大众的审美。

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向两位嘉宾赠送大益「紫娟」,为本场品乐会画上完美的句号。

有用+10
分享

中国云南普洱第一文普洱茶记

文/清代阮福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极边地,历代未经内附。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以茶易西藩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普洱古属银生府,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判伏诛,遍历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并设分防。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福又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已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內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而不堪饮亦。(普茶客摘自于《普洱府志稿》)

茶马古道源头思茅普洱

  普洱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滇西南,是以其集散地普洱府合名的,元朝时被称为“普茶”,在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经历千年的岁月流转使“普洱茶”积淀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宝藏,从三国时的“武侯遗种”到《红楼梦》中的“女儿茶”,几经沧桑轮回,历经风风雨雨,目睹人间百态,遗贸下悠久的历史文化。

  茶马古道蜿蜒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间,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民间商贸往来。一千多年来,它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西藏,又将雪域高原的特产运到内地,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担负着民间运输重任的同时,这条漫长而又艰险的古道也是各种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沿途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观、传奇神秘的人文内涵,正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的目光。

  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堪与著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这就是至今还有巨大的人文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历史上长期为府、道、专署治地,是思普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明、清以来,普洱茶以普洱府治所生产加工集散的茶,称普洱茶,名扬天下,香飘四海,长盛不衰。在1729年,思茅、普洱茶叶很兴盛,清朝廷在思茅厅设总茶店。历史上的普洱茶产于普洱辖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思茅厅之古六大茶山,即江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这六大古茶山至今犹存,有的还在生产普洱茶。此外,江外勐海、澜沧,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日今,江外的南糯山和景迈尚存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万亩古茶园。这些地方,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成散茶,蒸压成紧茶用笋叶和竹箩包装,经茶马古道运往内地、西藏和东南亚诸国。一时,普洱茶名震京师,驰名海外,成为藏胞日常生活之必需。清顺治18年,西藏派使臣到胜州(永胜)请求,在胜州与云南举行茶叶贸易,获准当年,做成生意5万担。清政府实行配额专卖,征收茶捐。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由思茅同知(七品官名)承办贡茶事宜。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迅速发展起来,古道的源头以普洱、思茅两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5条茶马大道,往来不绝的马帮,为普洱茶传播输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它们源源不断把各茶山的茶叶驮运到思茅普洱加工制作后,又沿茶马大道西北运销西藏、尼泊尔、印度,南销东南亚诸国;内销由昆明中转全国各地。贡茶则由官方驿道快运到北京。

  茶马古道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是中土与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经济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汇的通道,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标记伟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条长长的民族团结和中外友谊的金桥。

清政府与普洱茶的那些事


普洱茶作为茶中珍品,上贡朝廷,还曾作为礼品馈赠他国。清朝廷由于特别喜爱普洱茶,规定每年需上缴贡茶6万6千斤。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宁洱镇,官府专门设有茶厂、茶局,统管茶叶的精工制作和上贡朝廷。普洱茶上贡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的。在进贡清宫茶叶中,来自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大叶种茶与各地进贡的小叶种茶相比,茶叶、茶性大不相同。其茶味特别浓厚,助消化能力特别强,性温味香,有医疗保健作用,这些特点,特别适合游牧出身、肉食为主的满清朝廷皇亲国戚的需要。于是,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儿茶"、"团日本茶道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将相的钟爱,一时间,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的泡饮,有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间仿效,普洱茶在清朝时声誉人震。《红楼梦》有贾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的描写。《宫女谈往录》(金易沈义羚着)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坑的东边。敬茶的先进上一盏普洱茶,图它又暖以能解油腻".

在西双版纳,无论是爱尼人的土锅茶、蒸茶、傣族的竹筒香茶;还是布朗族的青竹茶,拉祜族的烤茶以及基诺族的凉拌茶,彝族(香堂)的火焯茶等土风茶艺,都毫无例外地有着治病养生的诸多功能。

普洱茶进贡朝廷,至迟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应已岁贡。3年后设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得到皇帝多次赐匾,"朝天贡端"就是当时所赐。

清朝廷喜爱普洱茶,就像末代皇帝溥仪对作家老舍所言:"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还说:皇室成员的饮茶习惯一般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在进贡京师的普洱茶中,极品名叫"金瓜贡茶".《普洱茶》一书记述:"金瓜贡茶乃是采用西双版纳倚邦茶山之茶所制。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还有实物,已被视为"国宝".1963年,故宫清理清宫贡茶,获两吨多,其中就有一些保存完好,最长时间达150年以上的普洱茶。有团茶(砣茶)、女儿茶、茶膏等品种,还有普洱茶精品人头茶(人头形状的茶团)1个,重约5斤,形状完整,色泽鲜明。

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皇宫享用和分送皇亲国戚之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爵为首的观光团一行茶起源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为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西双版纳历代封建首领也把普茶视为珍贵之物。据《泐史》记载:"明朝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车里宣慰史,刀应勐为其妻(缅王之女)回缅省亲准备的礼物中,就有普洱茶4筒,每筒5团,与金银珠宝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