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是谁发明的普洱茶

是谁发明的普洱茶

2020-03-2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云南的很多茶叶专家愿意将这一功劳推到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身上,认为他曾经带兵到过云南,教会了云南先人种茶与制茶。

罗贯中写成的《三国演义》中,就有“七擒孟获”的故事。孟获是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领,诸葛亮在与孟获的较量中,没有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而似游戏般对孟获七抓七放,直到臣服。

这段故事表达了诸葛亮对云南少数民族的尊重,也表达了以孟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对诸葛亮的佩服与敬仰,是一个优美的大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故事。由此,人们将这个故事拓展,又描绘诸多诸葛亮在云南的故事,包括耕种,包括织布,也包括种茶与制茶。

所以,我们至今在云南很多地方仍能看到诸葛亮的塑像,云南很多茶区每年一次的祭祀茶祖,诸葛亮的牌位与塑像经常被列为最显著的地方。

但诸葛亮不是云南种茶与种茶的祖先。因为他一生没到过云南。至于“七擒孟获”,是小说编纂的故事,是杜撰,而非历史。

我们分析,云南的先人之所以将大量的农耕之事推崇到诸葛亮身上,都与中原文化有关。云南最早的人群集居,包括一部分少数民族的起源,大量来自中原地区人们的迁徙,他们中有躲避战乱的,有被发配的,也有驻军屯田的。这是一股逐渐壮大的人群。他们不仅将中原的生产、生活经验带进了云南,同时也将中原文化一并带入。诸葛亮作为中原人民的一个智慧偶像,也被纳入。

其实,普洱茶的工艺起源来自唐宋时期的“龙团凤饼”。是中原人带到云南的。如果说非得追溯一个鼻祖的话,比较贴近的只能是唐代的陆羽——《茶经》的作者。

我们从现今的史料中,能够发现大量的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但鲜有制茶的记录,留传至今的“烤茶”饮法,在少数民族中盛行,但那不是普洱茶,也没形成一个茶类。“烤茶”的制法相对简单,更接近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形态,与普洱茶相去甚远。

普洱茶属于精制茶,有自身一套较完整的制茶体系。是从唐宋“龙团凤饼”延续下来并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的一种制茶方法。它不是某个圣人的独创,而是积聚群体智慧的结晶。它侧重于最原始的生物发酵技术,是中国最古老的发酵技术起源之一。这与明朝之后兴起散形茶(绿茶乌龙茶的雏形)是两种制茶思路。

唐宋时期的“龙团凤饼”是中国最早的精制茶的典范。其重点在“制作之美”。它是将茶叶蒸熟之后捣成茶泥,然后拍在模具上成型,再加以烘箱焙火干燥与定型。最初的茶叶外形与结构全被破坏。而明朝之后的散形茶,其工艺特点重在表现“茶叶之美”上。无论经过多少道工序,都不破坏茶叶的组织结构,经水冲泡,又能复原茶叶最初的原始形态。

普洱茶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制茶思路。它先将茶叶制成散形茶,但又与绿茶的散形茶制法有很大区别。然后将散形茶经过紧压,成了团茶、饼茶、砖茶、沱茶,与唐宋的龙团凤饼非常相近。所不同的,它没有蒸茶的过程,也没有将茶叶捣成茶泥后再成型。经水冲泡之后,茶叶依然存在,但大部分茶叶会出现破碎现象,颜色表达也与最初鲜叶相去甚远。

普洱茶的这种制茶思路,既不强调“制作之美”,也不表达“茶叶之美”,而是侧重“发酵功能”上。更关注发酵后对人体产生的直接作用,如解油腻、消食等作用。古人所处的时代,科技相对落后,没有化学检验的条件。因此,只知道它的功能,也知道通过发酵的手段获取它,但它是什么?古人不知道。现代科学证明,发酵过程中出现大量衍生物及次级化合物含有诸多药用成分,对人体产生非常明显的保健功能。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拼配的6种具体方法

  那么,普洱茶的拼配具体内容是什么?它的“秘方”到底有哪些?恕笔者直言,由于普洱茶拼配工艺是很多茶人及企业的“机密”,其特有的“秘方”属知识产权范畴,笔者不能泄漏。这里只能提供拼配的六项方法,供读者体会:

  ①等级的拼配;

  ②不同茶山的拼配;

  ③不同茶种的拼配;

  ④季节的拼配;

  ⑤年份的拼配;

  ⑥发酵度的拼配。

  3.独有的发酵过程——自然发酵

  发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体验”,我们每一天接触到的酱油、醋、酒类、酸奶等很多食品都属于发酵食品。它已经罗织在我们周围,形成了一个“大家族”,我们每人每天最少会食用其中两种以上的发酵食品。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接触到的发酵食品会越来越多。这其中,普洱茶作为历史流传下来的最经典的发酵食品,会愈来愈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也自然会被更多的人接受与喜爱。

  凡是发酵食品,其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发酵体系。普洱茶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它更具自身的特色,堪称发酵食品中的“一绝”。

  普洱茶的发酵由三大部分组成:初级发酵、准发酵(也可称二次发酵)、后续发酵。

  普洱茶的初级发酵是在晒青毛茶过程中,通过特殊环境中微生物菌群自然接种完成,它是在普洱茶进入准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由于它具有微生物菌群的“干预”,加之晒青过程对茶菁有较大改变,已具备发酵的特质,故称之为初级发酵。

  准发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发酵(普洱生茶),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是将晒青毛茶经过蒸压成固态形状,有团、饼、沱、砖等形状;二是人工发酵(普洱熟茶),是现代发明的新工艺,是将晒青毛茶通过“渥堆”发酵的方法快速发酵,再蒸压成固态形状——团、饼、沱、砖。我们之所以将这两个工艺过程称为“准发酵”,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完成所有的发酵过程,无论是普洱生茶还是普洱熟茶都有“年份”的要求,都需要后续发酵,确定普洱茶最佳品饮时间及品质,只是要求时间不同罢了。虽然普洱熟茶具有较明显的即饮性特点,但存放3年以上的熟普洱与新出堆(指渥堆)的熟普洱其品质差距仍然很大,都需要后续发酵的过程。也许有人会问,白酒也属于“年份”酒,也有陈化之说,难道白酒的发酵也是“准发酵”?你见过白酒有“准发酵”的说法吗?换言之,此提法是无稽之谈,是哗众取宠。我们说,这恰恰就是普洱茶与白酒发酵重要区别。我们知道,白酒在经过对发酵底物——粮食和薯类等发酵后,又通过蒸馏的方法,将食用乙醇提取。这种将发酵底物与食用乙醇分离的方法,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固态发酵过程。如果说白酒后续的“陈化”仍然属于发酵过程的话,那是已经上升到“液体发酵”范畴,与固态发酵有本质上的区别。而普洱茶则不同,不管是新茶,还是“百年老茶”,除了它们表面上颜色产生了变化外,**方面都保留它最初的“物理形态”或“感官外形”,始终以团、饼、沱、砖等形式存在,并没有终结或改变发酵过程。而且,普洱茶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更重要的发酵过程是在普洱茶固形后,出现的后续的发酵阶段,即我们通常提到的“后发酵”。否则,“后发酵”之说,便显得牵强。

喝普洱茶嗓子发干发痛是什么原因?

   问:喝普洱茶嗓子发干发痛是什么原因?

   首先,说说熟茶中的酸味,是发酵工艺造成的,发酵技能各个厂家掌握的不同,会形成熟茶的不同风味。发酵堆子味:发酵产生的闷杂味,酸味与堆子味是一种特别的风味。发酵成熟的茶以堆子味减弱,陈香初显为度。有些发酵成熟度低的茶,例如7成以下发酵的茶会略带酸味,如果此时其他闷杂味不重,也是可以接受的。   酸味与堆子味,是一种特殊的风味,比较不容易转变,这样的熟茶要变到陈、醇、浓、香,比较困难。所以许多人把这两个因数当成评判熟茶好坏的基础,堆子味重,打低分,酸味重的茶不及格,当然喜欢酸味这种风味的人除外。   熟茶喝了嗓子发干发痛,也是发酵不好的标志之一。如果只是发干,因为发酵的火燥之气存在,新的熟茶会有,老熟茶醇化后,这种火热之气会减退。至于发痛,紧压茶应该不太会如此,熟茶散茶,特别是散包,如果没有出厂检验,可能会细菌总数超标,这是嗓子发干发痛的主要原因。建议购买有QS的产品。

闻香识茶,看看你的普洱茶适合现在喝还是以后喝?

普洱茶,一时可喝。佛说一时,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打个比方,普洱茶的过去是指老茶,现在是指新茶,未来是指今天存起到以后喝的茶,等同于今天喝到的老茶。

闻香识茶,看看你的普洱茶适合现在喝还是以后喝?

新茶、老茶的滋味和茶力不同,不能说哪个好哪个差,因人而宜,要看个人的口味嗜好。但不是所有的普洱茶新茶现在喝都好喝,或存时间长了就好喝,这取决于原料和工艺。今天通过闻香识茶帮助大家来选择。

闻香,是其中非常客观的一环。普洱茶的香气分为干香、湿香和冷香三种。

干香有两种,一种是干饼或干茶的香气,一般较淡,有青味和淡淡甜香;另一种是温香,把茶叶置入温过的壶或盖碗当中,盖上盖子焖上1分钟(如果下雨或天阴还可以摇香),然后闻其茶香,有花果或果木香、蜜香、蜜甜香等。

闻香识茶,看看你的普洱茶适合现在喝还是以后喝?

湿香,是茶汤冲泡后散发出来的香气,将茶汤静置在鼻下轻轻地吸入,感受其香味,呼气时拿开茶汤;或者将茶汤在鼻下来回轻轻摇晃,吸其香气,可以分辨湿香气味。

冷香,通常是指茶汤在公道杯中滞留的香气和持续时间,闻香的方法同上,一般茶叶的内含物质越丰富,茶力越足,香气停留的时间就越长。

不同的香气代表不同的普洱茶生产工艺情况。

适合“现在喝”的普洱茶,香气一般表现为花香、花果香和果木香,因为在杀青过程中,温度较高,杀青时间稍长,芳香醇物质被激发出来,所以一走到近前就能闻到清晰花果香。同时苦涩味降低,入口甜度高,生津回甘明显,非常适合当下的茶饮享受。

闻香识茶,看看你的普洱茶适合现在喝还是以后喝?

适合“以后喝”的普洱茶,香气一般表现为蜜甜香,蜜香次之,因为在杀青过程中温度较低,各种酶、单糖和多糖物质没有被过多破坏,较为完整地保持了普洱茶的活性,便于后期转化。这类普洱茶的口味口感个性特征明显,有的苦重涩强,有的涩重苦弱,但是啜苦咽甜,苦味和涩感不会长时间在嘴巴里停留,茶汤过嘴落喉就开始生津回甘。

闻香识茶,看看你的普洱茶适合现在喝还是以后喝?

古人说,闻香识美人,今天我们闻香识茶,也是一大雅事,大家不妨拿出自己手上的普洱茶“闻香”识别,别有一番风趣。