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福鼎白茶>说说福鼎白茶近代发展史

说说福鼎白茶近代发展史

2020-03-2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福鼎白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白茶,为微发酵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富含多种氨基酸。采摘来的茶青,在竹蔑上摊均匀,日晒萎凋或室内萎凋原生态传统工艺,全程不炒不揉、不高温,用自然原始的方式做成干茶,为后期转化奠定了基础。福鼎白茶,自古在民间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美誉。

1885年福建开始用大白茶、大白毫制银针。

1891年福建白茶开始外销。

1910年左右,福建有白琳工夫红茶出口,白茶常被茶商撒于红茶的表面上装箱出口,白茶开始畅销欧美。

1912-1916年是一个极盛时期,茶商把红茶与白茶分装,白毫银针则变成单独的商品。白毫银针为代表的中国白茶已经源源不断地远销欧亚大陆共39个国家和地区。

1917-1921年受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销路一落千丈,直至1934年起白茶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

1937年从福鼎市县志上看,白茶有少量的出口,由福州港口外运输出”。在解放战争时期,白茶只有少量加工出口。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一位广东茶商,在白琳康山村试制白牡丹,开始共加工白牡丹约有0.1吨。次年广东茶商扩大白牡丹的生产,随后茶农也将晾晒的白牡丹茶销售给茶商,此后,白牡丹茶的这个茶名就福鼎各茶区叫开了。

1949年后,计划经济大环境下福鼎划为红茶产区,白牡丹就停止生产。

1962年,由于福建白茶外销市场的需要,福鼎开始加工白茶。初期,由于对白茶品质特征认识不足,制造经验贫乏,生产出的白茶品质较为劣次。

1964年,白茶生产品质才大有改观。可是由于受自然气候影响,首春只生产1.5吨。

1965年,为了战胜自然灾害,福鼎大胆地试用加温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取得成功。到现在福鼎大多生产白茶的企业还是运用低温萎凋和日光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

1968年为了满足外销要求,福鼎白琳茶厂创造了白茶的新工艺制法,称新工艺白茶。

现在,福建白茶主产区是福鼎、政和、白琳、点头、太姥山(秦屿镇)等地,主要茶树品种是福鼎大白茶(华茶1号)、福鼎大毫茶(华茶2号)。福鼎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茶叶学会分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

有用+10
分享

福鼎白茶的制作选用的原料品种的特色

目前,福鼎白茶制作选用的原料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菜茶(福鼎大白茶群体种、歌乐茶等)。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1985年被国家农业部编号为“华茶1号”和“华茶2号”。其中,福鼎大白茶于1965年和1973年两次被全国茶树品种研究会确定为全国推广良种,并列为全国区试的标准对照种。

福鼎白茶主要采用上述三大白茶良种,色泽翠绿或灰绿,毫显、色白,口感鲜醇、爽快,毫香显露并伴有花香,汤色黄亮,滋味浓厚回甘。白茶属微发酵茶,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福鼎白茶按生产原材料(采用芽叶原料)与制作工艺的不同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等。

福鼎白茶的制作选用的原料品种的特色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肥壮单芽为原料,其制品外形条索肥壮挺直披毫,色泽银白,整齐洁净,内质香气清高,毫香持久,鲜醇嫩爽,汤色杏黄清澈,叶底幼嫩肥软匀亮。

福鼎生产的白毫银针,因其所选用的茶树品种原因,其品质高于其他产地。1982年福鼎生产的白毫银针被商务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名列第二, 1984年又被商务部评为金奖。

白牡丹

白牡丹是白茶类的“娇子”,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要原料,其制品外形叶张肥嫩,毫心肥壮,叶态伸展,芽叶连枝,叶缘垂卷,破张少、匀整,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洁净,无老梗,没有枝条和腊叶,内质香气清鲜纯正,毫香浓显,汤色淡杏黄,清澈,清醇清甜,嫩匀,叶底叶色黄绿,叶脉红褐,叶质柔软鲜亮。

制选白牡丹的原料鲜叶质量要求高,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等级仅次于白毫银针。白牡丹又分为特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等几个等级。

寿眉(贡眉)

2015年广州茶博会:福鼎白茶展销两旺

2015年广州茶博会:福鼎白茶展销两旺

外国客商青睐福鼎白茶

  11月19日至23日,2015年广州茶博会盛大开幕。福鼎白茶再次集体亮相广州,14家福鼎白茶企业参展。其间,海内外嘉宾云集,喝白茶、赏白茶、话白茶,让福鼎白茶迎来大量的订单。

  广州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广州茶博会被誉为“全球茶业第一展”。广州既是福鼎白茶茶企最早开疆辟土之地,也是福鼎白茶的最大交易市场。近两年来,国内消费品市场面临下行的压力,但福鼎白茶逆势而上,在众多茶企的努力下,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在广州深深扎下了根,成了白茶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展销两旺

  本届展会规模空前,面积超过70000平方米,来自中国内地20多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及韩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750家企业参展,80%以上的展商是知名品牌企业、龙头企业。展会设有中华品牌馆、国际名茶馆、经典普洱馆、茶具文化馆等7大专营展馆,方便专业观众及市民参观采购。

  活动期间,来自誉达、广林福、康来颜、天湖、鼎白、孔家作坊、福益源、华香、黄氏京鼎、原香、华羽村、大沁、邱韦世家、雾雨深等14家福鼎白茶企业陆续迎来了全国各地以及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斯里兰卡、加纳等众多国家的客商、游客前来品尝福鼎白茶,洽谈白茶购销事宜。“今天特地从上海赶来淘茶,福鼎白茶的性价比高,市场接受度不错,挺好的。”一位来自上海的客商表示,已陆续和几家福鼎白茶企业达成购销合作。

  “第一天,台湾、香港、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客商已经到我公司洽谈了,大概有120万元的订单。”福建誉达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庆贺告诉笔者。活动当天,来自广州的众茗馨茶业以11.22万元的“天价”现金购买到邱韦世家茶业“和天下”第“1122号”纪念茶饼,一时轰动全场,而这款茶也成为2015年广州秋季茶博会期间成交额最高的一饼白茶。

  同样,天湖、鼎白、华香等其他的福鼎白茶企业在数日的展会上都不同程度地斩获不少订单,迎来一场茶叶购销狂欢节。

逆势发展

太姥山福鼎白茶的历史沿革!

时常会在一个人的时候,给自己瀹一盏白茶,轻轻啜上一口,举头望东南,悠然向往海上仙都太姥山。饮茶思源,情系母树。福鼎寻茶,太姥山是个一定要去的所在,那里正是孕育了福鼎白茶的母树绿雪芽生长的地方。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太姥山福鼎白茶的来源!

太姥山福鼎白茶的历史沿革

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相呼应,尧时的太姥娘娘也在太姥山中发现了茶,并将茶的芽芯晒干用于救治麻疹,这便是白茶的最初雏形。白茶是六大类茶中最先被制成的茶,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太姥山古白茶在唐朝时就已很有名,陆羽《茶经》所说的“永嘉县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指的就是太姥山。

之后,随着绿茶等其它种类的茶品出现,原始的古白茶便不再是主流茶饮,渐渐地淡出历史舞台。幸亏,那些隐身崇山峻岭中的太姥山原著民们,默默地将这种原始的茶叶加工方式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千百年。

到了明朝,田艺蘅喝过这种茶,忍不住在《煮泉小品》中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尤为可爱",人们还给她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这就是明《广舆记》所说的"绿雪芽"。

明末清初时,太姥山绿雪芽声名更盛,清初周亮工《闽小记》、郭柏苍《闽产录异》、吴振臣《闽游偶记》、邱古园《太姥山指掌》都提到她的芳名。此时的太姥山古白茶堪为奇珍,常人难得亲近,难怪汪懋麟诗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

一直到了清嘉庆元年(1796年),福鼎茶人看到白茶的潜在商机,特意向太姥山人学习古白茶制作工艺,采用本地“菜茶”制成“土针”,茶业界公认此为现代白茶诞生的标志。

清咸丰六年(1857年),一孝子据说是得到太姥娘娘显灵指点,在太姥山鸿雪洞绿雪芽古茶树底下找到一株小茶苗,将其移植到山下并繁衍开来,福鼎茶人便用这种茶树的芽制成了白毫银针,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白茶。

现在,那株从太姥山中移植下来的绿雪芽小茶苗,已繁衍成大名鼎鼎的中国茶树良种对照株"华茶一号"——福鼎大白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推广到十多个省份,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茶树良种。

至今,太姥山鸿雪洞的旁边,这株福鼎大白茶的始祖绿雪芽古茶树仍顽强地生长着,她的子孙已遍布大江南北。我们游览太姥山时,可别忘了品饮一杯原产于太姥山的福鼎白茶,品赏她“银装素裹”的身姿和“清醇鲜爽”的汤味之余,感受传承了三千年的太姥山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