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英国---讲究牛奶甚于红茶

英国---讲究牛奶甚于红茶

2020-03-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先加牛奶还是后加牛奶,此事是礼仪讲究还是为了追求美味呢?喝红茶的人的脑海中,多半曾浮现过这个问题。英国代表性的小说家乔治·奥威尔曾在1946年1月12日的(伦敦晚旗报)表随笔《一杯美味的红茶)强调过要“先倒红茶,之后再倒牛奶”。以这样的名人为首,为什么人们会就加牛奶的方法而争论一个多世纪呢?有的说先倒牛奶后倒红茶,则冲开时两者可充分混合,茶容易发出来:有的说先倒红茶再加牛奶,可方便掌握分量。诸如此类不冷不热的论战一直延续不休。
然而在2003年6月24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以一篇题为《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红茶》的文章向全世界的媒体宣告了论战的最终结果。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在1980年获伊丽莎白女王授予的皇家称号,主要由英国国内外约4万9千名科学家及化学产业工作者构成,是业界最具权威性的组织。
针对如何加牛奶的问题,来自拉夫堡大学的学会会员安德鲁·斯特普利博士得出了“MilkinFirst(先倒牛奶)”的结论。
博士的验证内容包含红茶的美味冲泡法等十大项目,其中对“先倒牛奶”的理由做出了如下解释:不使用含有已发生热变性“的蛋白质的UHT(超高温瞬时灭菌)牛奶,选用室温的低温杀菌牛奶,否则味道会变差。
牛奶应先于红茶加入。这是因为温度达到75摄氏度时,牛奶中的蛋白质便会发生变性。如果将牛奶倒入热红茶中,则高温必定会引发热变热变性,物质因加热升温到一定程度而产生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而引发理化性质性。相反,如果将热红茶慢慢注入凉牛奶中,则温度徐徐上升,热变不易发生。两者一旦混合,只要使用的不是聚乙烯制茶杯,牛奶的温度就不会高过75摄氏度。
用于红茶时,英国人讲究要用没有加热,保持室温的牛奶。即使是寒冬,也绝不加热牛奶。牛奶倒入奶锅中加热后,与锅面接触的牛奶会因高温而发生剧烈的热变性,产生焦臭。蛋白质焦化后会混入硫化氢(硫磺)成分,散发与红茶不搭配的异味。同时加热导致蛋白质凝固液体变浓,红茶变得不清爽。
所有红茶都靠牛奶。这自然是句俏皮话,但出自英国人口中,便感觉像是一句实话了
有用+10
分享

川红工夫红茶有什么制作工艺?有哪些品质特点?

川红工夫红茶有什么制作工艺?有哪些品质特点?

制作工艺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川红”一直沿袭古代贡茶制法,其关键工艺在于采用“自然萎凋”,“手工精揉”,“木炭烘焙”,所制茶叶紧细秀丽,具有浓郁的花果或橘糖香,70年代后,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改用人工加温萎凋,揉捻机揉制,烘干机烘干。

川红精选本土优秀茶树品种种植,以提采法甄选早春幼嫩饱满芽叶,顶级产品金芽秀丽,金芽显露,香气馥郁,回味悠长为品质特征。

采摘:川红功夫茶的采摘标准对芽叶的嫩度要求较高,基本上是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的鲜叶制成。

制作:川红功夫茶的产家较多,采制情况、条件有别,但比较常用的制作工序则是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和精制等工序制成。

品质特征

川红工夫外形条索肥壮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清鲜带橘糖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浓亮。叶底厚软红匀。川红问世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多年来畅销苏联、法国、英国、德国及罗马尼亚等国,堪称中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

哪些品种的茶属于红茶

哪些品种的茶属于红茶

红茶最基本的品质特点是汤呈现为红色,但是由于干茶色泽偏深,红中带乌黑,所以英语中才会出现以 “Black Tea”命名为红茶。那么哪些品种的茶属于红茶?

我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宜宾、高县等地;吴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红茶也可以简单的用颜色来区分,泡出来是红汤的,我们都不妨称之为红茶。但对于特殊的茶来说,这样区分是不够的。例如普洱,它泡出来是红的,但不属于红茶。

红茶的品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产地也遍布中国各地,所以一般的红茶都以地名来命名,所以也特别好记。所以,关于哪些品种的茶属于红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地名来记,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记忆方法。

80岁“红茶之父”收徒首先“要爱茶”

  清远英德享有“中国红茶之乡”美誉,陆羽《茶经》种韶州植茶的地区指的就是这里,英德红茶的创始和奠基人之一的袁学培,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老先生不忘初心,坚持下田希望能燃烧余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此,他至今仍在不断学习最新的种植科技,努力寻求创新。

  茶树下种豆苗,

  用生态方式防治虫害

  在英德茶区,八十高龄的袁学培仍“洗脚下田”,在茶场忙碌的身影,让很多年轻茶农心生敬佩。袁学培是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奠基者,被誉为英德茶界泰斗,红茶之父,先后荣获国家农业部对外贸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中国茶叶学会、清远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等10多个部门授予先进个人荣誉。

  1993年,袁学培被国务院授于“为我国农业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荣获“新中国六十周年茶事功勋人物”称号。在50多年来的种茶实践中,他创造和建立30多项茶叶技术样板,引进并成功培育“英州一号”名茶品种,主持参与有15项科技成果分别获部、省、市等科研成果奖。

  虽然已荣誉等身,袁学培大可以跟同龄人一样安享晚年,但他依然为了“做出当年的好茶”而重新出山。他每个星期四都会从广州的家中赶赴英德,风雨不改,带着徒弟亲自爬上茶山,去观察和照顾茶树苗。当地许多茶农和技术人员,感叹于袁老身体的矫健和对种茶的着迷。

  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亲力亲为指导茶农种茶。平衡土壤、空气、水与农事活动,确保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30多个品种的茶树能健康生长。

  袁老说,英德红茶一年可产三季,分别为春茶、夏茶和秋茶,茶季长就面临更多的病虫害问题,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如何生产安全健康的好茶,一直是他多年来致力研究的课题。

  茶树下种有豆苗,用生态方式来防治虫害,大量收购了发酵后的粪做有机肥,极大地还原当年经典红茶的种植风貌和种植方法。

  一生坚守英德茶,

  收徒首先“要爱茶”

  每年九月、十月,英德茶叶进入一年中最后一轮采摘期,袁学培被徒弟接到茶厂指导制茶。退休十多年后,他在茶叶间忙碌依旧。育茶、种茶、喝茶、爱茶,和茶叶打交道的半个多世纪,从未想过要离开这行。回想一生坚守,青丝变华发,他笑说,“茶以外的行业都不想干”。如今他的几个儿女也都在英德工作和生活。

  茶农后代丘炜南,也就是袁学培在英德收的学徒——对收徒的考核标准,袁学培提得最多的是“要爱茶”。

  丘炜南曾经也为了生计远赴东三省务工,在2011年回到家乡,2014年以“30多岁高龄”拜师,每天跟着袁老上山。茶园复兴的这几年,也是丘炜南人生最为精彩的几年,从一个对茶行业近乎无知的人,到2016年摘取当地茶工艺加工比赛第一名的桂冠。现在的他不仅是当地茶农口中教育孩子的转型成功典范,也受聘于一家大型茶企担任加工总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