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黄茶浅谈

黄茶浅谈

2020-03-18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在中国按照制作工艺作为分类标准的六大茶类中,黄茶属于较为小众的一类,一是因为干茶外形和性质与绿茶接近而被忽视;二是因为制作工艺细节的繁琐与手工黄茶传承人的日趋减少对它发展和传承产生的不利影响;再者,传统黄茶外观并不讨喜,常被误会为绿茶的隔年陈茶,因此,黄茶在六大茶类中因其自成一类常被提及,而很少作为大的课题被研究与总结,也是其发展艰难的一个佐证。有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黄茶总产量仅179吨,仅为全国茶叶总产量的0.01%,在市场份额中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黄茶较绿茶工艺复杂,在绿茶基本工艺的基础上多了一个“闷黄”工艺。其制作工艺为鲜叶的采摘、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揉捻”环节根据茶品需求而定,并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而“闷黄”工艺则是黄茶形成黄汤黄叶品质特征的重要一环。其重要程度直接影响我们对于黄茶的认知与定义,作用不容小觑。黄茶在今天的安徽、湖南、四川、广东、浙江等省均有代表茶品。

关于黄茶的产生时间与早期制作情况,早在明代许次纾《茶疏》一书中被提及:“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枯焦,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斗品。”他说:在这交通和信息交流比较闭塞的山中,少有途径了解茶的制作方法,因此不擅长。于是就自己琢磨,用烹饪食物的铛当做杀青用的锅,并且用柴火加热焙炒,因为经验缺乏,还没到该出锅的时候,茶叶就已经枯焦了,这还怎么能饮用呢?于是用竹蔑编造的大筐,乘着热气还未散去就把它给储存起来,即使有绿枝紫笋这样的名品好茶,过了一会儿也就萎黄了,因为品相不好,仅仅把它用作次品来用,很少有把它拿来作为品相滋味皆佳的斗品的。

由此可见,黄茶的出现与制法的沿袭在一开始如同黑茶的产生一般,也带有偶然的成分,而这样的偶然与误会,却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茶类,而对于茶性的改造,同时增加了人们根据体质选择茶品的可能。

与绿茶几乎忽略不计的发酵度相比而言,黄茶属于轻度发酵茶,其发酵度大致在10%-30%之间,闷黄所担任的角色,就是促使经过杀青、呈现柔软叶感的茶坯在湿热作用下进行非酶主导的自然氧化,继而呈现出茶汤杏黄明净、滋味甘醇鲜爽、香气柔和持久等属于黄茶特有的品质特征。

黄茶味苦性寒,但由于茶性的改造,其苦寒程度均低于绿茶。在黄茶闷黄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消化酶对脾胃的调养有好处,因此饮用黄茶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等症状有所缓解。就茶的养生功效来说,一方面,黄茶中富含较多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预防食道疾病有一定功效;另一方面,黄茶适合大多数人在夏天饮用,夏天天气炎热,适量品饮黄茶有利于祛暑气、解热毒。而对于习茶者来说,黄茶中尤其是黄大茶中的“锅巴香”也能有助于增加对于茶品香型的认知。

黄茶按其采摘标准和等级划分,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黄芽茶,顾名思义,以采摘新春芽头或鲜嫩的一芽一叶为原料制成的茶品,比如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上的君山银针、产于四川雅安蒙顶山上的蒙顶黄芽、产于安徽霍山及周边的霍山黄芽以及安徽黄山的天堂黄芽。(君山银针在当地又有一名称,叫做小平茶,这是因为冲泡的时候茶芽会在水中三起三落,与小平的生平经历很相似,故名。)黄小茶,则是采摘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的鲜嫩芽头制作而成,代表茶品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以及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黄大茶,即选用一芽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成的茶品,如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广东韶关、肇庆、湛江一带的广东大叶青。

炎炎夏日,在一杯绿茶之后,别忘了为自己冲上一泡黄茶消暑解渴哟。

结语:

茶虽有采摘标准和等级的区分,但每一片茶叶都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它经过风霜雨露的孕育,经过农人勤劳的双手,经过制茶师傅日夜的揉造与看护,也经过漫长漂泊的旅途,最终才能来到我们身边。生命虽小,但品无贵贱。认真对待每一泡茶,是对茶最大的尊重,也是我们能够回馈给茶无言又淡雅的温情。

有用+10
分享

黄茶产地和特点

  我国茶叶种类很多,饮茶是自古流传至今的文化,爱茶的人士很多。而且每一种茶叶之间的特点不同,营养功效也不同,当然产地也会有所区别。就拿六大茶类之一的黄茶而言,我们来了解下黄茶产地和特点。

  黄茶产地

 

  黄茶,属发酵茶,从炒青绿茶中发展而来,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即黄茶。黄茶是我国特产。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四川、安徽、广东、湖北等地皆有生产。

 

  黄茶特点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茶因品种和加工技术不同,形状有明显差别。如君山银针以形似针、芽头肥壮、满披毛的为好,芽瘦扁、毫少为差。蒙顶黄芽以条扁直、芽壮多毫为上,条弯曲、芽瘦少为差。鹿苑茶以条索紧结卷曲呈环形、显毫为佳,条松直、不显毫的为差。

 

  黄大茶以叶肥厚成条、梗长壮、梗叶相连为好,叶片状、梗细短、梗叶分离或梗断叶破为差。评色泽比黄色的枯润、暗鲜等,以金黄色鲜润为优,色枯暗为差,评净度比梗、片、末及非茶类夹杂物含量。黄大茶干嗅香气以火功足有锅巴香为好,火功不足为次,有青闷气或粗青气为差。

 

  评内质汤色以黄汤明亮为优,黄暗或黄浊为次。香气以清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滋味以醇和鲜爽、回甘、收敛性弱为好;苦、涩、淡、闷为次。叶底以芽叶肥壮、匀整、黄色鲜亮的为好,芽叶瘦薄黄暗的为次。

  黄茶保健作用

 

  黄茶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1、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2、纳米黄茶能更好发挥黄茶原茶的功能,纳米黄茶更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

 

  3、黄茶茶根的利用是用来按摩二扇门(无名指本节处)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强穴位磁场产生调节作用,增加脂肪代谢。

 

  4、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此外,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综上所述,黄茶在多地都有生产,但是湖南岳阳才是黄茶之乡。而对于黄茶的特点,不同品类之间的黄茶特点是不同的。此外,黄茶的保健功效也很多,比如以上叙述到的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功效。因此,喝黄茶是有益身体健康的。

君山银针冲泡技术

 

 

  君山银针是以中很名贵的茶,口感极好。但还有有人因为不懂得怎么冲泡而改变了它的味道,下边就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君山银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黄茶,它有幽香、有醇味,具有茶的所有特性,但它更注重观赏性,因此其中冲泡技术和程序十分关键。冲泡君山银针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最好用

 

  君山银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黄茶,它有幽香、有醇味,具有茶的所有特性,但它更注重观赏性,因此其中冲泡技术和程序十分关键。

 

  冲泡君山银针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并用玻璃片作盖。杯子高度10-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其具体的冲泡程序如下: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竖立。用茶匙轻轻从共罐中取出君山银针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用水壶将70度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至1/2处,使茶芽湿透。

 

  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约5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君山银针经冲泡后,可看见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

 

  君山银针是一种以赏景为主的特种茶,讲究在欣赏中饮茶,在饮茶中欣赏。刚冲泡的君山银针是横卧水面的,加上玻璃片盖后,茶芽吸水下沉,芽尖产生气泡,犹如雀舌含珠,似春笋出土。

 

  接着,沉入杯底的直立茶芽在气泡的浮力作用下,再次浮升,如此上下沉浮,真是妙不可言。当启开玻璃盖片时,会有一缕白雾从杯中冉冉升起,然后缓缓消失。赏茶之后,可端杯闻香,闻香之后就可以品饮了。

黄茶的种类北港毛尖历史发展

  北港茶在唐代就很有名气,唐代称“邕湖茶”。 唐代斐济《茶述》中列出了十种贡茶,邕湖茶就是其中之一。唐代李肇《国史补》有“岳州有邕湖之含膏”的记载。

黄茶的种类北港毛尖历史发展

  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湖诸山旧出茶,谓之邕湖茶。李肇所谓岳州邕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国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

黄茶的种类北港毛尖历史发展

  明代黄一正辑注的《事物绀珠》列出了今茶名99个,古制造茶名101个,其中岳州出的黄翎毛,岳阳出的含膏冷属古制造茶名。明代张谦德《茶经》也有“岳州之黄翎毛、含膏冷”茶的记载。

  清代《致富奇书广集》(疑17、18世纪问世)又有“岳州之黄翎毛,岳阳之含膏冷,唐宋时产茶名”的记载。

黄茶的种类北港毛尖历史发展

  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引用唐释齐己邕湖茶诗一首云:“邕湖为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